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消费
搜索文档
抓住暑期消费的尾巴,港人北上体验一动一静“必玩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9:43
行业趋势 - 城市休闲玩乐业态加速向复合型、沉浸型、IP型升级 经营线上化增速持续加快 [1] - 港人北上消费呈现家常化、年轻化、高频化特征 成为大湾区融合的典型现象 [1] - 香港居民2024年经口岸北上累计8191万人次 同比增长逾50% 按平均单次680港元估算 全年消费总额约557亿港元 较2023年增加近200亿港元 [3] - 北上消费与在港支出形成互补型跨境消费新格局 价差汇率系短期诱因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基础设施及内地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系长期支撑 [4] 消费行为特征 - 港人北上消费从扫货式购物转向寻求情绪价值与身心放松的玩乐体验 [1] - 资深北上用户在内地支出中生活服务类占比超80% 零售业占比28% [4] - 毗邻香港、价格实惠、餐饮种类多、游玩空间大系港人北上主要动因 有用户截至8月已北上近10次 [4] 企业案例:汤崎·汤泉生活 - 位于福田口岸5分钟步行范围 港客占比达70% 系港人北上放松首选 [1] - 通过汤泉文化搭配沐浴泡汤、芳疗Spa、综合娱乐、水吧市集等服务体系 提供24小时服务 打造松弛感都市目的地 [2] - 店内提供无限量水果、甜品、饮料 营造懒人天堂体验氛围 [1] 企业案例:PARTYDAY运动超乐场 - 系新型城市综合娱乐体 融合运动+娱乐+科技概念 [2] - 以四大卖点吸引客群:超性价比体验超大乐园、一票通玩多种创新项目、无限次进出刺激周边消费、周期限定主题活动带来社交 [2] - 暑期高峰期间亲子家庭和学生党占比60% 港客比例达40%且复购率极高 同时承接香港公司团建订单 [2] - 通过自研冒险岛小程序实现线下游玩分数实时上传生成全国排行榜 积分可兑换自有IP限定玩偶或餐券 形成线下玩、线上Battle、积分当钱花的闭环体验 [2][3] 配套服务升级 - 深圳商户打通口岸直通巴士与旅行社 提供车票+门票套票服务 并与周边酒店联动实现吃住玩一条龙 [4] - 港人周末经济成为撬动内地服务消费、提升品牌与服务标准的强劲增量 [4]
香港人为何在周末排队北上送钱?
虎嗅· 2025-08-08 17:29
香港住房现状与负担能力 - 香港房价收入比中位数高达14.4,普通家庭需花费14.4年收入才能购房 [8] - 全港有22万人居住在面积不足10㎡的㓥房 [10] - 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为5.3年 [11] - 香港在售楼盘报价最高的THE HENLEY均价达297,040元/㎡,最小19㎡户型需500万以上 [6] 港人北上大湾区置业趋势 - 惠州泷珀花园51㎡一室一厅户型当前售价最低为40万元,单价在8000至8600元/㎡之间,较2020年备案价1.04万至1.4万元/㎡大幅下调 [1][3][5] - 长实集团面向香港买家集中推售惠州、中山、广州及东莞四个楼盘的400套房源,其中惠州泷珀花园为供应主力达300套 [2][4] - 为吸引港客,项目提供往返深圳罗湖口岸、福田站的大巴,有香港客户包车看房 [5] - 香港居民在大湾区置业首选深圳,其次为广州、中山、珠海、澳门 [1][13] - 截至2025年6月,广东省共办理港澳居民内地购房业务3341笔,产生跨境收入折合人民币30.8亿元 [15] 港人北上消费模式演变 - 香港居民北上人均消费约为300至500港元,资深北上用户的生活服务类消费占比超过八成,包括健康与美容、按摩等服务 [17] - 港人北上消费的热门目的地包括山姆超市、爱康健、纯K、鲍师傅、喜茶、八合里等 [18] - 消费热点从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向中山、江门等湾区二线城市扩散,并远及重庆、长沙等内陆城市 [20][21] - 复活节假期期间,香港专业旅运推出的“4天3夜长沙高铁专列团”800个名额迅速售罄 [22] 政策与交通对港人北上的推动 - 政策上,香港机动车可经港珠澳大桥驶入广东,八通卡与银联合作支持便捷支付,内地部分城市推出“即买即退”退税服务 [25] - 交通上,广深港高铁使香港西九龙至深圳福田仅需14分钟,至广州南站约40分钟,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也大幅压缩通行时间 [26][31][32]
港人北上消费潮,回不到过去了
投资界· 2025-06-23 08:29
北上消费潮的核心观点 - 港人北上消费未挤压本地消费 两地消费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内地以生活服务类为主(占比近50%) 香港则以零售(58%)和餐饮(29%)为主 [3][5] - 北上消费规模稳定 每季度境外消费约500亿港元 占香港居民总消费9% 人均单次消费300-500港元 [4][5] - 消费吸引力源于内地服务业升级 数字化服务(如AlipayHK)推动大湾区一体化 覆盖交通/预约等200万用户 [6] - 消费地域从大湾区扩散至重庆/长沙等地 呈现"民生消费"特征 [7] 消费模式差异 - 资深北上用户在内地消费结构:生活服务类占比超80%(健康美容/按摩) 零售仅28% [5] - 同群体在港消费结构:零售58% 餐饮29% 服务业仅12% [5] - AlipayHK数据显示 跨境支付已突破简单功能 延伸至多场景服务 [6] 历史数据对比 - 2018-2019年香港消费净流入:外地旅客在港消费额(3258亿/2566亿港元)远超港人境外消费(1772亿/1844亿港元) [8] - 2022年后港人境外消费增速快于外地旅客在港消费 消费力外流趋势明显 [9] 行业影响 - 香港服务业面临结构性压力 需针对性支援从业人员 [8] - 内地服务业创新业态(如未知名称的新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6] - 消费"剪刀差"盈余可能逆转 需关注经济格局变化 [9]
香港中文大学报告:港人北上不挤压其本地消费
快讯· 2025-06-21 11:20
港人北上消费研究 消费规模与结构 - 港人在内地消费以生活服务类为主 而在香港的消费集中于零售及餐饮业 [1] - 港人境外消费占总消费比例在疫情前后变化不大 显示内地消费未挤压香港本地消费 [1] 消费地域分布 - 港人内地消费从大湾区及一线城市(深圳 广州)扩散至二线城市(中山 江门)及更远地区(重庆 长沙) [1] - 香港居民前往内地的旅游次数于去年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1] 消费趋势影响 - 支付方式便利化与普及化带来明显的消费溢出效应 [1] - 跨境消费市场呈现日渐一体化特征 [1]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宋铮:港人“北上”并未挤占香港本地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20:43
港人北上消费规模及特征 - 香港居民在内地消费未挤压其在香港本地消费,两项指标在疫情前后保持稳定且比例相近 [1] - 香港居民境外消费占总消费比例约为9%,每季度境外消费金额约为500亿港元 [1] - 香港居民北上人均消费约为300-500港元 [1] 消费模式差异 - 香港居民在内地服务业消费占总支出的50%,零售业消费占28%,生活服务类消费占比超过80% [2] - 香港居民在香港的消费集中在零售业及餐饮业,分别占58%及29%,服务业只占12% [2] - 内地服务业提供了香港本地无法消费到的服务产品,与香港的服务消费不产生直接竞争 [2] 消费地域及市场影响 - 香港居民在内地的消费逐步由深圳、广州等大湾区一线城市扩散到内地其他地区 [2] - 港人北上热潮和支付方式便利化、普及化为内地消费市场带来明显的消费溢出效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