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风电技术
搜索文档
北京风能展速递及风电行业展望
2025-10-22 22:56
行业与公司 * 风电行业[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发展趋势与目标 * 风电行业从过去强调风机大型化转向高价值方向 注重融合AI等新技术 并与光伏、氢能、储能等领域整合以提升整体发电效率 产业链从单一设备供应转向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运维[1][5] * 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1 2亿千瓦 海上至少1 500万千瓦 到2030年总装机13亿千瓦 2035年20亿千瓦 2060年50亿千瓦[1][6] * "十五五"期间预计新增装机6亿至6 5亿千瓦 总目标13亿千瓦 每年新增1 2至1 5亿千瓦 海上风电目标1 500万千瓦或更高[4][12] * 未来五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及上合组织成员国将是中国风电厂商的重要出口市场 整机出口保持30%-40%以上增长率[4][15] 技术发展方向与挑战 * 未来五年关键技术方向包括 叶片设计需修正逻辑并应用新材料减重 风资源预测准确度有待提高 智能化与AI技术将用于提升发电稳定性 高塔与柔塔设计需解决系统性挑战[1][8] * 漂浮式风电技术造价较高 每千瓦成本在三到五万元之间 未来发展方向是改变设计类型 减少用料和用钢量 采用新材料[10] * 海缆技术不断进步 已能制造500千伏海缆 但关键绝缘材料仍需进口 市场有成长空间[11] * 风机整体设计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关键在于组件优化匹配以提高整体性能[1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政策支持风光装机目标 但面临136号文带来的电价下行压力和增值税退税取消等挑战[9] * 长期市场需求强劲 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陆上风电在三北地区发电成本为每度电0 15至0 2元 中东南部地区约为0 2元 每度电仍有5分钱至1毛钱的降价空间[9] * 136号文发布后 对风电竞价影响有限 目前许多地方风电竞价维持在0 35元以上 各省政策差异较大[21] * 军事因素是影响海上风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通过协调机制可逐步解决[20] 非电利用与储能 *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非电利用是突破口 本质逻辑是将电价降低到非常便宜的水平 例如风电制氢在发电侧每度电成本0 15元时 制氢成本与煤电制氢基本持平 每公斤约10元[22][23] * 全国布局了800多个绿色氨、甲醇项目 未来5年目标将绿色甲醇成本从接近5 000元每吨降低至2 700元左右[23] * 配储意愿没有问题 目前主要采用锂电池 但国家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25] 其他重要内容 行业活动与产品 * 北京风能展观众人数超过12万人次 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有1 000多家企业参展 其中200多家来自海外 举办了200多场论坛和发布活动[2] * 展会上有企业发布新产品 如明阳推出50兆瓦漂浮式海上机型(双机头设计 每台25兆瓦) 以及交易型风机、AI风机等[3] 项目推进与区域规划 * 深远海示范项目的行动计划即将发布 2025年至2027年逐步推进 "十五五"中后期(2027年之后)深远海才会真正放量[14] * 海上风电发展 "三北"地区预计新增6 000万至7 000万千瓦 中东南部约4 000万千瓦[13] * 海外建厂策略方面 中国有底气不怕产能外移 但目前主要采用国内制造后出口的方法[19] 新兴市场需求驱动 * 新兴市场对风能需求增长受政策驱动和缺电问题共同影响 这些国家更关注确保电力供应和可负担性 其次才是绿色发展[17][18]
601615,超142亿元“押注”海外
中国基金报· 2025-10-12 18:42
项目投资概况 - 公司拟在英国苏格兰投资1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42.10亿元)建设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 [2] - 该项目是公司自2019年上市以来首次宣布的海外超百亿元风电投资项目 [4] - 项目投资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7] 项目建设规划 - 项目第一期计划建设先进的风电机舱与叶片制造厂,预计2028年底实现首批投产 [8] - 项目第二期拟扩建生产线,加速英国漂浮式风电技术的规模化生产 [8] - 项目第三期拟进一步扩展至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 [8] 战略意义与行业背景 - 此次投资是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旨在海外市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4] - 项目有助于将公司的海上风电技术引入北海区域,加速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11] - 漂浮式风电技术更适用于深海远海海域,可大幅提升风能资源利用率,符合全球碳中和趋势 [11][12] - 公司计划通过此项目打造服务于英国、欧洲及其他非亚洲市场的海上风电中心,增强在全球海上风电技术标准制定中的引领地位 [14] - 