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Ah电芯

搜索文档
海辰储能高管被捕!宁德时代起诉索赔1.5亿,东京电子投资1.5万亿日元
搜狐财经· 2025-08-02 10:59
全球金融市场近期遭遇突发冲击,多个关键领域出现罕见波动。从储能行业的人事风波到半导体设备巨头的战略调整,一系列"黑天鹅"事件正在重塑市场格 局。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各大机构纷纷调整策略应对新的挑战。 储能巨头遭遇人事危机 海辰储能与宁德时代的恩怨源于创始人吴祖钰的离职创业。吴祖钰曾为宁德时代技术骨干,2019年2月离职后仅10个月便创立海辰储能。公司四大执行董事 中三人来自宁德时代,因此被业内称为"小宁德时代"。 半导体设备领域暗流涌动 东京电子作为全球第四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近期动作频频。公司宣布将在2025至2029财年投资1.5万亿日元,并新招募一万名员工。这一投资额是上个五 年周期的1.8倍,目标直指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地位。 公司在多个关键设备领域占据市场领导地位。涂布显影、气体化学蚀刻、扩散炉和批量沉积设备方面排名全球第一,清洗、等离子蚀刻、金属薄膜沉积、探 针台等设备位居第二。随着生成式AI服务器快速发展,东京电子AI应用相关设备营收已占公司总销售额三成。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东京电子采取"两条腿走路"战略。公司通过扩大向中国销售"不太先进制程"的半导体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对华 ...
2025年H1,宁德时代的“稳”与“进”
高工锂电· 2025-07-31 17:40
年会预告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 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 协办单位: 卡洛维德 总冠名: 海目星激光 年会特别赞助: 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 欣旺达、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 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 思客琦 时间&地点: 2025年11月18-20日 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会议合作: 陈女士 13560731836(微信同号) 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向市场交出一份"稳"字当头的答卷。 2025年上半年, 宁德时代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 增幅33.33%。综合毛利率提升至25.02%,经营性现金流达586.87亿元。 在动力电池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宁德时代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长,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8 个百分点,充沛的现金流为其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了坚实保障。 业内认为,作为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锂电行业挑战空前的2025年上半年,仍能保持营收与利润 双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技术研发的持续加码、全球化的产能布局、供应链管理的韧性、精准的资本运作以及ES ...
“背刺”宁德时代,被控挖人又侵权,海辰储能变局VS危局?
36氪· 2025-07-22 19:37
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及关联方共8名被告,指控其不正当竞争,包括技术抄袭和恶意挖角行为 [2][9][14] - 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及多位高管来自宁德时代,涉嫌违反竞业协议并批量挖角前东家员工 [3][5][9] - 海辰储能技术参数与宁德时代高度雷同,能量密度偏差仅4.4%,远低于行业10%的技术代差标准 [11][12] - 宁德时代提出四项诉求:停止同业竞争、停止挖角行为、赔偿1.5亿元损失、公开道歉一个月 [15][16][17][19] - 海辰储能正处于IPO关键期,若败诉可能导致估值塌陷和上市进程受阻 [6][22][23] 公司动态 宁德时代 - 公司近十年研发投入超过700亿元,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3.9GWh,市场份额37.9% [42] - 公司高端车型电池在中国市场占比达60%,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10年全球销量第一 [42] - 2018年对195名中层骨干进行股权激励,吴祖钰位列其中,当时公司员工总数24875人 [9] 海辰储能 - 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创始人吴祖钰离职宁德时代仅10个月即创业,初期由配偶代持 [9] - 2022-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167%,位列全球第三 [6] - 2024年营收129.2亿元,首度盈利2.88亿元(含4.14亿元政府补贴),实际仍亏损 [17][18] - 储能电池业务2024年收入79.60亿元,与2023年79.57亿元基本持平,平均售价从0.8元/Wh降至0.3元/Wh [25][26]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8.6%,但重要美国客户Powin于2024年6月破产 [28][29] 技术争议 - 海辰储能2024年发布587Ah电芯与宁德时代量产产品技术参数高度雷同,能量密度偏差仅4.4% [11] - 吴祖钰在宁德时代参与8项高级秘密项目开发及60项专利申请,离职后半年内个人申请96项专利 [12][13] - 海辰储能2021年后专利申请量骤降,2022-2023年仅分别申请7项和13项专利 [13] 行业背景 - 全球科技企业普遍严打技术侵权:Waymo获Uber赔偿2.45亿美元,特斯拉索赔1.67亿美元,苹果前员工被判监禁 [33][35][36]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80.05分提升至2024年82.36分,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44.9%升至53.3% [40] -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强调保护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对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作用 [41]
"宁德系"创业者被老东家二度起诉,厦门“独角兽”海辰闯关IPO关键期遭狙击
搜狐财经· 2025-07-11 19:02
诉讼背景 - 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已被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将于8月12日开庭[3] - 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及5家关联公司均被列为被告方 部分公司在第一次诉讼中曾出现[4][5] - 诉讼发生时正值海辰储能冲刺港股IPO关键聆讯期 案件可能影响其上市进程[6] 技术争议焦点 - 案件核心争议围绕海辰储能587Ah大容量电芯 其参数与宁德时代专利产品能量密度偏差仅4.4% 低于行业10%的技术代际区分阈值[7] - 587Ah和684Ah是下一代储能电芯两大主力技术路线 宁德时代为587Ah阵营代表企业[7] - 海辰储能曾联合5家产业链企业共同定义587Ah电池尺寸标准 两个月后宁德时代宣布量产同规格电芯[7] 双方历史纠葛 - 2023年宁德时代起诉吴祖钰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胜诉 其妻支付100万元违约金[9] - 海辰储能核心团队多来自宁德时代 董事会四名执行董事中三人有宁德时代任职背景[10] - 吴祖钰在宁德时代任职6年期间申请67项专利 离职时带走多名获股权激励的业务骨干[10] 公司经营与IPO进展 - 海辰储能2022-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89% 从36.15亿增至129.17亿 2024年首次实现2.88亿元净利润[11] - 公司电池出货量全球前三 近四年融资80亿元 最新估值250亿元对应PE倍数87倍[11] - 2024年3月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目前处于证监会国际司备案阶段 诉讼或影响其证明持续经营能力[11]
IPO前夕遭“追杀”!宁德时代再诉旧部吴祖钰:无关技术,只有恩仇?| 能见派
新浪财经· 2025-07-11 09:04
诉讼背景与案件细节 - 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起诉海辰储能及董事长吴祖钰,案件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2025年8月12日开庭 [2][5] - 被告方包括海辰储能、吴祖钰及5家关联企业(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珠海海辰新能源等) [6] - 2023年吴祖钰曾因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向宁德时代支付100万元违约金,此次诉讼被业内视为第三代电芯知识产权争夺的延续 [7][8] 核心争议与技术路线差异 - 诉讼焦点被解读为第三代电芯技术路线定义权之争,宁德时代(587Ah电芯能量密度434Wh/L)采用"高成本高性能"路线,海辰储能(415Wh/L)选择"低成本长寿命"策略 [11][12] - 双方产品参数差异:尺寸(宁德时代73.05x274.6x218.1mm vs 海辰73.5x286.0x216.3mm)、循环次数(宁德时代8000次 vs 海辰10000次) [12] - 海辰储能否认技术重叠,指出能量密度偏差4.4%的说法缺乏行业标准依据,强调储能电池需综合评估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多维指标 [12][13] 行业竞争与市场影响 - 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314.7GWh增长至2030年1,451.3GWh,年复合增长率29% [14] - 海辰储能计划2024年下半年量产587Ah电芯,通过改造既有生产线降低成本,宁德时代已在济宁基地新建产能量产 [14] - 接近海辰储能人士称诉讼不影响IPO进程,败诉赔偿金不会对经营构成实质性影响,参考宁德时代既往类似诉讼多以和解或小额赔偿(如蜂巢能源500万元)收场 [15] 管理层关联与法律争议 - 海辰储能核心团队多名高管(吴祖钰、庞文杰、易梓琦)有宁德时代任职经历,吴祖钰在宁德时代期间曾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67项专利 [8] - 法律专家认为此次诉讼不构成重复起诉,因2023年案件属劳动争议,本次为侵权纠纷,且被告范围扩大 [9]
