Workflow
文化传承与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优“安居”活“文脉” 邮储银行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品质力量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7 01:40
城市发展战略与金融服务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 - 公司创新整合房地产行业金融服务产品体系 打造"外延式发展+精准化深耕"双轮驱动模式 [1] 城中村改造项目支持 - 公司为上海市松江区华阳桥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34.17亿元授信支持 解决项目停滞问题 [2] - 项目将建设27万平方米高品质综合社区 包含洋房 合院等住宅及幼儿园 商业中心 绿地公园等配套设施 [2] - 项目预计提升千余名原居民生活品质 带动区域商业价值提升 [2] 工业遗产活化与文旅发展 - 公司通过银团贷款方式为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项目累计投放7.57亿元信贷资金 [3] - 资金支持推动工业遗产活化 使陶溪川成为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的文旅新地标 [3] - 项目带动数千创客就业创业 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3] 古城保护与文化传承 - 公司为广东潮州古城保护项目提供4.8亿元资金支持 助力千年古城活化 [4] - 开发"潮游古城"文旅综合管理平台 提供门票购买 导览解说 出行预约等一站式服务 [4] - 为古城商户提供6亿元创业担保贷款意向授信 支持古城商业发展 [4]
五届全勤襄盛举 陇派珐琅绘敦煌
消费日报网· 2025-07-11 11:24
行业动态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海明的《敦煌藻井》系列作品亮相,其中《珐琅敦煌四方佛藻井》荣获百鹤杯"百鹤奖" [1] -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为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从业者搭建了技艺展示与学习交流平台,汇聚业内最新工艺、技法、材料和创意 [4] - 甘肃工美展团连续5届参加博览会,陇派珐琅以展现敦煌、丝路、黄河等甘肃文化元素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与西北风土人情完美融合 [4] 产品与技术 - 陇派珐琅技艺是将传统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创新艺术形式,主要由白描、掐丝、着色及挂釉等十道工序构成 [4] - 李海明大师可以将一百多种天然矿料配比成三千多种珐琅釉料,并成功攻克珐琅壁画长期保存产生的釉料脱落问题 [4] - 《珐琅敦煌四方佛藻井》取材莫高窟一四窟晚唐时期藻井,完美传承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实现艺术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5] - 《珐琅飞天藻井》创意灵感来自莫高窟初唐时期藻井,通过掐丝珐琅工艺赋予敦煌文化全新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5] 发展战略 - 陇派珐琅艺术需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挖掘甘肃本土文化资源,将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融入作品创作 [5] - 积极探索新材料、新工艺和表现形式,迎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开发符合当代人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的产品 [5] - 未来将持续挖掘甘肃文化内涵,开发更多地域特色文创产品,加强与其他艺术领域的跨界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6] 人才培养 - 公司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现代师徒制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陇派珐琅技艺传承与创新事业 [6]
第三十一届北京图博会开幕,山东1700多种图书与全球展商见面
大众日报· 2025-06-19 09:04
行业动态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 吸引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 [2] - 山东17家出版单位携1700多种图书及电子出版物参展 涵盖主题出版、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科普生活、少儿读物等多个类别 [2][4] - 山东展区举办14场文化活动 包括版权输出签约和新书发布 如《行走的月光静悄悄》泰文版权、《故色中华》马来文版权等 [4] 文化输出 -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 收藏古籍约12万部近200万册 占全国古籍总存量的7.3% [2] - 《儒典》作为国家级文化工程和"山东文脉"工程首部文献 自2022年9月亮相后获学界高度关注 被多家图书馆收藏 [2] - 鲁书"出海"类型丰富 包括史料呈现和漫画创作 如《海尔兄弟环球历险记》科普漫画书 向世界传递多元中国文化 [3][4] 产品亮点 - 山东展区经典文献展台展示《儒典》《齐书》等12种280余册图书 集中体现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3] - 精品图书如《写给青少年的红色战典》《中国北斗》等书写红色记忆 多语种版本如《中国北斗(日文版)》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3] - 新书发布活动包括"图画书里的中国"第二辑、《探险家学院》系列等 展现国际化发展布局 [5] 市场反响 - 马来西亚出版协会会长评价山东图书为"了解哲学智慧与现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4] - 全球展商首次接触《海尔兄弟环球历险记》4册漫画书 该IP以全新面貌回归市场 [3] - "遇见泰山"Youtube频道项目签约 进一步拓展鲁书版权输出渠道 [4]
镜观·回响|津门文化万象新
新华社· 2025-06-10 21:06
城市文化特色 - 天津文化具有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独特气质,体现在三岔河口的地理特征和建筑风格上 [4][6] - 城市文化资源包含红色旅游景点(平津战役纪念馆)、非遗老字号聚集地(古文化街)、近代建筑群(五大道)三大核心板块 [8][9][12] 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 平津战役纪念馆2024年接待观众141万人次,同比增长50%,成为核心红色旅游景点 [8] - 五大道街区采用"一楼一策"模式,已完成200余幢历史建筑修复再利用,典型案例包括庆王府、先农大院等 [14] - 工业遗存改造项目成效显著,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转型为工业博物馆和产业公园,保留工业元素并注入现代功能 [16][17] 文化产业发展 - 演艺市场呈现多元化,涵盖相声(名流茶馆)、戏曲(人民公园)、交响乐(津湾广场)、街头话剧(《钗头凤》《日出》)等多种形式 [18][19][21][22] - 商业与文化融合创新案例涌现,如解放北路T台走秀等新型文化消费场景 [24] 历史建筑保护 - 北安桥融合巴黎桥梁设计与中国传统雕塑元素,成为文化交融的实体象征 [13] - 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经修缮后于2025年重新开放,完整保留1924年原始建筑格局 [14]
