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重估

搜索文档
李家庆、郑伟鹤,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18:34
【导读】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和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7 月 31 日,在第三届杭州产投融生态大会上, 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 鹤 等多位私募股权创投机构人士围绕人工智能( AI )、开源生态等话题展开讨论。 他们认为, AI 大模型、 RISC-V (开源指令集架构)芯片等的发展,使得中国在开源领域迎 来历史性突破,未来中国技术将走向全球化。中国在 AI 产业链上有一批优秀企业崛起,中国 资产正处于估值重估的阶段。私募股权投资既要容忍失败案例,也要积极寻找 " 超级赢家 " ,把握 AI 的历史性机遇。 在李家庆看来,开源已经变成了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开源正在构建新的生产关 系,重构整个科技创新范式,重塑产业竞争格局。在 AI 时代,开源变得越来越重要。 李家庆称,他去海外走了一圈,深切感受到全世界科技竞争的范式在发生重大变化, " 自主 可控 " 成为各国核心诉求。下一步,大模型、 RISC-V 芯片等开源技术可通过知识产权授 权、海外合资落地,成为中国技术全球化的 " 金钥匙 " 。 他表示,无论是半导体硬件还是 AI 模型应用等领域,中国的创业者和企业 ...
126家公募逾5400次自购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密集出手释放积极投资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53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自购热情节节攀升。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今年以来自购 过旗下产品的基金公司共计126家,累计自购次数达5429次。其中,基金公司净申购混合型、股票型基 金的金额为25.37亿元。 ◎记者 朱妍 随着中国资产投资价值持续凸显,基金公司的自购力度不断加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26家基 金公司累计申购旗下产品逾5400次,其中权益类基金净申购金额已突破25亿元。 126家基金公司密集自购 7月28日,方正富邦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公司主动投资能力的 信心,公司自7月24日起陆续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自购金额合计将不少于人民币 2500万元,并承诺对上述自购产品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 这并非该公司今年首次自购权益类基金,在4月,其发行旗下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时,也曾出资500 万元认购。截至7月28日,这只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超过8%。 7月上旬,大成基金公告称,其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李博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当时正在 发行的大成洞察优势混合。 密集自购传递积极信号 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以来又有多家基金公司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跌幅持续拉大,机构:或迎来景气和估值改善双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0:37
港股市场表现 - 7月29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5% [1] - 科网股普跌,创新药概念延续涨势,中资券商股回调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仓股中蔚来、哔哩哔哩、阿里健康、商汤、地平线机器人、百度集团、快手等跌幅居前 [1] 恒生科技指数分析 - 恒生科技指数最新估值(PETTM)为21.58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约20.5%的估值分位点,即当前估值低于指数发布以来79%以上的时间 [2] - 恒生科技当前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估区间,具备高弹性、高成长特性 [2] 中国资产重估行情 - 港股科技可能引领第三轮中国资产重估 [1] - 年初DeepSeek行情驱动了第一轮中国资产重估,4月被关税扰动打断,5月以来由金融、消费和医药等板块主导,推动恒生指数回到24000点 [1] - 三季度负面压力比预期温和,港股科技板块占整个港股市场接近1/3,建议关注科技重估驱动的第三轮中国资产重估行情 [1] 投资工具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可一键布局中国AI核心资产,场外联接A/C:013402/013403 [2]
A股关键变盘窗口来了,7月29日,股市将迎来新变局?
