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睡眠障碍
icon
搜索文档
掌握光的规律,实现好的睡眠(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8-28 06:19
光与睡眠节律的科学机制 - 人类生物钟略长于24小时 需通过光刺激进行校准 视交叉上核负责修正昼夜节律误差 [1] - 晨间阳光射入眼睛可重启生物钟 使皮质醇达到高峰并分泌晨间激素 夜间褪黑素分泌促进睡眠 二者共同调控脏器功能与代谢 [2] - 晨光需满足小于30度低角度光照条件(上午6-9点) 特定光谱和光照强度是重置睡眠节律的关键 需户外接触15-30分钟且避免隔窗或戴墨镜 [2] 光环境管理策略 - 夜间电子设备蓝光会扰乱生物钟校准机制 导致睡眠延迟 建议晚8点后使用3000K以下色温暖光灯 睡前1小时禁用手机 23点前关灯 [3] - 夜班工作者需保持工作区域光线充足模拟白昼 下班时佩戴墨镜阻隔日光刺激 居家后立即使用遮光窗帘营造黑暗环境 [3] - 夜班前小睡90分钟可维持工作状态且不影响后续深度睡眠 昼夜交替时需固定每日9点前起床并接触晨光15-30分钟以重校准生物钟 [3][4] 节律调整方法 - 固定起床时间(尤其9点前)可反向调节入睡时间 帮助生物钟回归正常昼夜节律 [4] - 晨光照射需持续规律进行 通过户外接触实现生物节律同步 避免防护用具(墨镜/帽子)或室内隔窗的衰减效应 [2][4]
Cell子刊:浙大团队临床试验证实,鱼油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睡眠
生物世界· 2025-05-10 16:21
糖尿病与睡眠障碍 - 2021年全球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将升至7.83亿 [2] - 42%-76.8%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被视为重要并发症 [2] 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睡眠调节 - 深海鱼油中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被认为能促进睡眠,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2] - 海洋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调节中枢昼夜节律减缓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进展 [3] 昼夜节律与生物钟基因 - 中枢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Rorα、Per、Rev-erb)通过反馈回路控制睡眠稳态 [5] - 2型糖尿病患者中生物钟基因(Bmal1、Per1、Per2)表达减少,加重睡眠-觉醒障碍 [6] - RORα在视交叉上核(SCN)的上游调节及葡萄糖代谢中起关键作用,是潜在治疗靶点 [6] 研究设计与发现 - 研究团队通过14个月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估鱼油对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参数和生物钟基因的影响 [8] - 在27549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鱼油使用与睡眠质量改善显著相关 [9][10] - 鱼油补充剂上调中枢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Per2)表达 [9] - DHA和EPA可恢复棕榈酸破坏的下丘脑神经元生物钟基因节律性振荡 [9]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RORα调节昼夜节律振荡,促进BMAL1核转位 [10] 核心结论 - 海洋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作为饮食干预手段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健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