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私有化退市
icon
搜索文档
正式生效!又一港股私有化退市,周五摘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8-27 23:41
私有化退市计划 - 北京建设私有化退市计划于8月27日正式生效 并于8月29日撤销联交所上市地位 [2] - 私有化计划由皓明控股提出 以每股0.14港元收购公众股份 较停牌前0.04港元溢价250% [4][8] - 私有化涉及最高现金代价约3.02亿港元 对应30.9%的公众持股比例 [8] 股东结构变化 - 控股股东包括北控置业香港持股36.26% 皓明控股持股22.35% 京泰实业持股6.99%及Illumination持股1.25% [8] - 私有化完成后 要约人持股比例将升至55.5% 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 [8] - 私有化决议获法院批准及股东大会通过 满足75%赞成票及不超过10%独立股东反对票的监管要求 [8] 退市原因分析 - 公司股价长期低于每股净资产 流动性显著偏低 限制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9] - 房地产行业前景不明朗 需调整优化战略 可能对财务表现造成负面影响 [9] - 退市后可减少维持上市地位的行政成本及管理资源 提升经营灵活性 [9] 市场反应与影响 - 私有化方案公布后复牌当日股价跳涨220% [4] - 公司市值约9.69亿港元 市盈率为负1.67 市净率为1.09 [5] - 私有化为公众股东提供流动性不足的退出机会 避免折让出售股份 [9] 港股退市行业背景 - 2024年港股共36家公司退市 其中17家为私有化退市 17家被取消上市地位 [11] - 房地产领域退市数量达8家 包括4家私有化及4家被取消上市地位 [11] - 中国恒大因未满足复牌指引被取消上市地位 停牌前市值不足22亿港元 较高点下跌超99% [11] 其他相关案例 - 东风集团股份计划私有化退市并分拆子公司岚图汽车独立上市 [12] - 华南城因清盘程序启动及持续停牌处于退市边缘 [11]
港股私有化案例席卷多领域 部分公司因流动性与成本无奈退市
环球网· 2025-07-08 13:22
港股退市情况 - 截至7月5日,年内港股退市公司达30家,其中15家为私有化退市,数量与去年全年持平 [1] - 尽管港股整体流动性今年显著改善,但小型股或微盘股仍受限,截至7月7日收盘,市值1亿港元以下公司有474家,部分公司日均成交额甚至不足10万港元 [1] - 流动性不足、估值低迷及维持上市成本高,叠加产业并购整合需求,促使部分港股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 [1] 私有化退市行业及案例 - 年内港股私有化退市企业涉及物流投资、软件开发、服装零售等多个领域 [3] - 多数公司私有化方案提供溢价,如安科系统每股现金支付1.10港元,较停牌前股价溢价约37.5% [3] - 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路径通常为要约收购、协议安排和吸收合并,股东未在退市前交易可通过方案获补偿 [3] 产业并购整合案例 - 6月2日,瀚蓝环境的控股子公司以约110亿港元取得粤丰环保约92.78%股份,实现行业头部企业产业并购 [3] - 4月22日,奥瑞金完成对中粮包装的自愿全面现金要约,交易对价60.66亿港元 [3] - 7月4日,ESR私有化后整体股权估值552亿港元,溢价约13.6%,公司称将专注核心业务 [3] 流动性不足导致的私有化 - 部分港股公司因股票流动性低,股东难以场内抛售,私有化退市为股东提供变现退出机会 [3] - 文旅巨头复星旅游文化3月19日退市,公告称股份交易流动性极低 [3] - 融信服务集团3月18日退市,股价较发行价下跌约87.7%,总市值大幅缩水,公司称私有化可减少行政成本、增强灵活性 [3] 维持上市成本高昂 - 据广发证券测算,市值在1亿港元至50亿港元的主板上市公司,首次上市费15万港元至60万港元,每年上市年费14.5万至106.9万港元 [4] - 堡狮龙国际集团私有化退市前股价低迷,市值缩水超90%,要约人认为其筹集资金困难且短期内难改善 [4] 私有化退市结果差异 - 私有化退市并非总能成功,服装品牌金利来集团今年5月9日相关会议未获通过 [4] - 谭仔国际有限公司私有化议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8月19日收盘后将正式撤销上市地位 [4] 专家观点 - 产业并购形式的私有化退市可促使资源向有潜力公司集中 [4] - 私有化过程中对小股东权益的保障,以及如何提振市场活力、改善中小市值公司生存环境,仍是市场各方需持续关注与解决的问题 [4]
年内港股私有化退市频现 并购与转型成企业破局关键
证券日报· 2025-07-08 01:08
港股私有化退市概况 - 截至7月5日港股年内退市公司达30家其中15家为私有化退市数量与去年全年持平 [1] - 港股市值1亿港元以下公司共474家部分公司日均成交额不足10万港元 [1] - 流动性不足估值低迷及上市成本高是私有化主因产业并购需求推动主动退市 [1] 私有化行业分布与案例 - 私有化企业涉及物流投资软件开发服装零售等多个领域 [2] - 安科系统私有化报价每股1.10港元较停牌前溢价37.5% [2] - 粤丰环保被瀚蓝环境子公司以110亿港元收购92.78%股份完成产业整合 [2] - 中粮包装被奥瑞金科技以60.66亿港元现金要约收购 [2] - ESR私有化估值552亿港元较停牌前市值溢价13.6%将专注物流与数据中心业务 [3] 流动性不足与成本压力案例 - 复星旅游文化退市前股价7.75港元较停牌溢价超1倍总市值96.47亿港元 [4] - 融信服务退市前股价0.6港元较发行价跌87.7%总市值缩水至3.05亿港元 [4] - 主板上市公司年费成本达14.5万至106.9万港元 [4] - 堡狮龙退市前股价0.106港元较巅峰市值缩水超90% [5] 私有化失败与进行中案例 - 金利来集团私有化议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 [6] - 谭仔国际私有化议案已通过将于8月19日退市 [6] 市场影响与趋势 - 私有化推动港股结构优化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1][3] - 企业退市后可优化治理聚焦核心业务实现战略转型 [1] - 产业并购类私有化促进行业头部整合符合国家战略方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