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匹配机制

搜索文档
玩家起诉《王者荣耀》背后:匹配机制疑虑难解
中国经营报· 2025-08-21 09:28
诉讼案件背景 - 玩家孙千和起诉腾讯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算法 案件于8月12日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庭审持续约7小时未宣布结果 [1][2] - 原告质疑匹配机制不透明 指控系统在玩家连胜后故意匹配弱势队友和强势对手 使胜率趋近50% [2] - 诉讼请求包括要求腾讯公开匹配机制的具体影响因素 各因素在不同游戏模式中的权重占比 并承担诉讼费用 [2] 双方争议焦点 - 腾讯主张匹配算法属于商业秘密 公开可能被黑产利用损害玩家利益 [3] - 腾讯声称已通过社交平台公开匹配机制 但原告认为现有公开内容仅为承诺而非实质算法披露 [3] - 原告援引多部法律法规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支持其诉求 [3] 游戏运营与财务表现 - 《王者荣耀》为国内收入最高手游之一 长期位居App Store手游收入榜头部 [5] - 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本土市场游戏收入404亿元 同比增长17% 部分由《王者荣耀》收入增长驱动 [5] - 2024年10月游戏九周年庆活动期间超过1亿玩家登录 [5] 匹配机制技术细节 - 游戏采用Elo评分体系评估玩家综合能力 匹配时优先选择实力相近玩家 [6][7] - 官方称匹配机制考虑段位和隐藏分(Elo值) 单局胜负不会显著改变系统对玩家能力的评估 [6] - 腾讯2018年公开否认通过算法干预胜率 强调胜负受阵容搭配、操作状态等多因素影响 [6]
在法院外蹲了6小时,我和起诉《王者荣耀》的律师见了一面
36氪· 2025-08-14 08:11
案件背景 - 《王者荣耀》因匹配机制问题被玩家孙千和起诉 要求公开匹配算法具体细节 包括影响因素和各模式权重[2] - 原告孙千和为执业律师 游戏时长900多天 多次达到王者段位 发现连胜后系统会匹配低水平队友 连败后则匹配弱势对手 怀疑游戏刻意控制胜率在50%左右[7][9] - 公司曾在2022年起诉代练公司破坏匹配公平性并胜诉 但此次成为被告方[1][2] 争议焦点 - 原告主张游戏应遵循"最低限度知情原则" 公布匹配机制逻辑而非源代码 参考抖音算法公开案例[11] - 公司反驳称匹配算法属于商业秘密 已通过ELO机制解析履行告知义务 公开技术细节可能导致黑产滥用 举证显示多位玩家胜率远超50%[16] - 公司强调防沉迷机制已落实 成年玩家娱乐权应自主支配 玩家持续游戏行为与匹配机制无直接关联[17] 法律争议 - 法律界对"商业秘密"界定存在分歧 需满足非公知性 商业价值和保密措施三要件 公司认为匹配算法完全符合[20] - 有律师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知情权范围不包含算法细节 公司2018年公布的ELO机制说明已满足披露义务[22][23] - 法院曾在前述代练案中认定破坏匹配机制损害游戏公平性 此次可能延续类似判决倾向[23] 行业影响 - 匹配机制涉及PVP游戏核心体验 公开算法可能导致玩家钻空子或竞争对手复制 破坏游戏生态[20][22] - 公司持续优化匹配机制 从2018年ELO到2022年MMR再到当前系统 通过玩家沟通改进体验[28] - 案件引发公众对游戏算法透明度的讨论 但未形成舆论一边倒 显示社会认知趋于理性[30] 案件进展 - 庭审中公司提交1000多页证据 法官质疑原告诉讼请求明确性[11][24] - 原告未明确"商业秘密与知情权临界点"的具体标准 律师质疑其缺乏请求权基础[23][24] - 截至报道时法院未宣判 原告行为已获得部分玩家声援 但声援者实际诉求存在差异[25]
国内第一案!《王者荣耀》匹配算法被诉,对话当事人!
新浪财经· 2025-07-27 15:18
游戏算法诉讼案背景 - 一名资深玩家兼律师孙千和起诉腾讯旗下两家公司,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算法细节,案件被誉为"中国游戏算法诉讼第一案"并将于8月12日在深圳南山区法院开庭 [2] - 诉讼焦点集中在匹配队友和对手的具体因素、不同模式下各因素权重占比,原告主张算法公开是公平的前提 [2] 《王者荣耀》匹配机制争议 - 游戏多次因匹配机制不合理遭玩家吐槽,2024-2025年更新中曾调整机制,职业选手花海在钻石段位排位赛33场对局中胜率不足25%并引发公平性质疑 [3] - 腾讯官方2018年通过"狄仁杰答疑"提及使用ELO机制但未披露具体规则,仅强调机制公平且不控制玩家胜率 [6] 原告核心观点 - 认为商业秘密不应成为拒绝披露算法的理由,指出抖音等用户量更大的App已公开算法,建议用非专业方式解释匹配逻辑 [7] - 诉讼目标包括推动法律界关注网络游戏不公平现象,指出匹配机制可能通过心理设计延长玩家在线时间并提高日活 [12][13] 玩家反馈与行业现状 - 玩家普遍反映匹配不公平、充值退款困难及网络连接问题,同时对诉讼结果持悲观态度因案件在腾讯总部所在地审理 [10] - 原告提及互联网行业算法透明度趋势,强调游戏领域存在监管盲区,现有防沉迷措施未考虑匹配机制的心理影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