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鱼油
icon
搜索文档
谁在为保健品买单?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9-23 11:53
保健品行业趋势分析 - 健康意识深化推动保健品需求增长 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从表层转向更有效的保健方式 保健品成为追求身体平衡与增强体质的重要选择[1] - 全国保健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 购买户数与购买量保持稳定 全年龄段健康诉求提升[2] - 市场呈现人群需求细分化与品类细分毛细化特征 钙类品类渗透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含灵芝、虫草等中草药成分的保健品购买户数实现双位数增长[2] 消费群体细分需求 - 年轻有孩家庭贡献保健品市场31%销售额 渗透率接近70% 该群体倾向于为成长投资 在补钙壮骨、视力养护、补脑健脑及营养补充等方面倾向性显著[10] -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 下线城市年轻有孩家庭渗透率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 超过上线城市增速[10] - 儿童专属保健品支付价格增速超过整体 表明该群体对优质儿童保健产品付费意愿强烈[10] 年轻单身/夫妇消费特征 - 该群体渗透率、支付价格及户均购买量均低于其他家庭形态 消费需求仍处于培育阶段[12] - 生活压力推动需求向功能场景化聚焦 助眠类、体重管理类产品渗透率增长显著 维生素B族产品购买户数同比增长11%[12] - 超60%销售额来自线上渠道 淘宝、天猫为核心消费阵地 抖音等新兴内容电商渗透率提升明显[12] 银发家庭市场机遇 - 银发家庭保健品销售额同比增速达20% 户均消费金额与购买量居所有家庭形态首位 或成为核心增长机遇[13] - 对免疫力、心血管健康需求迫切 氨糖软骨素、辅酶Q10等产品渗透率提升 对灵芝、人参、阿胶等传统中药成分接受度较高[13] - 礼赠场景销售额占比达24% 均价为整体的1.3倍 蛋白粉、鱼油等产品在礼赠渠道偏好度更高[13] 品牌战略建议 - 品牌需深入剖析目标消费群体购买行为模式 在多元化需求中识别真需求 抢占消费者心智[16] - 针对年轻有孩家庭需聚焦孩子成长关键期需求 提供精准营养方案[11] - 针对年轻单身/夫妇需关注细分功能需求 在主流及新兴线上平台开展精准种草 聚焦场景化[12]
Oceana Group Limited - Special Call
Seeking Alpha· 2025-09-22 23:43
PresentationI think many of you have seen the SENS, the trading update put out yesterday for the second half. But I'll hand over now to Neville to maybe just give us an overview, and then we can go into Q&A.Neville BrinkCEO & Executive Director Thanks, Sumil, and welcome, everybody. I don't know what the number is, but welcome, everybody. As Sumil said, we put a statement out yesterday, 11-month statement. You saw the numbers. We expect to be around 40% down both at the HEPS level and an earnings level -- e ...