文脉·画意中国|有福之州,龙舟竞渡
新华社· 2025-05-31 13:48
福州城市文化景观 - 福州连江县黄岐国家中心渔港内渔船整齐停靠,展现渔业活动场景 [1][3] - 平潭县流水镇北港村景观体现滨海特色风貌 [1] - 苔菉中心渔港开展海上龙舟竞渡活动,结合传统渔业文化 [5] 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 - 端午节龙舟竞渡在闽江举行,体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城市精神 [3] - 长乐区江田镇三溪村举办赛龙舟比赛,吸引选手参与 [7] -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舞狮表演,展示民俗文化活力 [12] 历史街区与建筑特色 -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留老福州风貌,吸引游客游览 [7] - 三坊七巷古街流苏花盛开,呈现历史街区生态景观 [8] - 百福桥与天桥顶棚"百福冠"构成现代都市景观 [12] 生态与休闲设施 - 鼓楼区黎明湖生态湿地公园大众茶馆提供市民休闲空间 [9] - 梅峰山地公园改造废弃池塘为喷泉水池,结合栈道与绿化 [11] - 安泰街道朱紫坊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活动空间 [12] 城市发展特点 - 现代桥梁与建筑与古典元素相互呼应,体现新旧融合 [9] - 夜赛龙舟活动在长乐区江田镇三溪村举行,拓展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14]
邮储银行大余县支行 金融赋能大余烫皮“滚烫”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5 23:14
大余鸿发烫皮厂发展历程 - 公司通过邮储银行"极速贷"产品获得20万元贷款,用于购置蒸汽锅炉并建立首个标准化生产车间 [1] - 新设备投入使用后米浆细腻度提升,成品率提高近25%,并推出湿炒、沙炒、油炸等多种新口味 [2] - 2025年春节后公司再次获得邮储银行30万元信贷支持,用于购置泡米机等自动化设备,产量提升近两倍 [2] 邮储银行金融支持模式 - 银行构建"走访对接—精准供给—高效服务"全链条机制,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开通绿色通道 [3] - 推行"限时办结"机制精准满足产业链客群需求,重点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3] - 通过政银企合作平台组织市场对接活动,为非遗产业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 [3] 大余烫皮行业特征 - 产品具有"薄如蝉翼、柔韧透香"的独特口感,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行业传统工艺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的局限性,需通过设备升级突破瓶颈 [1] - 产品从本地市场拓展至周边县市及邻省,形成跨区域销售网络 [2]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特色文化产业焕新姿
新华社· 2025-05-22 18:46
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 各地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古城村落文旅融合、民族特色传统文化IP国际化 [2] 非遗技艺产业化 - 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侗族蜡染、刺绣、靛染等非遗技艺开发600多款产品,经营收入从100多万元增至超1800万元,带动1200多人就业 [3][4] - 赤峰市巴林右旗形成年产值2亿元的蒙古族服饰、挂坠、工艺品产业,将《格斯尔》史诗元素融入设计 [5] - 江苏昆山推出"园林实景演出"项目,山西阳城将琉璃烧制技艺应用于建筑和工艺品领域 [5] 古城文旅融合 - 丽江古城恢复30个文化院落,打造"慢生活"体验,2024年接待游客8064.3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6][7] - 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2-3天延长至15-30天,实现从"传统旅游"向"深度旅居"升级 [7] - 北京千余条胡同、广州永庆坊等通过文旅文创融合释放文化资源动能 [8] 汉服产业国际化 - 曹县形成全国最大原创汉服产业集群,从业者近10万人,2024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占全国市场50% [9][10] - 产品销往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10余国,希腊实体店开业首日引发抢购 [9][10] - 企业联合高校开发仿古织锦技术,纹样复原度超90%,并针对海外市场扩展至12个尺码 [10] - 汉服登上米兰展演等国际舞台,意大利博主、埃及留学生等海外群体成为文化传播者 [10][11] 文化IP出海 - 传统刺绣、游戏《黑神话:悟空》等通过市场化路径加速国际化 [11]
柳州博物馆“瓯骆后裔民族特色服饰展”获奖
广西日报· 2025-05-19 11:22
"白云深处有人家——瓯骆后裔民族特色服饰展"作为柳州博物馆精心筹备的原创展览,遴选瓯骆后 裔中壮、侗、苗、瑶、彝、布依的民族服饰、织锦、背带和银饰,以及生产生活用具等进行展出,充分 体现多彩的瓯骆民族风情,带领观众了解百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览打破常规,采用开放式陈列,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视角,以原生态陈列手法,采用光影艺术呈 现唯美的民族服饰,让历经岁月洗礼的民族服饰鲜活起来、灵动起来,彰显民族服饰之美。此外,展览 设置了非遗侗绣演示与互动,以及侗族百家宴、苗族芒篙节、农耕生活等场景复原,营造出浓厚的展示 氛围,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民族服饰之美,增强观赏时的沉浸式民俗文化体验,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在传统和现代中实现交流碰撞。展览自正式展出以来,观众量超过83万人次。(陈明桂) 5月18日,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盛大开幕,第二十二届(2024 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柳州博物馆申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瓯骆 后裔民族特色服饰展"荣获"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 据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由国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