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ULLPANDA
搜索文档
迷你LABUBU,没能续上泡泡玛特的动能
新浪财经· 2025-10-31 18:24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至250% [1] - 中国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85%至190%,海外收益同比飙升365%至370% [1] - 业绩延续了上半年的高增长态势,刷新了市场对潮玩行业增速的认知 [3] 二级市场股价反应 - 公告发布当日,公司股价跌幅一度达到8.08%,10月23日再次暴跌9.36% [4] - 截至10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29.80港元/股,市值收于3079亿港元 [5] - 自8月下旬市值峰值超4000亿港元以来,股价已累计回撤超过30%,市值蒸发近千亿港元 [5] - 10月17日至30日,股价整体呈下行趋势,仅22日回升2.4%,27日回升1.3%,30日回升0.7% [5] LABUBU系列的核心地位与风险 - 2025年上半年,以LABUBU为核心的THE MONSTERS系列营收达48.14亿元,同比增长668.0%,占公司总收入的34.7% [5] - 该系列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8%升至2024年的23.3%,再至2025年上半年的34.7%,成为公司第一大IP [17] - 同期,MOLLY系列收入占比降至9.8%,SKULLPANDA系列占比降至8.8% [17] - 市场担忧公司过度依赖单一IP,其热度波动直接影响公司估值逻辑 [5] LABUBU系列市场热度变化 - 10月下旬,LABUBU系列二手成交均价从超1100元回落至200元左右,跌幅超过80% [8] - LABUBU"本我"系列隐藏款成交均价从6月的超4500元回落至近期的700元左右 [8] - 2025年8月末推出的"迷你LABUBU"(心底密码系列)价格迅速崩盘,单盒成交均价降至107元,整盒跌至1446元,价格缩水超50% [11] - 旧款LABUBU"前方高能系列"整端回收价从6月的1380元下滑至9月的600至700元 [13] 公司产能与供给策略调整 - 公司于6月18日全渠道补货,LABUBU"前方高能系列"预计补货量达400万至500万只 [14] - 618补货期间,京东旗舰店销售量30万+,天猫旗舰店销售量70万+ [14] - 2025年8月,公司毛绒类产品单月总产能已超过3000万只,较2025年3月增幅超过1000% [14] - 在广东东莞合作工厂,LABUBU单日产能于2025年上半年被拉升到10万只 [14] - 主动打击黄牛炒作、维护价格稳定的策略,导致二手市场投机资金撤离,产品"理财属性"消解 [14] 公司IP孵化与投入情况 - 公司上市融资57亿港元,并将其中五分之一用于扩大IP库,分为物色艺术家、组织内部设计团队和收购火热IP三部分 [19]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往IP上累计投入约3亿元,而2024年艺术家IP营收达111.2亿元,IP投入在营收中占比不足3% [22] - 相比之下,迪士尼2023财年内容成本投入超过270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30%以上 [22] - 2025年第三季度上新共31个系列,但新系列如"星星人"上半年收入占比仅为2.8%,接棒能力不足 [22] - 10月推出的LABUBU万圣节系列中,大隐藏"月影假面"价格从159元涨至2289元,溢价13.4倍,显示公司仍依赖LABUBU IP [23] 海外市场扩张与挑战 - 截至2025年9月末,海外门店达172家,其中北美在1至9月新开30家,目前合计49家 [27] - 海外本地化运营持续推进,部分其他热门IP出现在地区社媒账号上 [27] - 但海外销售额主要靠LABUBU拉动,消费者对其他IP认知度低,若LABUBU热度衰退,海外市场增长可能放缓 [28] - 招商证券国际将公司2025年销售额、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16%和13,判断基于强劲的国际化扩张与多渠道布局 [27] 行业竞争与公司转型挑战 - 潮玩行业处于从野蛮生长向成熟竞争的过渡期,名创优品旗下TOP TOY年收入不足公司十分之一,十二栋文化、酷乐潮玩等竞争对手积极布局IP矩阵 [25] - 公司需要从"爆款制造者"进化为"IP孵化器",这要求组织能力升级和更快推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新IP [25] - 若2026年公司无法推出"下一个LABUBU",估值体系可能从"高成长潮玩龙头"切换为"成熟消费品公司",意味着更低估值倍数和更严苛盈利能力要求 [29]
泡泡玛特王宁,失守河南首富“宝座”
