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牌照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消金更名完成 业务协同路径引关注
中国经营报· 2025-05-31 16:58
公司动态 - 京东消金完成名称变更并发布公告,原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主营业务及服务承诺保持不变 [1][2] - 公司将对官方App、微博账号、短信发送主体显示名称等进行陆续更新,过渡期内可能出现新旧名称交替现象 [2] - 京东消金通过股权重组方式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施行后首家入场的平台企业 [2] - 捷信消金通过"先减资、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模式将注册资本从70亿元调整为50亿元 [2] - 减资后京东消金注册资本50亿元,与平安消费金融并列行业第7位 [3] 行业格局 - 消费金融牌照仍属稀缺资源,持牌机构能盘活当地消费资源并带动区域经济活力 [4] - 行业已告别"有牌照就能赚快钱"阶段,初步形成定型格局但仍有破局可能 [4] - 突围路径主要分两类:具备消费场景的机构(风控能力强、场景资源丰富)和城市商业银行(获取全国性展业资质) [4] - 捷信消金股权转让标志行业进入分化阶段,缺乏风控能力与创新动能的机构将难以立足 [5] 业务协同 - 京东消金经营范围涵盖个人消费贷款、同业拆借、金融债券发行等10类业务 [6] - 京东金融App已拥有4.2亿交易用户,提供近万只金融产品与服务 [1][6] - 业内关注京东消金与京东金融现有业务(如白条、金条等)在客户资源、数据共享、交叉营销等领域的协同 [1][6] - 目前京东金融App内京东白条的信用付款服务协议贷款人中尚未出现京东消金 [6] 竞争优势 - 京东入局消费金融的优势在于技术、场景和品牌影响力 [5] - 公司在数据风控、金融科技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可结合牌照优势和市场经验提升竞争力 [5] - 宁银消费金融案例显示,股权重组后机构可从行业尾部快速升至贷款余额第7名 [2]
出资32.5亿,京东吃下捷信消费金融牌照,“白条”“金条”千亿业务存量待迁徙
搜狐财经· 2025-05-29 18:47
京东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批准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标志着京东正式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2] - 京东此前已持有支付、网络小贷、基金、保险、征信等牌照,但缺少消金与银行两块核心牌照 [2] - 消费金融牌照稀缺,目前全国仅31张,且2017年后新增牌照速度放缓 [2] 京东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 - 2014年2月上线国内首款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白条",比蚂蚁"花呗"早一年 [4] - 2016年3月推出现金贷产品"金条" [4] - 目前"白条""金条"由京东盛际小贷运营,注册资本80亿元 [4] - 获得消金牌照后,预计"白条""金条"等业务将转移至京东消费金融运营 [4] 消金牌照的优势 - 消金公司杠杆倍数上限约12.5倍,高于小贷公司的5-6倍 [5] - 消金公司融资成本约3-4%,低于小贷公司的6% [5] - 截至2024年底,京东金融整体业务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消费贷余额近2500亿元 [6] - 持牌消金公司可发行金融债获取2%以下的低成本资金 [6] 京东收购捷信消金的交易细节 - 京东通过广东晶东贸易和网银在线共持股65%,出资32.5亿元 [7] - 捷信消金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 [8] - 捷信消金曾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成为业内首家资产规模破千亿的公司 [8] - 2020年后业绩下滑,2021年中国区营收腰斩至79.7亿元,2022年上半年同比再降66%至18.04亿元 [9] 消费金融行业现状 - 3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银行系"占22席,"互联网系"占9家 [10] - 蚂蚁消金总资产3137.51亿元居首,招联金融1637.51亿元次之 [11] - 蚂蚁消金2024年营收152.13亿元,同比增长76.30%,净利润30.51亿元,同比增长1907.23% [11] - 招联金融2024年末总资产同比下降7.18%,呈现"缩表"困局 [11] - 新兴消金公司如建信消金2024年总资产增长72.04%,净利润翻倍 [11] 京东消金的发展前景 - 京东盛际小贷2024年末总资产约162亿元,同比增长4.64% [14] - 京东盛际小贷2023年净利润300万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0.85亿元,全年净利润0.52亿元 [14] - 京东盛际小贷信用减值损失占营业收入比重2021-2023年均超68%,2024年为48.42% [14] - 蚂蚁消金在业务主体转换期间曾出现规模收窄,京东消金可能面临类似短期波动 [13]
消金巨头获批更名!京东消费金融入场背后:如何新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5-27 19:27
