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白条
搜索文档
5年增资6次,腾讯旗下小贷注册资本增至150亿,行业第二仅次于字节系
观察者网· 2025-11-25 16:15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接近30家小贷公司进行增资动作。 例如,今年7月,平安系旗下金联云通小贷从50亿元增资至100亿元。从注册资本来看,字节系的中融小 贷、腾讯系的财付通小贷、平安系的金联云通小贷目前为行业前三。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11月20日发布公告,同意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人 民币105.263158亿元增加至人民币150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44.736842亿元,其中深圳市腾讯网域 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以货币形式出资人民币42.5亿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货币形式出资 人民币2.236842亿元。 增资后,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各股东持股金额及比例为: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 络有限公司出资142.5亿元,持股比例为95%;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出资7.5亿元,持股比例 为5%。 2020年至今,财付通小贷在五年内完成了五次增资,分别是2020年3月从3亿元增至10亿元;同年11月增 至25亿元;2021年4月增至50亿元;2022年6月增至100亿元;2023年1月增至105.26亿元。加上本次2025 年11月获批的第六次增资,其注册资 ...
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 注册资本增至150亿
证券时报· 2025-11-21 06:36
公司增资概况 - 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5.26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50亿元人民币,新增注册资本44.74亿元人民币 [1] - 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在全国网络小贷机构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注册资本190亿元人民币的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1] - 本次增资由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出资42.5亿元人民币,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出资2.24亿元人民币,均以货币形式注入 [1] - 增资完成后股东结构为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持股95%,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持股5% [1] 公司历史与业务 - 财付通小贷成立于2013年10月,是腾讯旗下专业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机构 [1] - 公司为微信生态内的消费信贷产品“微信分付”提供信贷服务,产品覆盖餐饮、购物等日常消费场景 [1] - 公司注册资本从2020年的3亿元人民币经历多次增资:2020年增至10亿元并于同年11月增至25亿元,2021年4月增至50亿元,2022年6月增至100亿元,2023年1月微调至105.26亿元 [2] 行业监管背景 - 2020年11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跨省经营网络小贷机构的注册资本门槛为50亿元人民币 [2] - 2025年1月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络小贷公司在联合贷款中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将业务规模与资本实力直接挂钩 [2] - 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小微小贷与蚂蚁商诚小贷已先后退出小贷行业 [1]
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增至150亿
证券时报· 2025-11-21 02:29
公司增资概况 - 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由105.26亿元人民币增至150亿元人民币,新增注册资本44.74亿元人民币 [1] - 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在全国网络小贷机构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字节跳动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190亿元人民币 [1] - 本轮增资由腾讯系两家企业共同完成: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出资42.5亿元人民币,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出资2.24亿元人民币,均以货币形式注入 [1] 股东结构变化 - 增资完成后股东结构为: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5%,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 [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财付通小贷是腾讯旗下专业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机构,成立于2013年10月 [1] - 公司为微信生态内的消费信贷产品“微信分付”提供信贷服务,产品覆盖餐饮、购物等日常消费场景 [1] - “微信分付”功能定位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同类产品相近 [1] 历史增资记录 - 公司资本实力持续提升:2020年从3亿元增至10亿元,同年11月增至25亿元;2021年4月增至50亿元;2022年6月翻倍增至100亿元;2023年1月微调至105.26亿元 [2] 行业监管背景 - 2020年11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跨省经营网络小贷机构的注册资本门槛为50亿元 [2] - 2025年1月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络小贷公司在联合贷款中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将业务规模与资本实力直接挂钩 [2]
京东白条接入猫眼App 打造“先观影 后付款”便捷支付方式
证券日报网· 2025-11-20 13:13
合作核心内容 - 京东白条正式接入猫眼App,提供“先观影、后付款”的信用支付服务 [1] - 合作同步推出专项观影补贴,包括满30元立减6元优惠以及新用户首次开通立减40元,活动持续至12月11日 [1] - 此次合作将京东白条嵌入猫眼App的电影购票全流程,用户在支付环节可选择使用 [1] 合作方背景与规模 - 猫眼App是国内领先的娱乐票务平台,覆盖全国超过1.2万家影院,年均服务用户数亿人次 [1] - 京东白条自2014年面世,已构建覆盖线上线下、多元场景的金融服务生态,成功链接超过200万商家与3亿消费者 [1] 合作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合作被视为连接用户、平台与消费生态的价值纽带,是金融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的体现 [1] - 未来双方计划将合作扩展至演唱会、演出等大额场景,通过信用消费与权益补贴组合为实体消费注入新动能 [2] - 此次接入猫眼App是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导向、不断拓宽服务边界的举措 [1]
深度观察丨贴息“红包”撬动消费潜能
人民日报· 2025-11-17 09:56
政策核心与实施概况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正式实施,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向好发展[1] - 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形成组合拳,产生协同效应促进消费领域良性循环[1] - 政策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如蚂蚁消费金融公司[5] 银行服务优化与成效 - 建设银行通过组建专班、开发专属系统简化流程,实现客户在线快速签署协议、系统自动识别消费和贴息资金直接抵扣[2][3] - 截至10月末,建行已签署贴息协议客户近100万户,系统识别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交易笔数超过180万笔[3] - 农业银行于9月1日如期上线贴息服务,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在线签署协议、查询贴息金额,流程优化后操作便捷[8][9] - 农业银行浙江分行在政策实施两个月内累计为1.2亿元消费贷款资金进行贴息,惠及1万多名客户[10] - 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在政策实施两个多月内发放个人消费贷款3.2亿多元,已贴息金额5万多元,其中家用汽车消费贷款占比95%以上[16] 线上消费金融平台表现 - 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运营的花呗能与淘宝天猫等线上场景深度融合,用户付款时可“无感”享受财政贴息[5] - “双11”期间,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家在国家贴息基础上加码补贴利息,“国家贴息”专区商品实现分期免息,分期期次可达24期[6] - “双11”期间,支持花呗分期免息的高期次商品覆盖率提升60%[6] - 朗姿集团在贴息政策带动下,花呗分期免息覆盖商品比例从不足5%提升至50%以上,免息期数从3期提升至最高12期[7] 重点消费领域拉动效应 - 政策对家用汽车、家居家装等大额消费带动较为明显[3] - 京东商城数据显示,自9月1日政策上线至11月11日,覆盖品类的交易额同比增长近40%[14] - 用户购买带有“国家贴息”标识的商品可享受息费自动扣减,优惠可与平台多重福利叠加[14] 消费者体验与实惠 - 贴息政策为消费者提供显著利息节省,例如一笔4000元的家装支付预计可省40元利息[9],10万元家装投入预计可累计省息1000元[9] - 消费者通过叠加国家贴息、平台免息分期及以旧换新国补等,实际节省成本可观,例如一位消费者在购买电视和手机时节省近800元[12][13] - 申请流程便捷,多数情况下系统可自动识别并抵扣贴息,无需额外操作;少数需人工认定的情况也可通过线上渠道快速处理[2][16]
贴息“红包”撬动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11-17 08:15
