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结构变迁
icon
搜索文档
超24亿人次流动!折射消费新变迁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11:46
出行规模与消费活力 - 中秋国庆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日均增长6.3%,创历史新高 [1] - 假期入境外国人达75.1万人次,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8%和46.8% [6] 旅游消费下沉趋势 - 县域旅游预订单量同比增长51%,江苏东台、浙江海宁、安徽泾县等小众目的地预订量翻倍增长 [3] - 重庆荣昌国庆前两日游客人数达57.63万人次,著名景点安陶小镇连续两天客流暴增200%以上 [3] 体验式与精神文化消费崛起 - 非遗文化消费走红,某平台琉璃烧制订单环比增长高达270%,评弹增长150% [4] - 文旅消费前十目的地城市包括南京、成都、西安、北京、重庆等 [4] - 主要电商平台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7.9%,智能家居产品增长14.3%,国潮服装增长14.1% [5] 文体旅融合新动能 - “苏超”淘汰赛上座人数61355人,刷新单场上座纪录,吸引大量外地游客 [4] - WTT中国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北京举办,石景山区推出“票根经济”,凭赛事门票可在200多家商户享受优惠,有效拉动消费 [4] - 文、商、旅、体深度加速融合,相互赋能,假日经济新动能显现 [5]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10月1日中央财政安排第四批690亿元补贴资金下达,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及时启动,地方纷纷推出消费券激活消费热情 [5]
中小学春秋假要来了,有何深意?
虎嗅· 2025-09-19 14:38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5方面19条具体任务 [1][2] - 政策目标为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持续扩大服务消费,措施包括探索中小学春秋假、挖掘传统文化IP、鼓励举办体育赛事等 [2][3] - 政策出台背景是服务消费正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 [3][14] 服务消费市场趋势 - 服务消费具有情感和体验满足特性,具备持续升级和重复消费的特点,是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 [3] - 2024年中国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升至46.1%,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 [3] - 2025年1月至8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1%,增速继续领先商品零售 [3] - 对比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占比普遍达60%-70%,中国当前46.1%的占比显示巨大增长空间 [16][17] 增加假期以促进消费 - 政策提出在总教学时间不变前提下,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以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4][6] - 地方已开始试点,如广东佛山在2025-2026学年设置秋假3天、春假2天 [7] - 专家建议从增设节日假期、优化调休、推广弹性工作制等维度优化整体假期制度 [8] 政策五大方面具体措施 - 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实施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新场景 [9][22] - 丰富文化娱乐、体育、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的高品质供给,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10] -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吸引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扩展数字服务消费 [11] -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债等资金支持设施建设,加大消费信贷和贷款贴息力度 [12][17] - 健全服务消费统计监测制度,优化统计方法并创新监测分析 [13] 服务供给现状与改善方向 - 当前服务供给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企业盈利能力不足三大问题 [19][20][21] - 具体表现为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不到10%,低于OECD国家36%的平均水平;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7张,低于多数OECD国家 [20] - 政策针对“一老一小”提出加强普惠托育机构支持、发展社区托育、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等措施 [21] - 措施中有七条涉及增加供给,包括延长文博场馆营业时间、引进国外体育赛事、放宽医疗度假市场准入等 [22]
3年之后,买房的人和“无房族”差距有多大?房产大佬们揭开答案
搜狐财经· 2025-09-14 10:34
房地产行业宏观趋势 -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连续数年呈下行趋势,2025年上半年投资额为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 [3] - 全国房地产建筑面积从2020年的22亿平方米锐减至6亿多平方米,跌幅超过65% [3] - 商品房待售面积从2023年末的6.7亿平方米增至2024年末的7.53亿平方米,增长10.6%,显示房源充裕而需求萎缩 [6] - 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从2022年的8.5万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4.87万亿元,锐减近半 [7] 房地产市场价格表现 - 2024年底全国房价与2020年相比整体下跌40%,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普遍下跌约30% [3] - 以具体案例测算,2021年500万元购入的上海房产,按30%跌幅计算,当前市值约为350万元,账面亏损150万元 [3] - 市场约30%的新房库存已沦为位置偏远、户型糟糕、质量低劣的“死库存”,即使市场回暖也难以找到买家 [7] 购房与租房的经济性比较 - 租房三年成本方面,上海同等条件房产月租金约7000元,三年房租支出为25.2万元,计入租金上涨后实际支出可能接近30万元 [4] - 购房虽面临资产缩水,但可节省租金支出,案例中购房者账面亏损150万元,扣除节省的30万元租金后,实际损失为120万元 [4] - 购房提供了居住稳定性,避免了租金上涨和搬家的烦恼,而无房族在财务上拥有更大灵活性,资金可用于其他投资 [4][8] 财富结构与消费趋势变化 - 中国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为206.6万户,同比减少0.8%,显示高净值家庭数量下滑及财富重新洗牌 [5] - 2024年中国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至1.63万亿元,传统奢侈品市场整体下滑超过8%,而高端服务消费逆势增长17% [6] - 财富增长路径多元化,有人通过投资股票、基金三年获得超过20%收益,有人将资金用于创业或自我提升实现工资翻番 [8] 未来市场展望与购房策略 - 根据历史经验,房价周期性调整通常持续3-5年,以2022年为起点,2025-2026年有望成为重要拐点 [7] - 购房决策需因人而异,工作稳定、计划长期发展的群体可考虑在当前房价低位入场,而年轻、事业起步或居住地不确定的群体租房更为明智 [8] - 购房应关注地段和品质,选择具有潜力的项目,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产长期仍具保值潜力 [7]
东吴证券研报:20-39岁消费下降严重,60以上老人对消费贡献最大
搜狐财经· 2025-05-30 20:30
消费结构变化 - 20岁至39岁人口消费总量占比最高但增速下降明显,2018至2022年贡献了44%的消费降幅 [1][5] - 60岁以上老年人成为消费增长最大贡献群体,2018至2022年消费增速显著提升 [1][7] - 20至30岁人口消费贡献从2010至2018年的13.8%骤降至2018至2022年的0.8% [5] 消费模式转变 - 老年人消费集中在食品和医疗领域,占比上升,而KTV、酒吧等年轻消费品类快速下降 [7] - 年轻人消费倾向降幅最大,20至39岁人群平均降幅达46.1个百分点,20至24岁人群最显著 [34] - 消费行为趋于保守,低价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因价格敏感度提升而扩张迅速 [36][37] 人口结构影响 - 中国平均年龄中位数达40岁,未来10年消费主体将从40岁以下转向40岁以上 [10][27] - 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13.3%升至19.9%,但消费比重仅增长5.9个百分点,未富先老现象突出 [29][31] - 3.1亿老年人中仅少数月养老金超3000元,农村老人月养老金普遍仅一两百元 [30] 经济与社会因素 - 青年失业率升高与婚育成本上涨共同挤压消费,结婚对数降至600多万对,新生儿数量持续下滑 [17] - 房价下行削弱家庭资产增值预期,导致消费降级及婚育意愿降低 [18][19] - 居民消费倾向从2010至2018年的84.9%降至2020年后的63.6%,保守消费行为加剧 [34] 行业趋势 - 互联网行业当前主要聚焦年轻人消费,但未来需转向40岁以上理性消费群体 [25][27][28] - 母婴产业面临转型压力,消费品牌将更倾向高消费能力人群 [39][40] - 人口替代率问题凸显,年轻人不婚不育对长期消费市场的冲击大于短期消费下降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