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油茶
icon
搜索文档
今豫言丨常青树也是摇钱树
河南日报· 2025-08-05 07:41
多年来,河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蹚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 兴、百姓富的"两山"理念实践之路: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栾川打造出老君山、重渡沟等网红景区,传统 工矿业地区"点绿成金";立足自然环境和古村人文历史优势,新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形成"自然 资源+文化古韵+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模式;抢抓发展机遇,光山县大力推动"油料上山",吸引社会资 金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油茶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常青树也是摇钱树,实践证明,良 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找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持之以恒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 构、转换增长动力,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大美画卷,正在中原大地更加壮阔地铺展开 来。(悦连城) 责任编辑: 何山 盛夏时节的民权申甘林带,草木葱茏、生机盎然。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到郁郁葱葱的万亩林海,经过几 代人的努力,如今的民权申甘林带,是全国平原四大、亚洲十大人工防护林之一,被称为河南"塞罕 坝"。 盈盈绿意,既是生态,也是产业。民权县凭借河南"塞罕坝"的影响力,依托万亩槐 ...
从一棵茶树到一条产业链 油茶如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01:23
油茶产业现状 - 谷城县油茶林面积达20万亩 年产油茶籽11900吨 年产值近5亿元 [2] - 产业带动从业人员约5000余人 间接带动农户近两万人 [2] - 茨河镇形成3万亩油茶产业园 核心基地面积达12300亩(老林7800亩+新造林4500亩) [4] 产业发展模式 - 采用"油茶+中草药+西瓜"套种模式 亩产收入超4000元 [4] - 盛康镇实施"一村一品"战略 5个村新建4000亩油茶基地 [4] - 石花镇/五山镇种植大户通过300亩以上规模种植实现年收入近百万元 [4] 产业链建设 - 建立购销对接机制 缓解"果贱伤农"现象 [4] - 现有加工企业多停留在初级精炼油阶段 高端产品研发尚未起步 [5] - 产业链条较短导致综合利用率低 品牌建设滞后影响市场竞争力 [5] 现存挑战 -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5] - 山区老林占比高 科学布局有待完善 [5] - 深加工受技术/资金制约 产品附加值开发不足 [5] 发展建议 - 推动品种改良和机械化采摘 提升标准化规模 [6] - 促进产业融合(文旅康养+林下经济) 建设特色产业集群 [7] - 重点突破三方面:提质增效示范引领 强链补链龙头带动 要素保障机制创新 [7]
“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推介会闪耀湛江!粤桂文旅协作谱新章
南方农村报· 2025-07-28 22:36
7月26-27日, 2025年粤桂协 作"千年侗寨·梦 萦三江"文化旅 游推介活动在湛 江举办,旨在推 动广西柳州市三 江侗族自治县独 特的民族文化与 生态资源深度融 入"湛茂阳"旅游 经济圈,通过资 源整合与客源互 送,助力区域文 旅产业高质量发 展。 2025年粤桂协作"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湛江举办。 "千年侗寨·梦萦 三江"推介会闪 耀湛江!粤桂文 旅协作谱新章_ 南方+_南方plus 7月27日,2025 年粤桂协作"千 年侗寨·梦萦三 江"文化旅游推 介活动走进湛江 城市会客厅—— 金沙湾举行。在 金沙湾畔的璀璨 夜色中,三江侗 族自治县通过宣 传片展播、旅游 线路深度解析、 原生态民族歌舞 表演及趣味互 动,全方位呈 现"千年侗寨"的 独特魅力。现场 特设文旅市集, 三江茶叶、油 茶、糯食、侗绣 等特色产品及农 特产品吸引众多 市民品鉴选购, 让湛江市民直观 感受侗乡风味。 7月26日,2025 年粤桂协作"千 年侗寨·梦萦三 江"文化旅游推 介活动于吴川鼎 龙湾旅游度假区 启幕。当晚水世 界门前广场化作 三江风情展示窗 口,侗族特色歌 舞表演、非遗文 化展示及精品旅 游线路推介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大别山下薪火传——鄂豫皖根据地绘就振兴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7-28 15:24
红色文旅产业 - 湖北省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热门旅游研学目的地 [2] - 2024年大悟县接待游客达7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带动10万余村民就业 [3] - 村民依托红色旅游发展民宿、农家乐及土特产销售,绿茶、油茶、茶树菇等产品热销 [2] 提琴制造业 - 河南省确山县拥有144家提琴制造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4] - 当地提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4] - 返乡人才带动产业升级,如蒋贺喜从学徒成长为车间主任并培养20余名徒弟 [4] 茶产业与茶旅融合 - 安徽省宿松县陈汉乡发展5500亩茶园,2024年茶叶总产量3.5万斤,产值突破1000万元 [6] - 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带,吸引游客体验采茶并延长产业链 [6] 多元工业与农业 - 宿松县洲头乡工业产业园聚集6家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凯瑞电器2024年产值达2400万元,提供100余个岗位 [7] - 汇口镇建成21个稻虾轮作基地,2024年综合产值2.36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 [7]
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政校企聚力共建国家级农高区
