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检察公益诉讼
icon
搜索文档
公益诉讼迎来专门立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日报· 2025-11-21 08:36
图①:新疆哈巴河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深入林区,开展调查取证。 赵小彬摄 图②: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梅玫(左一)在重庆市为明学校与学生交流。 新华社发 山东济宁市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五彩斑斓。 洪晓东摄 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 审议,对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领域、职权配置及办案程序等作出规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13省 市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2017年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修改,正式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权。从 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检察公益诉讼步入全新的法治化、规范化发展阶段。 初审亮相的检察公益诉讼法有哪些重点和亮点?立法将如何推动检察公益诉讼更好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 公共利益? 明确案件领域 既"锚定重点"又"预留空间" 草案对当前司法实践已较为成熟、社会共识度高的领域予以明确,将现行法律规定的14个领域(即生态 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雄烈士保护、军人权益保 护、未成年人保护、安 ...
检察公益诉讼护航,“英雄”钢笔工业遗产新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19:04
公司历史与品牌价值 - 上海英雄金笔厂前身为1931年创办的华孚金笔厂,拥有超过90年历史 [1] - “英雄”品牌于2023年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1] - 公司档案记录了1958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自主钢笔设计、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纪念笔等重要历史事件 [3] 技术资料规模与价值 - 公司保存的图纸及各类档案资料达3600余卷,共计62万余张 [4] - 档案包含手绘设计图纸,其精美程度令人赞叹,一支钢笔包含20多个零部件,笔尖制造需34道工序 [3] - 部分设计手稿内容至今仍被工人使用和参考,具有持续的技术价值 [3] 资料保管危机与挑战 - 2018年因城市更新和经营调整搬迁至新址后,大量档案被仓促堆放在租赁仓库,缺乏专门保管人员 [3] - 保管档案的柜子老化严重,许多图纸、手稿和影音资料出现霉变、变色和破损 [3] - 档案资料具有国有无形资产、红色资源价值和工业遗产属性,其保护是首次遇到的新问题 [4] 检察机关介入与保护措施 - 2024年5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向区国资委制发检察建议书,指导企业开展数字化分类管理 [4] - 检察机关协调档案馆、邀请高校专家学者对资料整理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5] - 行政主管部门成立档案保护工作小组,指导公司将纸质档案迁移至专门存储地 [5] 保护成果与经济效益 - 从3600余卷档案中筛选出具有重大价值的图纸、照片2185张及35套录音录像资料完成电子化处理 [6] - 部分珍贵档案被认定为上海市工业遗产,未来将在上海市工业博物馆展出 [6] - 公司重视知识产权创新,推出“英雄+”产品策略,每年推出十几款新品,英雄集团年营收超过5亿元 [6] - 公司将进一步规范建立无形资产保护意识,重视有价值的设计图纸和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7]
检察公益诉讼立法探路:如何保证检察机关不缺位不越权
第一财经· 2025-11-12 21:24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发展 -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自2014年提出探索,2015年7月开始试点,已走过超十年历程 [2] - 2015年7月至2024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22.4万余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10.2万件,民事公益诉讼12.2万余件 [2] - 目前已有26部现行法律规定了公益诉讼条款,共涉及14个领域 [3] 检察公益诉讼法立法进程 - 2023年,“检察公益诉讼法”被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3] - 2024年10月24日,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于10月28日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3] - 截至2024年11月12日,意见征求参与人数超过6300人,意见条数超过15000条,是该年度公开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中最受关注的 [3] - 草案共6章53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案件领域、办案原则、管辖、检察机关办案职权等 [3] 草案核心内容与学界观点 - 草案明确了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规定其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收集、调取证据,但不得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强制性措施 [4] - 有观点认为应赋予检察机关强制性调查取证权以减少公权力机构阻力,但草案的审慎态度被认为符合比例原则,避免为保护公益而损害私益 [4][5] - 多名常委会委员建议拓展案件领域,如将“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网络空间领域”纳入法定范围 [4] - 学界关注如何保证检察机关“既不缺位又不越权”,避免对情节轻微或无实质损害的行为提起诉讼,以节约司法资源 [5] 实践案例与领域拓展 -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于2024年5月就医疗机构挂号无障碍适老化问题立案调查,7月发出检察建议 [1] - 截至2025年6月,深圳市已督促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开通预约挂号直拨电话及统一短号热线,提供查转服务5122次 [1] - 截至2025年6月,全市38家医疗机构完成线上预约平台无障碍改造,累计布设无障碍自助终端机1039台 [1] - 检察机关守护公益的阵地已从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拓展到未成年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多个领域 [2] 检察机关与其他诉讼主体关系 - 只有检察机关才能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而国家规定的机关和社会组织均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6] - 近五年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数为76万多件,同期社会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约700件,检察机关已成为公益诉讼“主力军” [6] - 在检察公益诉讼的挤压下,社会公益组织主动提起公益诉讼的意愿不高 [6] - 草案规定了公告程序,在特定领域,当其他组织不提起诉讼时,检察机关可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6]
新华视点丨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四大看点解析
新华网· 2025-10-25 11:28
