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号卫星

搜索文档
“天蓝水清空气好” 卫星视角见证吉林“十四五”生态蝶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6 06:50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践行"两山"理念,"生态+农业"激活吉林沃土,"生态+能源"探索低碳路径,"生态+旅游"赋能绿水青山,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 撑高质量发展。 让我们从"吉林一号"卫星,一同见证吉林在 "十四五" 期间,如何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上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绿 水青山成为吉林振兴发展的最美底色。 9月的吉林查干湖,烟波浩渺,芦苇摇曳,这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背后,是一场跨越世纪的生态修复行动。如今的查干湖,水域面积达到420平方千米,水质提 升至Ⅳ类,生态修复让当地的渔业资源实现快速增长,当地村民也吃上了"生态饭"。 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能直观地见证"十四五"期间查干湖的生态之变:2020年,查干湖水域已与松花江相连,但此时的水利设施较为简单,整体置换水体需要10 年左右的时间。当地实施了以建设水利工程为核心的生态修复行动,建水渠、修管网、植芦苇……如今,查干湖已实现与松花江、嫩江的连通。一渠贯通南 北,三年时间就可将水体整体置换一次。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持续做好水生态治理,全省109个国家考核断面Ⅴ类及以下水体全部消除,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卫星视角见证吉林“十四五”生态蝶变 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好画卷
央视网· 2025-09-15 04:24
央视网消息:品牌强农的故事仍在书写,生态兴农的篇章同样精彩。接下来,让我们搭乘"吉林一号"卫星,一同见证吉林在"十四五"期 间,如何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上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绿水青山成为吉林振兴发展的最美底色。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践行"两山"理念,"生态+农业"激活吉林沃土,"生态+能源"探索低碳路径,"生态+旅游"赋能绿水青山,以生态 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9月的吉林查干湖烟波浩渺、芦苇摇曳,这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背后是一场跨越世纪的生态修复行动。如今的查干湖,水域面积达到420平方 千米,水质提升至Ⅳ类,生态修复让当地的渔业资源实现快速增长,当地村民也吃上了"生态饭"。 我们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能直观地见证"十四五"期间查干湖的生态之变:2020年,查干湖水域已与松花江相连,但此时的水利设施较为简 单,整体置换水体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当地实施了以建设水利工程为核心的生态修复行动,建水渠、修管网、植芦苇……如今,查干湖已实 现与松花江、嫩江的连通。一渠贯通南北,三年时间就可将水体整体置换一次。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持续做好水生态治理,全省109个国家考核断面Ⅴ类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瞰见“五色吉林” 白山松水间铺展新答卷
央视网· 2025-09-15 03:58
吉林发展战略 - 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 坚持高质量发展立足点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1] 蓝色吉林: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 - 吉林一号卫星实现技术突破 氢能列车领跑行业前沿[2] - 珲春口岸承担全国70%帝王蟹进口业务 跨境电商助力一带一路北翼发展[2] 金色吉林:农业保障与乡村振兴 - 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800亿斤以上规模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4] - 实施黑土地保护条例 盐碱地改造取得显著成效[4] 银色吉林:冰雪经济发展 - 建成68座滑雪场 形成规模化白色经济产业[9] - 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赛持续举办23年 查干湖冬捕成为特色文化品牌[9] 绿色吉林:生态保护与清洁能源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通过红外监测技术实现野生动物保护[12] - 331国道串联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个国家森林公园 5个国家湿地公园[12] - 西部区域布局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项目 构建绿色能源体系[12] 红色吉林:文化传承 - 依托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 传承英雄精神与民族团结文化[15]
看阅兵的“最高机位”,卫星视角来了!
齐鲁晚报· 2025-09-05 02:52
9日4日 记者从长光卫星获得 125 22 E CERE NO 6 . g minutuu HUTTELL ATHE MATCHINE COLLECT IN BOOK IN BOOK OF the programs . PM PRODUCTION the may mmmmmm B2R HARTS ck (3) . 2017 000 00 11 1 e " " " " SHE BOY BO" BA" In " 12 1 nminums ir 10 17 10 1 - BO RESERT - 164-80 The Career HILL (光明日报) "吉林一号"卫星发回的九三阅兵图片 一起来看 卫星视角下的祖国骄傲吧! ...