南方农村报· 2025-07-04 21:36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会议聚焦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1+N"绿色产业集群培育和"高校+校友+地方"协同发展新模式,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路径[3][4] - 广东省科技厅强调以科技赋能为引擎、政企协同为纽带,深化校地资源整合,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8][9] - 华南农大与河源市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构建"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一站式创新帮扶模式[13] 政校企合作共建农高区 - 会议围绕华南农业大学与河源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展开深度研讨,锚定国家级农高区建设目标[7][10] - 河源市加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期待在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延伸等领域深化合作[15] - 灯塔盆地农高区以丝苗米、油茶、预制菜等"1+N"产业集群为核心发展绿色低碳农业[23] 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 - 河源与华农构建"科技特派员-永根科技站-新农院分院"三级服务体系,累计派出160名省级科技特派员,转化科技成果72项,建成示范基地45个[28][29] - "紫金蝉茶"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华航香银针"成为全省唯一超级稻常规丝苗米品种[30] - 东源县义合镇帮扶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31] 校友企业协同创新 - 20余家华南农业大学校友企业与农高区管委会展开深度座谈,构建"高校+校友+地方"协同发展新模式[33][34] - 校友企业将在种源攻关、智能装备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低碳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35][36] - 华南农业大学提出"产业升级、平台赋能、人才强基"三位一体推进策略,重点发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产业集群[37][38]
你听说过崩岗吗?赣县区的治理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环境报· 2025-07-01 09:42
崩岗治理现状与分布 - 崩岗是南方花岗岩和砂砾岩区特殊的水土流失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 - 赣县区12个乡镇存在崩岗侵蚀,累计4138座,面积达18.1平方公里 [1] 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应用 - 采取"上截、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的立体治理模式,建立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2] - 结合科学勘测与高校合作,采用椰丝草毯植草等新技术提升修复效果 [1] - 开发式治理包括梯田整地、雨水集蓄工程,并种植脐橙等经济作物提高收益 [2] 分类治理模式与成效 - 生态修复型:对偏远崩岗采用蓄水保土措施,累计治理1165座,面积380.5公顷 [3] - 生态开发型:近居民区采用"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靴"模式,推动经济转化 [3] - 生态旅游型:城镇周边崩岗统一规划建设示范园,形成休闲旅游景点 [3] 经济效益与产业融合 - 5000亩劣地转为可利用地,经济果林年效益达3600万元 [4] - 结合旅游资源打造农事体验基地,建成科普馆展示治理成效 [4] - 通过承包经营和"公司+农户"模式确保长效管护 [4]
多方共促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新华社· 2025-06-22 00:30
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 - 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暨消费帮扶产品展销会于6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办,展示超过2500种特色农产品[1] -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强调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3] - 当前我国帮扶产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但大多数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发展水平总体不高[3]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支持培育油茶、核桃、油橄榄等9个产业[3] - 工程实施三年来已初步建立企业库、专家库和产品库,基本摸清产业底数[3] - 下一步将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和产业服务体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4] 大会活动内容 - 大会期间发布《乡村振兴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丛书(2024)》[4] - 举办金融帮扶、科技帮扶、消费帮扶等综合论坛[4] - 开展油茶、核桃、油橄榄、杂交构树、葡萄酒、南疆红枣、青藏高原青稞牦牛等7个产业发展论坛[4] 特色农产品展示 - 新疆核桃红枣、江西山茶油、青藏高原青稞牦牛等特色农产品在展销会亮相[1] - 大会展现各地乡村产业振兴新发展[1]
促进荔枝增产又增收丨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5.19-05.25)
