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执法

搜索文档
紧贴需求、科技赋能、严格规范,天津以严执法优服务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7-22 08:19
今年以来,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从"紧贴、紧盯、紧扣"三方面入手,全面落实严格规 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探索创新执法方式,不断推进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工作见行见效。 紧贴法治需求,创新普法宣传。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 责任,紧贴企业需求,创新普法形式,推动普法宣传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开展"讲师式"普法。围绕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常用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选拔22名执法业务骨干组成 生态环境专业普法讲师团,精心设计29个普法宣传方向,精准开展7期专题培训,通过讲师面对面授课 的方式,把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转变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三是开展"上门式"普法。结合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个案检查,及时收集整理企业落实生态环保政策、 法律法规不力的共性问题,组织执法业务骨干制作普法明白纸、编制技术指南等宣传资料,上门为企业 提供生态环保方面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并开展现场答疑服务。 三是依托模型库辅助。把生态环境执法过程中常用的现场检查(勘察)笔录、调查询问笔录、现场调查 报告、环境违法行为立案审批表等执法文书作为移动执法系统的子目录,建立相应的执法模型库,辅助 执法文书的制作, ...
【省生态环境厅】陕西以智慧监管推进生态环境执法体系现代化
陕西日报· 2025-07-21 07:37
建成锚点体系驱动执法数智化转型。在非现场执法平台的基础上,以排污许可证内容为基础,陕西 将重点监管企业的生产设施、治污设施、污染物排放口、在线站房、固危废仓库等十大类物理实体,确 定为现场执法关键"锚点",通过数据建模,将各个锚点嵌入现有移动执法系统,在锚点之间实现亚米级 精准定位导航,辅助执法人员准确到达问题点位,精准发现问题,使现场执法全程可规划、可记录、可 复现、可评估、可稽查。该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移动执法全要素数字化呈现,改变了以往入企执法需 要企业管理人员全程陪同的形式,对企业做到了无事不扰。 研发了"VR"执法教学系统。陕西通过搭建高仿真虚拟执法场景,使执法人员在各种模型下反复练 习,熟练掌握运用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度,熟悉各场景下的执法流程,提高现场执法能力。(记 者:李欣泽) 搭建非现场执法平台提升精准监管能力。陕西整合国家、省、市三级与环境执法相关的24个信息化 系统,打通各个系统的底层污染因子数据库,搭建了升级版的全省非现场信息化执法平台。新平台对全 省现有近5万家排污企业实现了24小时信息化监管,通过AI算法实现污染源企业动态画像、以红黄绿三 色码分级管控,实现企业违法线索精准输出 ...
全国先进工作者丨景红彩:让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中国环境报· 2025-07-17 09:36
环保执法工作方法 - 处理信访案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5] - 建立"接、分、转、办、督、审、报"一站式流程,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5] - 2016年至2020年运城市连续5年蝉联山西省微信举报群众满意度测评第一,2018年成为全国地级市微信举报群众满意度测评第一 [6] 环保执法案例 - 2018年3月处理某企业搬迁过程中原材料泄漏导致刺鼻气味事件,第一时间带队调查并挨家挨户反馈处理结果 [5] - 2016年精确核算盐湖区王大姐梨树被企业排污损毁的损失价值为3000元,促成双方和解 [5] - 2020年冬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蹲守四天四夜,成功查处长期偷排、倾倒上千吨工业废水的犯罪团伙 [7] 环保执法成效 - 2024年盐湖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0.7%,优良天数增加6.7% [8] - 2023年底对中心城区国控站点周边39台非工业燃气锅炉制定"一炉一策"精准改造方案,有效削减污染排放 [8] - 在"秋冬防"攻坚期严控4个国控站点污染排放,巡查至凌晨 [8] 环保执法专业能力 - 在洗化公司现场指导VOCs废气收集处理,与员工交流安全操作细节 [7] - 牵头组织十余次大型培训,面向近200家汽修商户解读法规、传授技术 [7] - 邀请专业机构对非工业燃气锅炉"把脉问诊",制定精准改造方案 [8]
宿迁以流程再造为抓手,构建生态环境全链条执法体系
中国环境报· 2025-06-24 11:18
