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OLLY
icon
搜索文档
PTS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正式开启 泡泡玛特打造全球IP爱好者盛宴
新华网· 2025-08-02 16:21
展会概况 - 2025PTS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于8月1日至3日举办 主题为"玩心回归 寻心之野" 汇聚全球热门潮流IP及艺术家 打造集潮流、艺术、文化、娱乐于一体的IP盛宴 [1] - 公司与北京文旅局签署战略协议 结合非遗文化资源探索"非遗+潮玩"融合模式 助力北京文化创新与文旅高质量发展 [1] - PTS自2017年首届至今已发展为全球知名潮玩展会及创作者平台 新加坡站将于8月22日至24日举办 [1] 互动体验升级 - 展会打破单一买卖逻辑 通过"泡泡街区"互动装置、LABUBU偶装见面会等提升沉浸式体验 [2] - 新增手工坊环节(皮具烫印、DIY串珠等) 观众可自制IP周边 强化情感联结 [2] - 欢乐嘉年华引入扭蛋机、卡牌翻翻乐等活动 并首次集结迪士尼、环球、万代等国际IP巨头 [3] 艺术家与IP生态 - 展会汇聚泡泡玛特旗下THE MONSTERS、MOLLY等数十位艺术家签售 同时展示SUPERTUTU等新锐设计师作品 [4] - 新锐艺术家现场访谈分享创作灵感 激发观众对潮玩艺术内核的兴趣 [5] - 公司通过PTS平台持续发掘潜力IP 推动全球艺术家交流与IP孵化 [3][6] 行业影响力 - PTS整合为POP TOY SHOW后已举办十余届 累计吸引超30万观众 覆盖美、英、日等8国500余位艺术家 [6] - 公司以IP为核心构建全球创意孵化平台 推动潮玩文化跨国界传播 连接全球爱好者 [6] - 国际化战略下PTS持续升级 未来将深化艺术家与粉丝情感连接 [7]
7.24犀牛财经晚报: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4万亿元 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额全球居首
犀牛财经· 2025-07-24 18:25
公募基金市场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4.39万亿元 为2024年初以来第九次创历史新高 [1] - 债券基金6月规模增长超5000亿元 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均增长超千亿元 QDII基金增长294.95亿元 货币基金规模缩水超1600亿元 [1] 银行业与资本市场 - 广东辖内累计17家村镇银行获批被吸收合并 2025年批复2家解散及9家吸收合并 [2]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额达141亿美元 同比增长695% 远超全球8%的增幅 恒生指数上涨超20% 日均成交额同比增82%至2400亿港元 [2]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募资53亿美元 为2023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新股 恒瑞医药等三只大型新股募资均超10亿美元 香港占据全球十大新股中四席 [2] 新能源与科技行业 - 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5%-10% 中国/欧洲/美国增速平稳 中东等新兴市场将高速增长 [3] - 2024下半年中国数据仓库软件市场规模5.5亿美元(同比+8.7%) 预计2029年达20.9亿美元 五年CAGR为15.5% [3] 消费与文娱产业 - 泡泡玛特创始人称LABUBU IP获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意向 目标成为世界级消费品牌 [4] - 李佳琦将公布铂爵旅拍套餐赔付方案:未拍摄订单全额赔 已拍摄订单发放关怀金 [4][5] 新能源汽车与能源项目 - 曹操出行成立福清吉优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2000万元 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技术研发 [5] - 方运舟接任哪吒汽车旗下浩智聚合科技等多家公司法定代表人 [5] - 亨通光电中标15.09亿元海洋能源项目 涉及海底电缆及风机安装等 [6] 能源与化工企业 - 中国石化上半年油气当量产量262.81百万桶(同比+2%) 乙烯产量7563千吨(同比+16.4%) [7] 上市公司业绩 - 浙商证券上半年净利润11.49亿元(同比+46.54%) 营收65.12亿元(同比-18.6%) [8] - 大湖股份上半年亏损缩至257.16万元 上年同期亏损1378.24万元 [9] - 乐山电力上半年净利润790.31万元(同比-14.55%) 扣非净利润627万元(同比+66.35%) [10] - 智明达上半年净利润3830万元(同比+2147.93%) 营收2.95亿元(同比+84.83%) [11] 证券市场表现 - 沪指涨0.65%站上3600点 深成指涨1.21% 创业板指涨1.5% 全市场超4300只个股上涨 [12] - 海南自贸区概念股20余股涨停 稀土永磁/锂矿/超级水电板块领涨 两市成交额1.84万亿元 [12]