“用卫星给地球拍CT”,长光卫星引领中国商业遥感卫星创新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2:1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长春报道 在长春,一家名为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长光卫星)的企业正引领着全球商业遥感卫星 的新纪元。 8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媒体走进长光卫星,感受到吉林卫星产业的加速发展。 "它的名字叫吉林一号宽幅星,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一代卫星比传统的四代技术卫星拍的图像幅宽更 宽。"长光卫星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媒体表示,"吉林一号"宽幅01B星是目前国际上幅宽 最大的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其幅宽大于150公里,具备高分辨率。他举例称,这相当于90%以上的城 市或特大城市,只需要一秒就可以以高清的形式拍摄覆盖下来。 长光卫星是中国首家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 2015年10月,长光卫星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星座首组四颗卫星成功发射,创造国内多项第一,拉开了 中国的商业航天大幕。 据记者了解,由长光卫星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已有117颗卫星在轨, 成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网络。而且,"吉林一号"卫星遥感信息已为农林、水利、环保、交 通、金融、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等14个领域开展150 ...
把铭记化作行动(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40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杨靖宇烈士陵园的守护与瞻仰案例 强调精神传承对东北地区发展的深远影响 并指出当前东北全面振兴需通过创新与实干突破结构性挑战 [1][2][3][4] 精神传承与基层实践 - 徐振明父子放弃其他工作机会 长期守护陵园并栽种近万棵树 实现精神血脉的代代延续 [1][2][4] - 杨靖宇将军曾孙马铖明大学毕业后选择扎根基层 从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起步 在黑土地上践行奋斗精神 [2] - 普通群众如76岁左先生和65岁张先生专程跨夜乘车抵达通化 年均有约45万人次到陵园表达对英烈的缅怀 [1] 东北振兴现状与挑战 - 吉林一号卫星巡游太空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先 高铁网络广泛覆盖 体现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气象 [3] - 体制机制待优化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传统产业需提质增智 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仍有深挖空间 [3] - 年轻人带创新理念返乡 行业将振兴融入日常 通过产业升级 消费提振 生态保护及粮食稳产等方向形成集体发展共识 [3] 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 - 需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锻长板补短板 通过发挥区域优势激发群众智慧实现质量更高 效益更好 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3] - 以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 通过持续行动将铭记化为实际发展动力 在新时代黑土地上实现突破 [4]
商务部召开中国与东北亚经贸合作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专题新闻发布会
商务部网站· 2025-07-22 06:01
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将于2025年8月27日至31日在长春举办,主题为"携手东北亚 开放赢未来",由商务部、贸促会、吉林省共同主办 [3] - 本届博览会突出国际性、前沿性、时效性、体验性和多元性,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质生产力发展、贸易投资扩大、消费升级和人文交流五大功能 [3] - 博览会首次选址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该场馆拥有智能导览系统、5G全覆盖和便捷交通接驳网络 [7] 中国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现状 - 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达9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近15%,中国保持东北亚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3] - 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双向投资超70亿美元,合作领域拓展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先进制造等新兴领域 [4] -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进,RCEP深入实施,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加速 [4][12] 博览会创新设计 - 展览采用"4+2"框架:现代化产业馆、开放合作馆、新消费新服务馆、国际及港澳台商品馆4大主题展馆,人参·梅花鹿专区和吉菜文化体验区2大特色展区 [8] - 