搜狐财经· 2025-07-29 08:42
一、证监会周二的开市安排!证监会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A股市场在多空这种高强度的僵持,主要释放了什么信号?A股市场短期 到了一个重要的变盘时间窗口期,这个位置如果继续走强,那么就是直接突破3674点了。 因为一旦突破前高,可能真正的看多情绪就起来了。很多人现在不敢轻易看牛市,主要是觉得没有突破去年的牛市的高点3674点,所以前高一旦突破,可能 就是走出一波加速的上涨逼空行情;而这个地方如果持续上涨乏力,那么空头就会趁此机会制造恐慌,整个市场的信心再次受挫,想要维持当前的趋势就有 些困难了。 二、三大指数全天分化震荡收涨。 沪指从冲击3500点到盘中突破3600点,仅隔了20天,可见市场风险偏好高、资金承接力强。因而对利好非常认可,具备逻辑的板块持续性较好。 展望后市,市场并不缺流动性,随着中报业绩预告行情步入尾声,政策走向和增量信息有望成为新的催化剂。中长期看,在全球资金再平衡,叠加中国产业 升级、新质生产力红利加速释放的背景下,中国资产重估趋势不改。 三、大盘低开震荡高走强势反弹后又遇阻回落,全天宽幅震荡小涨走势。 整体还是围绕3600点的震荡盘整,盘中高点3606点站上3600,尾盘又 ...
受益全球资本再平衡 中国资产重估正当时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7
全球资本再平衡与A股港股价值重估 - 全球资本从美股向非美市场再平衡的趋势显现,A股和港股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的重要窗口期 [1] - 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54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韩国投资者的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4][5] - 港股市场整体仅10倍出头的市盈率和1倍出头的市净率,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具有显著优势 [6] 富达基金业绩与投资策略 - 富达基金权益类产品以12.24%的收益率,在外资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一,在全市场公募基金排名中位列前10% [1] - 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基金快速完成了从价值型股票向成长型股票的战略调仓,前十大重仓股几乎改头换面 [3] - 富达创新驱动成立以来跑赢了产品基准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水平,仅用3周时间就收复失地 [3] 成长型投资方向与市场研判 - 看好"一超三强"的成长型投资方向,将人工智能视为超级赛道,同时高度关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和创新消费三大领域 [1][7] - 人工智能是长期确定性最强的科技领域,AI应用板块将处于弹性更大,确定性更高的阶段 [7] - 航空航天是一个生命周期极长的产业,未来一两年也是极具成长确定性的细分领域 [7] - 2025年是低空经济开始实质性建设的元年,短期内的确定性较好 [7] 中国市场前景与投资者信心 - 中国股市已经成功跨越了所谓的"忧虑之墙",投资者信心已经完成筑底 [6] - 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判断中国股市将开启一个波动向上的新趋势,预计成长风格占优的市场局面在年内不会有变化 [7] - 工程师红利和科学家红利正在重塑我国的全球核心竞争力,将为经济转型提供重要动力 [8] 行业与公司选择 - 消费、创新药、科技、金融等热门板块被市场首先选出来,均有其背后的基本面逻辑 [6] - 聚焦创新驱动的产业和公司,优选那些创新浓度高,长期成长空间大,中期业绩复苏有望,且当前估值有吸引力的个股 [8] - 在信息技术、工业和通信服务中找到了较多创新驱动的成长型企业 [8]
3600点!这次A股能站稳吗?公募这样预判
天天基金网· 2025-07-25 20:37
A股市场表现 - 2025年4月以来A股指数持续上扬 上证指数7月23日盘中重回3600点 24日收盘报3605 73点 [1] - 截至7月24日主流宽基指数普遍上涨 北证50指数大涨39 86% 中证1000和中证500等指数涨幅明显 [1] 机构后市观点 华夏基金 - 结构性风险正在积累但未现明确拐点 市场风险偏好高且资金承接力强 11个交易日从3500点突破至3600点 [2] - 市场处于主升行情 多个宽基指数创新高并加速上涨 突破去年底以来的震荡区间 大势扩张是主旋律 [2] 富国基金 - 近期政策释放扩内需和"反内卷"信号提振市场情绪 7月政治局会议或带来新的政策催化剂 [2] - 市场流动性充裕 中报行情接近尾声 政策走向和增量信息将成为新催化因素 [2] - 中长期看全球资金再平衡叠加中国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红利释放 中国资产重估趋势不变 [2] 长城基金 - 短期保持谨慎乐观 市场仍处上涨趋势 但需做好防守配置避免过度追高 [2]