韩国防猝死套餐,收割中国年轻人
后浪研究所· 2025-09-17 16:28
保健品消费趋势 - 防猝死套餐在年轻打工群体中广泛流行 主要包含鱼油 镁 维生素D3 B族维生素 辅酶Q10和叶黄素等成分[5] - 该消费趋势源自韩国 韩国人因高强度工作节奏普遍依赖营养补充剂 中国年轻人因类似工作压力快速接纳该趋势[5] - 消费者为获得心理安慰愿意支付较高成本 日均花费区间为5.4-15.2元 年花费范围达1971-5548元[9][10] 产品价格分析 - 不同品类价格差异显著 维生素类产品价格较低 叶黄素和辅酶Q10属于高价品类[11] - 高端辅酶Q10产品单粒价格达十几元 相当于一顿餐费 例如某100毫克含量产品30粒装售价468元[12] - 品牌溢价明显 斯维诗和Naturewise等品牌年消费超5000元 是基础品牌2000元年消费的2.5倍[10] 市场参与者 - 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包括澳佳宝 斯维诗 普丽普莱 双心等[7][9] - 本土品牌如汤臣倍健 北京同仁堂 康恩贝通过价格策略参与竞争 部分产品单价低于国际品牌[7][9] - 电商平台成为主要销售渠道 销量排行前列的产品价格透明度高 方便消费者比价[5][7] 功效认知 - 保健品对健康有有限益处 但无法防止猝死[13] - 消费者存在认知偏差 将营养补充剂与工作耐力直接关联[3][5] - 猝死风险需通过医学手段评估 营养补充仅起辅助作用[13][14]
“邪修进补”爆火:9月15日晚8点京东买药超级品类日推千元健康补贴
中金在线· 2025-09-16 09:41
消费趋势变化 - 年轻消费者采用灵芝孢子粉馒头、生姜口罩敷腿、艾灸香梨等非传统养生方式,体现健康管理个性化、场景化和效率化新需求 [1] - 消费者追求高效率低负担养生体验,要求功效到位且过程有趣,形成"一边耗一边补"和"精准养护"的新型消费模式 [3][6] - 年轻群体在中秋国庆送礼场景中摒弃传统烟酒糖茶,转向血压仪、血糖仪、助听器等实用型健康礼盒 [9] 平台营销策略 - 京东买药于9月15日晚8点至9月16日开展超级品类日活动,提供千元健康补贴和7.2折起优惠 [3] - 活动设置完成任务领取金贴与健康手串机制,实现从身体到心理全方位进补体验 [3] - 平台推出1元起拍价值15万元花少之旅礼盒系列拍卖活动,包含滋补之旅、养生之旅、无忧之旅三大礼包 [11][12] 产品组合创新 - 针对熬夜压力大体虚畏寒场景,组合燕窝、阿胶、参茸、养生茶饮和灵芝孢子粉等传统滋补品与辅酶Q10、鱼油、抗氧化胶囊等现代营养制剂 [6] - 针对换季健康问题提供维生素、益生菌、清热降火茶、脾胃调理颗粒、抗过敏神器等系统性解决方案 [8] - 智能健康设备品类包含动态血糖仪、电动轮椅车等产品,其中电动轮椅车标价1696元,燕之屋鲜炖燕窝标价25998元(10盒装) [12]
从深海到健康,中挪产业合作迎新机遇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22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 - 服务业占全球GDP比重达68% 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从2013年20.6%升至2023年25% 预计2040年突破40% [2] - 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达85.3% 实际利用外资超660亿美元占全国8.4% 吸引80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 [2][3] - 北京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 80余项创新成果全国推广 近2000家中外金融机构在京设立 [2][3] 营养保健食品行业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规模从2013年993亿元增长至2023年328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3% 预计2027年突破8000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养保健食品贸易总额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其中进口额3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4] - 挪威在华营养保健食品进口国中排名第16占比1.3% 2025年上半年贸易额5616万美元同比下降8.1% [4] 中挪健康产业合作 - 2018-2024年中国进口挪威保健品从900多万美元增长至1.04亿美元 7年年均增长率达47% [4] - 挪威品牌在心脑血管鱼油磷虾油及口服美容虾青素胶原蛋白领域占据中高端市场重要地位 [5] -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达31.87%较2023年提高2.17个百分点 对DHA/EPA等成分认知度较高 [5] 蓝色经济与海洋产业 - 全球海洋经济规模预计2030年达3万亿美元 [7] - 中国路桥与挪威Pure Salmon Technology签署合作协议 将在中国建设大西洋鲑绿色水产养殖示范项目 [1][7][8] - 双方计划开发风光鱼互补海洋牧场 结合浮式海上风电与水产养殖技术 实现蓝色粮仓与绿色能源融合 [8]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北京聚集24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 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元人民币 [3] - 合作将推动挪威自动化投喂、人工智能鱼病诊断、网箱智能化养殖平台等技术在中国应用 [8] - 挪威国家馆9家企业参展 覆盖农业科技、医疗健康、水产养殖等传统优势领域 [8]
