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务

搜索文档
国家发展改革委: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快讯· 2025-08-01 12:13
在今天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 作用进一步显现。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持续做好扩消费工 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其中二季度贡献率 为52.3%,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重点商品消费升温,今年以旧换 新已带动商品销售额超过1.7万亿元。服务消费持续走旺,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和人形机器人强势 出圈,"假日经济"也带火了研学旅游、国潮服饰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着力推动增强消费能 力,让大家敢消费。加快落实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促进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同时解 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让大家能消费。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 署,聚焦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以及养老医疗托育等生活服务业,推动地方有序减少消费限 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周陈:持续优化消费供给,让大家愿消费。积极培育国货"潮 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消费,加力创新应用场景。完善充电桩、商贸物流体系等消费基础设施,进 ...
上半年南京新开首店超200家
江南时报· 2025-07-28 22:12
首店经济规模与结构 - 南京上半年开出首店超200家 其中江苏及以上能级首店占比超43% 形成多层次首店生态[1] - 首店业态分布呈现"餐饮主导 多元协同"格局 餐饮首店占比近52% 涵盖中式特色品牌与创新餐饮[1] - 服饰 零售 文化旅游和生活服务类首店通过沉浸式体验 社交场景延展等方式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1] 区域分布特征 - 首店覆盖南京近70家商业综合体 体现"核心商圈集聚 新兴区域崛起"特点[2] - 秦淮区与玄武区作为核心区贡献大量高能级首店 德基广场形成首店集群效应[2] - 建邺区 江宁区等新兴区域依托差异化主题实现首店数量稳步增长[2]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南京印发《关于促进首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已兑现支持政策资金超千万元[2] - 南京跻身"中国首发经济引力城市TOP4" 政策精准度与文化融合力获认可[3] - 计划开展"首创金陵"行动 打造新兴消费品牌展示窗口 加强文旅体育资源整合[3]
财经点评:“不想卷,不怕卷”的美团,要学学软实力
观察者网· 2025-07-18 12:18
公司战略与竞争态势 - 公司首次公开回应"外卖大战" 强调"善战但不好战" 承认过去对外沟通不足 [1] - 公司在历次行业竞争中展现出独特生存轨迹 从百团大战到外卖业务均能在长期博弈中占据重要市场位置 [1] - 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表示公司是被动卷入竞争 但能用比对手更少资源应对 [2] 核心竞争优势 - 精细化运营能力:补贴策略基于十年积累的精准方法 包括用户分层 券型设计和商户协同 避免出现"负订单"等运营事故 [2] - 规模效应护城河:拥有7.7亿用户 1450万年活跃商户和336万月均连接骑手 在高价值订单(客单价30元以上)中占据70%份额 [3] - 本地商业垂直整合能力:擅长优化本地供应链而非依赖流量 通过效率提升创造可持续模式 该能力难以被跨行业巨头复制 [3] 公众沟通与社会形象 - 公司承认公众形象缺乏"活人味" 过去因沟通不足导致骑手福利改进(如8分钟免责时间 16亿元夏季补贴)和佣金结构(实际6%-8%技术服务费+配送费)未被充分认知 [5] - 需要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机制 用大众语言解释商业模式 目前3%-4%的利润率常被误对比高利润电商 [6] - 大众点评品牌因过度商业化削弱公信力 公司面临从商业赢家转型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提供者的挑战 [7] 行业地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已成为覆盖外卖 闪购 到店消费的生活服务巨头 与数百万骑手构成民生基础设施 [1][4] - 需构建社会价值叙事能力 沟通与商战同等重要 首次高管访谈仅是转型起点 [7][8]
“短视频+小生意” 燃旺生活服务业的燎原星火
消费日报网· 2025-07-18 10:34
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 生活性服务业是我国重要就业吸纳产业,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10亿,正在重塑商业形态[1] - 短视频和直播技术为中小微企业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数字化经营场域,实现从"三公里生意圈"到"更大地域"的质变[1] - 超过5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和1亿多个体工商户构成市场经济"毛细血管",占服务业市场主体95%以上[2] 数字技术赋能中小微企业 - 抖音平台案例显示:河南许昌羊肉串店通过直播使日销量从200串增至1000串,客源范围扩大至全市[3] - 2024年超320万中小商家通过平台拓展线上销量,订单量同比增69%,部分商家实现线下门店快速扩张[3] - 数字平台通过"连接技术+视频呈现"改变经营逻辑,推荐机制实现内容与兴趣匹配,数据反馈提升服务质量[4] 商业模式创新 - 传统"面对面"服务被拆解为线上种草、线下消费、事后分享的三段式模式[4] - 多元品类(餐饮/酒旅/服饰/美业)借助内容创新实现"淡季变旺季",反向推动供应链升级[4] - 视频媒介的IP属性帮助商家快速积累社会资本,建立消费者信任的速度远超线下[5] 经济效益与就业创造 - 短视频内容生产促使兴趣热点凝聚,降低消费者搜寻成本50%以上,帮助小微商家实现规模经济[6] - 技术发展降低行业推广成本,衍生内容生产、视频剪辑、达人孵化等新数字分工岗位[6] - 区域性生活服务业供应链因累积需求逐步形成,创造跨行业增长点[6]