重回3600点!最新解读
天天基金网· 2025-07-24 13:09
市场表现 - 沪指自7月9日突破3500点后连续9个交易日稳守关口并刷新年内高点 [1] - 7月23日沪指、上证50指数盘中突破3600点、2800点 [1] - 沪指从冲击3500点到突破3600点仅间隔20天显示市场风险偏好高、资金承接力强 [6] 行情驱动因素 - 政策面:"反内卷"政策深化范围扩大至上游资源品、"新三样"、快递、航空等领域上修PPI和A股盈利预期 [3] - 重大项目:雅鲁藏布江下游1.2万亿元水电项目开工拉动顺周期板块情绪 [3] - 资金面:活跃资本市场政策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为市场注入动力 [4] - 基本面:二季度稳增长政策显效经济复苏预期增强 [4] - 全球背景:中国资产重估趋势受世界多极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因素支撑 [3][4] 行情特征 - 本轮突破结构性轮涨特征显著政策与资金底层逻辑支撑更扎实 [4] - 基本面、政策面与资金面同频共振展现稳健可持续态势 [4] - 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强化红利风格长期逻辑 [8] 后市展望 - 市场处于主升行情中尚未见明确拐点有望延续震荡上行 [6] - 7月政治局会议政策表述边际变化或成新催化剂 [6] - 中报业绩预告结束后政策走向和增量信息将成关键变量 [6] 配置方向 - 产业趋势:关注AI、创新药等科技成长领域下半年重磅催化 [8] - 政策指引:消费、供给侧改革方向及红利资产 [8] - 金融板块:银行红利属性与非银弹性受增量资金青睐 [8] - 传统行业:基建、水泥、钢铁等受益"反内卷"顶层设计 [8]
港股科技板块引动第三轮中国资产重估 中金力推联想、中芯国际等
格隆汇· 2025-07-24 11:56
公募基金持仓变化 - 电子板块持仓稳中有升,通信板块持仓环比提升较多 [1] - 半导体仓位环比略降,但算力高景气推升PCB持仓 [1] - 消费电子板块中,关税不确定性导致果链持仓下降 [1] - 通信/安防持仓环比提升,光通信产业链再受海外算力利好 [1] 港股市场表现 - 年初DeepSeek行情驱动第一轮中国资产重估行情,4月被关税扰动打断 [1] - 5月以来金融、消费和医药等板块主导资产重估,推动恒生指数回到24000点 [1] - 三季度负面压力比市场预期更加温和 [1] - 港股科技板块占整个港股市场接近1/3,市场关注科技重估驱动的第三轮中国资产重估行情 [1] 科技行业盈利前景改善 - "外卖大战"对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压力或提前缓解,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公司 [2] - AI行情出现新催化,美方批准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芯片,有望提升国内企业资本开支速度 [2] - Kimi K2开源等重要事件进一步催化AI行情 [2] 半导体及元器件行业展望 - 需求增长明确,AI飞轮已形成正循环 [3] - 海外大模型厂商资本开支计划明确,国内模型迭代加速,云端算力需求高增 [3] - 端侧AI硬件创新拉动相关芯片需求,生成式AI技术有望深化渗透 [3] - 供给侧竞争格局改善以及国产替代加速推进,共同构筑行业成长动能 [3] - 推荐偏左侧周期向上板块,以及受AI应用落地、AI硬件驱动较强的板块 [3] - 个股推荐:恒玄科技、瑞芯微、深南电路、中芯国际A/H、华虹半导体 [4] 消费电子行业展望 - 关注端侧AI硬件升级趋势 [4] - 端侧AI多类终端创新加速落地并逐步下沉 [4] - 建议关注AI手机硬件升级及加速渗透、AI可穿戴新终端形态的创新、光学行业重启升规升配 [4] - 个股推荐:蓝思科技、工业富联、舜宇光学、华勤技术和高伟电子 [5] 通信/安防行业展望 - 海内外算力需求有望持续利好光通信等算力基础设施 [6] - AI大模型向多模态方向演进,关注推理落地,驱动云端硬件需求保持高景气 [6] - 国产算力提速 [6] - 运营商资本开支平稳,关注5GA、骨干网升级等结构性机遇 [6] - 个股推荐:联想集团、中际旭创、锐捷网络、光迅科技、移远通信 [6]
全球资金聚焦中国资产 外资A股持仓规模近2.4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23:06
