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最旺的一个9月!产销双超300万辆,行业稳增长政策加力
第一财经· 2025-10-14 20:27
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 2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33.3万辆和2436.3万 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9%。 其中9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6万辆和3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4.9%,汽车产销历史同 期首次超过300万辆,月度同比增速已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 石"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日前对外发布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下称《方案》)。 今年前9个月,我国汽车工业多项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国家的相关政策有效撬动了汽车市场的消 费活力,促消费的效果超出了预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为汽车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了推动作 用。上述《方案》为汽车行业的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为汽车行业的持续向好提供了措施保 障。 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不断释放 1~9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43 ...
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发布,要点速览
环球网资讯· 2025-09-13 13:25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提出15条工作举措 [1] 主要目标 - 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2] - 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3]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 [4] - 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动中远途、中重型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应用 [5] - 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 [6] - 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 [7] - 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后市场消费 [8] - 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逐步实现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9] - 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鼓励汽车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加快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 [9] -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10]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加快组织实施汽车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 [11] - 高质高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重点急需标准研制任务 [12] - 加强行业监管,加大标准宣贯实施力度,提高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效能,推动企业持续提升汽车产品安全、节能、低温适应等性能 [12] - 持续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培育一批汽车产业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3] - 发挥汽车产业链安全监测评估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动态监测链上企业供应变化趋势,及早识别安全风险 [13] - 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推广工作,支持企业分级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 [13]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优化完善城市、乡镇、公路沿线及居住区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14] - 深入开展县乡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 [14] - 鼓励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光储充放"一体站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车网互动技术研发应用 [14] - 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 [14] - 发挥"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反映窗口"作用,受理供应商相关问题反映并协调推动解决,指导行业机构制定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 [14] - 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规范行业数据信息发布,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 [14] - 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 [14] - 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关键矿产资源循环利用 [14]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鼓励汽车及供应链企业研发生产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 [15] - 引导整车企业稳妥有序开展海外布局,因地制宜、共建共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全面提高合规经营能力 [15] -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经营性、投资性融资的信贷产品支持,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本外币资金结算服务 [15] - 优化多元运输供给,加强供需信息对接,推动港口、滚装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 [15] - 鼓励建立多品牌、高质量、可复制的中国品牌关键零部件海外备件仓,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15] - 牵头起草更多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域国际标准法规,提高国际标准法规的影响力 [15]
事关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0:53
政策发布与总体目标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2][3] - 2025年目标汽车总销量约323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550万辆,同比增长20%[1][5] - 2025年目标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1][5]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拓展,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6] - 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6] - 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更新,促进梯次消费和更新消费[7] - 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逐步从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7] - 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7]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8] - 高质高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重点标准研制[8] - 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汽车产业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9] - 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场景应用,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9]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优化完善城市、乡镇及公路沿线充换电设施网络,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10] - 推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改革,修订准入审查技术要求[10] - 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开展网络乱象专项整治[11] - 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关键矿产资源循环利用[11]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鼓励汽车企业研发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12] -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12] - 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物流服务保障措施,提升海运保障能力[13] - 深度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牵头起草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领域国际标准[13] 保障措施 - 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14] - 构建央地协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动态分析[15] - 建立重点人才清单和人才库,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16]
利好!事关汽车行业,八部门重磅发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10:49
总体概述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实现行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 - 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四个维度提出15条工作举措及60余项细化措施 [1] -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行业稳增长任务艰巨 [4][31] 主要目标 - 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7][33]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7][33] - 2025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目标同比增长6%左右,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7][33] - 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7][33]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包括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 [8][9][34] - 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 [9][34] - 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措施 [10][35] - 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等后市场消费,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 [10][35] -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深入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11][35][36]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以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 [11][37] - 以标准升级引领产品质量提升,高质高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重点急需标准研制任务 [12][13][37]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发挥汽车产业链安全监测评估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13][38] - 加快汽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场景应用,构建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商 [14][15][38]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完善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 [16][17][39] - 优化行业管理政策,推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改革,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17][18][39] - 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18][20][40] - 加强报废和回收利用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19][21][40]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鼓励企业研发生产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建设汽车产业国际化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引导整车企业稳妥有序开展海外布局 [22][23][40][41] - 提升汽车出口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鼓励保险机构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服务 [23][24][41] - 完善物流运输体系,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物流服务保障措施,优化多元运输供给,鼓励建立关键零部件海外备件仓 [24][41] - 深化中外多层次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标准,高水平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提振汽车行业外商投资信心 [25][42] 保障措施 - 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 [27][43] - 强化运行监测,构建央地协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动态分析 [28][43] -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重点人才清单和人才库,鼓励联合培养,加大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28][44]
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今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10:36
文章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四大维度的15条工作举措及60余项细化措施,推动汽车行业实现稳中向好发展,确保2025年汽车销量达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并为2026年产业规模与质量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1][4][6] 主要目标 - 2025年目标: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1][6] - 2026年目标: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6]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包括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补足县域充换电设施短板、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制定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落实购置税及车船税减免政策 [8][9] - 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以旧换新、鼓励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措施、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及异地交易登记便利化措施、拓展改装/租赁/赛事等后市场消费 [10][11] -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进L3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支持企业探索数据驱动的新型商业模式 [12]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以技术创新激发需求:加快汽车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布局,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品性能,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 [13][14] - 以标准升级引领质量提升: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重点标准研制,加大标准宣贯实施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14][15]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发榜揭榜”合作、利用监测平台识别供应链风险 [15] -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生产/运营等场景应用,构建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培育专业化服务商 [15]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城市/乡镇/公路充换电网络布局,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建设,推广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技术 [16] - 优化行业管理政策:推进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改革,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完善企业退出机制,规范OTA升级活动 [17][18] - 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整治网络乱象,打击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健康市场环境 [20] - 加强报废和回收利用管理:执行机动车报废标准,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19]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鼓励企业研发适销海外产品,建设国际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整车企业稳妥布局海外供应链 [21][24] - 提升汽车出口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及保险产品,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22][25] - 完善物流运输体系: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物流保障措施,优化多元运输供给,建立海外备件仓 [26][28] - 深化中外多层次合作:参与联合国车辆法规协调,制定碳足迹标准,举办国际会议,落实稳外资政策提振外商投资信心 [27][29] 保障措施 -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运行监测、加强人才培养,确保工作方案有效落地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