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公益诉讼

搜索文档
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我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 2025-09-14 07:38
立法进展 - 截至9月初中国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 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 [2] - 2021年至2024年9月初新制定法律36件 修改法律63件次 通过重大决定35件 [2] -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推动经济发展 修改公司法、反垄断法完善商业环境 [2] 司法效能 - 十四五时期全国法院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2024年收案4602万件较2020年增长41.5% [4] - 一二审累计服判息诉率达98.03% 司法质量效率持续提升 [4] - 制定人脸识别、网络消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 指导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 [4] 公益诉讼 - 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其中90%为行政公益诉讼 [6] - 形成破解流域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 办理南四湖、长江船舶污染等跨省协同专案 [6] - 检察公益诉讼成为办案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法定领域 [5] 执法规范 - 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 中国成为全球最安全国家之一 [7] - 全国建成标准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200余个 全面落实人权保障制度 [7] - 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实现镜头下办案阳光下执法 [7] 纠纷调解 - 十四五时期人民调解组织处理纠纷7900多万件 调解成功率超95% [8] - 仲裁机构办理案件227万件 调解和解结案64万件占比28% [8] - 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 2024年以来调解撤诉结案率26.3% [8] 监督机制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4100余件备案法规 处理10600余件公民审查建议 [3] - 检察机关加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监督 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8] - 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面运行 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 [8]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3 08:17
立法进展 - 截至9月初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 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 [2] - 2021年至今年9月初新制定法律36件 修改法律63件次 通过重大决定35件 [2] -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乡村振兴促进法 修改公司法 反垄断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司法监督机制 - 备案审查制度累计审查4100余件法规及司法解释 处理10600余件公民审查建议 [3] - 全国法院"十四五"时期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2024年收案4602万件较2020年增长41.5% [4] - 一、二审服判息诉率达98.03% 司法质量效率持续提升 [4] 新业态司法保障 - 制定人脸识别 网络消费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 规范数字经济发展 [4] - 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类案件审理 [4] - 依法制裁经营者违约行为 强化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 [4] 生态环境司法 - 检察机关"十四五"办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其中行政公益诉讼占比90% [5] - 通过南四湖治理 长江船舶污染治理等专案形成流域治理中国方案 [5] 治安与执法 - 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 中国成为全球最安全国家之一 [6] - 全国建成标准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200余个 全面落实人权保障制度 [6] 纠纷调解机制 - "十四五"时期人民调解组织处理纠纷7900万件 调解成功率超95% [7] - 仲裁机构累计办理案件227万件 其中调解和解结案64万件占比28% [7] - 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 2024年以来调解撤诉结案率26.3% [7]
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3 05:55
立法进展 - "十四五"期间新制定法律36件 修改法律63件次 通过重大决定35件 法律解释1件[2] - 截至9月初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 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2] -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乡村振兴促进法 修改公司法 反垄断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 司法监督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4100余件法规及司法解释 处理10600余件公民审查建议[3] - 全国法院"十四五"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2024年收案4602万件较2020年增长41.5%[4] - 一、二审服判息诉率达98.03% 司法质量效率持续提升[4] 数字经济治理 -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人脸识别 网络消费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4] - 指导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 保护自然人数据权益[4] - 加大对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 制裁经营者违背销售承诺行为[4] 生态环境司法 - 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其中90%为行政公益诉讼[5] - 办理南四湖治理 长江船舶污染 珠江水环境等跨省公益诉讼专案[6] - 形成破解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5] 公共安全执法 - 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 中国成为世界最安全国家之一[7] - 全国建设标准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200余个 促进执法规范化和人权保障[8] - 公安法律制度更加健全 执法监督管理更加严密[8] 纠纷调解机制 - "十四五"期间人民调解组织处理纠纷7900多万件 调解成功率超95%[9] - 仲裁机构办理案件227万件 调解和解结案64万件占比28%[9] - 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 2024年以来调解撤诉结案率26.3%[9]
