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与修复

搜索文档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 碧水青山荷花勾勒夏日水墨画卷
央视网· 2025-07-13 19:36
新疆伊宁县天山花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2万多株地肤草迎来最佳观赏期 形态圆润如翡翠绒毯铺满山坡 形成浩瀚绿色海洋 [1] 江苏镇江金山湖生态治理 - 金山湖荷花竞相绽放 绿意与粉嫩交织成为生态治理成效的鲜活注脚 [3][4] -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通过搬迁污染企业、退渔还湖和清淤工程等措施改善湖区生态环境 [6] 山东聊城湿地生态 - 水系纵横交错 荷花盛开成为城市"生态名片" 夏雨后荷叶雨珠折射七彩光芒 [7] -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通过水系治理、植被培育焕发自然与人文魅力 [7] 吉林梅河口海龙湖生态改造 - 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东北"小西湖" 湖面波光潋滟 四野绿意葱茏 [9] - 将荒地改造为公园 连通十几个湖泊构成生态水域网 具备农业灌溉、城市备用水源等多功能 [11] - 栽植近万株花卉苗木 新增盎然绿意与缤纷色彩 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 [13]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治理 - 通过连续八年生态输水形成沙漠湿地 碧水倒映蓝天绿草 红柳芦苇扎根沙海 [14] - 荒漠化防治措施见效 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加 造就"瀚海明珠"生态景观 [14]
川金丝猴建立“户口档案”、虎豹数量增长明显 美丽中国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央视网· 2025-06-30 11:04
人工智能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 科研人员利用猴脸识别技术为秦岭川金丝猴建立户口档案 识别技术源自骨架识别 适用于其他灵长类及有蹄类动物如牛、马、羚牛等 [1] - 每年3月中旬到5月是川金丝猴出生季 6月是统计新生数量的最佳时节 [1] 秦岭生态保护与川金丝猴栖息地恢复 - 陕西秦岭川金丝猴种群迅速恢复 得益于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包括将1960公里废弃伐木道路改造为野生动物生态走廊 [2][4] - 生态廊道工程历时20年 通过种植树木连接碎片化林地 促进不同金丝猴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4][9] - 李保国团队种植20公顷森林 连通20万公顷碎片化林地 恢复川金丝猴栖息地原始版图 [11] - 川金丝猴为典型树栖动物 依赖森林生存 迁徙需通过树木进行 地面活动风险较高 [7]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种群恢复情况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虎豹数量显著增长 虎从2017年27只增至70只 豹从42只增至80只 [12] - 已发现8个东北虎繁殖家族和10个东北豹繁殖家族 幼崽繁殖成功率明显上升 [14] - 虎豹主要猎物如梅花鹿、野猪、狍子等有蹄类动物数量较试点初期增长一倍以上 [14]
青藏高原冻土研究等入选2024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环球网资讯· 2025-06-05 22:40
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核心观点 -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发布2024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这些成果代表生态环境科技领域最新前沿成果 具有巨大转化潜力和应用价值 将为美丽中国建设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1][3][8] 科技进展分类总结 气候变化与碳中和领域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研究 为"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3] - 气候变化下关键大气成分演变规律与调控原理研究 提出有机气溶胶和臭氧污染防治框架 支撑重点区域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3] - 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作用机制研究 揭示物种多样性与冠层结构在调节物候与碳汇中的协同作用 为制定适应与缓解气候变化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5] 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技术 - 环境气象多要素智能感知及大模型预报系统 实现"装备技术-感知机理-AI大模型"全链条创新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部门和行业 [3] - 排放与大气过程集成耦合模式(EPICC-Model)研发 推动国产模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对大气污染精准预报与科学调控有重要意义 [3] - 智能化烟气碳污协同减排关键技术 首创碳污协同减排系统 实现重点耗煤行业燃烧烟气碳污协同减排 [6] 生态修复与流域治理 - 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与河流修复实践 发明固化载体微生物净水与修复技术 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方案 [5] - 黄河流域增容-减污-降碳技术体系 形成大流域系统治理技术体系 支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 [6] 基础研究与数据应用 - 全球土壤微生物源碳估算新公式 整合全球数据与AI技术估算土壤微生物源碳储量及升温影响 为统筹生态保护与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基础 [5] - 中国城市地面沉降格局及机制研究 首次量化2015-2022年82个大中型城市地面沉降速率与格局 为城市减灾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5] 组织背景 -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由11家全国学会联合企业、研究机构等组成 已连续6年开展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遴选工作 累计发布科技进展60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