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 中西交融 传承共享(微言)
人民日报· 2025-07-27 06:20
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 - 澳门历史城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 [1] - 由22座历史建筑及8个广场前地共同构成核心区,展现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印迹 [1] - 2005年7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第三十一处世界遗产 [1]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澳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举办世遗开放日、推动文物建筑活化再利用等措施加强保护 [1] - 2025年举办文明互鉴国际文化论坛、"世遗监测员"、"世遗盖章游"等活动庆祝申遗20周年 [1] - 举措有助于市民旅客感受世遗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1] 中西文化荟萃优势 - 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打造交流合作基地 [2]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可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推动中西文明互鉴 [2]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论坛 汇聚青春力量 守护文化遗产
苏州日报· 2025-07-18 14:22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论坛 - 论坛聚焦如何发挥青年作用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强调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记忆 [1]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提出青年应通过守护、传播、活化文化遗产及国际合作四方面贡献力量 [1] 国际嘉宾案例分享 - 埃及卢克索国家博物馆馆长提出中埃青年应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文明古国对话 [2] - 日本青年团协议会通过文化和社区活动吸引青年参与文化传统守护 [2] - 蒙古国青年联盟强调需用创新方式传承文化遗产,而非仅留存于博物馆 [2] - 西班牙青年局指出文化遗产是青年表达自我的载体,需赋予其更多权利和机会 [2] 中国实践经验展示 - 杭州良渚遗址、敦煌研究院及苏州缂丝传承人分享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创新案例 [3] - 苏州非遗展位(香山帮古建、苏绣、漆器等)吸引外国青年参与互动体验制作技艺 [3]
文旅融合 一路繁花 ——河南践行“两高四着力”系列述评之四
河南日报· 2025-06-20 07:27
文旅融合发展 -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 [1] - 河南省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河南省与央视网联合打造《沿着中原大遗址走廊寻国宝》大型直播活动,沉浸式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 [2] - 累计55项考古发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 -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河南省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至8家 [4] - 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工作站揭牌,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 [4] - 河南日报社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报道,讲好甲骨文故事,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 [4] 文艺创作与群众文化 - 河南省杂技集团打造大型红色杂技剧《进攻令》,融合传统杂技技艺展现革命历史故事 [5] - 豫剧《大河安澜》、曲剧《鲁镇》等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彰显河南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5] - 2024年全省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次达9500万 [6] - 通过"非遗焕新购物月"、"非遗进景区"等活动,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6] 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 河南省启动"青春起航·惠游河南"专项文旅补贴活动,通过"一机游河南"平台吸引游客 [7] - 端午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1511.6万人次、旅游收入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3% [7] - 洛阳洛邑古城的"天女散花"、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旅演艺精品创新体验模式 [9]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等"微改造、精提升"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9] - 河南省拥有7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56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9]
各地举办系列公众活动 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央广网· 2025-06-14 11:13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江苏镇江丹阳市美术馆举办"琴黹和鸣"非遗展演活动,将古琴与正则绣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呈现 [1] - 展览持续至6月28日,采用"文物活化"形式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 [2] -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主题活动,邀请中小学生近距离观察陶器、瓷器、青铜器等文物的保护修复过程 [3] 文物保护技术突破 - 成都考古院自2001年金沙遗址发掘以来突破10余项关键技术,解决出土象牙易失水粉化问题 [4] - 甘肃简牍博物馆举办"问秦"特展,结合最新考古成果与多学科研究呈现甘肃地区秦文化演进轨迹 [4] 文物展示创新形式 - 甘肃简牍博物馆展览中观众可通过佩戴VR眼镜身临其境探索秦陵 [5] - 采用VR技术让观众以新形式触摸文物,实现文物"活化"展示 [5]
省民博以互动体验吸引市民游客逛展观展 让文物“开口说话” 让历史“触手可及”
海南日报· 2025-05-19 09:2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包含沉浸式游园会、非遗活态展示、文物深度导览及馆长讲堂等多元形式 [2] - 游园会设置"3D文物模型拼接"区、知识问答区和集章打卡环节,观众通过互动任务获得体验感 [2] - 特邀黎族纺染织绣、制陶、编织及苗族蜡染刺绣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 [2] - 举办《跨越时空的对话:馆藏文物与非遗技艺的"双向奔赴"》主题讲座,结合实例阐释文化遗产价值 [3] 参与情况与效果 - 活动吸引数百名游客和市民参与 [2] - 现场听众反馈讲座为"生动的文化必修课" [3] - 通过游戏互动、参观讲解、现场展演等形式实现文物"开口说话"、历史"触手可及"的效果 [3] 战略意义 - 活动突破传统观展模式,打造"可玩、可学、可感"的博物馆体验场景 [2] - 公司计划以活动为契机深挖民族文化遗产内涵,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凝聚文化向心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