创业家· 2025-10-24 18:12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至250%,其中海外市场增长尤为突出,同比暴涨365%至370% [4][11] - 公司增长动力高度依赖LABUBU(THE MONSTERS系列)IP,该系列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8%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4.7%,成为公司第一大IP [15][16] - 尽管业绩亮眼,公司股价在业绩公布后出现显著回调,同时核心IP产品在二手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凸显了公司对单一IP的依赖风险以及维持热度的挑战 [4][13][19]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较2024年同期增长245%至250% [11] - 中国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85%至190%,其中线下渠道增长130%至135%,线上渠道增长300%至305% [11] - 海外市场收益同比暴涨365%至370%,三大主要市场中,亚太(除中国外)增长170%至175%,美洲增长1265%至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增长735%至740% [4][11] - 业绩超预期得益于头部产品系列推新、欧美市场加速增长以及产能释放加速 [11] - 第三季度在海外新开门店23家,分布于亚太、美洲和欧洲的高势能地段 [12] 资本市场表现与市值变化 - 公布第三季度业务情况当天(10月21日),公司股价下跌8.08%,次日(10月23日)再度大幅下挫9.36% [4][13] - 截至10月23日收盘,公司市值为3121亿港元,较8月下旬超过4000亿港元的高点有所回落 [4][13] - 公司创始人王宁认为股价波动是市场化的行为,是市场对公司价值的投票 [13] IP矩阵分析及LABUBU的贡献 - 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收入从2023年的3.68亿元(占比5.8%)飙升至2024年的30.41亿元(占比23.3%),并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48.14亿元(占比34.7%),成为公司第一大IP [15][16] - 公司其他IP如MOLLY和SKULLPANDA在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8%和8.8%,虽保持增长(同比增速73.5%和112.4%),但远低于公司整体营收增速,凸显THE MONSTERS系列的核心拉动作用 [16] - 公司通过推出"前方高能系列"、"心底密码系列"等新品进一步挖掘LABUBU的IP价值 [17] 产品市场热度与价格波动 - LABUBU系列产品在二手市场溢价显著,例如万圣节"WHY SO SERIOUS"系列中的大隐藏款"月影假面"价格从159元涨至2289元,溢价13.4倍 [20] - 但部分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如"心底密码系列"在二手平台一周后价格回落超50%,"前方高能系列"整端回收价从1380元降至600至700元 [19] - 公司通过IP联名、名人效应(如苹果CEO库克参观THE MONSTERS巡展)等方式维持IP热度和品牌价值 [20][21] 创始人观点与公司战略 - 创始人王宁强调公司的目标是将LABUBU打造为具备长期生命力的IP,而非一时爆红的流行符号 [21] - 王宁对公司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认为高关注度意味着高期待和高风险 [21] - IP运营与创意设计被视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公司致力于加大产品设计创新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17]
泡泡玛特王宁,失守河南首富“宝座”
搜狐财经· 2025-10-23 21:41
三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整体收益较2024年同期增长245%至250% [7] - 中国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85%至190%,海外市场收益同比暴涨365%至370% [8] - 美洲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265%至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增长735%至740%,亚太(除中国外)市场增长170%至175% [9] - 海外新开门店23家,其中亚太/美洲/欧洲及其他分别新开5/12/6家 [10] 股价与市值变动 - 公布三季度业务情况当日(10月21日)公司股价下跌8.08%,10月23日股价再度下挫9.36% [2] - 相较8月下旬超4000亿港元市值,截至10月23日收盘市值缩水至3121亿港元 [3] - 公司上市首日市值约953亿港元,截至10月23日市值已攀升至约3121亿港元 [12][13] IP产品表现与战略 - THE MONSTERS系列(LABUBU)去年收入飙升726.6%至30.41亿元,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23.3%,成为公司第一大IP [19] - 今年上半年THE