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炒

搜索文档
炒菜机器人席卷餐饮,预制菜迎来终结者?
投中网· 2025-05-26 11:13
炒菜机器人行业现状 - 炒菜机器人加速渗透B端餐饮企业,已上市的小菜园计划采购3000台,单台5万元,预计投入1.5亿元[4] - 橡鹿科技等头部企业合作客户包括农耕记、金鼎轩、米村拌饭等连锁餐饮及全季、亚朵等酒店[5] - 中小餐饮企业倾向月租模式,月租金1000-2500元,降低人工成本[6] 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 - 应用场景从团餐/快餐扩展至堂食、外卖,如农耕记用于外卖卫星店,霸碗完全替代厨师[7] - 单台售价3-12万元,使用年限5年,租赁模式下3.6万元设备月租约2500元[7] - 唯品会等企业食堂引入炒菜机器人,部分档口配备AI炒菜机[8] 成本效益分析 - 单台月租2500元对比一线城市厨师月薪8000元,年省6万元,3-5台设备可节省超10万元[9][10] - 霸碗加盟店单日销量可达千单,单机日产能300份,超负荷需提前备餐[12] 市场驱动因素 - 餐饮业面临房租、人工、原材料压力,炒菜机成为降本选择[12] - "现炒"概念兴起,农耕记等企业以"无预制菜"为卖点,推动炒菜机器人需求[12] - 资本押注橡鹿科技(源码/IDG/腾讯投资)、不停科技(CVC/汉能投资)等企业[10] 技术挑战与消费者反馈 - 技术难点包括过温曲线控制、喷料精准度计量,需高精度复刻厨师技艺[16] - 消费者对机器人出餐口感评价中性,高校学生认为与人工制作相当,但堂食客户抱怨缺乏"锅气"[13] - 标准化与个性化矛盾待解,外卖场景因低价(19元盖饭)降低消费者预期[13] 产业链盈利模式 - 上游供应商年销3000台可实现1亿元收入,如眉州东坡、玉林烤鸭合作企业[14] - 霸碗通过设备租赁创收,600家门店1800台设备年租金收入超2000万元[1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从"执行设备"升级为"AI厨师",实现新品研发一键下发、系统性成本重构[16] - 类比自动驾驶,现阶段技术相当于"辅助驾驶",解决厨师非全天候作业需求[17]
炒菜机器人席卷餐饮,预制菜迎来终结者?
36氪· 2025-05-23 20:22
炒菜机器人行业现状 - 炒菜机器人加速渗透B端餐饮企业,小菜园计划采购3000台,单台5万元,预计花费1.5亿元 [1] - 橡鹿科技合作餐饮企业包括农耕记、金鼎轩、米村拌饭等知名品牌,以及全季、亚朵、希尔顿等连锁酒店 [1] - 中小型餐饮企业倾向月租模式,月租金1000-2500元不等,以降低人工成本 [1] 市场应用场景 - 初期主要应用于团餐和快餐市场,现加速渗透堂食、外卖场景 [1] - 大型连锁餐饮用于外卖卫星店,初创企业如"霸碗"完全替代厨师 [2] - 社区老年食堂、互联网企业员工食堂开始引入炒菜机器人 [2][3] 设备价格与成本效益 - 单台售价3-5万元,部分高达12万元,使用年限约5年 [2] - 租赁模式下,3.6万元设备月租约2500元 [2] - 对比一线城市厨师月薪8000元,单台每月可节省5500元,5台年省十几万元 [5] 行业参与者 - 家电企业(苏泊尔、九阳)、扫地机器人企业(科沃斯)及创业公司跨界布局 [4] - 橡鹿科技获源码资本、IDG、腾讯、京东投资,不停科技获CVC创世伙伴等投资 [6]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餐饮行业面临房租、人工、原材料压力,炒菜机可降本增效 [7] - "现炒"概念流行,农耕记等企业在外卖包装强调"没有预制菜" [7] - 预制菜因健康争议降温,炒菜机器人被视为替代方案 [7] 运营模式与盈利 - 霸碗通过设备租赁创收,年租金1.2万元/台,600家门店年收入超2000万元 [10] - 橡鹿科技去年销量3000台,收入约1亿元 [10] - 餐饮企业自研设备并通过加盟模式扩张 [10] 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 需突破"标准化与个性化"矛盾,复刻厨师技艺 [8][12] - 关键技术包括过温曲线控制和喷料精准度计量 [12] - 目标成为智慧AI厨师,实现新品研发一键下发至所有设备 [12] 消费者反馈 - 高校学生对机器人出品评价与普通食堂相当 [8] - 部分消费者认为相比大火爆炒仍欠缺"锅气" [8] - 低价策略(如19元盖浇饭)可降低消费者预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