政策核心与实施概况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今年9月起正式实施,旨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并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形成“组合拳”[1] - 政策通过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发挥财政资金对提振消费的支持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加快向好发展[1] - 贴息政策是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支持提振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1] 建设银行实施成效 - 建设银行通过组建专班,为政策落地量身定制了专属业务系统,实现在线快速签署协议、系统自动识别消费和贴息资金直接抵扣[3] - 截至10月末,建行个人消费贷款已签署贴息协议客户近100万户,系统识别认定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交易笔数超过180万笔[3] - 政策带动家用汽车、家居家装的消费较为明显[3] 线上消费平台(蚂蚁消金/花呗)实施成效 - 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运营的花呗在线消费金融服务,能与淘宝天猫商城等线上消费场景深度融合,用户可“无感”享受财政贴息[4] - “双11”期间,“国家贴息”专区的商品均做到了分期免息,分期期次有3期、6期、12期,甚至24期[5] - 在贴息政策带动下,“双11”期间支持花呗分期免息的高期次商品覆盖率提升了60%[5] - 朗姿集团花呗分期免息覆盖商品的比例从原来不足5%提升到50%以上,免息期数从3期提升至最高12期[6] 农业银行实施成效 - 农业银行于9月1日如期上线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相关服务,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在线签署协议、查询贴息金额[8] - 政策实施两个月以来,农行浙江分行为消费贷款中的1.2亿元资金进行贴息,惠及1万多名客户[8] - 农行浙江分行通过设立咨询区、组织线下活动、制作政策解读小贴士等方式推动政策落地[8] 京东平台实施成效 - 京东商城用户购买带有“国家贴息”标识的商品,可享受息费自动扣减,无需额外操作,且“国家贴息”可与平台多重优惠叠加[11] - 国家贴息自9月1日上线至11月11日,覆盖品类的交易额同比增长近40%[11] 交通银行实施成效(汽车消费领域) - 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向省内合作的1000多家汽车4S店通报贴息政策,鼓励向购车用户介绍[13] - 政策实施两个多月来,该分行已发放个人消费贷款3.2亿多元,已贴息金额5万多元,其中家用汽车消费贷款占比95%以上[13] - 交通银行通过系统自动认定贴息资格并直接减免贴息金额,简化客户操作流程[13]
贴息“红包”撬动消费潜能(深度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1-17 05:54
政策实施与金融机构响应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今年9月起正式实施,旨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 [1] - 政策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如蚂蚁消费金融公司 [5] - 建设银行总行为政策落地量身定制专属业务系统,涵盖业务规则制定、会计核算及系统开发等环节 [3] - 农业银行于9月1日如期上线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在线签署协议及查询贴息金额 [9] - 交通银行在手机银行设置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专区,客户可线上签署补充协议并上传凭证完成申报 [16] 政策实施成效与数据 - 截至10月末,建设银行已签署贴息协议客户近100万户,系统识别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交易笔数超180万笔 [3] - 建设银行数据显示,政策带动家用汽车、家居家装消费较为明显 [3] - 农业银行浙江分行为消费贷款中的1.2亿元资金进行贴息,惠及超1万名客户 [10] - 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发放个人消费贷款3.2亿多元,贴息金额5万多元,其中家用汽车消费贷款占比95%以上 [16] - 京东商城数据显示,自9月1日政策上线至11月11日,覆盖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近40% [14] 消费者体验与红利 - 政策贴息比例为1%,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可多笔叠加,客户在农行所有消费贷款合计最高贴息金额为3000元 [8] - 消费者可通过系统自动识别或人工认定享受贴息,还款时贴息资金自动抵扣,无需额外操作 [2][9][16] - 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运营的花呗与淘宝天猫商城深度融合,用户付款时可“无感”享受财政贴息 [5] - 京东白条用户购买带“国家贴息”标识商品时,息费自动扣减,无需额外操作 [14] - 政策实施后,消费者反映利息支出显著降低,如东莞市民蔡春雷一年省下1000多元利息支出 [1] 线上消费与平台联动 - “双11”期间,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与电商平台及品牌商家合作,在国家贴息基础上叠加利息补贴,实现分期免息 [6] - 淘宝天猫商城支持花呗分期免息的高期次商品覆盖率提升60% [6] - 朗姿集团在淘宝天猫商城的分期免息覆盖商品比例从不足5%提升至50%以上,免息期数从3期提升至最高12期 [7] - 京东白条“国家贴息”可与平台多重优惠叠加使用,包括分期免息及“国家补贴”等福利 [14] - 线上分期付款消费者成为“双11”购物主力之一,分期免息支付占比大幅上升 [6][7] 重点消费领域拉动效应 - 政策聚焦日常消费、刚需消费及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如家居家装、家用汽车等 [8] - 消费者通过贴息政策节省利息支出,如浙江温州消费者李瑞蓉预计累计省下1000元利息,用于提升生活品质 [9] - 北京消费者谢女士购买彩电和手机,享受“国补+贴息+白条免息”叠加优惠,节省近800元 [13] - 成都市民周女士购车时享受1个百分点财政贴息,每年省下500元利息,缓解购车资金压力 [15] - 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形成“组合拳”,产生“1+1>2”效应,促进消费领域良性循环 [1]
11.11“好物”配“好价” 京东白条至高24期免息助力多品类交易额翻倍
中金在线· 2025-11-12 14:31