韩国投资者加仓中国资产 - 韩国投资者年内对A股和港股的累计交易额已超54亿美元(约合388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成为其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仅次于美国市场 [1] - 约60%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未来五年增配中国资产,亚太、非洲、北美地区主权基金也纷纷表态将加大中国市场投资 [1] 外资持股情况 - A股中有3449只个股出现外资机构身影,外资机构合计持股市值约为23977.57亿元 [2] - 宁德时代被40家外资机构持有,持股数量达6.07亿股,持股市值1530.78亿元,占公司总市值比例达到13.3117% [2] - 贵州茅台被81家外资机构持有,持股数量为7286.62万股,对应市值1027.06亿元,占公司总市值比例达到5.80% [2] - 招商银行被68家外资机构持有,持股13.66亿股,持股市值601.49亿元,占公司总市值比例达到5.41% [2] 外资青睐的股票类型 - 经营良好的红利股、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上市公司深得外资青睐 [3] - 长江电力上市后累计派现26次,派现总额高达2092亿元,最新股息率高达3.21%,成为外资寻求稳定现金回报的重要标的 [3] - 双环传动、思源电气、宏发股份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超24%,这三家公司都是成长股的代表 [3] 成长股业绩表现 - 双环传动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实现营收33.70亿元,同比增长51.21%,占公司总营收比重提升至38.38% [4] - 思源电气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7% [4] - 宏发股份继电器业务整体市场份额较2023年增长1.7个百分点,位居全球第一 [4] A股和港股估值吸引力 - 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是外资持续加仓中国资产的核心因素之一 [5] - 预计今年A股企业盈利可能逐季温和复苏,任何增量的财政、货币及房地产政策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推动A股市场估值提升 [5] - A股和港股的风险溢价都处于历史低位,若以国债收益率计算股权风险溢价,当前A股和港股的估值仍然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6] - 港股作为离岸人民币资产有望直接受益,如果港股价值重估,也将对A股有较强的外溢效应 [7]
重回3600点!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21:15
市场表现 - 沪指自7月9日突破3500点后连续9个交易日稳守关口,7月23日盘中突破3600点[1] - 上证50指数同期突破2800点[1] - 沪指从3500点到3600点仅用20天,显示市场风险偏好高且资金承接力强[5] 行情驱动因素 - 政策面:"反内卷"政策深化,范围从上游资源品扩展至快递、航空等行业,有望上修PPI和A股盈利预期[3] - 重大项目:总投资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水电项目开工,提振顺周期板块情绪[3] - 经济基本面:二季度稳增长政策显效,经济复苏预期增强[4] - 资金面:活跃资本市场政策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增量资金加速涌入金融板块[4][7] - 全球背景:中国资产重估趋势受世界多极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支撑[3][6] 行业配置方向 - 科技成长:AI、创新药等产业趋势明确,下半年催化可期[7] - 政策受益:消费、供给侧改革相关领域及基建/水泥/钢铁等传统行业[7][8] - 金融板块:银行红利属性受低利率环境青睐,非银板块弹性提升[7] - 红利资产:企业盈利改善增强分红能力,强化长期配置逻辑[8] 后市展望 - 主升行情延续,上证指数与创业板指已突破去年震荡区间[5] - 政策表述边际变化(如7月政治局会议)或成新催化剂[6] - 中长期中国资产重估趋势不改,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释放红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