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咖

搜索文档
第一批“村咖”开不下去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7:36
以下文章来源于红餐网 ,作者红餐编辑部 红餐网 . 做餐饮,上红餐 !一个有温度的餐饮产业服务平台。 来源丨南财号"红餐网" 作者丨卢子言 编辑 | 笛子 2023年刮起的"村咖"热,今年已经开始降温了。 在"单日狂卖8818杯""最快15天回本""日销超过7万元"的致富神话洗脑下,一群年轻创业者兼 咖啡主理人带着"诗和远方"的浪漫滤镜,纷纷开启咖啡馆的"上山下乡"之旅,在浙江、贵州、 云南、四川、广西等多个省份开出一大批咖啡店。 当潮水退去,暗礁开始浮现。 2025年,当红餐网采访当年那些去村里开咖啡店的主理人时,有人坦言自己门店日均营业额只 有一两百元,入不敷出,最后黯然离场;一些人仍在苦撑着开店,但生意也像网友所吐槽的那 样——"还不如回城里打工"。 从大环境上看,"乡村+咖啡"明明是一个站在风口的新消费业态,为何看起来的"好生意"就做 垮了呢? "冰火两重天" 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都市人拥抱自然的渴望正在持续升温。从《去有风的地方》爆红开始,乡 村就成为城市灵魂触手可达的"诗与远方"。 在这样的背景下,村咖业态开始爆火。浙江省安吉县是全国著名的"村咖聚集地",目前该地有 超过300家乡村咖啡馆,催生出1 ...
第一批回家开“村咖”的中产,重新上班了
虎嗅APP· 2025-08-11 17:47
以下文章来源于旅界 ,作者需要铂金包的妈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旅界 (ID:tourismzonenews) ,作者:旅界,头图来自:AI生成 一 八月流火,我在望京的一家星巴克见到了闺蜜若岚。 她是我在香港一家媒体工作时的前同事,也曾是一位"村咖创业者",从南方到北方,我们有着相似的职场轨 迹。 直到两年多前,她从北京的高强度职场生活中逃离,带着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回到山西老家,开出自己第一 家"村咖",才让我们的人生有了不同方向。 创业前,若岚曾满怀激情地告诉我:"麦琪,我要在乡村做一杯咖啡,做一份理想主义的事业。" 然而,今天坐在我对面的她,已经换回了职业套装高跟鞋,微笑中带着几分无奈。 旅界 . 跟踪时代浪潮,讲述文旅商业好故事。 那些开在乡村的咖啡馆,或隐于茶园梯田,或立于古村老宅,既带泥土的芬芳,又有咖啡的韵味,瀑布咖啡、 深蓝计划这些第一代"网红村咖"更是曾为浙江安吉一年创造上亿元营收。 而若岚当初开的那家古窑村咖,选址在晋冀交界的小村庄,旁边就是国道,离太原、石家庄差不多都是两个多 小时车程,交通算方便,村里还有几家新开的民宿,整体环境也不错。 装修她亲自上阵,刷墙、搬桌子、贴菜单,投进去快 ...
第一批回家开“村咖”的中产,重新上班了
虎嗅· 2025-08-10 09:10
行业现状与趋势 - "村咖"行业在疫情解封后兴起,浙江安吉第一代网红村咖曾创造年营收上亿元[11] - 2024年调研显示全国60%村咖处于勉强维持或半年内关闭状态,行业面临集体困局[38] - 行业已进入内卷阶段,同质化竞争严重,单纯依靠场景复制的模式难以为继[47][48] 商业模式分析 - 脆弱流量模型:依赖节假日打卡经济,非节假日日均销售不足5杯,复购率极低[19][27] - 成功案例如安吉瀑布咖啡采用"咖啡+研学+农产品+文创"的复合场景路径[31] - 客单价50元但缺乏衍生消费,单一产品线难以覆盖70万初期投入和运维成本[13][30] 区域市场差异 - 江浙沪地区因城市客源充足(杭州1.5小时辐射圈)、文旅基础扎实更易成功[45] - 华北地区咖啡非刚需,需求错配导致仅能依靠周末节假日稀疏流量维持[32] - 自然资源稀缺性(如深山瀑布)构成竞争壁垒,简单场景复制无效[43][45] 失败案例关键因素 - 定位偏差:误将情绪价值作为核心卖点而非实际产品需求[25] - 模式单一:未建立社群/农产品联动/本地活动等生态闭环[28][29] - 选址失误: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的村庄缺乏日常消费基础[18] 村咖2.0发展方向 - 产品多元化:以咖啡为入口发展村货经济,如米乳咖啡带动农产品十倍销量增长[51][52] - 空间在地化:保留原生文化肌理比标准化装修更具生命力[54][55] - 社群共建化:构建村民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新村落公共客厅[58][60][61] 行业核心挑战 - 现金流逻辑未跑通:26个月运营累计亏损65万元[6] - 消费结构错配:城市中产幻想与乡村实际需求脱节[34] - 运维强度高:低收入与高不确定性的矛盾[33]
开进城市公厕的精品咖啡,让年轻人转场村咖试运气
虎嗅· 2025-05-01 19:07
中国的咖啡市场,正在上演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商业折叠: 一线城市的精品连锁咖啡,把卖周边爆改成了年轻人的"领鸡蛋"活动,购买N杯拿铁皆可低价换购"自改Freitag"背包——这是站在生态链顶端的咖啡店才 有的号召力; 单打独斗的个人精品咖啡店,则努力抢占着城市中的景观位,藏身于苏州河畔的日咖夜酒空间,只有上海本地人才明白,这座建筑曾是获评2023年上 海"特色厕所"的新泾湾驿站公厕。 与此同时,在更遥远的大理、贵州的乡村,另一波年轻人正在村头喝下一杯"六元美式",或者在山里猪圈改造的咖啡店门前打卡出片。 图自@六元咖啡馆长 当城市咖啡陷入内卷,一群年轻人反向操作,将咖啡馆开进村口、菜地,用"口味+反向出片"的混搭吸引流量。 驴肉火烧拿铁、火锅拿铁和折耳根拿铁相继出圈,人类对拿铁的开发不足1%。 "有人很享受这种城市牛马回到农村喝咖啡的感觉,有一种放下感。" 有店还在墙上刷大字:让全村都喝上咖啡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卖什么到在哪卖,村咖让咖啡店进化出新的态度——看起来卖的是风景,也许最后人们消费的还是一种场景。 一、逃离9.9元战场,村咖们选择"包围城市" 咖啡这玩意,再也回不到三十多一杯了。 无论是强调用了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