活动设计"1+14"矩阵:1场主体活动(开幕式等)和14项主题活动包括东北亚地方合作圆桌会议、中日氢能产业对接会等 [8] - 现代化产业馆首次设立,集中展示吉林传统产业转型(如一汽车载定位系统国产化)、新能源(氢能列车)和未来产业(钙钛矿电池)成果 [17][18] 招商引资与产业合作 - 吉林省构建"6+5+N"招商产业目录,绘制12条产业链图谱,实施"链长制"招商 [23] - 博览会期间将举办东北亚产业园区对话会,探讨共建合作园区或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协同 [27] - 贸促会组织"千团出海"行动,上半年支持4000多家企业赴东北亚国家参展,展出面积32.29万平方米 [20] 区域合作平台建设 - 贸促会连续三年举办链博会,东北亚企业如瑞穗银行、日通物流持续参展,促进产业链稳定 [12] - 中俄合作创新模式:5月莫斯科"红场直播电商节"销售超1亿元人民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12] - 贸促会将组织"一带一路"国家代表团赴吉林参会,推动签署合作协议扩大经贸朋友圈 [13]
(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初具规模 精准“给地球拍CT”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04:52
卫星星座建设进展 - 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吉林一号"已初具规模 预计2027年底前实现300颗卫星在轨 具备全球天覆盖能力 [1] - 截至目前已通过25次成功发射累计将140颗组网卫星送入太空 目前117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 [1] - 2020年9月实现"一箭九星"发射 2023年6月以"一箭41星"形式发射41颗自研卫星 刷新中国单次发射卫星数量记录 [6] 卫星技术突破 - 卫星重量从初代400公斤级降至20公斤级 已建成批量化卫星产线 具备年产200颗遥感卫星和200颗通信卫星的生产能力 [1] - 2024年12月成功完成中国首次星地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 完全掌握星地/星间激光超高速通信技术 [6] - 已建立空间高速激光数据传输网络试验系统 为海量影像数据实时下传提供技术保障 [6] 遥感数据应用 - 2024年9月发布世界首个高清全球年度一张图 覆盖面积1 3亿平方公里 分辨率 时效性及定位精度达国际领先水平 [3] - 利用AI算法实现全国地表分类精准化 自动化更新 典型目标自动识别精度超过95% [3] - 遥感信息已为14个领域开展150余项精准服务 为17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高质量遥感信息服务 [4] 公司发展规划 - 将持续投入"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设 推进超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研制工作 [6] - 将逐步形成从卫星研发 生产到遥感信息加工 应用的完整产业集群 [6]
香港青年感受吉林“智造”
中国新闻网· 2025-07-17 14:2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数据监控与分析中心展示港铁列车实时运行数据 [1] - 公司被称为中国地铁、动车组和磁浮列车的"摇篮" [1] - 自2008年起与港铁合作,已为观塘线、南港岛线等提供400余辆地铁列车 [1]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采用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无接触运行技术,最高设计速度达每小时600千米 [1]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运营超百颗"吉林一号"卫星,组建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 - 展厅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吉林一号"卫星模型 [2] 香港青年认知祖国系列活动 - 活动组织30余位香港青年参观中车长客、长光卫星等企业 [1][2] - 香港青年后续将赴吉林市、延边州了解汽车工业、水电工业及长白山人参文化 [2]
吉林持续描绘“五彩缤纷”振兴蓝图
中国经济网· 2025-07-14 14:23
农业与资源 - 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过800亿斤,占全国商品粮的10% [1] - 长白山地区是中国主要人参产区,产量和品质全国领先 [1] - 夹皮沟金矿拥有200多年开采历史,被誉为中国黄金第一矿 [1] 冰雪旅游 - 吉林省拥有68座雪场,其中3座位列中国十大滑雪场 [1] - 北大湖滑雪场是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滑雪场 [1] - 吉林万峰通化雪场是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 [1] - 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场连续八年蝉联世界滑雪大奖 [1] - 吉林雾凇位列中国4大自然奇观 [1] - 查干湖冬捕打造了蜚声中外的旅游品牌 [1] 制造业与科技 - 中国40%的高铁列车产自吉林 [3] - 吉林省生产世界最快、时速450公里的动车组 [3] - 国内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吉林成功试跑 [3] - "吉林一号"卫星数据服务覆盖全球 [3] 生物资源与生态 - 长白山森林覆盖率达95%,拥有3000多种珍稀动植物 [3] - 长白山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3] - 人参、矿泉、松花砚并称"长白山三宝" [3] - 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源头 [3] 边境贸易 - 吉林省是全国9个边境省份之一,边境线长1452公里 [3] - 全国70%以上的帝王蟹来自吉林珲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