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暑期旅游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解锁各地花样避暑新玩法 沉浸式体验绽放夏日消费活力
央视网· 2025-07-28 15:08
乡村游市场发展 - 福建华安县坪水村依托泼水习俗开展暑期泼水狂欢活动,吸引大量游客 [1][6] - 该村森林覆盖率达72%,海拔680米,夏季平均气温23℃,成为消暑纳凉热门目的地 [4] - 泼水活动串联周边村落漂流资源,形成"亲水"体验消费场景 [6] 民俗文化与特色产品 - 当地展示高山族抛陀螺(寓意丰收)和畲族竹竿舞、"对磉"等民俗活动 [9] - 市集提供米香小吃、咸水鸭、百香果等农特产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11] - 夏季每周游客量达1万人次,同比增长15% [11] 电商与县域经济联动 - 华安县开展直播带货,销售葡萄、高山茶、畲族香囊等"一镇一品"特色商品 [15] - 举办智能家居巡展覆盖100个行政村,带动消费1.35亿元 [15] - 上半年接待游客264.73万人(+13.4%),旅游收入24.03亿元(+11.3%) [15] 文旅金融支持 - 铅山县篁碧畲族乡推出"民宿贷""产业贷",累计提供文旅产业贷款超6000万元 [19] 博物馆乡村游新趋势 - 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暑期客流高峰,推出描金简、拓片拓印等文化体验活动 [16] - 清凉舒适的博物馆成为暑期避暑新选择 [17]
多样化选择解锁暑期文旅新玩法 带动夏日消费潜能加速释放
央视网· 2025-07-25 11:13
暑期旅游市场热潮 - 乡村游成为游客避暑休闲首选 因独特自然风光 文化底蕴和田园生活体验 [1] - 浙江龙泉举办第三届"乡村艺课"青少年装置艺术展 联动70多所学校 3000余名乡村孩子创作20组作品 [1] - 江苏苏州吴江区提供农事活动 乡村艺术展 水上飞机体验和皮划艇等多元项目 [3] 非遗文化体验 - 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客流高峰 游客可体验竹编非遗技艺制作 [5] - 江西萍乡武功山景区石溪村推出"躺溪"新玩法 游客可享受溪水绿荫清凉 [11] 夜间经济带动消费 - 山西太原抱鼓巷夜间客流量超1万人次 提供音乐表演 互动游戏和各类美食 [8] - 江苏苏州太湖之滨打造城市"会客厅" 游客可观看赛事直播 音乐表演并享受美食啤酒 [10] 创新文旅项目 - 河北秦皇岛渔岛度假区推出巨型机甲水寨 全息投影水幕电影 实施全时段运营模式 [13] - 安徽池州牯牛降风景区开发秋浦河特色项目 配套提供4.09亿元授信支持文旅企业 [15][17]
N种玩法解锁各地“清凉”新场景 暑期“小美好”汇成消费“大留量”
央视网· 2025-07-17 17:23
安徽黄山西溪南村旅游 - 西溪南村通过"自然生态+创意体验"创新模式打造夏季旅游新名片 推出清凉旅游项目 [4] - 6月以来日均接待游客量超7000人次 同比增长15% [4] - 枫杨林湿地与丰乐河构成核心景观 游客可划桨穿行林荫 儿童可体验浅滩水仗与森林小火车 [3] 山西古城夜间经济 - 朔州老城打造"露营+美食+夜游"多元化消费场景 带动夜间消费热度与内需增长 [7] - 大同古城利用凉爽气候与灯光秀吸引夜间打卡 设置彩色气球等亲子互动设施 [7] 上海野生动物园夜游项目 - 上海野生动物园推出暑期限定夜游 闭园时间延长至21:30 [14] - 夜游包含猛兽观光车游览(猎豹 非洲狮等)与水域探秘乘船体验(金丝猴 河马等) [12] - 配套昆虫主题灯光秀及优化后的夜间灯光与服务系统 [12][14]
宜春明月山区:多举措引爆暑期全域消费“热”潮
中国发展网· 2025-07-10 15:42
文旅活动策划 - 公司以"明月山暑期嘉年华"为主题策划10余项活动,包括明月千古情狂欢节、啤酒龙虾节、街舞挑战赛、夜跑、纳凉季等,融合街舞、啤酒、露营、集市等夏日元素 [1] - 活动覆盖漂流、溯溪、泼水、星空露营、水果采摘、烧烤等夏季主流旅游消费产品,时间跨度贯穿整个暑期 [1] - 活动设计强调互动性与体验感,旨在让游客感受清凉夏夜并提升参与度 [1] 门票优惠政策 - 推出三大免票福利:中高考生凭准考证免票且随行2名家长同免、全球学子凭学生证明免票(有效期至12月底)、多种特惠组合套餐(如门票+缆车+露营、漂流+酒店等) [2] - 特惠套餐折扣力度显著,包括早鸟票、夜游票、亲子套票等多样化选择 [2] 客源激励措施 - 发布《2025明月山夏季"引客留客"扶持奖励办法》,对旅行社等合作伙伴提供阶梯奖补资金,奖励总额不设上限 [2] - 政策重点激励"过夜游"、中远端市场及入境游团队,同时对举办特色活动的大型团队给予补贴,执行期至9月底 [2] - 通过资金引导提升旅游产品性价比,目标带动暑期消费热潮及辖区人气 [2]
北京市文旅局提醒:暑期来京旅游消费别信虚假宣传
新京报· 2025-07-08 14:05
规范参团 - 旅游市场升温导致"低价游""强制购物"等不规范经营行为频发,虚假宣传成为不良商家常见揽客手段[1] - 诱导性宣传话术包括"全网最低价""限量秒杀"等,购物噱头涉及"政府补贴""政府合作"等旗号[1] - 北京市文旅局发布《参团旅游"防坑"温馨提示》,建议游客通过官网查阅详细参团说明[1] 行程安全防护 - 北京夏季高温预警频发,建议游客避开高温时段出行或优先选择室内项目[2] - 戏水、漂流等特色活动需严格穿戴救生装备,遵守景区安全规定以防人身伤害[2] - 出现中暑症状需立即转移至阴凉处休息,紧急情况可向景区工作人员求助[2] 购票与场所管理 - 暑期热门场所门票紧张,第三方平台存在"买讲解保进馆"等高价票虚假信息[3] - 官方提示热门景区自有预约平台,建议通过官网或小程序提前预约购票[3] - 北京市博物馆暑期(7月1日至8月31日)实施错时开放,闭馆日调整及延长时间将提前一周公布[3] 消费权益保障 - 预订旅游服务需查验经营者资质,签订规范合同并仔细阅读退改条款[4] - 建议出行前完成书面合同签订,避免仅凭口头承诺支付定金[4] - 发现不明码标价、强迫消费等行为可留存凭证拨打12345举报[4]
省消保委发布暑期旅游消费提示
陕西日报· 2025-07-08 07:47
