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机器人

搜索文档
新增多位分享嘉宾!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8-24 08:10
一、活动日期 2025年9月5日-6日(星期五、六) 二、活动地点 北京市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三、举办单位 MedRobot、机器人大讲堂 、 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 四、部分主题分享 (如下分享嘉宾已确认,顺序还会调整; 建议大家预留两天时间参会)(以下不含开幕式等,请关注后续更新) 专科手术机器人应用 这是本次大会的核心模块之一,聚焦手术机器人在各大专科的临床应用。来自泌尿外科、骨科、胸外科等领域的医生与企业代表,将分享他们在真实手 术场景中的实践与探索,展现机器人技术如何走向临床一线。 《智能手术,未来已来》 分享嘉宾:刘雨,上海 微创医疗机器人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 《共创微创生态:达芬奇与ion的技术进化》 分享嘉宾:刘釜均, 直观复星 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医工交叉推动手术机器人创新》 分享嘉宾:王豫,北京 罗森博特 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从创新到实践: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 分享嘉宾:延廷芳, 元化智能 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转化副总 《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智能化自主执行上的探索》 分享嘉宾:陆臻 ...
议程公布!2025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招商即将截止!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1 18:11
大会概况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会议中心举行[3][4] - 大会以"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手术系统升级、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2] - 医疗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深水区,产品形态演进、临床路径清晰、资本趋于冷静、产业生态复杂化[2] 参会厂商分类 - 腔镜机器人厂商包括微创机器人、思哲睿、康诺思腾[2] - 骨科机器人厂商包括元化智能、罗森博特、鑫君特[2] - 专科机器人厂商包括衔微医疗(眼科)、中科鸿泰(血管介入)[2] - 供应链厂商涵盖图格医疗(内窥镜)、思灵机器人(机械臂)、艾瑞迈迪(定位设备/ODM)、艾目易(光学定位)、坤维科技(六维力传感器)、非夕科技(自适应平台)、良医(器械)、伯禄韬精工(精密传送带)[2] - 专业服务机构包括通和立泰[2] 核心议题与分享内容 - 专科手术机器人应用模块聚焦泌尿外科、骨科、胸外科等临床实践,分享嘉宾来自微创医疗机器人、罗森博特、康诺思腾、鑫君特、史赛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等机构[4][5][6] - 医工交叉与研发创新模块涵盖动物实验、科研机构技术研发,分享嘉宾包括通和立泰、浙江省人民医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北京医院等代表[6] - 前沿技术模块讨论人工智能、柔性机器人、全景感知技术,由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专家分享[7][8] - 供应链创新模块首次引入系统级案例,展示从精准定位到智能全景感知的平台化思路,艾瑞迈迪CTO将分享智慧情景导航平台[8] - 市场与商业模式模块探讨租赁和服务化路径,包含手术机器人租赁落地案例[8][9] - 深度出海专题邀请国际高管团队分享中国医疗机器人全球化路径,VentureBlick创始人(原美敦力/拜耳亚太区总裁)将进行60分钟以上分享[10][11] - 深度智能外科专题首次引入咨询级深度讲座,全面解析外科从物理世界跨入数字世界的路径,涵盖国内外微创外科AI现状分析[10][14] 圆桌论坛与跨界交流 - 圆桌论坛聚焦临床医生、资本与产业对话,确认嘉宾包括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专家,以及美敦力中国基金合伙人、中信建投证券医疗器械首席分析师等跨界组合[12][13] 产业生态参与方 - 医疗机器人企业涵盖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精锋医疗、佗道医疗、术锐机器人、罗森博特等[21]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宇树、云深处、逐际动力、傅利叶智能等22家机构[22]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坤维科技、青瞳视觉、本末科技等26家供应商[23][24]
可潜入4000米深海!我国最新研制“机器鱼”来了
环球网资讯· 2025-08-17 11:14