南方农村报· 2025-05-26 21:0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广州聚焦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统筹产业与农民增收 [4] - 汕头强调导入优质业态,盘活土地资源,壮大富民兴村产业 [5] - 佛山携手茂名深化对口帮扶,强化产销对接,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5] - 河源聚焦油茶、竹子、中药材,发展绿色产业 [6] - 汕尾持续擦亮"天下海鲜、汕尾领'鲜'"品牌 [6] - 中山推动农文旅融合,加快环五桂山公路及基础设施完善 [7] - 江门重视村"两委"换届,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效能 [7] - 阳江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质行动,锻造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先锋队伍 [8] - 湛江持续在风貌提升上发力,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9][10] - 肇庆打造乡村美学工坊,提升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品质 [11][12][13] - 潮州优化种养殖品种,推动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 [14][15] - 揭阳加快推进镇村风貌提升与人居环境整治,实现"颜值""气质"双提升 [15] 广州市荔枝产业 - 多措并举促进荔枝增产又增收,持续擦亮丝苗米等特色品牌 [16][21][22] - 加力提速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 [17] - 发挥从化新老温泉、增城派潭高滩先行片区牵引辐射作用,带动周边镇村整体改造提升 [19] - 因地制宜发展温泉康养、体育旅游、低空经济等产业 [20] 汕头市产业发展 - 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加强优质业态导入,盘活土地等资源,做大富民兴村产业 [24][25] - 广泛发动群众,用好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 [25][26] - 区、街道、村(社区)"一把手"要切实扛起责任担当,以上率下强化督导落实 [26][27] 佛山市对口帮扶 - 强化产销对接,推动更多茂名优质农特产品走进大湾区市场 [28][29][32] - 健全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做实村企共建、村村结对工作 [33] - 高标准建好佛茂产业转移合作园,大力推动"反向飞地"建设 [78][79] 河源市绿色产业 - 统筹抓好油茶、竹子、中药材"三篇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 [35][37] - 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38][39] 汕尾市海洋牧场 - 紧盯海洋养殖、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关键环节,推动海上养殖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49][50] - 以渔港经济区为平台载体,推动种业、养殖、装备、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 [51] - 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富民增收"新模式,着力解决用海用地、资金、技术等问题 [52][53] 中山市农文旅融合 - 全力推动环五桂山公路和骑行圈、徒步圈等建设,加快完善沿线基础设施 [54][56] - 全面提升环五桂山镇村风貌,持续抓好"三线"整治,推动农房风貌连片提升 [57] - 深入挖掘利用历史名人等文化资源,加强侨房保护和活化利用,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59][60] 江门市基层治理 - 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新兴领域党建攻坚等工作,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61][64] - 坚持党建带侨建,把海内外侨胞特别是侨界新生代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65] 阳江市基层党建 - 不断创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68][69] - 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质行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70][71] 湛江市风貌提升 - 持续在风貌提升上攻坚发力,坚持典型示范引领,统筹推进圩镇提升、乡村绿化美化 [73][74] - 全力抓实典型镇村建设,全域建设美丽乡村,以点带面推动县域风貌整体跃升 [75] 茂名市产业协同 - 深化"村企共建、村村结对",精心谋划共建项目,充分激活乡村资源 [77][80] - 强化科技、农业、民生等方面交流合作,携手推动对口帮扶协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果 [81] 肇庆市风貌整治 - 打造一批乡村美学工坊,全面打造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的"流动风景线" [83][85] - 推动特色资源保护和盘活利用,示范带动提升全市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品质感" [86][87][88] 潮州市农特产品 - 优化种养殖品种,做大做优橄榄、茶叶、淡水养殖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89][94][95] - 积极探索"重点企业牵头分段分片包整治包提升"模式,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 [96][104] 揭阳市人居环境 - 加快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沿线接驳村道路面硬底化、农房"穿衣戴帽"等工作 [108][110] - 因地制宜多种树、种好树,推进环境整治与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111][112]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广西日报· 2025-04-30 10:15