暑期旅游消费提示 核心观点 - 省消保委联合8地消费者组织发布暑期旅游消费提示,提醒游客警惕消费陷阱 [1] - 强调从行程规划到纠纷处理的全流程消费注意事项 [1][2] 行程规划与预订 - 建议游客通过官方旅游指南、权威媒体及真实评价获取目的地信息 [1] - 签订合同时需重点关注行程安排、交通住宿及餐饮标准等条款 [1] - 机票车票预订应选择官方平台或信誉良好的代理商 [1] - 网约车使用时需核对车牌及司机身份与平台信息一致性 [1] 住宿与餐饮 - 酒店预订需参考用户评价中的卫生、安全等细节照片 [1] - 餐饮消费需注意计量单位核对账单,优先选择卫生条件优良的店面 [1] 购物与景区活动 - 高价物品购买需警惕诱导性宣传,避免委托他人代理购物 [1] - 景区门票应通过官方渠道购买,防范"黄牛"低价票陷阱 [1] - 游玩项目选择需结合自身兴趣及预算,明确内容、时长及费用构成 [1] 纠纷处理 - 保存消费收据、合同及支付记录作为维权凭证 [2] - 纠纷协商无果后可拨打12315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小程序投诉 [2]
亲子游、研学游“热”力十足 暑期旅游市场供需两旺
证券日报· 2025-07-02 00:28
暑运及旅游消费季启动 - 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于7月至8月正式启动,旨在激发暑期消费活力 [1]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将利用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重庆东站等新线新站提升区域旅客运输能力 [1] - 铁路部门计划开行亲子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特色旅游列车,并在东北、西南、新疆等地区增开旅游列车 [1] 暑期旅游市场特点 - 亲子游、研学游热度飙升,暑期旅游市场呈现火热态势 [1] - 红色游、康养游等细分市场升温,反映游客需求多元化 [2] - 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的增开显示市场对不同群体的覆盖更全面 [2] - 暑期旅游市场整体呈现需求旺盛、产品丰富、体验升级的特点 [2] 热门旅游目的地 - 新疆、云南、甘肃等地是国内最热门旅游目的地 [2] - 上海、广州、杭州等传统热门城市咨询量也很大 [2] - 与主题乐园、各类博物馆、热门演唱会相关的城市也是热门选择 [2] 激活旅游消费潜力的建议 - 供给端应持续创新旅游产品,如开发更多主题列车、定制化旅游线路 [3] - 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列车设施、提供更贴心导游服务 [3] - 需求端可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推出暑期优惠活动刺激家庭出游意愿 [3] - 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整合资源打造跨地区旅游线路 [3] - 铁路部门可优化列车运行时刻,增加热门线路车次,提升换乘便利性 [3] - 各地文旅部门可联合举办音乐节、民俗文化节等活动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3]
创造优质体验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经济日报· 2025-06-30 06:09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现状 - 首批试点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通过政策支持和特色化发展路径构建全球消费资源配置能力、时尚潮流引领能力和区域经济辐射能力 [1] - 当前建设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暑期消费热潮推动传统商业空间向商旅文体展融合的新型消费场景转型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口消费品份额及离境退税规模在全国占据重要比重,是国内消费市场的核心枢纽 [2] 差异化发展模式与新业态 - 各城市依托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模式,暑期旅游需求集中释放进一步凸显差异化优势 [2] - 体育赛事与商业载体的联动促进短期客流转化为长期消费黏性 [2] - 低空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突破传统消费时空限制,推动城市从购物场所向生活方式体验空间升级 [2] 政策与市场支撑 - 从国家到地方形成完整政策支持体系,聚焦入境游便利化、优化离境退税、新业态培育等领域 [2]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等新需求快速增长 [2]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消费场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签证便利化政策持续优化,支付、退税等消费痛点逐步破解 [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紧扣"国际""消费""中心"三大关键词,增强国际交流,提升消费便利化水平,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增设国际航线 [3] - 推动本土品牌与国际资源深度合作,培育具有文化特色和全球影响力的消费品牌 [3] - 通过技术创新拓展消费场景,发展可持续的服务消费,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链各环节 [3] - 依托城市群发展优势设计跨区域消费线路,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 [3] 核心目标与价值 - 根本目标在于为国内外消费者创造优质体验,让人"愿意来、留得下、还想来" [1][3] - 城市建设需在商业空间中融入文化元素,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在品牌建设中讲好本土故事 [3] - 未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成为展现中国消费活力、传递中国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