立法核心与背景 - 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对办案领域、原则、职权配置及办案程序等作出规定 [1] 案件领域与办案原则 -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自2015年试点、2017年正式实施,办案领域从最初的生态环境、食药安全等拓展至未成年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等领域 [3] - 2015年7月至2025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22.4万余件 [3] - 草案在分项列举现行办案领域基础上,新增国防和军事利益保护等领域,并以“法律规定的其他领域”作为兜底 [3] - 草案提出人民检察院办案应坚持客观公正、依法公开、接受监督等原则,并规定不得干预和替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4] 调查监督与公众参与 - 草案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收集、调取证据,并对调查取证方式、检察听证等作出细化规定 [6] - 草案鼓励单位和个人向检察院提供公共利益受侵害线索,并明确检察院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 [6] 审前程序与公益保护效率 - 检察机关将审前实现公益保护作为优先目标,2015年7月至2025年9月共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86.8万余件,回复整改率达98.5% [8] - 草案规定检察院经调查应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意见,若行政机关已全面整改则案件终结,若公共利益仍受侵害则“当诉则诉” [8] 审判执行与司法协同 - 草案配置了行政与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各方举证责任,明确了执行程序,并规定了调解、执行和解等制度 [10] - 草案具体规定了审判和执行程序中法院、检察院的有关职责,以强化司法机关协同并最大程度维护公共利益 [10]
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四大看点解析
新华网· 2025-10-25 06:20
立法背景与核心目标 - 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旨在对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原则、职权配置及办案程序等作出规定 [1] - 立法目的是促进检察机关更好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1] 案件领域与办案原则 -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自2015年试点、2017年正式实施,办案领域从最初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拓展至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等领域 [2] - 草案在分项列举现行法律规定的各个办案领域基础上,新增了国防和军事利益保护等领域,并以"法律规定的其他领域"作为兜底 [2] - 草案提出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应坚持客观公正、依法公开、接受监督;坚持保护优先、注重预防,并且规定不得干预和替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3] 调查取证与公众参与 - 草案提出人民检察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收集、调取证据,并对调查取证的具体方式、开展检察听证等作出规定 [4] - 草案明确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依法向人民检察院提供线索,监督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并明确案件办理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 [4] 审前程序与公益保护效率 - 检察机关将审前实现公益保护目的作为优先目标,2015年7月至2025年9月,共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86.8万余件,回复整改率达98.5% [6] - 草案规定人民检察院经调查认为行政机关存在违法情形致使公益受损,应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意见,若行政机关已全面整改则案件终结,若公共利益仍受侵害则检察机关将提起诉讼 [6] 审判执行与司法协同 - 草案配置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各方举证责任,明确了执行程序,并规定了检察公益诉讼中的调解、执行和解等制度 [7] - 草案具体规定了审判和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有关职责,旨在强化司法机关协同、最大程度上维护公共利益 [7]
数说十四五︱“十四五”期间全国法院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司法机关以高质量办案服务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 2025-10-17 09:00
司法案件规模与效率 - 全国法院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1] - 2024年全国法院收案4602万件,较2020年增长41.5%[3] - 一、二审累计服判息诉率达到98.03%[3] 知识产权保护 - "十四五"期间全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34万件[1] - 司法机关通过惩罚性赔偿制度保护品种权人,最高判赔额超过5000万元[1] -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出台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导意见[1]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后,明确行政机关未履行行政允诺造成民企损失应承担补偿责任[2] - 通过政府守法诚信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经商环境建设[2] - 发挥破产审判的出清和挽救功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1] 民生与公益诉讼 - "十四五"期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民生案件2346.6万件[3] - 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其中90%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 - 形成破解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2]
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我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 2025-09-14 07:38