王宁:好莱坞想要拍LABUBU电影,我们还在思考中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14:21
泡泡玛特IP运营与品牌战略 - LABUBU的火爆是公司过去10多年持续运营IP的结果 [1] - 公司拥有多个知名潮流玩具IP包括MOLLY、DIMOO、星星人等 [1] - 公司目标从"成为中国的迪士尼"升级为"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并打造新一代世界级中国消费品牌 [1] 泡泡玛特影视化合作意向 - 多家知名电影公司包括好莱坞有意向拍摄LABUBU主题电影 [1] - 公司正在评估影视化路径包括独立制作或与好莱坞合作 [1]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很多知名电影公司包括好莱坞也想要拍摄LABUBU的电影,我们都还在思考中
快讯· 2025-07-24 14:12
公司战略与愿景 - LABUBU的火爆是公司过去10多年持续运营IP的结果 [1] - 公司拥有多个知名潮流玩具IP包括MOLLY、DIMOO、星星人等 [1] - 公司目标从"成为中国的迪士尼"升级为"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并打造新一代世界级中国消费品牌 [1] IP商业化探索 - 多家知名电影公司包括好莱坞有意向拍摄LABUBU电影 [1] - 公司正在评估IP影视化路径包括自主开发或与好莱坞合作 [1]
央视新闻专访泡泡玛特王宁:中国潮玩如何让全球买单?
环球网· 2025-07-24 13:19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0年,最初为潮流集合店,2015年转型专注潮玩赛道,通过艺术设计与IP运营成为现象级企业[1][19] - 截至2023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超4600万,门店超400家,海外业务快速扩张[1] - 2024年境外营收达50.7亿元,预计海外销售将超越国内,北美市场或超越东南亚[28] - 战略目标从"中国迪士尼"升级为"世界泡泡玛特",定位全球潮流文化娱乐公司[1][30][33] 核心IP运营与产品逻辑 - LABUBU成为全球爆款IP,产能逐月翻倍但仍供不应求,采用预售制应对黄牛炒作[2][3][4] - 头部IP包括MOLLY(年销超1000万个)、DIMOO、Hirono等,通过情绪投射与艺术设计建立情感连接[6][14] - IP开发采用"搪胶毛绒"等特殊工艺强化设定(如LABUBU森林精灵形象)[4] - 盲盒业务占比降至50%以下,强调IP价值而非盲盒形式[25][26] 全球化与商业模式壁垒 - 海外采用全直营模式,选址兼顾艺术性与商业地标属性[29] - 构建"IP综合平台"生态,与迪士尼等国际IP合作联动(如MOLLY穿米老鼠服饰)[16] - 壁垒包括15年供应链/零售运营经验、艺术家资源积累及设计版权控制[15][17] - 商业模式核心为"From the world to the world",聚合全球艺术家资源由中国制造孵化后输出全球[27] 行业洞察与未来规划 - 潮玩定义为"艺术雕塑+玩具材质"的陪伴型精神消费,满足治愈、快乐等情绪需求[5][6] - 通过泡泡玛特城市乐园等线下场景强化IP互动(如LABUBU魔法森林主题区)[12] - 计划探索电影化内容但保持谨慎,避免破坏IP原有形象设定[9][11] - 长期目标成为"树型企业",打造百年IP并培育新一代世界级中国消费品牌[32][33]
海通国际:泡泡玛特(09992)高增长趋势持续 升目标价至316.7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6:29