生态环境执法流程规范化 - 江苏省宿迁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细化日常检查、个案检查与专项检查三类执法程序,构建全链条执法体系,实现常态监管精准化、问题处置靶向化、重点治理高效化 [1] - 该体系既筑牢环境监管底线,又优化执法服务,为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1] 日常检查流程 - 日常检查作为基础防线,依托双随机机制(每月抽取任务)确保检查随机性与公正性,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 [1] - 查前研判与非现场检查优先,通过数据筛查锁定问题,必要时转为现场检查并严格审批,避免执法随意性 [1] - 污染源监测实行多部门协同计划制定、三级联审与报备,保障数据真实可靠,强化监管数据支撑 [1] 个案检查流程 - 个案检查聚焦中央/省级督察转办、群众投诉、数据预警、突发事件或企业绿色帮扶等线索,统一细化处理流程 [2] - 通过检查计划制定、三级联审、系统报备确保案件处理及时规范,应急检查采用先行动后补手续机制 [2] - 精准化流程快速解决环境问题,同时通过预约式帮扶提升企业环保能力,实现监管与服务结合 [2] 专项检查流程 - 专项检查针对特定时期或领域,年度计划经多级审批及双平台公示,确保公开透明且程序规范 [3] - 严格控制年度检查数量以减轻企业负担,灵活处理上级部署任务,兼顾监管效果与效率 [3] - 集中力量解决区域性、行业性难题,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并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方向 [3]
全国县级第二!浙江永康第五次获生态环境部表彰
中国环境报· 2025-06-04 09:53
执法能力建设 - 永康分局2024年第五次荣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全国县级第二)并累计获表现突出个人4人次[1] - 2024年选派执法骨干参加省市交叉执法16人次、大气监督帮扶6人次并有两名队员获全国监督帮扶表现突出人员[2] - 建立"师徒结对+案例教学+实战带教"培养模式覆盖全部新兵 2024年95后年轻干部主办案件占比达55.8%[5] 执法成效数据 - 2024年查处"两打"及第三方造假案件18起 行政处罚总额1015.6万元居金华第一[2] - PM2.5浓度同比下降4.7% 部门联合抽查任务实施率84.6% 移送公安案件15起居金华第一[2] - 运用模块化流程办理五金涂装等行业案件91起 连续3年保持行政复议零纠错[4] 科技执法应用 - 累计投资520万元配置走航车、无人机等设备 建立"空中+地面"立体监管模式[3] - 环境智慧平台整合13个系统、66个监测站点 实现455家企业用电监控和100家VOCs工况实时监管[3] - 工业固废平台推送"三预警"信息 办理跨区域危废案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3人[3] 跨区域协作机制 - 与丽水缙云等县市连续10年签订执法协议 2024年查处跨区域案件7起[2] - 生态警务平台实现部门数据共享 两起危废案件入选部级典型案例[3] - 建立"一方发现 联动响应"机制破解永武缙边界治理难题[2] 行业专项治理 - 针对五金涂装、电镀行业制定三位一体执法模板 2024年查处相关行业案件52起[4][5] - 开展行业实景演练3次 问题发现能力和科学办案能力显著提升[5] - "绿剑"系列专项行动结合零点行动强化空气质量保障[2]
宜昌探索“1234”工作机制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中国环境报· 2025-05-20 18:04
生态环境执法机制 - 宜昌市生态环境局推出"1234"工作机制,包括一个执法计划、两张清单、三位一体执法模式和四书同达制度,旨在提升执法质效和优化营商环境 [1][2] - 2025年执法计划统筹合并检查事项,避免多头重复入企,并重点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 [1] 执法清单管理 - 正面清单纳入60家环境守法企业,采用在线监控、无人机等非现场执法方式进行监管 [1] - 不予处罚清单明确15项生态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覆盖建设项目、水污染防治等8个领域 [1] 三位一体执法模式 - 事前开展普法培训,组织300多家重点排污单位参与,发放合规指导手册并与200余家企业签订守法承诺书 [2] - 事中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初次轻微违法不予处罚,非主观故意违法从轻处罚,经济困难企业可分期缴纳罚款 [2] - 事后通过"回头看"和回访教育加强帮扶指导,确保环境问题解决 [2] 四书同达制度 - 对60余家违法企业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和信用合规建议书 [2] - 该制度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整改方向和信用修复指导 [2]
涉企行政执法重在“规范”二字
中国环境报· 2025-05-16 07:29
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开展规范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效果 [1] - 部分地方存在机械化、教条化执行文件要求的问题,认为是在"限制"执法,这些做法不利于规范执法的落实 [1]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要规范涉企执法,遏制乱检查,减轻企业负担 [1] - 生态环境执法有其特殊性,既要加强执法巩固治理成果,又要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 [1] 规范执法频次和手段 - 部分地方简单将每季度现场执法天数压减至10天以内,脱离监管实际 [2] - 规范执法不是简单压减次数,而是结合实际需要,适当降低频次,对长期守法企业可实行免检 [2] - 部分地方推行合并检查等方式但缺乏深入研究,导致操作性差,流于形式 [2] - 应从实际出发,提高统筹匹配度,多采用点穴式、定向化执法 [2] - 现场检查仍是最可行可靠的执法方式,可辅以现代化手段 [2] 规范执法导向 - 部分地方制定不可更改的年度执法计划,要求"一把手"审批,给执法"加码" [3] - 此类做法不符合执法内在规律,损害执法有效性和权威性,牺牲效率 [3] - 规范执法应能为生态环境执法"减负",不能随意"上螺丝" [3] - 以"规范"为目的改进执法理念和行为,助推高水平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