机器人要想解锁深海,首先要破解材料的物理极限。4000米深海的压强,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均匀承受着 数百吨的重量,堪比几十辆卡车压在身上。普通的刚性驱动结构在深海极端环境下,将面临变形、溃裂 等风险。哈工程团队研制的这款深海机器人,驱动单元采用的是液态材料与柔性结构,以此来平衡深海 的压力。 液体材料如何驱动机器人?科研团队的巧思,是将常见的物理现象拓展到新的应用场景。由于传统的电 机驱动在深海高压、低温环境下作业风险和成本比较高,科研团队在装有液体的塑料袋两侧安装柔性电 极,通过交替通电,从而实现用塑料的收缩形变来进行驱动。 来源:央视一套 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迅猛,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宽。机器人能不能上天下海,去解锁更多领域呢? 我国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新型柔性机器人可在数千米的深海与鱼儿为伴,游弋自如。 海洋的鱼群中,一条仿生机器鱼悄悄潜入,它动作轻盈,身体摆动自如,鱼儿们也放下了戒备,与它共 舞。这就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历时3年,研制的新型柔性机器人。这条"鱼"身长约32cm,重量 仅670g,它已经多次"打卡"4000米深海。 目前该团队已经完成万米海深水压的实验测试,后续将进行全海深 ...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新型柔性机器人 可适应深海压力
央视网· 2025-08-17 00:22
技术创新 -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基于液体材料驱动的新型柔性机器人 [1] - 该机器人采用鱼类仿生运动模式,摆脱传统电机启动方式 [1] - 利用液态材料与柔性结构平衡深海压力,具有低扰动、可伸缩变形等特点 [1] 应用领域 - 该机器人可应用于深海环境观测、勘探等领域 [1] - 已完成万米海深水压的实验测试 [1]
机器鱼“潜入”鱼群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新型柔性机器人
央视新闻· 2025-08-15 23:35
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 - 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迅猛 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科研团队正探索深海等新领域 [1] -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新型柔性机器人 可在4000米深海游动自如 [1] - 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机器人》刊发了该团队研究成果 显示技术获得学术界认可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新型仿生机器鱼身长32cm 重量仅670g 已多次完成4000米深海测试 [1] - 采用液态材料与柔性结构驱动 解决了深海高压环境下传统刚性材料的变形溃裂问题 [1] - 驱动方式创新:通过柔性电极交替通电 利用塑料收缩形变实现驱动 替代传统电机 [1] - 团队已完成万米海深水压实验测试 即将开展全海深实地试验 [2] 应用场景拓展 - 仿生机器鱼可自然融入鱼群 动作轻盈不惊扰海洋生物 具备生态友好特性 [1] - 技术突破为深海探测、海洋生物研究等领域提供了新型工具 [1]
140+页PPT详解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与材料产业最新进展
材料汇· 2025-07-18 23:50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 计算创造力是跨学科研究,位于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哲学和艺术之间,目标是使用计算机对创造力进行建模、模拟或复制 [9] - 无人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实现自动安全操作 [9] - 外骨骼机器人核心技术系统包括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根据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驱动、气动及电机驱动 [10][11] - 高光谱成像技术基于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数据技术,将成像技术与光谱技术相结合,具有光谱分辨率高、"图谱合一"和突出的地物识别能力 [11] - 语音识别技术包含特征提取、声学模型训练、语言模型训练和语音解码四个主要步骤 [13][14] - 群体智能是指各种对象的集体行为,集群机器人是群体智能的一种,应用方向包括物流、自动驾驶、精准农业等 [15][16] - 军用无人机核心技术集中在总体技术、动力系统和飞控系统 [17] -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包括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和物理机器人 [18][19] - 全息技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全息投影技术主要有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激光束技术和360度全息显示 [20] - 类人机器人研究将人脑模拟系统、电子神经网络与机器人平台深度融合,实现视觉、听觉、思维和运动协同 [21] -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回路功能,最终目的是找出影响想象力的方法,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 [22][23] - 柔性机器人具有高灵活性、可变形性和能量吸收特性,三大技术要素是机器感知、机器行动和人机交互 [27][28] - 非接触手势识别技术包括光学传感和雷达检测两种方式 [29][30][31] - 飞行汽车需要依托自动驾驶、轻量化材料和电池技术等多方面科技创新 [32][33] 人机交互和仿生 - 神经形态芯片模仿大脑处理数据,具有低功耗、低延迟特点,英特尔2021年推出Loihi 2芯片 [87] - 仿生学通过研究生物系统为工程技术提供新设计思想,在医学领域用于代替或增强人体部件 [88] - 