MONSTERS系列收入达48.14亿元,同比大涨近7倍,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4.7% [20] - 公司通过本土化运营、优质新品、IP联名和名人效应等途径提升品牌价值 [11] - 公司旗下MOLLY和SKULLPANDA系列今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9.8%和8.8%,增速不及THE MONSTERS系列 [20] 产品市场热度与价格波动 - 个别LABUBU隐藏单品在二手市场溢价幅度超过10倍 [3] - 10月推出的万圣节系列中,LABUBU大隐藏款“月影假面”价格从159元涨至2289元,溢价13.4倍 [26] - 8月末发布的“心底密码系列”在二手平台价格一周内大幅回落,整盒价格回落至1446元,溢价缩水超50% [23][24] - 此前热卖的“前方高能系列”整端回收价从6月的1380元降至9月的600至700元 [24]
今日焦:3Q25再超預期-20251023
新华汇富· 2025-10-23 15:18
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泡泡玛特3Q25总营收同比增长250%,较上半年204%的增速进一步提升[1] - 公司全年营收指引为人民币300亿元,对应同比增长131%,被认为较为保守[1] - 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85%-190%,较上半年135%的增速显著提升[1] - 线上渠道营收同比激增300%-305%,线下渠道同比增长130%-135%[1] - 美洲地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幅达12.65-12.7倍,欧洲及其他地区实现7.35-7.40倍增长[1] - 亚太地区因去年高基数影响,录得170%-175%的稳健增长[1] IP组合与市场前景 - 核心IP THE MONSTERS系列(代表角色Labubu)占2025上半年总营收比重仅35%[4] - 公司IP组合均衡,包括TwinkleTwinkle、SKULLPANDA、Molly及Dimoo等,展现强劲增长势头[4] - 2025年推出的万圣节主题系列「WhySoSerious」上市后迅速售罄,验证IP市场号召力[4] - 公司对应2026财年预测市盈率为20倍[4]
泡泡玛特-2025 年三季度表现持续强劲;维持买入评级
2025-10-22 10:12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9992 HK [1] * 行业为潮流玩具,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业务涵盖艺术家发掘、IP运营、消费者触达及潮玩文化推广全产业链 [17]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增长强劲,同比增长245-250%,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共同驱动 [1][2] * 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85-190%,线下渠道增长130-135%,线上渠道增长300-305% [2] * 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65-370%,其中美洲市场增长1265-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增长735-740%,亚太地区增长170-175% [2] *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产品的强劲售罄以及补货举措,LABUBU等标志性IP通过全球巡回营销活动提升影响力 [1][3] * 花旗维持对泡泡玛特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从398港元上调至415港元,基于对其IP实力的更乐观销售预期,将2025至2027财年盈利预测上调16 8-17 3% [1][11] * 公司预计在即将到来的旺季保持良好趋势,节日季表现可能成为短期催化剂,但鉴于较高基数,增长势头可能放缓 [1] *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市盈率22 6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16 7倍,花旗认为近期的股价调整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入场机会 [1] 其他重要内容 * 财务预测显示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135 5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3 0%,净利润率提升至34 9% [6][8] * 毛利率预计持续改善,从2023年的61 3%提升至2027年的72 2% [8] * 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提高,预计从2023年的14 7%大幅上升至2025年的80 0% [6][8] * 公司无有息负债,净现金状况良好,净负债权益比为负值 [8] * 投资策略强调公司强大的IP孵化与变现能力,以及不断增长的全球足迹和认可度,旨在捕捉年轻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的“精神消费”需求 [18] * 目标价设定基于28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较其4年历史平均有10%溢价,隐含0 9倍市盈增长率 [19] * 关键下行风险包括中国潮玩市场竞争加剧、全球扩张不及预期、IP商业化能力不足、授权续约失败以及更严格的监管 [21] * 花旗的定量风险评级系统显示该股票为高风险,但定性因素如执行能力和增长前景被认为能提供支持 [20]