IPO前夕遭“追杀”! 宁德时代再诉旧部吴祖钰:无关技术,只有恩仇? | 能见派
新浪科技· 2025-07-11 08:18
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案件分析 - 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海辰储能及董事长吴祖钰,案件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将于8月12日开庭审理 [1] - 被告方包括海辰储能、吴祖钰、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等6家机构和企业 [4] - 这是宁德时代第二次起诉吴祖钰,2023年吴祖钰曾因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向宁德时代支付100万元违约金 [5][6] 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 行业普遍认为案件本质是第三代电芯知识产权之争,涉及587Ah电芯技术路线定义权 [8] - 宁德时代(587Ah电芯能量密度434Wh/L)与海辰储能(415Wh/L)的技术路线差异体现为"高成本高性能"vs"低成本长寿命" [8] - 海辰储能否认技术参数重叠说法,指出双方产品在尺寸(73.05x274.6x218.1mm vs 73.5x286.0x216.3mm)、循环次数(8000次vs10000次)等核心参数存在本质差异 [9] 双方历史渊源 - 吴祖钰2011-2019年先后在宁德新能源和宁德时代任职,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67项专利 [7] - 海辰储能高管团队中多人有宁德时代工作经历 [7] - 2023年案件显示,宁德时代指控吴祖钰挖角核心技术人才,两年内迅速抢占储能市场 [5] 对海辰储能IPO影响 - 接近海辰储能人士表示诉讼不会对IPO产生重大影响,即使败诉赔偿金也不会构成实质性经营影响 [1][12] - 公司计划将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提升储能电池产能、拓展海外市场等 [11] - 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314.7GWh增至2030年1,451.3GWh,年复合增长率29% [11] 行业竞争态势 - 587电芯市场竞争激烈,宁德时代已在济宁基地量产,海辰储能计划2024年下半年量产 [10] - 储能电池行业需综合评估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成本等多维指标 [9] - 行业不存在"10%技术代差"的权威量化标准,技术差异需基于复杂体系综合判定 [10]
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后者正闯关港股IPO
第一财经· 2025-07-07 20:42
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诉讼事件 - 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海辰储能等被告 核心争议点为海辰储能587Ah电芯与宁德时代专利产品参数高度重叠 能量密度偏差仅4 4% 远低于行业10%的技术代差红线 [1][2] - 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6月25日立案 案件将于8月12日开庭审理 [3] - 海辰储能创始人及多名高管有宁德时代任职履历 公司被称具有"宁德系"基因 [4] - 2023年宁德时代曾以违反竞业协议为由起诉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 最终吴祖钰支付100万元违约金 [5] 海辰储能业务发展 - 海辰储能2024年4月发布587Ah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 并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定义该电池尺寸标准 两个月后宁德时代宣布量产同规格587Ah电芯 [4] - 公司是行业首批将280Ah储能电池用于大型储能项目的企业 也是首批量产314Ah储能电池并应用于海外大型储能项目的企业 [6] - 五年内成为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三企业 2024年底规划年产能62GWh 预计2026年总设计产能超100GWh [7] 海辰储能财务与IPO进展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6 15亿元 102 02亿元及129 1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89% [8] - 同期储能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67% [8] - 2024年3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8月12日开庭审理时间正值港股IPO聆讯阶段 诉讼结果可能影响其IPO进程 [6]
锁定 587Ah:宁德时代 VS 海辰储能有何不同?