脑功能映射技术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一体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90][91] - 情绪识别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识别面部表情和行为动作 [93][94][95] - 智能纹身由可穿戴皮肤电极组成,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和监测生理数据 [95][96][97] - 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采用刚性或柔性电极,非侵入式常用脑电帽 [98][99] - 人工突触模仿人脑突触传递信号方式,发展离不开忆阻器和二维材料技术 [100][101] 电子与计算机 - 柔性电子将有机、无机材料沉积在柔性基板上形成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包括基板、材料和工艺 [126][127] - 纳米发光二极管利用纳米材料制备,具有更高发光效率和更低能耗 [128] - 碳纳米管具有出色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工业化生产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电弧放电和激光烧蚀 [129][130][131] - 计算内存将数据存储于服务器内存中加速处理,主要有近数据计算和存内计算两种形式 [131][132][133] - 石墨烯晶体管具有出色导电导热性能,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点籽晶"诱导生长法和"内外碳源协同"法 [133][134] - 高精度时钟同步技术包括GPS、NTP和PTP协议,精度从纳秒级到毫秒级 [135][136] - 纳米线具有出色电子传输特性,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激光剥离等多种工艺生产 [138][139] - 光电子学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光敏电阻、激光二极管等 [141] - 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位元进行计算,关键技术包括量子处理器、纠错编码和软件算法 [142][143] - 量子密码学利用量子力学特性加密,主要技术挑战包括经典信息技术、量子中继技术和后量子密码技术 [144][145][146] - 自旋电子学通过操纵电子自旋自由度,在数据存储、逻辑运算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148][149] 新材料进展 - 液态金属具有导电性强、热学特性优异特点,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芯片散热、软机器人、医疗材料等 [34] - 球形TiAl合金粉末具有密度低、高温力学性能优异特点,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39][40][41][42] - 航空发动机叶片高温合金分类包括等轴晶铸造高温合金、定向凝固高温合金和单晶高温合金 [49][50]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磨性,催化剂对树脂形态、粒度等有重要影响 [63][64] - 精细金属掩模版是OLED显示面板生产关键组件,制备工艺包括蚀刻法、电铸工艺和激光加工 [110][111] - 柔性显示发光材料根据发光颜色分为红、绿、蓝三色,根据材料类型分为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 [120][121] - 自修复材料损伤后可自动修复,分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和金属基三类 [102][103]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具有更大禁带宽度和更高击穿电场强度,适用于耐高压、高温器件 [150][151] - 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将多层陶瓷元件与电路图形结合,形成无源元件或集成三维互联电路 [161][163] 产业格局 - 全球碳纤维市场被日本企业主导,东丽、帝人、三菱化学占据近70%份额 [55][56][57] - 2021年全球UHMWPE市场规模18.5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28.8亿美元 [63][64] - 2021年全球金属掩模版市场规模7.9697亿美元,预计年增长率34% [113][114] - 2021年全球OLED发光材料市场规模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 [123][125] - SiC衬底市场美国企业占优,Wolfspeed和II-VI是行业巨头 [152][153] - LTCC产品市场被日本村田、京瓷和博世垄断,合计份额54% [163][164]
杭州诞生全球领先柔性变刚度机械臂
杭州日报· 2025-05-28 11:00
技术突破 - 西湖交互发布全球领先的柔性变刚度机械臂Mawarm及HEART系列机器人,采用"刚柔并济"技术重构人机交互安全边界 [2] - Mawarm机械臂通过可编程气压系统控制内部结构刚度变化,毫秒级响应碰撞并吸收分散冲击力 [2] - 机械臂采用"珠串"结构设计,真空时刚度暴增,充气后灵活弯曲,灵感源自真空包装大米的物理特性 [2] 应用场景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2.8亿,护理人员缺口超千万,HEART系列机器人锁定养老护理与服务机器人市场 [3] - 产品适用于失能老人护理、康复辅助、物资配送等场景,可自动感知人体触碰并柔化动作 [3] 行业理念 - 柔性机器人技术体现"人文关怀",旨在创造新需求而非简单替代人类 [4] - 未来机器人将发展为能感知、适应甚至理解人类的伙伴,突破传统金属冰冷形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