泡泡玛特第三季度业绩大增超245% 公告前股价跌超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7:4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未经审核收益同比增长245%至250% [2] - 第三季度中国区收益同比增长185%至190% [4] - 第三季度海外市场收益同比增长365%至370% [4] 分区域及渠道业绩 - 线下渠道收益同比增长130%至135% [4] - 线上渠道收益同比增长300%至305% [4] - 亚太地区收益同比增长170%至175% [4] - 美洲地区收益同比大幅增长1265%至1270% [4] - 欧洲及其他地区收益同比增长735%至740% [4] 增长驱动因素 - 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通过本地化运营、渠道拓展及IP本土化策略成功打入关键市场 [4] - 海外门店数量增加,线上渠道销售额大幅提升 [4] - 头部IP如Molly、SKULLPANDA、Dimoo在国际市场持续破圈,吸引大量新用户 [4] - 强大的IP运营和产品创新能力推动增长,多款新品成为爆款 [5] - 万圣节“WHY SO SERIOUS”系列盲盒线上开售数分钟即售罄 [5] - LABUBU大隐藏款“月影假面”价格从159元升至2289元峰值,溢价13.4倍 [5] 管理层观点与展望 - 公司董事长兼CEO对北美和亚太市场增长有信心,预计两区域销售额将与去年国内市场销售额持平 [5] - 管理层更关注LABUBU成为世界级IP背后的长期价值,认为其价值挖掘才刚刚开始 [6] - 产品开发将保持克制,避免过度消耗IP [6] 股价表现与市场观点 - 业绩公告当日股价重挫8.08%,报250.4港元/股 [2] - 近三个交易日股价回调幅度超过13% [7]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近200%,并于8月26日创下339.8港元历史最高价 [7] - 市场分析认为股价调整反映投资者对IP可持续变现能力及生命周期的担忧 [7] - 分析指出公司存在爆款依赖风险,营收波动可能较大,需构建更多元化IP组合 [7] - 摩根大通将投资评级上调至“增持”,目标价升至320港元,预计2025年销售及经调整盈利分别同比升165%及276% [8]
当不了Labubu的盲盒,堆满好特卖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17 12:31
好特卖折扣盲盒市场现象 - 好特卖成为年轻人购买折扣盲盒的重要渠道,盲盒价格多为“骨折价”,例如59元盲盒售价26元,35元盲盒售价18.9元 [5][7] - 折扣盲盒多为过时、人气低迷或不知名的IP,甚至存在瑕疵,消费者体验被调侃为“捡垃圾” [7][8] - 好特卖全国有940家门店,但盲盒供应不稳定,不同门店IP种类差异大,消费者需提前线上交流确认 [10] - 好特卖盲盒IP种类超过35款,包含泡泡玛特PUCKY精灵、长城守卫军等,优惠力度在50%至70%之间 [10] - 折扣盲盒的出现反映了盲盒经济过热导致的产能过剩,是行业结构性矛盾的体现 [5] 盲盒企业的商业模式与挑战 - 泡泡玛特通过成功打造自有爆款IP矩阵,摆脱了对单一IP的依赖,构建了强大的护城河 [15] - 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毛利率达到70.3%,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营收增长204.4%至138.76276亿元人民币,期内溢利增长385.6%至46.81713亿元人民币 [15][17] - 泡泡玛特四大IP(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在上半年营收均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中THE MONSTERS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0% [18] - 未能成功打造爆款IP的企业,其产品只能进入好特卖等清货渠道,导致毛利率大打折扣,陷入中底部市场的激烈竞争 [15] - 行业通行的方法论包括从外部艺术家工作室寻找IP和内部团队孵化设计,并通过社交媒体试水、小批量生产再全面营销的方式推广新IP [18][19] - 即便成功如泡泡玛特,其IP也存在生命周期,例如小甜豆IP在2021-2023年贡献5.13亿元收入后,于2024年年报中已不再列示 [19] 好特卖在潮玩生态中的角色与挑战 - 