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

搜索文档
用青春作诗,致“美好的一天”
中国青年报· 2025-07-21 08:49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文化遗产传承需要坚守内核同时打破时代隔阂,青年具备"破壁"基因,能精准捕捉传统技艺精髓并以当代视角焕新表达形态 [2] - 埃及卢克索国家博物馆馆长指出中国年轻人对文化遗产热情极高,中埃两国需加强合作,青年将在未来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团队平均年龄35岁以下,多学科背景青年通过协同支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 [2] 非遗创新与国际传播 - 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府涵璐推动苏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苏绣视为文化传承的"诗"并助力"非遗出海" [3] - 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范玉明认为人工智能将推动缂丝发展,未来"缂丝数字基因库"可永久保存技艺核心密码 [3] - 青年运用新技术和跨国合作使文化遗产从"标本"转变为流动的"活态基因" [3] 青年文化交流与文学创作 -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发布《世界青年文学专刊》,汇集6大洲15国青年作家作品,展现跨文化视角与人类共通情感 [4] - 各国青年通过文学创作和实践证明文化是跨越国界的桥梁,唯有携手才能让文明星河更加璀璨 [4]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论坛 汇聚青春力量 守护文化遗产
苏州日报· 2025-07-18 14:22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论坛 - 论坛聚焦如何发挥青年作用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强调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记忆 [1]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提出青年应通过守护、传播、活化文化遗产及国际合作四方面贡献力量 [1] 国际嘉宾案例分享 - 埃及卢克索国家博物馆馆长提出中埃青年应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文明古国对话 [2] - 日本青年团协议会通过文化和社区活动吸引青年参与文化传统守护 [2] - 蒙古国青年联盟强调需用创新方式传承文化遗产,而非仅留存于博物馆 [2] - 西班牙青年局指出文化遗产是青年表达自我的载体,需赋予其更多权利和机会 [2] 中国实践经验展示 - 杭州良渚遗址、敦煌研究院及苏州缂丝传承人分享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创新案例 [3] - 苏州非遗展位(香山帮古建、苏绣、漆器等)吸引外国青年参与互动体验制作技艺 [3]
大阪世博会“苏州日”开幕
苏州日报· 2025-05-23 06:23
苏州文化活动与非遗展示 - "苏州日"活动在日本大阪世博园中国馆开幕 主题为"水韵苏州 生生不息" 展示苏绣 缂丝 苏扇等非遗作品及《姑苏繁华图》动态全景画卷 [1] - 昆曲 古琴 评弹 苏绣等非遗项目循环展演 其中《牡丹亭》选段获得热烈反响 [1] - 苏州非遗成为连接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吸引216名日本政府部门 贸易机构及企业嘉宾参与 [1] 苏州外资经济与产业合作 - 苏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由日本苏旺你集团于1984年投资兴办 [1] - 目前苏州实际运营外资企业达1.9万家 178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苏设立493个项目 [1] - 日本为苏州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累计1400多家日企在苏州投资 [1] 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 苏州碳普惠服务体系覆盖产品制造 文体活动 组织机构运营等场景 提供"核 减 易 证"一站式碳中和服务链 [2] - 该体系在2025大阪世博会"可持续社会经济系统"主题下展示 发布"解码苏州碳中和普惠服务的绿色之道" [2] 城市发展双轨战略 - 苏州通过非遗展演展现传统文化底蕴 同时以碳普惠服务 外资合作等实践推动现代可持续发展 [2] - 城市定位为"双面绣"之城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在中日合作框架下构建世界未来图景 [2]
“为一个节奔赴一座城” 336个非遗项目扎根成都,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22:10
非遗节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5月28日启幕,聚焦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展示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 [1] - 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参展参演 [1] - 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及4个国际城市参与,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代表出席 [5] 科技赋能非遗 - 设置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16家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推出30余项可互动科技体验装置,包括VR数字展览、AI互动等 [3] - 数字化技术展示宋锦、缂丝等150种传统纹样,观众可通过触控AI生成个性化纹样 [3] - AR技术实现川剧变脸实时交互,沉浸式投影还原蜀锦织造过程 [3] 非遗与经济发展 - 开展非遗品牌IP授权展示和交易活动,2019年意向授权金额超4000万元,2023年签约授权金额达8200万元 [5] - 组织丝路锦绣展推动蜀锦蜀绣产业发展,227个非遗传统工艺类项目年度生产总值超300亿元,带动5万余人就业 [6] - "成都手作"非遗公共品牌累计帮助传承人销售产品超4亿元 [6] 文旅融合与产业带动 - 国际非遗美食周汇集8个世界美食之都和70余项饮食类非遗项目 [2] - 成都建成9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年均开展惠民活动超260场,覆盖30万人次 [6] - 道明竹艺村、文殊坊非遗街区等依托非遗资源吸引游客,形成可持续文旅资源 [6]
“市集游”撬动文旅大市场
苏州日报· 2025-05-07 08:13
市集游的兴起与表现 - "市集游"成为新型文旅形式,融合地域文化、非遗技艺、潮流艺术与市井烟火等元素,促进文旅消费和融合 [1] - "狮山市集"在"五一"假期以"最中国·文博市集"主题吸引50多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参展,包括国内外知名博物馆 [2] - 狮山市集客流量超22万人次,总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拉动狮山商圈销售额增长24% [3] - "创意无界"大学生原创非遗市集展示缂丝、苏扇、茶具等非遗文创作品,吸引大量客流 [3] 市集游的特点与吸引力 - 市集游融合文化体验、社交互动、休闲购物等多种元素,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 [4] - 年轻人更愿意为个性化、故事性的体验买单,对手工、原创、小众商品感兴趣 [5] - 市集契合年轻人线下社交与真实互动需求,成为他们线下聚会和兴趣社交的"派对场" [5] 政策支持与发展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支持打造创意市集,苏州将其作为促进文旅消费的重点举措 [5] - 市集具有形式灵活、时间自由、经营成本低等优势,是促进消费、解决就业的重要形式 [5] - 市集游为城市发展提供"柔性切口",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宣传地方文化的载体 [6] 创新案例与存在问题 - 苏州探索"桃坞雅集"、"姑苏易淘趣"等创新市集形式,推出虎丘文创雪糕、七狸邮局文创等特色产品 [6] - 部分市集存在商品同质化问题,"千集一面"现象影响消费者体验和原创商家 [6] - 建议规范摊位收费、优化选址和商家选择,更好匹配消费客群 [7] 可持续发展建议 - 推动市集品牌化、内容差异化、体验沉浸感和文化共情力发展 [7] - 做好选址规划、时间安排,严格把关经营秩序、环境卫生和产品质量 [7] - 平衡商业价值、文化传承与体验形式,建立长效运营机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