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保障

搜索文档
网络消费潜力释放,权益保障力度不减—— 营造网络消费放心环境
经济日报· 2025-06-28 06:02
网络消费新趋势 - 今年"618"期间京东3C家电品类规模增速稳居行业第一 服饰美妆和日百品类增速领跑 采销直播成交额同比增长285% [2] - 潮玩行业爆发式增长 超2400家淘天潮玩类店铺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 破亿元商家数与破千万元单品数超越去年全周期 [2] - 消费结构呈现理性与感性并存特征 AI高科技产品/绿色低耗产品/健康运动产品持续热销 消费者更愿为情绪付费和爱好买单 [2] 行业纠纷特点 - 网络消费纠纷涉及平台经营者/商家/支付服务商/物流公司等多方主体 具有虚拟性/跨地域性/环节复杂等特点 [3] - 案件类型包括购物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产品质量纠纷/个人信息保护纠纷等 在线预订和外卖配送业务矛盾高发 [3] - 直播电商存在虚假宣传问题 部分主播夸大产品质量或盗用IP 平台监管不严导致"三无产品"低价倾销扰乱市场 [5] 司法监管动态 - 最高法明确直播营销中"假一赔十"等高于法定标准的承诺具有法律效力 典型案例判令经营者赔偿十倍价款 [4] - 司法解释规定直播平台需承担先付责任 平台内经营者工作人员虚假宣传需由经营者赔偿 [5] - 依法制裁刷单刷评等黑灰产 认定虚构交易合同无效 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侵权行为追责 [6] 行业规范进展 - 市场监管总局拟出台直播电商管理办法 要求平台加强资质审核/违规处置/信息公示 压实主体责任 [7] - 专家建议平台限制"最便宜"等诱导话术 加大对违规主播处罚 保护正品版权维护公序良俗 [7] - 最高法将加强典型案例推送 统一裁判尺度 联合监管部门形成纠纷预防化解合力 [8]
从1分钱奶茶到百亿补贴:外卖三巨头如何走出‘内卷’困局?
36氪· 2025-05-19 18:55
外卖行业监管约谈事件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针对资质审核不严、恶性竞争、食品安全隐患、跨区域监管等突出问题[1] - 约谈核心要求平台合规经营,保障消费者、商家、骑手三方权益,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服务质量竞争[11][16] - 监管升级将重塑市场竞争格局,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型[17][20] 补贴大战背景与现状 - 京东4月11日上线百亿补贴覆盖所有餐饮门店,计划一年投入超百亿元[3] - 美团4月14日宣布未来三年向餐饮行业投入1000亿元[3] - 饿了么4月30日加入百亿补贴战局,联合淘宝闪购升级补贴活动[3] - 低价倾销导致商品质量下降,京东新业务2025Q1亏损13.27亿元(同比扩大98%)[5] 行业乱象分析 竞争失序 - 平台通过算法实施"二选一"变相垄断,限制商户多平台经营[5] - 大数据杀熟损害消费者权益,掠夺性定价扰乱市场秩序[12] - 京东外卖福州地区存在"幽灵餐厅",伪造营业执照入驻[7] 权益保障缺位 - 超六成骑手未签劳动合同,社保覆盖率不足三成[8] - 商家被迫分摊补贴导致"负收入",不参与活动则曝光量骤降[7] - 消费者遭遇食品分量缩水,隐私泄露问题频发[7][12] 监管具体要求 法律框架强化 - 落实《电子商务法》商户准入机制,对问题商户零容忍[12] - 禁止"二选一"垄断条款,京东曾指控美团限制骑手接单致收入降16%-25%[12] - 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系统,京东提出"品质堂食店100%线下核验"[12] 三方权益保障措施 - 消费者:优化投诉机制,推行先行赔付(如京东故障订单超时20分钟免单)[13] - 商家:公开补贴分摊规则,禁止强制独家合作[13] - 骑手:落实劳动合同与社保,优化算法派单逻辑[13]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竞争格局重塑 - 京东入局打破双寡头格局,但激进补贴面临合规挑战[17] - 美团闪购覆盖2500市县,2024年交易额270亿元;饿了么淘宝闪购6天订单破1000万单[17] - 即时零售成为新战略方向,多平台差异化竞争格局形成[17] 规范化路径 - 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追溯,算法监测工具防范大数据杀熟[19] - 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9] 可持续发展目标 - 推动制定《外卖平台服务规范》,量化配送时效等标准[20] - 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实现从规模优先到价值优先的跨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