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

搜索文档
一个卡车司机村的奋斗和“内卷”
经济观察网· 2025-08-09 12:39
行业概况 - 大郢村是著名的"卡车司机村",户籍人口3200余人中1600余人外出务工,近一半从事货运物流业 [2] - 全国共有3800万货车司机,被称为"公路上的游牧民族" [4] - 2005-2014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从4.1万公里增至11.19万公里,年均增速超10%,同期公路货运量增长232% [28] 行业变化 - 2017年上海至广东钢材运价约400元/吨,2025年跌至200余元/吨,跌幅近50% [9] - 2024年货车司机月均收入集中在5000-8000元,低于2008年高峰期月入超1万元的水平 [30][14] - 个体经营司机中94.05%认为运费水平偏低,78%反馈2024年收入较2023年下降 [9] 经营模式 - 卡车司机平均每天行驶超400公里,部分司机年行驶里程达15万公里 [18] - 从雇佣驾驶员模式转向"夫妻档"模式,因每月利润空间从6000-8000元降至约1万元 [13] - 70%以上司机患职业病,90%有颈椎/腰椎病,70%有胃病,30%患高血压或耳聋 [20] 区域经济影响 - 卡车司机月入过万,显著高于当地务农(亩净利<1000元)和工厂蓝领(约4000元/月)收入 [29] -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30余万元增至2024年60余万元,通过土地托管创造就业 [31] - 计划发展农产品种植加工产业链,改变单一依赖运输业的现状 [32] 行业竞争 - 行业呈现"车多货少"局面,2020年起公路货运总量波动下行但运力持续增加 [8] - 货主压价现象普遍,"这个价格你不接,有的是司机接"成为常态 [10] - 北方省份司机进入南方线路竞争,加剧运价下行压力 [9]
荆门市掇刀区壮大村集体经济 推进城乡均衡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17 14:27
产城融合发展 - 掇刀区引导各村围绕产城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 2024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28814元 城镇化率达85 58% [1] - 花竹村投资建设10栋科技孵化器厂房 年租金收入430万元 依托化工循环产业园成立建设 物业 劳务公司 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1100万元 [1][2] - 石堰村兴建凤鸣湖美食街 11个木屋年租金8 08万元 服务楼年租金36万元 2022年投资110万元建设美食街 当年收回80多万元成本 [5][7] - 兴隆街道迎春村建小吃街年增收10万元 龙井社区建美食街年创收50余万元 10个村发展为经济强村 [8] 工业带动经济 - 掇刀区锂电 汽车 绿色化工三大千亿产业快速崛起 2024年工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 各村借工业优势发展集体经济 [1] - 花竹村 冯庙村等20多个村通过建厂房 出租仓库等形式依托工业园区壮大集体经济 [2] - 石堰村瞄准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产业工人需求建设美食街 解决服务业滞后问题 [6] 特色产业培育 - 板庙村服务肉牛养殖基地 建设厂房和光伏发电板 年收入30万元 雷集村流转土地发展稻香甲鱼养殖 年收入37 5万元 [11] - 中山村成立人力资源公司服务快递企业 日派工180人 2023年利润20多万元 七岭村60%劳动力在区内企业务工 [11][12] - 全区实行"一村一策" 82 05%的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 11 53%的村超50万元 [12]
荆门掇刀:壮村集体经济破题 绘就城乡均衡发展新画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7-16 18:43
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 花竹村通过建设10栋标准化厂房出租给4家科技型企业,每年获得430万元租金收入,并发展建设公司、物业公司等业务,去年村民分红达300万元 [3] - 冯庙村、江山村、双泉渔场等20多个村社依托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三大千亿产业,采取建厂房、办实体、搞服务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 [4] - 石堰村投资110万元建设凤鸣湖美食街,32个门面房当年收回80%成本,二期新增11个木屋和一栋服务楼,每年新增44万元收入 [5] 产业带动效应 - 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产量激增带动上万名工人需求,石堰村美食街成为产业工人"深夜食堂",迎春村小吃街年增收10万元,龙井社区美食街年创收50万元 [5] - 中山村人力资源公司每天向快递转运中心输送180名工人,去年盈利20多万元,村民务工月收入近5000元 [6] - 七岭村60%劳动力在区内企业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6] 特色产业发展 - 板庙村建设青饲料贮存室和光伏屋顶厂房,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村民新建牛舍可多养50头肉牛 [6] - 雷集村流转堰塘和土地给甲鱼养殖企业,年收入37.5万元 [6] - 掇刀区82.05%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11.53%的村超50万元 [6] 城乡协同发展成果 - 2024年掇刀区农民人均收入达28814元,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化率提升至85.58% [2] - 花竹村村民陈定祥通过村集体工作获得2.8万元工资加1.07万元分红,年收入近4万元 [2] - 产城融合模式使村庄从"满足工人需求"升级为"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黄金赛道"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