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标准输出让中国汽车出海更有底气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15:25
来源:中国汽车报 本报记者 张冬梅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欧美日凭借百年产业积累构建起全球标准体系,中国汽车长期处 于"被动适配"的局面。如今,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领先的国家, 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双重优势,让中国汽车标准正逐渐走向世界。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标准化工作在推 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已有35项中国汽车标准分别被智利、厄瓜多尔、尼日 利亚等国家采用。 新能源汽车海外受青睐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以及中国汽车企业出海步伐加 快,技术、产品、资本和供应链全面出海,汽车行业对标准化的需求愈发凸显。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 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从"标准跟随者"转向"标准领跑者"提供了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62万辆,同比增长 36.7%,市占率为45.5%。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 源乘用车中,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新质生产力成核心引擎
证券时报· 2025-09-17 06:50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清晨的城市街头,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平稳穿梭,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让人们的通勤指令随声即达;忙碌 的汽车生产车间里,上下翻飞的机械臂在AI算法指引下精准作业……"十四五" 期间,这样的场景已从 新鲜事变成常态。 相关数据显示,五年来,全国工业增加值从31.2万亿元攀升至40.5万亿元,先进制造业版图持续扩大, 而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更成为其中耀眼的增长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更多见了",还"更好开了",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更突出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分析,目前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冷热不均,归根结 底是产能与准入等方面的政策尚未打通。建议通过"出清一个、进入一个"的方式,借助拍卖、重组等机 制增强市场活力与创新动力。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如何进一步挖掘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则成为"十五五"期间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课 题。 吴松泉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汽车产业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是处理好先立后破与统筹兼顾、传统赛道 与新兴赛道、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 围绕这一思路,安铁成认为,汽车产业要聚焦"卡脖子"领域,围绕车载高 ...
飞书项目:走出「抖音」,走向「中国智造」
36氪· 2025-09-16 21:34
两条流水线上的员工,A每小时能生产10件产品,B每小时能生产8件产品,问:如何最大效率生产40件产品? 别笑,这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课程开学第一课的第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把问题复杂一点。工厂里有1000名员工,40条不同的应用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有5个供应商,15个流程节点,你的拳头产品有10款,每期 的需求D1=12000套;二线产品有20款,每期的需求D2=8000套;三线产品10款,每期的需求D2=2000套;运输费用为S=40元/套,打包方式有5种。 全部算完之后,恭喜你,运营管理这一课你刚刚入门。下一课我们讲市场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是的,2025年的今年,这些看似天文数字级复杂度的运营管理问题,实际上还不到现实难度的零头。 截止到去年年底,比亚迪全球员工数量96.9万人,富士康90万人,华为20.8万人,阿里19.4万人,字节跳动12万人。 在大中型企业内部,任何一款产品、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经过决策、采买、竞标、审批、设计、生产/研发、测试、运输/分发、销售、复盘等诸多复杂 环节,而且其中往往涉及着大量 ...
外媒关注中国汽车反内卷:外国品牌在华命运不会改变
观察者网· 2025-09-16 18:08
但与此同时,价格战已经让整个行业承压多年。据《经济学人》援引野村证券的数据,过去两年中国市 场平均汽车价格下跌了19%,降至约16.5万元。一些车型的一次性降价幅度约为35%。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还能停下来么?"9月15日,英国《金 融时报》以此为题,对近期中国综合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的概况进行报道。 随着近日《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发布,越来越多的外媒开始重点关注中国汽 车行业的反内卷进程。 此前于9月13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 称"工作方案"),其中重点强调 "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包括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 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等等。此外,《工作方案》还要求开展 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规范行业数据信息发布,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 零跑汽车生产线 视觉中国 不过《金融时报》认为,虽然中国对汽车行业的内卷式竞争踩下刹车,但并不会改变行业的发展方向; 车企的竞争也不会终止,而是由简单粗暴的价格战转向更加良性的技 ...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能力再上新台阶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6 17:45
核心观点 - 中汽中心成立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 构建全价值链创新体系 填补行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空白 [1][2] 价值全覆盖 - 打造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聚焦智能驾驶 智慧座舱 信息安全 网联通信核心领域 支撑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1] - 打造前瞻融合应用中心 面向人工智能 飞行汽车 时空信息 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 建设跨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1] - 打造技术创新引领中心 建设世界一流研发测试评价试验室集群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用户满意度 [2] - 打造行业支撑数智中心 建设专业化人才团队 打通智能网联数据底座 推动高价值数据安全共享 [2] 技术全覆盖 - 智能驾驶方向建立封闭场地 公开道路 仿真测试三大支柱 覆盖主动安全 驾驶辅助 自动驾驶全领域评价体系 [3] - 智能座舱方向建设全球首个视 听 触 生 光"五感一体"试验室群 开发多维度测试评价体系 [3] - 网联架构方向自主研制全球首个汽车通信性能紧缩场测试系统 实现车路云网一体化服务 [3] - 信息安全方向依托国家车联网漏洞平台 构建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安全综合服务体系 [3] 区域全覆盖 - 以天津为战略中枢 推进1个总部+4个分中心布局 依托长三角智能网联试验场实现隧道雨雾光照气象全覆盖 [4] - 在欧洲 日本 东南亚设立试验室与分支机构 拓展全球智能网联全价值链技术服务能力 [4]
聚焦八部门《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多措并举,引领汽车发展方向
华夏时报· 2025-09-16 14:32
华夏时报记者 刘凯 北京报道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方 案》),明确提出未来两年汽车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举措。《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 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 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 一步提升。 在业内看来,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 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推出《方案》,不仅有助于稳定行业发展,更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复苏,促进 经济整体向好。 多管齐下稳增长 从具体内容来看,《方案》首先关注到汽车行业存在的无序竞争问题。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 剧,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方案》提出要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 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 汽车分析师王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
贾可:应该抓住规范汽车秩序的牛鼻子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16 07:07
设计 / 张 萌 2025年以来,就中国汽车业反内卷,中央领导紧抓不放。有关部门则是一直在动作。 撰文 / 贾 可 编辑 / 张 南 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部署开展汽车行业网络 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未来三个月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又联合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印发通知,推出《汽车 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以上最新的两个主管部门动作,跟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情况的汇报密切相关。 根据新华社报道,当天的会议,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中央要求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并提出具体要求,切实规 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反内卷动作必须行之有效。 兵贵神速,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17家重点汽车企业负责人又一次被召集到 一起,要求把思想 ...