公司名称变更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批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变更为"Tianjin Jingdong Consumer Finance Co., Ltd." [2] - 公司表示名称变更不影响已签署合同和协议的效力,业务和客户服务不受影响 [2][10] 股权结构及股东信息 - 京东集团通过股权穿透间接合计持有捷信消金65%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4] - 重组后股东出资额及股比:广州晶东贸易出资25亿元占股50%,网银在线出资7.5亿元占股15%,中国外贸信托出资6亿元占12%,天津开发区国资出资5.5亿元占股11%,天津银行出资5亿元占股10% [7] - 广州晶东贸易和网银在线均为京东集团旗下主体企业 [7] 管理层变更 - 张含春被核准为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Ondrej Frydrych调整为副董事长 [7] - 张含春为京东副总裁,曾任京东旗下多家金融相关公司高管 [9] 公司历史与现状 - 原捷信消金成立于2010年,曾是中国唯一外资独资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 [4] - 2019年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但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降至48.42亿元,负债22.68亿元,所有者权益25.74亿元 [11] 京东金融业务发展 - 京东此前依靠重庆京东盛际小贷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该公司注册资本80亿元 [11] - 2024年京东盛际小贷营收16.75亿元(同比增长3.39%),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增长1526.38%),总资产162.45亿元(同比增长4.64%) [11] - 京东盛际小贷已发行66单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金额572.90亿元 [11] 行业影响与分析 - 消费金融牌照使京东消金可通过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等多元化渠道获取低成本资金 [12] - 京东消金需考虑与捷信原有地推团队和3C分期业务的融合问题 [12] - 行业分析师认为这可能加剧消费金融市场竞争 [12]
捷信消金更名天津京东消金获批,京东距离这张消金牌照越来越近
贝壳财经· 2025-05-26 20:11
公司更名与股权重组 -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将正式更名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天津金融监管局已于5月15日批复,5月19日对外公示 [1][2] - 截至5月26日,工商变更尚未完成 [2] - 2024年12月股权重组方案显示,京东集团将持有新公司75%股份,外贸信托和天津银行分别持股12%和10% [2] 公司历史与行业地位 - 捷信消金是国内首批试点且首家外商独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凭借线下网络和信贷产品能力迅速崛起 [2] - 公司曾一度传出拟IPO消息,后因市场竞争加剧与监管趋严陷入困境 [2] - 原实际控制人彼得·凯尔纳2021年3月意外身故后,公司开始寻求重组 [2] 管理层变更 - 2025年4月18日,天津金融监管局核准张含春出任公司总经理 [3] - 4月21日公司负责人与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张含春 [3] - 张含春2017年11月加入京东,曾任京东副总裁、京东科技风险管理相关负责人 [3] 京东金融业务布局 - 京东金融业务涉及个人金融、企业金融、金融科技等板块 [3] - 信贷产品包括京东白条、京东金条、京企贷、企业主贷、京农贷等 [3] - 此前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京东金融业务核心放贷牌照之一 [3]
京东消金来了!京东入主原捷信消金并完成更名,合计持股65%
北京商报· 2025-05-26 19:41
公司变更与股权重组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批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1] -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捷信消费金融股权结构变更 注册资本由70亿元减少至50亿元[3] - 变更后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持股50% 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持股15% 京东集团合计持股65%[3] - 京东副总裁张含春已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3]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表示名称变更不影响现有合同效力 业务和客户服务不受影响[3] - 未来将致力于高质量发展 提升用户体验[3] - 有望整合京东零售、科技基因与消费金融牌照优势 成为行业"新势力"[4] - 消费金融牌照补充对京东拓展消费信贷业务至关重要[5] 行业发展影响 - 消费金融行业"互联网系"公司新增实力成员[3] - 有望带动行业整体注册资本、贷款规模等指标增长[3] - 可能加剧消费金融市场竞争[5] - 京东可基于生态场景和供应链优势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5] 历史背景 - 捷信消金成立于2010年2月 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4] - 2020年起公司经历裁员、转型等调整[4] - 2024年12月天津银行与京东集团完成对捷信消金的重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