广东连锁消费市场“新质”崛起:创新引领,消费扩容
搜狐财经· 2025-07-17 22:21
消费新趋势与商业发展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找准消费着力点是抓住新机遇的关键,年轻人和中年人是消费力最强、倾向最高的群体,偏好精神释放型消费如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1][7] - 消费方式和场景发生巨大变化,线上线下结合及商旅、文创、展会等多元化模式扩大消费规模并丰富消费模式[7] 消费场景创新 - 广东通过音乐节、夜间经济等创新场景显著拉动消费,佛山禅城三天活动吸引8万人消费,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多行业繁荣[3] - 体育赛事如苏超联赛、贵州村BA等活动不仅促进当地消费,还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3][7] 政策支持与消费增长 - 国家上半年促消费政策力度较去年翻倍,广东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汽车、家电、厨卫等重点领域增长[7] - 广东还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7] 区域协同与合作 - "万亿城央"新质商业发展联盟促进跨区域资源共享,禅城区通过联盟引进重庆、长沙等地优质项目推动本地商业发展[8] - 联盟深化广东与其他万亿GDP城市中心城区的协同合作,拓展消费空间并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8][10] 行业活动与未来展望 - 大会发布《2024年度广东连锁经营发展报告》等重磅行业报告,聚焦商业新动能、新模式、新场景的挖掘与培育[10] - 广东未来将继续发力消费场景创新、政策支持和区域协同,进一步推动连锁消费市场发展[10]
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 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启动
快讯· 2025-07-15 15:26
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 - 国家部署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时间跨度为2025年至2027年底 [1] - 行动目标为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1] - 计划开展补贴性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聚焦高精尖产业与急需行业、就业重点群体 [1] - 培训领域包括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活服务等 [1] - 重点培训群体为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 [1] 培训实施方式 - 激发企业主体作用,发挥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各类培训载体作用 [1] -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 [1] - 规范培训内容并加强质量评估 [1] 技能评价体系 - 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威性、流通性和认可度 [1] - 加强技能评价标准化体系化建设 [1] - 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1] - 指导企业实行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技能等级双挂钩的分配办法 [1]
北京二季度薪酬数据报告发布,技术人才平均月薪中位值13025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4 16:36
北京市2025年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数据 重点产业薪酬水平 - 集成电路产业月平均薪酬中位值为16567元/月,智能/高端制造产业为13895元/月,均保持较好增速 [1] - 文创/文旅产业月平均薪酬中位值为10664元/月,生活服务产业为8271元/月,受服务型消费升温带动 [1] 人才群体薪酬表现 - 专业/技术人才月平均薪酬中位值达13025元/月,增速持续领跑 [2] - 技能人才薪酬稳定增长,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月平均薪酬中位值分别为12992元/月、11754元/月、11384元/月 [2] 高端技术岗位薪酬 - 人工智能领域热招职位(AI大模型架构师、深度学习研究员、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薪酬中位值均超42000元/月 [2] - 智能/高端制造行业SLAM算法工程师、运动控制算法工程师、机器人系统工程师薪酬中位值均超29000元/月 [2] 统计口径说明 - 薪酬数据统计包含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销售提成及相关津贴福利待遇,不包含年终奖金、股权激励及分红 [2]
“县城牛马”正改写下沉消费
投中网· 2025-07-11 14:51
