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源相控阵雷达
icon
搜索文档
国博电子(688375):2Q25净利润同比增长16%,卫星、手机产品拓展顺利
民生证券· 2025-08-29 09:17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6] 核心观点 - 2Q25净利润同比增长16.2% 业绩表现符合预期 [1] - 公司在低轨卫星和商业航天领域开展技术研发 多款产品已开始交付客户 [1][2] - 公司是国内能够批量提供有源相控阵T/R组件及系列化射频集成电路产品的领先企业 [3] 财务表现 - 1H25实现营收10.7亿元 YOY -17.8% [1] - 1H25归母净利润2.0亿元 YOY -17.7% [1] - 2Q25实现营收7.2亿元 YOY +18.2% [1] - 2Q25归母净利润1.4亿元 YOY +16.2% [1] - 1H25毛利率同比提升4.0ppt至39.1% [1] - 1H25净利率同比提升0.04ppt至18.8%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4亿元、6.79亿元、8.83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77x/57x/44x [3][5] 产品业务分析 - T/R组件和射频模块1H25实现营收7.6亿元 YOY -25.8% 占总营收71% [2] - T/R组件和射频模块毛利率同比提升7.6ppt至44.1% [2] - 射频芯片1H25实现营收0.1亿元 YOY -75.2% [2] - 其他芯片1H25实现营收0.4亿元 YOY +117.4% [2] - 应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射频开关、天线调谐器产品持续规模出货 [2] - 基于新型半导体工艺开发完成手机PA等新产品 开始向客户批量供货 [2] - 在卫星通信和感知方面逐步开展毫米波产品开发 拓展产品系列 已形成批量供货 [2] 费用与现金流 - 1H25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0.2ppt至18.3% [3] - 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1.6ppt至12.2% [3] - 截至2Q25末应收账款及票据32.7亿元 较年初减少2.3% [3] - 截至2Q25末存货3.3亿元 较年初增加29.8% [3] - 1H2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0.7亿元 去年同期为3.6亿元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26.47亿元 YOY +2.2% [5][11]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34.88亿元 YOY +31.8% [5][11]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43.06亿元 YOY +23.5% [5][11] - 预计2025年净利润率19.05% 2026年19.47% 2027年20.49% [11] - 预计2025年ROE 8.24% 2026年10.96% 2027年13.66% [11]
央视重磅披露!歼-10CE首次实战大放异彩,军事专家解读制胜秘诀
第一财经· 2025-05-17 18:01
歼-10CE实战表现 - 歼-10CE首次实战取得战果,击落多架敌机且自身零损失 [1] - 该机型具备全天候作战、超视距多目标攻击、多模式对地精确打击能力 [1] - 拥有优良的中低空机动性、超声速飞行、短距起降等性能特点 [1] 技术优势分析 - 采用鸭式气动布局设计,机动性能优异 [3] - 通过座舱盖镀膜、蚌式进气道等设计使雷达反射面积降低一个数量级 [3] - 装备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持续提升且抗干扰能力强 [4] - 搭载先进导弹系统,实现先敌发现、跟踪和射击能力 [5] 与竞品对比 - 相比双发"阵风"战机,歼-10CE虽为单发但雷达探测距离更远 [6] - "阵风"因机头空间限制导致雷达组件较少,探测距离较近 [6] - "阵风"搭载导弹射程不足,在对抗中处于劣势 [6]
【私募调研记录】涌津投资调研国博电子
证券之星· 2025-04-22 08:06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通过成本管控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毛利率 [1] - 受行业宏观因素影响营收有所波动 [1] - 一季度存货增长为正常生产储备 [1] 产品与业务 - T/R组件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 收入确认以客户验收为准 [1] - 公司积极布局卫星和低空领域 射频芯片已应用于无人机等终端产品 [1] - 公司计划向天线阵列微系统等方向延伸 深度布局有源相控阵雷达和5G-A/6G通信基站射频前端领域 [1] 市场与订单 - 公司紧跟行业趋势 积极参与重点项目 [1] - 主流产品价格稳定 产能利用率良好 [1] - 应对5G-A和6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需求 [1] 机构调研背景 - 知名私募涌津投资于4月21日对国博电子进行调研并参与分析师会议 [1] - 涌津投资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研逻辑 遵循"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投资理念 [2] - 投资机构专注于寻找"有成长的价值"和"有价值的成长"公司 重点关注传统王者和新兴龙头企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