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机器人

搜索文档
杭州诞生全球领先柔性变刚度机械臂
杭州日报· 2025-05-28 11:00
技术突破 - 西湖交互发布全球领先的柔性变刚度机械臂Mawarm及HEART系列机器人,采用"刚柔并济"技术重构人机交互安全边界 [2] - Mawarm机械臂通过可编程气压系统控制内部结构刚度变化,毫秒级响应碰撞并吸收分散冲击力 [2] - 机械臂采用"珠串"结构设计,真空时刚度暴增,充气后灵活弯曲,灵感源自真空包装大米的物理特性 [2] 应用场景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2.8亿,护理人员缺口超千万,HEART系列机器人锁定养老护理与服务机器人市场 [3] - 产品适用于失能老人护理、康复辅助、物资配送等场景,可自动感知人体触碰并柔化动作 [3] 行业理念 - 柔性机器人技术体现"人文关怀",旨在创造新需求而非简单替代人类 [4] - 未来机器人将发展为能感知、适应甚至理解人类的伙伴,突破传统金属冰冷形象 [4]
泰坦股份20250520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公司 泰坦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发展历程与产品**:泰坦股份1986年接手金属制品厂创业,1992年研发出国内首台倍捻机并于1995年出口美国,1998年改制,2021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现有12家子公司,主要产品有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络筒机、加弹机和倍捻机等,倍捻机是旗舰产品,喷气织机销往国内外,还进军铺纤布、鞋面布等细分市场,转杯纺纱机销售排名第一,剑杆织机位居前三,自动络筒机有人机交互和实时监控功能,精密络筒机可独立控制,还生产丙纶纺纱系列产品[2][3][4] - **战略合作与收购**:2023年与台湾道奇公司合作设立浙江东夏纺织有限公司引进丙纶纺纱设备,同年收购新疆扬子江纺织有限公司延伸至棉花加工全产业链,2020年在新疆阿瓦提设立阿克苏景泰实业有限公司,2025年将其股权发展到扬子江公司,还在江苏成立乐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瑞士设立飞科子公司、杭州设立研发中心[5] - **应对挑战与机器人战略**:与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合作成立“智能联合创新中心”应对综合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等挑战,未来强化人工智能和柔性机器人技术研发应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体系建设,开展小批量定制化生产项目[6][7][8] - **市场与竞争优势**:纺织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拓展产品线和上下游,2023年切入化纤机械加弹机市场,2024年销售收入达1.55亿元,推出K90单锭自动接头短纤纺纱机提高纱线质量、破解用工困局,进军新疆地区掌握市场信息和竞争力[9][10] - **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优先考虑劳动强度大、用工缺口增速快的岗位进行机器人研发,联合中心以高智能和人工替代装备为重点突破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是减少用工需求、开发柔性技术,纺织行业机器人在感知、控制等方面有特殊需求,高校和企业重视其应用受政策推动,未来大概率获政策扶持[11][12][13][14][15][16] - **业务模式与市场拓展**:通过模块化技术切入服务机器人领域,采用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未来计划综合推广,应对同质化竞争提升设备质量、增产增效,目前无开放技术生态计划,未来可能拓展机器人业务,探讨订阅制等商业模式,考虑低成本、高质量产品布局应对海外市场本地化挑战[16][17][18][19][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联合中心是非独立法人机构,由广东宏大提供办公实验空间,在新昌、新疆阿巴提和图木舒克设立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理事会由双方代表组成,陈晓平担任理事长[12] - K90单锭自动接头短纤纺纱机将人工接头次品率从15%降至92%以下[10] - 2024年9月浙江省印发《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业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年初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14][16]
身长不足50厘米,却能畅游万米深海
人民日报· 2025-04-19 06:06
机器人技术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研发出一款能在万米深海实现多模态运动的小型机器人,身长不到50厘米,体重仅2.7千克 [2] - 机器人具备游动、滑翔、爬行三种运动模式:游动模式下通过"尾鳍"摆动产生推力,最高速度达每秒5.5厘米;滑翔模式下利用"背鳍"实现长距离滑行;爬行模式下利用各向异性足部设计实现每秒3厘米的沙地行走 [2] - 研究团队设计出全新驱动装置,利用双稳态手性超材料结构在两个稳态之间切换时的快速突跳实现高效驱动,并将深海高压对软材料的负面影响扭转为正面影响 [3] 技术创新 - 针对深海低温挑战,研究团队采用形状记忆合金进行拮抗驱动,通过周期性电流加热使一对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主动交替收缩,驱动手性超材料单元的双稳态突跳切换,实现驱动器的快速循环摆动 [3] - 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海底地形和任务需求,未来可通过搭载小型摄像头及传感器实时监测地质活动与生物群落 [3] 应用前景 - 机器人为海洋资源开发、考古发掘等提供助力 [3] - 研究团队已在海马冷泉、马里亚纳海沟等多个深海地点进行实地测试,机器人成功顶住深海低温高压并实现预期多模态运动 [3] - 研究团队正朝着"深海柔性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努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