粮食与农产品供给 -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全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10万吨左右,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 [2] - 发展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粮(油)桑复合种植模式 [2] - 确保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210万头左右,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完善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 [3] - 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加强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发展深远海养殖和大水面生态渔业 [3] 农业科技与设施 - 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加强与东盟国家智慧农业领域合作 [4] -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一批优质稻、糖料蔗、水果、蚕桑、畜禽等领域急需紧缺突破性品种 [4] - 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加快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 [4][5] -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开展全区盐碱地专题调查和酸化退化耕地治理 [3] 乡村产业与增收 - 实施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6] - 实施"桂字号"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推动新茶饮、嗦粉经济、果蔬产业、渔畜禽产业等优质发展 [6] - 加快补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短板,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培育直播带货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6] - 完善促农增收协调机制,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订单带动、盈余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 [7]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继续实施"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 [8] - 有序推进乡村道路"三项工程"项目及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8] - 持续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规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9] -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9] 乡村治理与要素保障 -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11] -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区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14] - 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投入,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 [15] - 实施广西农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支持专项,统筹抓好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人才培育项目 [15]
高质量发展践悟丨监督护航做好“土特产”文章
乡村特色产业监督保障机制 - 河南省信阳市建立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实现信息共享,梳理17项重点任务、25个责任单位并制定78项监督措施[4] - 信阳市对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嵌入式"监督,采取数据比对、台账核查等方式动态监测政策执行偏差,重点整治"重申报轻落实""数据造假"等作风问题[4] - 普洱市开展"清风护茶"行动解决古茶林申遗保护问题,建立咖啡生豆质量追溯体系,并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监督机制[5] - 石柱县将"三色"产业纳入政治监督清单,排查涉农补贴发放、农技指导等问题,对项目申报到资金发放开展"全链条"监督[6] 特色产业发展数据与规模 - 普洱市茶园面积突破200万亩,咖啡年产量近6万吨,通过监督推动有机茶园转换和品牌建设[5] - 石柱县"三色"产业总体规模达75万亩,形成"山上种连、山下种椒、水中种莼"的立体发展模式[10] - 信阳市重点打造信阳毛尖、弱筋小麦等特色农业产业,建立挂牌督办机制分批处理问题线索[4] 监督技术手段创新 - 信阳市搭建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资金挪用等异常情况,实现"线上预警+线下核查"[8] - 石柱县建立数字监管平台健全黄连种植审批巡查机制,出台《黄连种植空间利用规划》强化全过程监管[10] - 普洱市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观察员"制度,在茶咖重点企业设立监测点捕捉职能部门不作为问题[9] 产业延伸与融合发展 - 普洱市推动茶咖文创、牛油果护肤品等延伸领域监督,打造"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产业集群[13] - 石柱县推动黄精、莼菜等农产品自营出海,农业电商蓬勃发展,加强对产业链"扩面提质延链增效"的监督[14] - 信阳市推动监督与治理融合,通报曝光113起骗取产业项目资金案例,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