公司估值与评级 - 维持泡泡玛特2025年35倍市盈率估值 对应目标市值4219亿元 [1] - 上调目标价60%至3167港元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 业绩驱动因素 - 上半年业绩超预期 主要源于IP全球认可度提升及产品品类多样化 [1]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对毛利率和净利率产生积极影响 [1] - 规模效应提升 产品成本持续优化 费用管控加强 [1] IP运营能力 - 从依赖MOLLY单IP发展为PUCKY/DIMOO/SKULLPANDA/THE MONSTERS/CRYBABY多IP矩阵 [1] - 多国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验证长期IP营运能力 [1] - 依赖少数IP的风险下降 业绩可持续性有保障 [1]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上调至351亿/535亿/691亿元(原242亿/335亿/423亿元) [2] - 收入同比增速预计为169%/53%/29% [2] - 经调净利预测上调至112亿/178亿/238亿元(原701亿/991亿/1283亿元) [2] - 经调净利率提升至32%/332%/344%(原289%/296%/303%) [2]
LABUBU一己之力“带飞”泡泡玛特 公司预期溢利达350%左右
搜狐财经· 2025-07-15 20:35
泡泡玛特上半年业绩预告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 [1] - 预期溢利(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1] - 业绩增长主因包括品牌及IP全球认可度提升、产品品类多样化、各区域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以及海外收入占比提升 [4] - 规模效应显著提升溢利水平 [4] LABUBU IP的市场表现 - LABUBU 3.0系列限量款曾拍出百万高价,推动公司股价在6月12日涨至283.4港元/股,总市值达3800亿港元 [4] - 截至7月15日公司股价报263.2港元/股,年内累计上涨约200%,总市值3535亿港元 [4] - LABUBU 3.0系列二手市场价格已回落50%,普通款盲盒从溢价200-600元降至150元,隐藏款从2600元降至1300元 [8] - LABUBU 1.0系列因稀缺性价格反超3.0系列 [8] 公司IP收入结构 - 2024年上半年MOLLY、THE MONSTERS和SKULLPANDA分别实现收入7.82亿元、6.27亿元和5.75亿元 [7] - THE MONSTERS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92.2%,展现出爆红潜力 [7] 行业竞争态势 - 潮玩赛道新玩家不断涌入,跨界竞争者加剧行业竞争 [7] - 竞争对手52TOYS已递交港交所招股书,拥有35个自有IP [10] - 收藏市场出现价格波动案例,如"暴力熊"从90万高价跌至10万元 [10]
泡泡玛特半年或赚40亿元,超去年全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20:24
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溢利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1] - 2024年上半年营收45.58亿元(同比+62%),归母净利润9.21亿元(同比+93.32%),经调整净利润10.18亿元(同比+90.1%) [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或超137亿元,归母净利润或超4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或超46亿元,均超2024年全年水平(2024年营收130.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 [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品牌及IP全球认可度提升,多样化产品推动各区域收入高速增长 [3]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优化毛利结构,规模效应显著增加溢利 [3] - 成本优化与费用管控强化盈利能力 [3] - 2025年Q1整体收益同比增165%-170%(中国+95%-100%,海外+475%-480%),国际化战略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目标:整体销售额同比增50%以上,海外销售额同比增100%以上,整体销售额达200亿元,海外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4] 资本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2025年1月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200%,最高达283.4港元,7月15日收盘报263.2港元(总市值3535亿港元) [5] - 分析师普遍看好,目标价超300港元,核心逻辑包括: - IP热度持续上升(Molly、CRYBABY等新品售罄且二手市场溢价) [6] - IP孵化与运营能力已验证,POPOP饰品店拓展新品线(覆盖项链、手链等) [6] - 海外市场爆发式增长(Labubu3.0带动Q2延续Q1的475%-480%增速),明星效应与社交媒体助推IP热度 [6]
