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木桶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何小鹏:颜值为先,全新P7欲重回20万元级市场前三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1:17
产品定位与目标 - 全新小鹏P7目标成为20万元级以上市场三强车型 [1] - 产品定位为"无短板、中板分数高、三大长板":差异化设计、最强智能化、出色运动驾控 [2] - 全新P7与小鹏P7i、P7+形成产品矩阵,分别面向运动个性需求与家庭舒适需求 [3] 设计战略与投入 - 公司调整研发逻辑,将造型设计优先级提升至科技与成本之前 [2] - 每年投入20亿元用于设计,资源向造型团队倾斜(上海两栋专属办公楼) [2] - 设计目标要求消费者产生"哇"的惊艳感,强调差异化与美学结合 [2] 市场表现与销售策略 - 预售开启6分37秒小订突破10000辆,采用无预售价盲订模式 [3] - 跳过预售价环节,因市场对P7系列已有认知基础 [3] - 计划提前生产部分现车以缩短交付周期,优化模块化生产能力 [4] 公司盈利规划 - 公开承诺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首次季度盈利 [4] - G7与全新P7等新品推动销量稳步提升 [4]
我建议你,一定要置顶这3张人生报表
36氪· 2025-06-11 15:24
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10年:资产负债表 - 刚毕业时应注重积累知识和专业技能,而非短期薪资差异 [4] - 个人资产负债表包括知识、技能和人脉资源,短板决定职业上限 [5] - 通过"换行不换岗"或"换岗不换行"弥补短板,避免跨行业跨岗频繁跳槽 [10][11] - 深耕一个领域比频繁跳槽更能沉淀核心优势 [12][13] 第二个10年:损益表 - 需将前10年积累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收益(薪酬、奖金等) [17] - 若公司认可价值可继续深耕,例如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从员工成长为掌舵人 [18][19] - 若发展受限可转投新行业或公司,选择需关注趋势、行业前景、公司匹配度、老板分钱意愿及个人兴趣 [21][22][23][24] - 创业需极度坚定,成功者往往经历长期艰苦磨砺 [25][26] 第三个10年:现金流量表 - 需确保稳定现金流,避免高风险投资导致财务崩溃 [28][29] - 选择低风险、收益稳定的方式如赋能他人或理财 [33] - 家庭和睦与健康管理是维持长期稳定的关键 [34][35][36] 行业与公司选择策略 - 行业选择需关注趋势,避免衰退期行业 [22] - 公司选择需评估其能否最大化个人积累的资产价值 [22] - 老板的识人能力和利益分配机制直接影响职业发展空间 [23]
宁德时代郑叶来:储能行业“参数通胀”泛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8:16
储能行业现状 -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蓬勃发展但存在参数通胀和安全问题两大现象 [1] - 前期投运储能项目宣称循环寿命10000-15000次但实际运行仅3-5年且年循环次数不足设计值一半 [2] - 行业缺乏普适的产品快速老化和寿命检测方法与标准导致纸面参数与落地现实错位 [2] 参数通胀问题 - 储能产品存在"过度承诺"现象严重影响业主投资信心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2] - 电站运营需经历10-20年考验需同时考虑可靠性和收益问题 [2] 安全问题 - 1GWh储能电站包含百万颗电芯单颗电芯瑕疵可能引发连锁灾难性后果 [3] - 截至2025年5月全球已发生至少167起储能相关安全事故 [4] - 安全底线是储能从生产到投运全流程最重要底线 [4] 技术观点 - 通过软件和电力电子设备弥补电芯本征缺陷具有挑战性 [4] - 系统性能由短板决定需回归电芯本质安全 [4] 行业呼吁 - 应从价格之争回归价值之争 [4] - 比较基准应是能为业主带来真正收益的技术、质量、服务等价值 [4] - 需提供真正安全、可靠、高效的储能解决方案 [4] 公司动态 - 宁德时代举办"储能587技术日"宣布587Ah电芯正式量产交付 [1] - 公司强调对"真实"的敬畏推动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4]
中央转移支付10万亿!四川、河南、湖南拿得最多,江苏、广东减少最多!
城市财经· 2025-04-01 11:51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 - 2023年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2945.19亿元,创历史新高[11][12] - 2024年转移支付规模为100397.16亿元,较2023年略有下滑但仍维持在10万亿以上[13] - 2020年疫情初期转移支付增量显著,较2019年增加8924亿元至83339亿元[15] - 2022年疫情反复导致转移支付达97144.75亿元,较2021年增加13774.75亿元[16] 区域分配格局 - 四川连续多年获得最多转移支付,2024年达6715.33亿元[18][26][29] - 河南以5853.69亿元位列第二,湖南4905.81亿元排名第三[18][26] - 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获得金额最低,如宁波仅142亿元[18][30] - 江苏与广东转移支付减少最多,分别减少479.6亿元和411.18亿元[31] 分配逻辑与结构特征 -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旨在平衡地区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富省养穷省"实现资源再分配[7][8][37] - 人口规模是核心分配因素,四川因8364万常住人口及区域发展不平衡获得最多[32][33][35] - 西藏人均转移支付超7万元居首,青海2.88万元次之,西部省份普遍超万元/人[45][46][47] - 资源输出型省份(如西电东送)和劳动力输入省份(中西部向东南)形成双向贡献[9][10] 经济发展启示 - 转移支付制度虽缓解财政困境,但可能削弱地方转型动力,需避免过度依赖[50] - 中西部/东北地区作为发展短板,需通过自身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增长[53][54] - 成都占四川GDP超三分之一,反映省内经济发展高度集中[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