尾盘,突然暴涨!
证券时报· 2025-09-15 17:54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走势分化 沪指跌0.26%报3860.5点 深证成指涨0.63%报13005.77点 创业板指涨1.52%报3066.18点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3034亿元 较前一日减少2452亿元[1] - 港股恒生指数尾盘探底回升 恒生科技指数涨近1%[1] - 场内近3400股下跌 保险、银行、酿酒、券商等板块疲弱[2] 汽车产业链表现 - 汽车产业链股强势拉升 豪恩汽电涨约12%盘中20%涨停续创新高 万向钱潮、浙江世宝、征和工业、路畅科技等均涨停 隆盛科技涨超8%[3] - 政策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 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提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4] - 政策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推动法律法规完善 智能化将成为车企重要差异化竞争优势[5][6] 储能概念表现 - 储能概念发力走高 腾亚精工20%涨停 天宏锂电涨约13% 宁德时代涨超9%盘中一度涨逾14%创历史新高 阳光电源盘中大涨超11%创历史新高[7] - 宁德时代全日成交255.9亿元 阳光电源成交213.6亿元 分别位居A股成交额第一、第二位[2]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三年新增装机容量超1亿千瓦 2027年底达1.8亿千瓦以上 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8] - 2024年累计装机7376万千瓦 三年实现2.44倍增长 2030年储能装机或达近300GW[8] - 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达240GWh 同比增长106% 头部电芯企业储能产线满产 部分电芯价格开始上涨[9] - 预计2025-2027年国内储能新增装机达130GWh、160GWh、210GWh[9] 半导体板块表现 - 半导体板块走势活跃 圣邦股份20%涨停 纳芯微涨超10% 上海贝岭涨停 思瑞浦涨近10% 海光信息涨超5%盘中涨近10%创新高[10] - 美国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其中13家为半导体企业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11] - 反倾销调查聚焦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 本土厂商有望迎来更好市场环境 盈利能力有望修复[12] - 美国半导体管制措施效果减弱 有助于中国AI及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加速 关注晶圆代工、算力芯片设计、国产设备及零部件、先进封装四大方向[12] 个股异动 - 药捷安康尾盘飙涨超110% 近4个交易日累计暴涨近500%[2][13] - 公司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乳腺癌Ⅱ期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13] - 替恩戈替尼在HR+/HER2-乳腺癌患者中展现鼓舞性临床效果 联合用药针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乳腺癌细胞具有药理学协同作用[13]
创业板指涨超2%,预制菜、汽车产业链大爆发,宁德时代创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2:20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震荡上涨 上证指数早盘上涨8.69点涨幅0.22%报收3879.29点 深证成指上涨137.73点涨幅1.07%报收13061.86点 创业板指上涨64.26点涨幅2.13%报收3084.68点盘中一度突破3100点[1] - 沪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额1.52万亿元较上日缩量1468亿元 全市场超2000只个股上涨[2] 预制菜行业 - 预制菜指数涨1.63% 得利斯开盘涨停 国联水产涨超7% 多股涨超3%[3]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餐饮门店预制菜使用情况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围[3]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 预计2025年突破6173亿元 2023年电商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60%其中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60%[3] - 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 2024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超1万余家达注册数量顶峰[4] - 新国标草案要求"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 预计推高成本15%~30% 中小工厂或将在国标生效后两年内被并购或退出 头部品牌有望通过规模效应扩大市占率[5] 储能行业 - 宁德时代A股早盘一度大涨14% A股H股同步创新高 摩根士丹利认为其行业领导地位在竞争中得到进一步强化[6][7]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8] 汽车行业 - 汽车产业链股大幅走高 豪恩汽电涨近18% 开特股份涨超15% 多股涨超10%[9] -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9] - 政策强调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9][10]
AI上车凸显隐私伦理挑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5 11:00
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行动意见》),明确 指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构建全场景智能交互环境。在政策的强劲推动下,智能汽车正迅速走进 普通家庭。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达68.2%,预计到2025年底将提升 至78.9%。 然而,在技术迅猛发展的背后,隐私安全的隐忧始终如影随形。2023年,某品牌超过215万名用户的车 辆数据泄露事件历历在目。2024年,高合、理想汽车又接连陷入摄像头隐私风波。尽管车企均否认具备 远程调取数据的能力,但公众的担忧情绪已广泛蔓延。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 出:"智能网联汽车在采集个人信息时,必须获得用户授权,且只能收集对驾驶目的有意义的必要信 息,过度收集本质上是对用户权利的侵犯。"随着汽车从机械产品演变为"移动数据堡垒",技术理性与 人文价值的冲突正逐步深入关键领域。 数据洪流中的技术暗礁 行业自律机制正在逐步建立。2024年1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隐私保护"标识,首批授权20余 款车型使用,测评内容涵盖隐私协议、摄像头管理、数据加密等六项核心指标。但调查显示,仅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