立法进展 - 截至9月初中国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 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 [2] - 2021年至2024年9月初新制定法律36件 修改法律63件次 通过重大决定35件 [2] -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推动经济发展 修改公司法、反垄断法完善商业环境 [2] 司法效能 - 十四五时期全国法院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2024年收案4602万件较2020年增长41.5% [4] - 一二审累计服判息诉率达98.03% 司法质量效率持续提升 [4] - 制定人脸识别、网络消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 指导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 [4] 公益诉讼 - 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其中90%为行政公益诉讼 [6] - 形成破解流域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 办理南四湖、长江船舶污染等跨省协同专案 [6] - 检察公益诉讼成为办案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法定领域 [5] 执法规范 - 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 中国成为全球最安全国家之一 [7] - 全国建成标准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200余个 全面落实人权保障制度 [7] - 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实现镜头下办案阳光下执法 [7] 纠纷调解 - 十四五时期人民调解组织处理纠纷7900多万件 调解成功率超95% [8] - 仲裁机构办理案件227万件 调解和解结案64万件占比28% [8] - 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 2024年以来调解撤诉结案率26.3% [8] 监督机制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4100余件备案法规 处理10600余件公民审查建议 [3] - 检察机关加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监督 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8] - 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面运行 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 [8]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3 08:17
立法进展 - 截至9月初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 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 [2] - 2021年至今年9月初新制定法律36件 修改法律63件次 通过重大决定35件 [2] -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乡村振兴促进法 修改公司法 反垄断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司法监督机制 - 备案审查制度累计审查4100余件法规及司法解释 处理10600余件公民审查建议 [3] - 全国法院"十四五"时期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2024年收案4602万件较2020年增长41.5% [4] - 一、二审服判息诉率达98.03% 司法质量效率持续提升 [4] 新业态司法保障 - 制定人脸识别 网络消费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 规范数字经济发展 [4] - 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类案件审理 [4] - 依法制裁经营者违约行为 强化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 [4] 生态环境司法 - 检察机关"十四五"办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其中行政公益诉讼占比90% [5] - 通过南四湖治理 长江船舶污染治理等专案形成流域治理中国方案 [5] 治安与执法 - 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 中国成为全球最安全国家之一 [6] - 全国建成标准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200余个 全面落实人权保障制度 [6] 纠纷调解机制 - "十四五"时期人民调解组织处理纠纷7900万件 调解成功率超95% [7] - 仲裁机构累计办理案件227万件 其中调解和解结案64万件占比28% [7] - 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 2024年以来调解撤诉结案率26.3% [7]
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3 05:55
立法进展 - "十四五"期间新制定法律36件 修改法律63件次 通过重大决定35件 法律解释1件[2] - 截至9月初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 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2] -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乡村振兴促进法 修改公司法 反垄断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 司法监督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4100余件法规及司法解释 处理10600余件公民审查建议[3] - 全国法院"十四五"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2024年收案4602万件较2020年增长41.5%[4] - 一、二审服判息诉率达98.03% 司法质量效率持续提升[4] 数字经济治理 -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人脸识别 网络消费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4] - 指导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 保护自然人数据权益[4] - 加大对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 制裁经营者违背销售承诺行为[4] 生态环境司法 - 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其中90%为行政公益诉讼[5] - 办理南四湖治理 长江船舶污染 珠江水环境等跨省公益诉讼专案[6] - 形成破解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5] 公共安全执法 - 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 中国成为世界最安全国家之一[7] - 全国建设标准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200余个 促进执法规范化和人权保障[8] - 公安法律制度更加健全 执法监督管理更加严密[8] 纠纷调解机制 - "十四五"期间人民调解组织处理纠纷7900多万件 调解成功率超95%[9] - 仲裁机构办理案件227万件 调解和解结案64万件占比28%[9] - 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 2024年以来调解撤诉结案率26.3%[9]
“十四五”期间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1:39
案件规模与结构 - "十四五"期间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1] - 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占比90% [1] - 生态环境领域为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法定领域 [1] 国际合作与制度创新 -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获欧美、巴西、越南等国家同行认可 [1] - 该制度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新样本 [1] 流域治理突破 - 建立跨区划一体化办案机制破解流域治理难题 [2] - 最高检办理南四湖治理专案覆盖4省8市34个县区 [2] - 南四湖从黑臭水体跃升为国家5A级景区 [2] - 长江流域3500条通航干支流实现船舶污染"零直排" [2] 协同机制建设 - 最高检联合最高法院及5个部委建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 [3] - 办理环保督察移送问题线索案件4000余件 [3] 未来发展方向 - 借助12万余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公益诉讼 [3] - 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及卫星遥感技术提升办案质效 [3] - 以生态环境法典立法为契机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