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
icon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构建精准化监管体系,为汽车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06:33
行业政策与监管框架 - 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等数量目标[1] - 修订《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和《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全面提高企业在智能化、网联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自动驾驶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和生产准入门槛[2] - 构建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监管体系,包括通过成本调查与价格监测打击劣质产品倾销,规范账款支付,以及打击虚假宣传与商业诋毁等市场秩序治理措施[2] 行业发展挑战与风险 - 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海外竞争加剧,有效需求不足、无序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与销量稳步增长面临压力[1] - 无序竞争导致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通过压缩研发周期、降低零部件采购价格等措施加快产品迭代和压缩成本,可能影响产品安全质量与售后服务保障[2] - 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过程中衍生新的安全风险,对企业和产品准入审查提出新要求,为行业管理带来新挑战[1] 市场拓展与基础设施支持 -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方案提出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并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3] - 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3] - 加强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供给,特别是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将有利于促进电动汽车消费并开辟新的增量市场[3] 行业战略定位与前景 -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1] - 汽车行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居于世界引领地位[3] - 通过加强前端精准化监管结合后端提振消费的措施,旨在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数量的预期目标[3]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智通财经网· 2025-09-13 20:32
政策总体目标 - 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1][7]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1][7] - 2025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1] - 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7] - 2024年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 [2]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包括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 [8] - 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 [9] - 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9] - 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逐步实现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9] - 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 [9]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 [10] - 高质高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重点急需标准研制任务 [10] - 持续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培育一批汽车产业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1] - 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支持企业分级建设智能工厂 [11]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优化完善城市、乡镇、公路沿线及居住区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 [12] - 推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改革,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 [12] - 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13] - 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关键矿产资源循环利用 [13]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鼓励汽车及供应链企业研发生产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 [14] -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支持金融机构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提供全球资金管理产品 [14] - 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物流服务保障措施,提升海运保障能力 [15] - 深度参与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工作,牵头起草更多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域国际标准法规 [15] 保障措施 - 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 [16] - 构建央地协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动态分析 [18] - 持续编制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建立重点人才清单和人才库 [18]
事关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9-13 20:23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并推动行业经济发展[1][5] - 2025年目标汽车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7] - 2026年目标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并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7]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拓展 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并开展下乡活动及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8] - 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 支持以旧换新和新能源公交车更新 拓展改装租赁赛事等后市场消费 优化限购政策并促进二手车流通[8][9] -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 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加快V2X和5G模块前装 推进L3级车型准入并完善法律法规[9]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以技术创新激发需求 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并开发智能交互驾驶新功能[10] - 以标准升级引领质量提升 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重点标准研制并加强生产一致性监管[10]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动态监测供应链风险并融入大企业体系[11]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实现充换电设施乡乡全覆盖 推动高速公路和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广新技术应用[13] - 优化行业管理政策 推进准入管理改革 修订技术审查要求 支持集团化管理和龙头企业做强[13] - 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督促车企支付账期承诺并打击虚假宣传等行为[14]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 研发适用海外市场产品 完善国际营销售后体系并建设公共综合服务平台[15][16] - 提升出口金融服务水平 加大信贷和本外币结算支持 优化信用保险业务并应对汇率风险[16] - 深化中外多层次合作 牵头起草国际标准法规 推动碳足迹国际互认并举办国际交流活动[17] 保障措施 - 加强统筹协调 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作用 强化央地联动并研究制定新支持政策体系[18] - 强化运行监测 构建央地协同预警机制 分析重点企业动态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19] - 加强人才培养 编制人才需求报告 建立人才库 开展联合培养并引进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21]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就《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答记者问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9-13 20:23
文章核心观点 - 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应对行业内外严峻挑战 通过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汽车行业质效提升和规模增长 [1][2][4] 政策背景 -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产业链长且带动性强 2024年汽车销售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 [1] - 行业面临海外竞争加剧 有效需求不足 无序竞争等问题 需通过政策实现稳增长目标 [1][4] 主要目标 - 2025年目标汽车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 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 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2][7][8] - 2026年目标行业运行稳中向好 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2][8]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拓展 包括推进公共领域电动化试点 新能源汽车下乡 充换电设施补短板 燃料电池示范应用 换电模式发展指导 新能源车险改革及税收优惠减免 [2][10][11][12] - 加大汽车消费支持力度 包括汽车以旧换新 限购地区优化措施 汽车后市场消费拓展及二手车交易便利化 [12] -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应用 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12] 供给质量提升举措 - 通过技术创新激发需求 加快汽车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布局 突破关键技术 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 [13] - 以标准升级引领质量提升 加强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自动驾驶 汽车芯片等重点标准研制和实施 [13]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 运用安全监测平台识别风险 [13]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 运营管理场景应用 构建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 培育专业化服务商 [14] 基础设施与行业管理 - 完善充换电设施网络 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建设 开展县乡充电设施推广 应用大功率充电和智能有序充电新技术 [15][16] - 推进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改革 研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和OTA升级规范 [17] - 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强化产品一致性检查 落实支付账期承诺 开展网络乱象整治 [17] 国际开放合作 - 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 研发适用海外市场产品 建设国际化公共服务平台 引导有序海外布局和合规经营 [20] - 提升出口金融服务水平 鼓励银行业加大信贷支持 优化出口信用保险 提供全球资金管理产品 [2][19][21] - 深化中外合作 参与联合国车辆法规协调 制定碳足迹标准 举办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落实稳外资行动方案 [21][22] 保障措施 - 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运行监测 加强人才培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