核心观点 - 县域消费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变革,以"县城牛马"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推动体验式消费崛起,形成与一线城市差异化的"性价比+情绪价值"消费范式 [4][5][6] - 下沉市场通过技术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复刻大城市优质服务,典型业态包括自助KTV(79元/3小时)、无人台球厅(价格较北京低50%)、30元足疗等 [7][10][13] - 中低线城市线上消费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48%,预计未来三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与高线城市平分秋色 [9][15][20] 县域消费新业态 - 自助娱乐业态爆发:79元十人唱三小时的无人KTV、价格比北京便宜一半的自助台球厅、9.9元自助棋牌室成为年轻人社交新选择 [7][9][13] - 健康养生年轻化:30元40分钟足疗吸引年轻上班族,郑远元修脚房推出"足疗送奶茶汉堡"组合拳,周末客流爆满 [8][9][13] - 文化体验平民化:99元"汉服妆造+约拍"、8元陶艺拉坯课等低价文化体验项目在美团创下超4万单销量 [11][12] 商业模式创新 - 连锁品牌下沉策略:郑远元修脚房全国9000家门店以30-80元定价成为"修脚界海底捞",50平米小店年坪效达1.2万元/平米 [13][16] - 技术驱动效率提升:小铁自助台球AI系统降低人力成本65%,24小时营业模式推动行业增长300%;美团AI预约功能使理发店客流周增270% [16][17] - 本土化服务创新:拉萨藏药浴融合颂钵疗愈与非遗文化,大理"苍山徒步之家"开发"溪流徒步+拓染"等特色项目 [17] 市场增长动能 - 平台赋能效应:美团在中低线城市连续三年保持90%增速,连接近200万商家,用户年复合增长率超60% [14][17] - 手艺人经济崛起:星级技师客单价较普通技师高30%-50%,复购率提升40%;美甲师通过短视频IP实现周订单增长200% [13] - 结构性成本优势:县域租金人力成本较低,为30元足疗、99元汉服体验等"薄利多销"模式预留利润空间 [13][14]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举办数字消费嘉年华 创新模式赋能消费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7-07 23:48
数字消费嘉年华活动 - 活动通过预付式经营数字人民币监管签约仪式、AI数字人捐赠仪式及公益数字消费市集等形式打造惠民数字消费新模式 [1] - AI数字主持人与真人主持人接力开场,科技感与互动性兼具的形式迅速点燃现场氛围 [7] - 原子同学、九方围棋、星悦艺术等教培机构代表现场签署《规范经营承诺书》,助力预付消费环境更加透明安全 [7] 数字消费市集 - 市集汇聚龙华区内30家商户,分为折扣区、体验区、满减区、秒杀区四个区域 [8] - 各区域商家推出专属折扣及优惠,涵盖零售、娱乐、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 [8] - 启迪数字科技的机器狗成为焦点,吸引大批儿童互动和消费者驻足 [8] 企业数字化转型 - 深圳佰事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向壹方天地、青创智园等88家辖区重点企业捐赠AI数字人 [7] - 此举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提振消费活力 [7] 政府与企业合作 - 龙华街道借助7月"人大代表活动月",以壹成中心为核心搭建政府与企业高效沟通平台 [9] - 聚焦"数字要素+消费商圈"和"代表履职+产业发展" [9] - 数字消费产业联系点将发挥壹成中心商业集群优势,以创新消费场景、升级消费环境为目标 [9]
热点思考 | 居民如何“反内卷”?(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7-07 16:27
居民内卷现象分析 - 2018年以来中国居民周均工作时间明显上升,2023年达48.3小时/周,较2018年每天多工作21分钟,导致消费时间由80分钟/日降至43分钟/日[2][9] -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卷最明显:2021年后生产性服务业周工作时间跳升3.7小时(信息技术业涨9.5小时),制造业2018-2023年增加0.7小时[2][21] - 25-34岁年轻人内卷最突出:周工作时间从2018年46.7小时增至2023年50.8小时,增幅超4小时[3][28] 反内卷政策与机制 - 当前政策以弹性工作制为主:五一假期实施后社零增速达6.3%,但未解决工作时间长根本问题(中国法定休假天数显著少于日韩)[4][35] - 就业结构失衡是内卷根源: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存在1.5万亿缺口,工资涨幅(18.1%)显著高于制造业(10.7%)[5][61] - 自平衡机制显现:2021年后就业流向转向时薪更高的生活服务业,如卫生业周工作时长减少1.5小时但时薪增加9.3元/小时[5][73] 服务消费转型趋势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达1-3万美元时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中国城镇化率70%阶段将强化该趋势[6][85][86] - 老龄化加速服务需求:老龄化率每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升1.3pct,未来10年主力消费群体年均增速0.3%超总人口[6][93][98] - 家庭小型化激发新需求:中国户均2.8人背景下,上海等低出生率地区享受型消费占比超全国0.4-0.7pct[101][103] 服务供给端变化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领域投资增速分别提升22.7、12.2pct[7][126][134] - 2025Q2零售/生活服务/医疗健康行业新增岗位占比分别提升1.6、1.1、0.6pct,旅游相关岗位需求增长26.8%[7][126][139] - 服务供需缺口达1.5万亿,文体娱等行业就业占比显著低于历史趋势[6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