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法律责任
icon
搜索文档
律师分析清华大学起诉“清大经管”:或可主张5倍惩罚性赔偿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21:51
清华大学提起诉讼事件 - 清华大学已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追究冒用"清华大学"名义开展商业活动的法律责任 [1][2] - 被质疑冒用身份的曹玉磊通过"清大经管"相关账号发布文章,其多样化职务身份反复与"清华"相关联 [2] - 相关公司通过开办总裁研修班、举行峰会等形式组织收费活动,有研修班收费超15万元 [2] 涉嫌侵权行为分析 - 行为人冒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义,违反《民法典》中关于名称权保护的规定,构成"假冒"型侵权 [3] - 未经授权使用"清华大学"名称开展活动,可能同时构成《商标法》中的商标侵权行为 [3] - 该行为还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属于商业混淆和虚假宣传行为 [3] 法律追责依据 - 清华大学可依据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主张损害赔偿,例如通过举办研修班、峰会等收费项目所取得的利润 [4] - 若"清华大学"等名称已注册为商标,行为人使用这些商标开展商业培训则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6] - 在故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清华大学有权主张1-5倍惩罚性赔偿 [6] 证据收集与维权措施 - 清华大学可通过公证等方式及时固定证据 [5] - 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对方不正当竞争行为 [5] - 可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5] 其他侵权行为 - "清大经管"在未经许可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肖像及简介用于商业宣传,属侵犯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行为 [6]
网约车乘客“逃单”,司机该找谁要钱?
人民网· 2025-06-24 08:52
网约车平台与司机的法律关系 - 平台运营公司与出租车司机、乘客之间分别成立中介合同关系,是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提供信息媒介服务的新型网络中介合同关系 [3] - 在客运合同项下,平台公司并无运费垫付义务,司机应要求乘客承担相应合同责任 [1][4] - 平台拒绝提供逃单乘客真实电话号码属于未履行中介人如实报告义务,构成违约 [4] 个人信息披露边界 - 平台收集乘客信息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仅需收集移动电话号码、行程信息、支付信息 [3] - 在乘客多次催缴无果时,平台应合理披露其持有的其他个人信息以支持司机维权 [3][4] - 本案二审中平台最终提供了11名逃单乘客的移动电话号码,履行了报告义务 [4] 行业运营模式优化方向 - 建议统一网约出租车业务与快车、专车的在线支付方式,减少逃单风险 [7] - 平台可优化付费时限设置,要求乘客在车内完成支付或设置合理支付提醒时限 [7] - 建立逃费乘客数据共享机制,对未及时支付的乘客限制其使用其他网约车服务 [7] 案件涉及的交易数据 - 11名乘客通过"快的新出租"业务逃单,涉及11笔订单合计178元未支付 [2] - 司机通过虚拟号码多次催缴无果,但平台最初拒绝提供乘客真实信息 [2][4] 司法裁判对行业的影响 - 本案明确了平台披露乘客信息的合理界限及运费损失赔偿责任的适用情形 [6] - 判决强调需平衡合同权利救济与个人信息保护,对类案处理具有示范意义 [6]
737坠机事故罹难者家属敦促美国法官驳回波音公司提出的协议
快讯· 2025-06-19 06:53
波音公司法律纠纷 - 遇难者家属敦促联邦法官驳回波音公司与美国检察官达成的拟议协议 该协议将使公司免于刑事指控 [1] - 15个遇难者家属的律师认为公司应以共谋罪接受审判 以便对346人死亡承担更多责任 [1] - 部分遇难者家属请求法官任命特别检察官监督此案 [1]
伊朗告诉联合国,第三国在以色列袭击中的任何合作“都使他们成为共犯,应对此次危机的法律责任和后果负有责任”,其对以色列的袭击是根据《联合国宪章》进行的自卫行动。
快讯· 2025-06-17 01:37
国际政治与军事动态 - 伊朗向联合国声明 第三国若在以色列袭击中提供合作将被视为共犯 需承担法律责任和后果 [1] - 伊朗宣称对以色列的袭击是基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自卫权利 [1]
要不得!出游时这几类“高危自拍”后果很严重
新华网· 2025-06-07 14:30
旅游自拍安全指南 - 避免在危险区域进行"玩命自拍",需留意周边环境 [1][2][3] - 禁止开车时拍照或肢体伸出车外,远离马路中间及隧道拍摄 [5] - 需远离悬崖高处边缘,确保站立位置稳固 [5] - 与野生动物合影需保持安全距离 [5] 自拍法律风险 - 公共场所经营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需承担侵权责任,已尽义务则免责 [7] - 铁路线路违规拍摄可被罚款:单位1万-5万元,个人500-2000元 [7] -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拍摄可处5-50元罚款,非机动车拒罚可扣车 [7] - 重大交通事故拍摄可能面临3年以下至7年以上有期徒刑 [8] 隐私与文物保护 - 自拍需避免暴露身份证件及定位信息,防止隐私泄露 [8] - 未经许可不得拍摄路人正脸,尤其儿童需打码处理 [8] - 博物馆内禁用闪光灯,损坏文物需承担修复费用及法律责任 [10][11] - 故意损毁名胜古迹最高可判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2] 国家安全相关禁令 - 军事管理区、边境地带严禁拍摄,无人机航拍需提前报备 [13][14][16] - 禁止拍摄传播军事禁区、现役军人影像 [16] - 危害军事设施安全行为将受法律严惩 [18] 注:数据引用自原文法律条款具体金额及刑期标准 [7][8][12][16][18]
热搜第一!男子擅自打开飞机安全门或赔十几万?律师解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3 15:33
事件概述 - 东航MU5828航班(长沙至昆明)有乘客擅自打开客舱中部安全门,影响正常下机流程 [1] - 涉事乘客已被警方带走调查,昆明机场运行未受影响 [3] - 事件引发网友热议,多数谴责并要求严惩,部分建议将乘客列入航空黑名单 [4] 法律后果分析 行政责任 - 违反《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十四条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四条,可能面临10日至15日拘留 [6] - 若同时扰乱航班秩序(如导致延误),可能叠加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但优先按特别法(第三十四条)从重处罚 [7] 民事责任 - 涉事乘客需承担侵权责任,赔偿航空公司损失,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及《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第三十八条 [7] - 同类事件赔偿金额通常在10万至20万元区间,具体需根据机务评估确定 [7] 信用惩戒 - 可能被列入民航旅客失信名单,限制乘机1年,若履行赔偿义务可申请提前移除 [8] 刑事责任认定 - 若行为发生在飞行中且危害公共安全,可能构成《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期3至10年 [9] - 本次事件发生于飞机停稳后,危险性较低,若无主观故意或严重后果,大概率不构成刑责 [9][10] 行业规范与公众警示 - 航空设施操作需严格合规,违规行为将面临多重法律追责 [7][9] - 事件凸显航空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需强化乘客对应急设备操作风险的认知 [10]