京东11.11活动总体表现 - 2025年京东11.11成交额再创新高[1] - 京东白条联合商家为用户提供至高24期免息分期权益,覆盖近亿级商品[1] - 白条有效拉动3C数码、健康、时尚等重点品类交易额均实现翻倍增长[1] - 白条带动合作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33%[1] 京东白条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 白条联合小米、苹果、荣耀等50多家品牌推出“超级品牌白条免息日”[1] - 针对国补家电、3C数码等商品,消费者可叠加国补优惠及白条免息福利[1] - “国家贴息”与白条分期免息组合极大释放了消费活力[1] - 白条助力3C数码免息交易额同比增长125%[2] - 白条助力健康免息交易额同比增长231%[2] - 白条助力时尚品类免息交易额同比增长185%[2] - 在3C数码产品上,白条带动相关订单增长超5%[2] - 为超千万级用户提供服务,促进交易增长超4.5亿[2] 京东白条对商家及品牌的赋能 - 白条向参与免息活动的商家提供专属优惠服务,包括至高可享18天0息费、价值1111元的返现激励大礼包等[2] - 白条助力商户交易额平均提升超125%[2] - 白条助力老庙黄金交易额同比大幅增长4倍[2] - 白条助力凯乐石交易额同比增长2倍[2] - 白条助力小米交易额同比增长2.5倍[2] 京东白条的市场地位与规模 - 白条作为国内首款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已服务近3亿消费者[3] - 白条链接超过200万产业端商家、100+金融机构[3] - 白条通过分期免息、先享后付、以旧换新等服务,成为打造“好物好价”消费体验的核心一环[3]
京东集团11月6日全情报分析报告:「京东首辆『国民好车』下线」对股价有积极影响
36氪· 2025-11-06 21:5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1月6日公司股价上涨2.85%,收盘价为126.90元,较昨日收盘价122.80元上涨3.50元 [2] - 当日成交量为924.73万股,成交额为11.65亿元,换手率为0.32% [2] - 公司总市值为4045.01亿元,股价较过去一年平均收盘价微跌0.08% [2] - 当日交易呈现缩量态势,缩量幅度为0.24% [2] 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展 - 公司与广汽集团、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国民好车”埃安UTsuper已下线,事件舆情信息总量为847条,其中70%为正面信息 [3] - 新产品具备99秒极速换电技术和500公里续航能力,满足了消费者对价格、空间、舒适性及补能效率的需求 [6] - 此次合作展示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合作能力,为未来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奠定基础 [6] - 事件主要传播渠道为今日头条平台,传播篇次98条,占比11.57% [4] 金融科技与消费促进 - 双十一期间,公司白条产品消费促进能力显著,带动零售商品交易转化率增幅超10%,多品类免息交易额大幅增长 [11] - 白条已实现“食住行游购娱医”全场景覆盖,并在租房、出行、家政等场景进行创新应用 [11] - 公司推出“国补+贴息”双补营销模式,接入白条的商家数量和交易额显著提升 [11] 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业务 - 双十一首轮大促中,公司超5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300% [12] - 京东本地生活首次联合超300万餐饮、即时零售及酒旅商家参与双十一 [12] - 京东外卖在全国25个城市试点取消骑手订单超时罚款,启用“服务分”管理机制以优化配送管理 [12] 市场舆情与影响力 - 公司近期舆情事件影响力排名前三的分别为:2025双十一活动开启、京东直播比价活动、2025国补收官战及双11红包 [9] - 市场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有望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对股价形成正面预期 [6][7]
京东集团11月6日全情报分析报告:「京东首辆『国民好车』下线」对股价有积极影响
36氪· 2025-11-06 21:45
股价表现 - 11月6日公司股价上涨2.85%,收盘价为126.30元,当日成交量为924.73万股,成交额为11.65亿元 [5] - 当日换手率为0.32%,呈现缩量上涨态势,缩量幅度为0.24% [6] - 公司总市值为4045.01亿元,股价较过去一年平均收盘价微跌0.08% [6] 核心舆情事件分析 - “京东首辆‘国民好车’下线”事件全网舆情信息总量为847条,其中正面信息593条,占比70.0%,舆论呈现较为正面倾向 [7] - 该事件主要传播渠道为今日头条平台,传播篇次98条,占比11.57% [9] - 事件显示公司与广汽集团、宁德时代联合打造新能源汽车埃安UTsuper,具备99秒极速换电技术和500公里续航能力 [11][12] 事件影响评估 - 市场情绪方面,事件展示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与技术实力,可能提升投资者信心并增强市场积极预期 [11] - 产品创新方面,新车型满足了消费者对价格、空间、舒适性及续航的需求,可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对股价形成正面影响 [12][13] - 品牌与合作方面,事件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并为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合作奠定基础 [13] 其他重要舆情 - 近期舆情影响力排名前三的事件均与2025年双十一活动相关,包括活动开启、直播比价及国补收官战等 [18] - 金融周观察观点认为,双十一期间公司白条业务展现出强大消费促进能力,国家贴息助力零售商品交易转化率增幅超10% [20] - 时代财经指出,公司在即时零售领域态势良好,双十一首轮大促中超5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并优化了外卖骑手管理机制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