好特卖对盲盒企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清库存渠道,但进入该渠道的盲盒过多则意味着企业IP运营的失败 [15][24] - 好特卖正加大盲盒及周边谷子品类的陈列,利用其近千家门店的渠道优势,热门IP谷子最低5元起步,进口日谷价格较市面降幅达40%-50% [24] - 好特卖面临品牌形象挑战,部分消费者对其商品存在“山寨”印象,且其并未完全掌握某些IP的定价权,曾因名侦探柯南盲盒仅优惠0.6元引发消费者吐槽 [13][26] - 好特卖门店数(940家)已超过泡泡玛特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400多家),若能善用渠道,有望成为盲盒的平价集散地 [26][27] - 在好特卖消费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开盲盒的瞬间情绪买单,而非投资升值,这形成了一种更纯粹的潮玩文化 [27]
库克+贝克汉姆,让泡泡玛特一日市值涨超200亿港元
国际金融报· 2025-10-16 22:00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动 - 10月16日公司股价高开高走,开盘价为278.6港元,收盘价为288.2港元,单日上涨5.57% [2] - 公司总市值单日增加204亿港元,达到3870.36亿港元 [2] - 当日股票成交量为2370.73万股,成交额为68.16亿港元,换手率为1.77% [3] 核心IP产品表现 - 上半年公司共有13个艺术家IP收入超过十亿元,其中THE MONSTERS系列收入达48.14亿元 [6] - 其他主要IP收入分别为:MOLLY收入13.57亿元,SKULLPANDA收入12.21亿元,CRYBABY收入12.18亿元,DIMOO收入11.05亿元 [6] - LABUBU系列持续爆火,并举办十周年全球巡回纪念展览,推动业绩创下新高 [4][6] 财务业绩增长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6] - 经调整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6] - 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6.3个百分点,达到70.3% [6] 市场活动与品牌影响力 - 苹果CEO蒂姆·库克参观公司THE MONSTERS十周年巡展,并与创始人及艺术家互动 [4] - 国际球星贝克汉姆在社交平台发布LABUBU曼联特别款图片,并在澳门尝试购买LABUBU产品 [4] - 相关市场活动引发广泛关注,词条多次登上热搜 [6] 产能扩张与新品推出 - 公司毛绒玩具当前月产能约为3000万只,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6] - 公司推进"精益生产自动化"以支撑产能扩充 [8] - 今年8月公司推出星星人、歌手周深联名款等多款新品,其中星星人成长迅速 [8]
贝克汉姆现身上海泡泡玛特门店
第一财经· 2025-10-15 22:26
公司业绩表现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突破百亿,净利润超过2024年全年 [2] 产品线营收贡献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48.1亿元,占总营收的34.7% [2] - 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产品线上半年营收均超过10亿元 [2] - 毛绒品类上半年营收达61.4亿元,收入占比首次超过手办品类 [2] 品牌与市场影响 - 足球巨星大卫·贝克汉姆访问上海泡泡玛特门店并在社交媒体展示LABUBU曼联特别款 [2] - LABUBU通过国际明星的社交分享获得曝光,明星效应放大了其情绪价值 [2] - 国际明星的推广促进了LABUBU在全球范围内的追星风潮 [2]
贝克汉姆现身上海泡泡玛特门店
第一财经· 2025-10-15 22:09
核心观点 - 足球巨星大卫·贝克汉姆访问泡泡玛特上海门店并在社交媒体展示LABUBU产品 引发关注[3] - 国际明星效应显著放大LABUBU情绪价值 推动全球追星风潮[4] - LABUBU风靡带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4]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7.1亿元 同比增长362.8% 半年净利润已超过2024年全年[4]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营收48.1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34.7%[4] - 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系列营收均突破10亿元[4] - 毛绒品类营收61.4亿元 收入占比首次超过手办品类[4] 产品与市场影响 - LABUBU通过明星自发分享(如贝克汉姆女儿赠送礼物)实现口碑传播[4] - 国际明星在社交媒体展示LABUBU 加速其全球流行趋势[4] - LABUBU作为THE MONSTERS系列核心产品 对公司营收贡献显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