受权发布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新华社· 2025-04-30 20:49
传染病分类与管理 -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甲类包括鼠疫、霍乱,乙类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等,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 [3] - 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可调整传染病目录,甲类需国务院批准,乙类、丙类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批准 [4] -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需采取甲类防控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需采取甲类措施的需经批准 [4] - 省级政府可根据情况决定将常见多发传染病按乙类或丙类管理并公布 [5] 防治体制机制 - 国家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实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6] - 县级以上政府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应急处置、物资保障和监督管理体系 [7] -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全国传染病疫情应对工作,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预防控制工作 [8] -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国务院和县级以上政府可设立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响应 [9] 预防措施 - 国家实行免疫规划制度,政府免费提供免疫规划疫苗,省级政府可增加疫苗种类 [24]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25] -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有专门科室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防治 [26] - 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预防感染要求,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7] 监测与报告 - 国家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建设多点触发、快速反应的监测预警体系 [32] - 发现甲类传染病需2小时内网络直报,乙类需24小时内,丙类需24小时内 [35] -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向疾控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 [36]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甲类传染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核实并上报 [37] 疫情控制 - 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对患者、疑似患者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46] -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政府可采取限制聚集活动、停工停课、封闭场所等措施 [49] - 对甲类传染病病例场所或特定区域人员可实施隔离措施 [50] - 因甲类传染病发生重大疫情时,省级政府可决定实施封锁 [51] 医疗救治 - 县级以上政府应指定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根据需要设置专科医院 [54] - 国家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对患者分类救治,加强重症救治 [54] - 医疗机构应设置发热门诊,实行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引导至隔离分诊点 [54] - 国家鼓励传染病防治药品、医疗器械的研制创新,对急需药品器械优先审评审批 [56] 保障措施 - 国家将传染病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保障防治经费 [57] - 国家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扶持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防治工作 [58] - 国家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能力 [58] - 国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医药储备 [65] 监督管理 - 县级以上政府应定期研究部署传染病防控工作,向社会发布防治工作报告 [66] -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67] - 发现可能被污染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可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68] -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查实后给予奖励 [70] 法律责任 - 地方政府未依法履行报告职责或未采取控制措施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71] - 医疗机构未按规定报告疫情或未消毒处理的,可吊销执业许可证并处罚款 [73] - 采供血机构未按规定报告疫情的,可吊销执业许可证并处罚款 [74] - 饮用水供水单位未取得许可或水质不达标的,可吊销许可证并处罚款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