欧美等主要能源消耗地区出台了简化审批、提供补贴等支持政策,为风能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14] - 公司2024年海上风电市场占有率和新增装机量排名中国第一 [14] 公司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33%至171.43亿元 [1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68%至6.10亿元 [1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2.68%至4.85亿元 [15] - 风电行业的价格竞争趋势在2025年以来有所减缓,中标价格企稳回升 [17] 项目资金与政府支持 - 项目投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自筹资金(如2022年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募集的资金)及未来银行融资 [12] - 公司已与英国政府、苏格兰政府及相关国家机构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详细的商业磋商 [12]
金风科技16+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在温州成功下线
快讯· 2025-07-22 13:43
公司动态 - 金风科技研发的16+兆瓦漂浮式机组正式下线 [1] - 该机组在温州生产制造 [1] - 采用全集成水冷系统 [1] - 叶片主梁使用碳纤维材料 重量减轻20% [1] - 关键部件100%实现国产化 [1] - 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1] - 能在-2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1] 行业进展 - 该机组下线标志着行业在漂浮式风电技术转化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漂浮式风电产业化应用仍存在诸多痛点与堵点 [1] - 需要产业合力共同解决现存问题 [1]
海上风电专题研究之四:十五五国内海风开发稳步推进,欧洲和日韩海风蓄势待发
国信证券· 2025-06-28 19: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海上风电行业处于关键转折点,基本面未变,中期前景强劲,主流的中国和欧洲市场持续发展,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实现政策和监管突破 [3] - 海上风电成本具备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经济性,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低,是理想的清洁能源选择,且具备诸多外部友好性 [3] -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大规模开发、漂浮式等方向推进,对海缆和风机基础(管桩)需求大幅上升 [3] - 建议关注东方电缆、大金重工、时代新材、广大特材、金风科技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海上风电展望 - 全球海上风电已基本具备平价条件,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LCOE为0.28 - 0.41元/千瓦时,未来度电成本仍有下降空间,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低,远期有望成东部主力电源 [7][9]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8GW,较前一年下降26%,主要因主要地区装机进度延迟;预计2025 - 2030年新增装机容量从15.5GW增长到38.5GW,CAGR达30%,海外主力增长地区为欧洲、日韩 [12][13] - 2024年中国市场新增装机占全球62%,英国占15%,至年底全球累计并网容量83.2GW,一半来自中国;2024年全球项目招标达56.3GW,国内平价 + 竞争性配置,海外多拍卖 [14] - 2022 - 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核准容量连续三年增长,2024年新增并网容量4.04GW,截至年底累计并网41.3GW;十四五实际新增海风装机预计43GW,仍有20 - 25GW未完成规划;深远海规划体量约230GW,已批复国管海域项目容量达149GW [19][20] - 欧洲是海上风电发源地和最大漂浮式市场,截至2024年底装机总量超36GW,占全球44%;2022年以来装机不及预期,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2.7GW创多年新低,但长期规划目标广阔;2024年核准与招标维持高景气度,需求将延迟至“十五五”集中释放 [24][29] - 英国、丹麦、法国、德国、西班牙、挪威、波兰等国在2025年均有海上风电相关政策或规划出台,推动海上风电发展 [31] - 2030年亚洲(不含中国)地区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将达5.6GW,日本、韩国、越南是主力,且在“十五五”中后期放量;2024年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建设规模显著增长 [34] - 日本海风开发处于起步阶段,2040年前开发空间超400GW;2021 - 2024年已完成三轮海上风电开发权拍卖,预计2028 - 2030年投产;立法将开发区域拓展至专属经济区;供应链仍需降本,中国企业已有设备交付业绩 [36][39][42] - 韩国2030年海风装机目标上修至14.3GW;2025年通过《海上风电特别法》简化许可程序;2022 - 