“十四五”期间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1:39
案件规模与结构 - "十四五"期间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1] - 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占比90% [1] - 生态环境领域为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法定领域 [1] 国际合作与制度创新 -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获欧美、巴西、越南等国家同行认可 [1] - 该制度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新样本 [1] 流域治理突破 - 建立跨区划一体化办案机制破解流域治理难题 [2] - 最高检办理南四湖治理专案覆盖4省8市34个县区 [2] - 南四湖从黑臭水体跃升为国家5A级景区 [2] - 长江流域3500条通航干支流实现船舶污染"零直排" [2] 协同机制建设 - 最高检联合最高法院及5个部委建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 [3] - 办理环保督察移送问题线索案件4000余件 [3] 未来发展方向 - 借助12万余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公益诉讼 [3] - 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及卫星遥感技术提升办案质效 [3] - 以生态环境法典立法为契机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3]
“十四五”期间,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央视网· 2025-09-12 10:46
法治建设进展 - 检察机关在"十四五"期间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1] - 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占比90% [1]
保护抗战历史文化资源 中国最高检发布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4:54
核心观点 - 中国最高检发布11件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抗战遗址和文物的保护 [1] - 典型案例包括保护见证中国渔民营救“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的“小孩洞”遗址,以及保护作为抗战物资运输线的晴隆“二十四道拐”公路 [1][2] - 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英烈保护、红色文物等公益诉讼案件2243件,其中抗战领域案件83件,保护了49名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 [2] 抗战遗址保护案例 - 浙江省舟山市“小孩洞”遗址是东极渔民自发营救“里斯本丸”号上384名英军战俘的实物见证,原址有毁损、灭失风险,检察机关已启动文物普查和预先保护工作 [1] - 贵州省晴隆县“二十四道拐”公路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唯一陆路运输线及国际援华物资大动脉,2023年8月因山体崩塌面临损毁风险,检察机关通过诉讼推动行政机关依法修缮 [2] 公益诉讼办案数据 - 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英烈保护、红色文物、革命遗址旧址等公益诉讼案件总数达2243件 [2] - 同期,检察机关办理抗战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件 [2] - 通过办案,共保护了49名英雄烈士(包括个人和群体)的名誉荣誉 [2] 未来工作方向 - 检察机关下一步将聚焦侵害抗战英烈名誉荣誉、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缺失以及抗战遗址、文物保护不力等问题 [2] - 计划通过高质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使尊崇英烈成为全社会的法治共识 [2]
最高检发布“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9-01 10:38
检察公益诉讼案例概览 -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共包含11个案例 [1] - 案例涉及陕西、江苏、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吉林、湖南、贵州、上海、浙江等省份,涵盖指挥所旧址、战地医院、烈士纪念设施、抗战遗址、公路遗迹等多种类型抗战红色资源 [2] 文物保护监管职责 - 检察机关针对抗战旧址保护管理不善、面临灭失风险等公益损害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方式持续跟进监督 [3] - 在陕西省绥德县案例中,县文旅局以旧址属私有产权且无专项资金为由未实施修缮,检察机关协助寻找产权人并沟通协调后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判决县文旅局继续履行职责 [4][6][7] - 山东省莒南县案例中,县文旅局将职责限缩为申报项目计划书,经检察建议督促后仍未实质性修复,法院判决其六个月内全面开展修缮工作 [20][21] 文物分类保护方法 - 江苏省宝应县案例针对不可移动抗战红色资源受损、可移动抗战红色资源不具备保管条件等不同损害情形,检察机关通过磋商、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进行分类保护修缮 [10] - 宝应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100余件抗战时期可移动红色资源未建档且缺乏专业化存储条件,检察机关建议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名录档案并开展预防性保护措施 [13][14] - 行政机关整改后对馆藏100余件可移动红色资源建立名录档案,对58件红色文物制作电子档案进行展览,并投资290余万元对纪念馆本体进行修缮 [15] 私有产权文物保护 - 山西省神池县案例中,八路军一二〇师指挥部旧址因产权私有长期缺乏管理维护,住户不当修缮破坏历史风貌,检察机关督促通过置换补贴方式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 [25][27] - 县文旅局编制保护修缮工程立项报告,争取400余万元修缮资金,修缮工程于2025年1月完工并通过验收 [28] -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案例中,王山寨抗日遗址纪念碑亭由村民义务管理,检察机关通过公开听证厘清区文旅局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保护责任,推动协同保护 [32][33]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 - 河北省深州市案例中,北杜庄村85名烈士墓区处于失管状态,检察机关联合军事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就地保护”方案,投资20余万元修建烈士合葬墓、新立纪念碑 [38][40] - 吉林省龙井市案例中,67处抗联烈士纪念碑中有39处需维修清理,涉及朝鲜族烈士2000余名,检察机关督促修复损坏碑体6处,重新安装大理石护栏29处,铺设大理石地面18处 [44][45][46] - 龙井市建立长效机制,由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街道、乡镇共同开展常态化保护工作,每月巡查清理 [47] 抗战遗址保护与利用 - 湖南省衡阳市案例中,五桂岭绝壁遗址因周边建设项目面临毁损风险,检察机关召开圆桌会议调整设计方案,使亲子乐园游览车轨道绕开文物保护范围 [52][53] - 贵州省晴隆县案例中,“二十四道拐”公路因山体崩塌受损,崩塌方量约280立方米,检察机关督促清除危岩体约224立方米,新建长25米、高2.5米挡土墙 [57][59] - 浙江省舟山市案例中,“小孩洞”作为营救英军战俘史迹未被纳入文物名录,检察机关推动启动调查认定程序,纳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登记 [70][72] 军地协作与长效机制 - 上海市宝山区案例中,军地检察机关联合开展“淞沪抗战遗迹保护专项监督”,排查32个碉堡遗迹、3处纪念牌坊和5处抗战遗址,督促设置防护围栏和警示标志 [64][65] - 宝山区院与上海军事检察院会签协作实施意见,深化军事遗迹联合巡查和线索移送,并推出红色研学游线路 [66] - 多地检察机关推动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如绥德县院与县文旅局、住建局会签实施意见,洛龙区院与相关部门会签协作配合意见 [8][34]
以法治之力守护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人民网· 2025-08-21 09:17
安徽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情况 - 今年以来共立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307件 制发检察建议727件 提起诉讼152件 其中3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1] 跨界河流污染治理成效 - 淮北与宿州检察机关联合治理惠民沟污染问题 督促投入治理资金3000余万元 拆除违建3处 整改污染点位51处 清除河道垃圾120余吨 清理河底淤泥8000立方米 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2] - 萧县检察院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投入500余万元进行惠民沟污染治理 [2] - 淮北与宿州检察机关会签《关于建立跨区划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推动长效治理 [3] 长江危险废物倾倒案件处理 - 黄某等24人及8家企业向长江直排2万多吨危险废物 造成生态环境损害10615.5万元 [4] -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诉请承担生态环境损害 惩罚性赔偿金及鉴定费用共计11697.05万元 [5] - 法院判处黄某等23人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至一年二个月不等 各并处罚金30万元至1万元不等 6家企业认定单位犯罪 全部支持公益诉讼请求 [5] - 积极探索"现金赔偿+技改升级"多元修复方案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一 [6] 长江滩地侵占问题整治 - 和县检察院发现某建材公司擅自占用长江滩地作为物料堆场 影响行洪安全 [7] - 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最终清理案涉堆场 [7] - 推动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防止问题"回潮" [7] 磷石膏非法倾倒案件处理 - 无为市检察院发现1.47万吨磷石膏非法倾倒 立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8] - 协助查明固废倾倒量共计349车1.47万余吨 [8] - 通过磋商协议促成支付应急处置及生态修复费用912.6万元 [8] - 牵头建立《无为市工业固废处置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机制》 [9] 未来工作方向 - 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突出问题 力争办理一批有影响力高质效案件 为检察公益诉讼立法提供实践样本 [10]
《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8:45
立法进展 - 《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正在征求各相关部门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意见 [1] -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已将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初次审议项目 [1] 案件办理数据 - 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8.6万件 [2] - 同期行政公益诉讼7.2万件、民事公益诉讼1.4万件 [2] - 提起公益诉讼7500余件,占全部领域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57.6% [2] - 2018年1月至2025年7月生态环境部门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约5.69万件 [2] - 涉及赔偿金额约334亿元 [2] 工作重点 - 检察机关将持续把生态环境领域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重中之重 [1] - 生态环境部将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 [2] - 通过共建生态环境修复基地、联合开展普法宣传等措施推进生态环境损害修复 [2]
340余吨冷凝废液被倒入河流影响江浙沪三地,多人获刑
新京报· 2025-08-15 16:27
污染事件与处置 - 苏州某电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二甲苯和乙二醇等化工原料 产生危险废物冷凝废液(废物类别HW13)[1] - 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期间 公司采购部经理施某华在征得实际控制人施某荣同意后 将340余吨冷凝废液交由无许可证的郭某非法处置 最终被非法倾倒入跨区域河流[1] - 非法倾倒导致上海和浙江下游河段水质受到二氧六环衍生物和二氧戊环衍生物污染 三地应急处置费用共计1117.32万元[1] 司法程序与鉴定 - 2023年4月15日苏州市吴江生态环境局将案件移送公安局 公安机关以涉嫌污染环境罪立案侦查[2] - 检察机关联合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四次专家论证会 邀请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等多方专家研讨新型污染物特性及损害评估[2] - 鉴定机构认定地表水损害价值为1120.7万元 检察机关于2024年3月8日提起公诉[2][3] 判决与赔偿执行 - 法院判处郭某等人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至二年三个月 并处罚金[3] - 判决苏州某电工公司及郭某等连带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2313.62万元和惩罚性赔偿金192.52万元[3] - 公司已足额缴纳1117.32万元应急处置费用 案涉相关费用已全部执行到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