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驱动转型

搜索文档
华泰证券秋季策略会展望: 中国资产重估仍持续 四季度转向业绩兑现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4:17
核心观点 - 华泰证券2025年秋季投资峰会探讨全球宏观环境与市场行情 聚焦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进程 流动性宽松及企业业绩兑现成为关键 [1][2][3] - 公司对四季度国内流动性环境保持乐观 预计市场关注点将从估值修复转向业绩验证 同时强调应对中国资产长期重估趋势保持信心 [1][3] - 全球资产配置呈现多元化趋势 国内政策推动经济企稳 DeepSeek引发科技创新重估 10月重要会议成为观察中国经济政策方向的关键窗口 [2] 宏观环境与政策展望 - 国内财政政策丰富性超预期 预计以润物细无声方式保持多样性 十五五开局之年稳增长政策立场有望持续 [2] -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增长冲击可控 美元走弱形成缓冲 未来美国或保持货币宽松 叠加海外财政宽松 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仍有韧性 [2] - 自1970年以来美元历经五次调整 需警惕美元法币公信力下降 建议积极配置稀缺性资产包括股权资产 [2] 市场与资产配置观点 - 四季度流动性宽松环境明确 市场经历估值情绪修复后关注点转向业绩跟进 十五五规划布局 反内卷政策推进 美联储降息等话题值得关注 [3] - 股债性价比略有收敛 债市受冲击有限 若股市震荡上行板块机会关键 若上涨斜率变陡需对中期反复做好准备 [3] - 量化模型显示资产配置需注重周期位置与风险规避 美股处于周期高点下半年进入下行趋势 明年上半年风险更大 美债迎来配置机会 [4] - A股周期滞后海外处于上行周期前景乐观 黄金大周期上行告一段落建议观望 美元阶段性见底 铜价高位可能转入下行 黑色系和原油宽幅震荡 [4] 行业配置与投资机会 - 本轮A股行情介于2006-2007基本面驱动和2014-2015流动性驱动之间 流动性充裕基本面磨底 预期ROE拐点四季度出现 对市场转向基本面驱动乐观 [4] - 建议把握主线同时关注市场超买迹象 预留部分仓位应对波动 看好消费板块左侧布局机会 蕴含经营周期见底 高股息 外资回流等长期逻辑 [5] - 港股相对A股涨幅趋缓 AH溢价较低 机构配置需细化行业和个股 优势赛道包括互联网和软件 新消费及创新药 港股本地股(货币贸易条件双宽松) 景气趋势向好 [5] - 流动性宽松背景下香港资产重估进入新阶段 估值低位修复告一段落 未来注重行业配置 结构性机会和操作技巧 港股成为拥有核心资产和稀缺资产的资本市场 [5]
遍地是黄金的中国经济,何以表现得如此疲软?
搜狐财经· 2025-08-15 10:54
结构性矛盾 -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长期偏低 受制于社会福利体系不完善和财富分配不均 其中1%群体掌握近97%财富抑制大众消费能力 [3] - 房地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由正转负 2022年拖累GDP约0.91个百分点 制造业产能过剩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3] -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 老龄化加剧如上海60岁以上人口占比近40% 推高劳动力成本削弱扩张动力 [3] - 制造业领域缺乏颠覆性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 美国科技遏制政策加剧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4] - 公共债务达GDP的100% 地方政府偿债高峰到来利息负担沉重 土地财政萎缩限制政策空间 [4] 外部环境变化 - 美国关税战和供应链去风险化策略削弱出口优势 高技术产品出口受压制 尽管通过一带一路市场部分对冲 [5] - 发达经济体高通胀高利率抑制消费 2025年出口面临外部订单减少和低成本国家竞争双重压力 [5] - 约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受美元波动影响 部分资金滞留海外未能充分转化为国内投资 [6] 转型期挑战 - 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如新三样出口 但未能完全抵消传统产业下滑缺口 [8] - 企业面临内卷性定价困境 成本下降但利润下滑更快 青年失业率高和房价下跌导致财富缩水 [8] - 政策协调存在难度 地方执行侧重短期稳增长如消费券和专项债 导致结构性改革滞后 [8] 破局路径 - 通过社保改革提高养老金覆盖率和收入分配优化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释放内需潜力培育服务消费和绿色消费新增长点 [8] - 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如半导体和商业航天 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 [9]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如CPTPP吸引高质量外资 [10] - 有序化解房地产债务统筹地方债化解 通过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提升经济韧性 [11]
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旅游业进入从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期
北京商报· 2025-05-28 15:07
旅游业发展机遇与转型 - "加快建设旅游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 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 [1] - 行业进入从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期 新传播生态下的品牌建设至关重要 [1] - 各地政府将"鼓励商文旅业态融合发展"作为提振消费抓手 旅游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温度计 承担促消费 树信心 增活力的战略使命 [5] 消费需求与供应端创新 - 消费需求呈现"多 快 好 省"特点:需求多元分化 产品迭代加速 质量要求提升 价格敏感度增强 [5] - 消费者对情绪价值和理性决策的双重需求推动消费力向更精细 个性化方向演进 [5] - AI大模型 低空经济等新技术重塑消费模式 创立新业态 从智能导览走向全产业链数字化运营 低空经济从技术突破迈向旅游场景落地 [5] 品牌建设与行业协作 - 新传播生态下的品牌建设是创新消费力的灵魂 北京商报联合产学研媒政各方共建深蓝媒体智库 深化行业研究 推动跨界资源融合 [6] -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以"消费力"为核心议题 汇聚旅游主管部门 行业专家 头部企业及科技 医疗等跨界领域精英 [6] - 论坛探讨新质生产力驱动旅游业高质量跃迁 数字化和低空经济重构旅游产业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