2024年完成海上风电开发权拍卖,2025年上半年启动1.25GW海风项目招标,计划2024下半年至2026上半年启动约7 - 8GW招标 [43] - 2009年首个兆瓦级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安装,目前中国已建5个示范项目,累计装机容量约40MW;预计2030年后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爆发式增长,2030 - 2035年市场容量从1GW增长到5GW [49] 海上风电重要产业链 - 海上风电投资分主体工程投资(90%)和其他费用(10%),主体工程投资包括风电机组、基础、场内集电线路、送出海缆、海上升压站、陆上集控中心等;我国不同地区海上风电造价和收益率不同,未来可具备合理经济性 [57][63] - 预计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海缆市场空间达312亿元,2025 - 30年CAGR达28%;高压化和柔性直流输电渗透率快速提高;330kV和500kV送出缆盈利能力更强、成长性更高 [67][72][76] - 欧洲海底电网互联直流输电渐成主流,已披露项目对应海缆市场空间超千亿,基本被国际三大巨头垄断,三巨头在手订单持续创新高,生产交付饱和 [84] - 全球海风管桩需求2024年低谷后有望增长,2025 - 2030年从150万吨增长到超700万吨,CAGR超30%;2030年前欧洲海上风电基础以单桩为主,2025 - 2027年欧洲本土单桩供给存在缺口 [88] - 大金重工产能布局领先,批量获取欧洲海风订单,超大单桩已交付;天顺风能国内产能大,德国已落实扩产规划 [93][98]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东方电缆、大金重工、时代新材、广大特材、金风科技 [3] - 给出海上风电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包括金风科技、大金重工、东方电缆、时代新材、广大特材、天顺风能等公司的市值、归母净利润、PE、PB等数据 [107]
海内外风电景气向上,量价修复
2025-06-12 23: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风电行业、储能行业、虚拟电厂行业 - **公司**:金风、远景、上海电气、中车、东汽、友达光电、三一、明阳、韵达、瓦轴、洛轴、新强联、大金重工、三和管桩、思博系统、东南配置、天顺、海利、大金茂、海利得、泰胜、天能动力、明阳、艾朗、五鼎、日月五星、亨通、东方电缆、中天、东软、启帆、光韵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现状与装机预期 - 国内风电市场2024年招标量近200吉瓦,2025年1 - 5月约50吉瓦,预计全年170 - 180吉瓦,交付量约120吉瓦;海外“十四五”期间招标量40 - 60吉瓦,中国主机厂商海外份额提升,2025年预计订单达25吉瓦或更高[1][4] - “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或爆发式增长,每年增100吉瓦以上,陆上风电平稳增长,每年约17 - 18吉瓦;2025年海上风电从不到3吉瓦翻倍至5吉瓦,2026年或接近10吉瓦[36] 竞争情况 - 国内主机厂商毛利率下降,重视海外市场;福斯达及西门子歌美飒竞争力减弱,中国金风、远景等海外份额提升[6] - 国内风电开发商集中,几家占约70% - 80%市场份额;欧洲开发商分散,中国厂商价格低10% - 20%且服务能力强[38] 政策影响 - 136号文对风电产业影响小,风电投资回报率高,南方超8%,北方大基地超15%,预计2026年国内交付链计划量超100吉瓦[7][8] 价格走势 - 2025年风机价格提升5% - 10%,2026年预计持续上涨,因业主重视可靠性、招标转向技术考核、主机厂商策略调整[1][10] - 2025年叶片价格涨8% - 10%,铸件涨8% - 10%,新型大铸件涨15%,轴承涨6% - 8%,螺栓涨约10%;齿轮箱交付价格与2024年基本持平;塔筒因钢板价格上涨,2025年从8000元/吨涨至9000元/吨[14][15][17][18] 投资回报率 - 风电场投资回报率高,南方超8%,北方大基地超15%,小项目超10%,新政策对装机量大省份影响小[1][8][9] 国产化进展 - 风机大部分环节已国产化,海上主轴承和齿轮箱内部高速级轴承依赖进口,国内制造商在齿轮箱轴承领域有进展但故障率需降低[1][20] 技术趋势 - 深远海风电是趋势,欧洲发展漂浮式技术,中国“十四五”期间加快深远海漂浮式项目发展,新增装机约30%采用该技术[2][28] - 滑动轴承是大兆瓦级别应用趋势,成本低但国内齿轮箱厂商较保守[24] - 混塔在高度超130米时比钢塔更经济,应用比例达50%左右[53] 市场机会 - 漂浮式风电技术为产业链带来机会,涉及主机、锚链、海缆、管桩基础等厂商[29] - 塔筒和部分锻件领域机会大,日韩需从中国采购,中国企业毛利率高[4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友达光电2022 - 2023年利润下滑,2024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4% - 6%,2025年因供应链压力毛利率或受挑战[12] - 风电产业链降本约70%靠供应链优化和谈价,30% - 40%靠技术优化,大型化降本速度放缓,各环节仍有点状突破机会[25] - 碳纤维在叶片长度超110米时广泛应用,价格下降推动其普及[27] - 国内储能市场偏悲观,136号文影响大,独立储能经济性不佳,工商业储能发展慢,海外储能业务潜力大[48][49] - 虚拟电厂发展需结合电价政策,中国市场未完全开放,发展路径不明[52] - 零碳产业园经济性和可复制性未体现,氢能发展遥远[51] - 2026年零部件价格预计下降,带来主机厂商利润修复[55] - 出海市场金风、远景、三一等表现好,光韵达低价策略风险大[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