全仓Labubu还是各大IP齐头并进?泡泡玛特怎么选
第一财经· 2025-07-13 12:39
泡泡玛特Labubu IP的市场表现 - Labubu IP在2024年营收暴增726.6%,占公司总营收23.3%,成为泡泡玛特旗下最火爆的IP [1] - 消费者抢购Labubu导致门店冲突和二手市场溢价数倍,显示出极高的市场热度 [1] - Labubu的火爆让泡泡玛特体会到了当顶流的滋味,但也带来了供不应求的烦恼 [2] 产能与供应问题 - 泡泡玛特面临Labubu产品缺货、延迟交货等问题,涉及多个系列产品 [2] - 公司公告称订单量激增导致发货延迟,预计7天左右发出积压订单 [2] - 普通款Labubu制作周期约2周,特殊款可能需要数月 [8] - 公司国内工厂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江西等地,采取类似"苹果+富士康"的合作机制 [10] - 赣州顺嘉玩具厂2024年新建项目投产后可年产200万件塑胶电子玩具、1000万件毛绒电子玩具 [11] 饥饿营销质疑 - 行业人士质疑泡泡玛特可能有意控制产量以维持稀缺性 [3] - 代工厂认为如果人人能轻松买到Labubu,其市场价值会贬值 [4] - 国内工厂完全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但泡泡玛特未充分释放产能 [4] - 公司回应称需求远超预期,正在全面扩大产能并调整产品线分配 [11] IP发展战略 - 泡泡玛特一直以IP为核心业务,早期依赖MOLLY IP(2017年占比89.4%) [14] - 2024年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营收30.4亿元,占比23.3% [15] - 公司创始人提出IP分级体系(S/A/B/C),每年推出100个系列产品 [15] - 分析师认为公司需要平衡各IP发展,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爆款 [16][17] 市场影响与挑战 - Labubu供不应求导致仿冒品泛滥,给品牌带来伤害 [5] - 公司表示需求"指数级增长"让供应链体系难以承载 [11] - 正在采取措施抑制二级市场投机炒作,改善消费环境 [11]
泡泡玛特选择题:全仓Labubu还是产品线齐头并进?
第一财经· 2025-07-13 11:33
Labubu IP的爆发式增长 - Labubu在2024年营收暴增726.6%,占泡泡玛特总营收23.3% [1][2]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2024年总营收达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占比从2023年的5.8%跃升至23.3% [15] - 消费者抢购Labubu引发门店冲突,二手市场溢价数倍 [2] 产能与供应问题 - Labubu产品供不应求,导致延迟发货问题涉及多个系列产品 [4] - 普通款Labubu搪胶毛绒玩具生产周期约2周,制作难度不高 [8] - 泡泡玛特表示需求远超预期,供应链体系难以承载"指数级增长"的需求 [11] - 公司已采取措施扩大产能,重新分配现有产品线产能,并在四大区分批开启预售 [12] 饥饿营销质疑 - 行业人士质疑泡泡玛特可能故意控制产量以维持稀缺性 [5] - 国内工厂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但泡泡玛特未充分扩产 [6] - 保持购买难度可维持产品独特地位和高价值感 [5] - 供不应求导致仿冒品充斥市场,给品牌带来伤害 [6] IP发展战略 - 泡泡玛特采取IP分级体系(S/A/B/C),根据等级调配资源 [15] - 公司追求各大IP齐头并进,避免单一IP过度占据市场份额 [16] - 历史上MOLLY IP占比从2017年的89.4%降至2022年的非首位 [14] - 平衡发展各IP可降低风险,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6] 生产制造挑战 - 泡泡玛特对工厂筛选严格,生产要求高于传统玩具 [10] - 扩产面临原材料限制、技术门槛和知识产权管控等挑战 [9] - 赣州工厂2024年新建项目计划年产200万件塑胶玩具和1000万件毛绒玩具 [10] - 工厂存在长期工缺口,近期在紧急招聘充棉工、手缝工等岗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