行家说储能· 2025-06-23 18:07
核心观点 - 储能行业头部企业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均锁定587Ah大容量电芯规格,背后是政策、技术、工艺和系统集成等多维度的综合考量 [2][3] - 587Ah规格的竞争已超越单纯技术参数对比,标志着行业从"单一指标优先"转向"多维度协同优化" [17] - 两家企业在相同容量下采取差异化技术路径:宁德时代侧重能量密度(434Wh/L),海辰储能侧重可制造性和循环寿命(10000次) [11][12] 技术默契:为何均锁定587Ah - **政策驱动**:136号文件推动储能核心价值转向"电力资产保值增值",587Ah被定义为度电成本最优解 [4] - **技术边界**:587Ah符合20尺集装箱尺寸约束、50吨海运限重、1500V电压平台等5大技术规范 [4] - **工艺延续**:均沿用280Ah/314Ah时代的成熟卷绕工艺,保障量产效率(良率80%+) [4] - **系统集成**:配套6.25MWh系统,8单元可组成50MWh标准电站分区,降低集成复杂度 [5] 技术分野:毫米级差异的商业逻辑 - **尺寸差异**:宁德时代电芯宽度274.6mm(434Wh/L),海辰286mm(415Wh/L),12mm差距导致4%能量密度分化 [10] - **宁德时代技术路线**:通过高压实电极(PPB级缺陷控制)、低耗电解液提升密度,但循环寿命8000次且BOM成本较高 [11] - **海辰储能技术路线**:放宽尺寸预留注液空间,适配通用设备,循环寿命达10000次,更适配高频调用的"光储同寿"场景 [12] 商业哲学差异 - **宁德时代**:以材料创新构建技术溢价(434Wh/L),需承担更高产线投入 [16] - **海辰储能**:通过标准化设计降低产业链适配门槛,触发上游材料商和下游集成商的滚雪球效应 [16] 行业趋势 - 第三代储能电芯需平衡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本三要素,暂无完美方案 [14] - 未来领军者需兼具技术突破能力(如宁德时代)与产业化敏捷性(如海辰储能) [17] - 行业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力、标准化、产业链协同等"价值战"维度 [17]
587Ah vs 684Ah电芯决战SNEC!储能行业价值重构的生死考题
鑫椤储能· 2025-06-23 14:37
展会概况 - 作为全球新能源行业最大展会,SNEC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但今年人流不如前两年、企业展台规模缩减、行业新品屈指可数 [1] - 阳光电源展出的PowerTitan3.0 Plus版(12.5MWh)真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成为展会聚集人数最多的展台 [1] 储能电芯发展趋势 - 314Ah电芯价格已跌破0.24元/Wh,循环次数、安全性和价格达到均衡,未来几年仍是主流 [4] - 392Ah电芯可与314Ah共产线,通过技改实现快速量产;587Ah电芯需新建产线但系统成本降低更明显 [5][6] - 587Ah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434Wh/L(较上一代提高10%),系统能量密度实现25%跃升 [5] - 392Ah电芯能量密度415Wh/L,循环寿命12000次,能量效率大于95% [5] - 6.25MWh集装箱可能替代5MWh成为主流,587Ah电芯是其最优解 [6] - 非一线电芯厂商需谨慎选择技术路线,考虑现金流支撑能力而非盲目扩张 [7] 储能系统厂商动态 - 6.25MWh集装箱受587Ah电芯量产进度限制未成主流,6.9MWh集装箱可能成为其竞品 [8] - 6.9MWh集装箱可降低系统成本并提高盈利水平,但面临运输超载问题 [8][9] - 阳光电源PowerTitan3.0 Flex(3.45MWh)通过堆叠组装成6.9MWh的方案可能解决运输问题 [9] 行业合作与战略 - 头部系统厂商通过强强联合整合产业链资源,如阳光电源x创维光伏、中车株洲所x宁德时代等 [10] - 海博思创在展会签约10余场,与华为数字能源、宁德时代等合作,推动"储能+X"多场景生态布局 [11][13] - 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创造演化,"协同破局"和"价值重构"成为关键战略 [13]
SNEC能源展,储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鑫椤锂电· 2025-06-23 09:15
市场热度与趋势 - 储能行业市场热度明显回升,2025年SNEC展会人流量显著增加,反映出行业关注度快速上升[3] - 亚非拉等新兴市场潜力爆发,储能价格下行至可接受区间,叠加新能源补贴政策推动需求增长[5] - 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细分场景如光储柴、光储充、储能+农业等新兴应用被发掘[7] 电芯技术发展 - 电芯技术快速迭代,314Ah电芯已完全替代280Ah电芯,587Ah和600Ah+电芯成为主流争议焦点[8] - 液冷PACK技术参数显示,587Ah电芯标称电压332.8V,额定能量195.4kWh,循环寿命≥6000次[9] 大储产品升级 - 大储产品从2024年的20尺5MWh升级至2025年的5MWh/6.25MWh/6.9MWh,阳光电源推出PowerTitan 3.0(20尺6.9MWh)[10] 工商业储能变化 - 工商业储能电芯从280Ah转向314Ah,产品规格升级为125kw/261kwh、215kw/418kwh等,液冷方案成为主流[12] - 亿纬锂能推出836kwh分体式模块柜,进一步丰富工商业储能产品线[12] 户储市场动态 - 阳台户储成为热点,以2kwh堆叠式产品为主,软包、方壳、圆柱电芯形成三足鼎立格局[13] - 46大圆柱电芯渗透率快速提升,抢占软包市场份额,280Ah电芯在亚非拉市场因性价比优势市占率上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