2025服贸会|从深海到健康,中挪产业合作迎新机遇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05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 - 服务业占全球GDP比重达68% 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从2013年20.6%升至2023年25% 预计2040年突破40% [3] - 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五年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 实际利用外资超660亿美元占全国8.4% 吸引8000多家外资企业 [3] - 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达85.3% 聚集24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 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元人民币 近2000家中外金融机构在京设立 [4] 营养保健食品行业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规模从2013年993亿元增长至2023年328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3% 预计2027年突破8000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营养保健食品贸易总额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进口额3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5] - 进口跨境保健品形成心脑血管 口服美容 基础营养素 骨关节 胃肠道五大核心赛道 [6] 中挪健康产业合作 - 2025年上半年挪威在华营养保健食品进口国别排名第16占比1.3% 两国贸易总额5616万美元同比下降8.1% [5] - 2018-2024年中国进口挪威保健品额度从900多万美元增长至1.04亿美元 7年年均增长率达47% [5] - 挪威品牌在心脑血管领域鱼油 磷虾油 海豹油及口服美容领域虾青素 胶原蛋白产品占据中高端市场重要地位 [6] 蓝色经济与水产养殖合作 - 中国路桥与挪威Pure Salmon Technology签署合作协议 将在中国本土打造专注于大西洋鲑的绿色水产养殖示范项目 [7][8] - 全球海洋经济规模预计2030年达3万亿美元 双方计划开辟风光鱼互补的海上牧场和海上田园 [7][8] - 合作推动挪威浮式海上风电 海洋能源转换 水产养殖技术进入中国海域 包括自动化投喂 人工智能鱼病诊断 网箱智能化养殖平台等技术 [8] 居民健康消费基础 - 202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达31.87% 较2023年提高2.17个百分点 对DHA EPA等原料成分认知度较高 [6]
天元宠物业绩双增:自有品牌营收低,战略转型面临结构性挑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9-04 18:4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35亿元 同比增长14.59% [1] - 归母净利润3745.94万元 同比增长20.14% [1] - 营业成本10.56亿元 同比增长10.23% [16] - 销售费用1.59亿元 同比激增48.46% [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15亿元 同比扩大45.81% [16] 业务结构分析 - 宠物用品营收7.28亿元(占比50.73%)同比增长8.96% 毛利率22.17% [2][3] - 宠物食品营收6.68亿元(占比46.55%)同比增长17.37% 毛利率17.37% [2][3] - 境内营收占比54.28%达7.79亿元 境外营收占比45.72%为6.55亿元 [3][6][17] - 宠物食品占比三年持续提升:2022年21.1%→2024年43.55% [4] - 宠物用品占比逐年下降:2022年71.5%→2024年55.36% [4] 产品细分表现 - 猫爬架营收2.15亿元 同比增长19.4% 毛利率23.89% [3] - 宠物窝垫营收1.52亿元 同比增长5.44% 毛利率23.72% [3] - 宠物玩具营收1.36亿元 同比增长6.32% 毛利率22.74% [3] - 其他用品营收2.26亿元 同比增长4.18% 毛利率19.15% [3] 战略转型举措 - 收购B2B平台"它品"覆盖5万家宠物门店 [10] - 以6.88亿元收购淘通科技89.7145%股权强化电商运营能力 [10][12][18] - 建立五大自有宠物用品品牌:Petstar、天元宠物、纯眠、小兽星、PPlink [12] - 推出宠物食品自有品牌新食代、天元它世界 [13] - 当前自有品牌营收占比较低 重点加强电商渠道建设 [14] 运营模式特征 - 境外业务以OEM/ODM贴牌为主 服务欧美连锁零售商 [7] - 境内业务通过授权销售玛氏等国际品牌带动自有用品销售 [7][8] - 财务费用同比暴增1026.13%至825万元 主因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收益减少 [16][18] - 所得税费用-446万元 同比降158.06% 主因股份激励费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6]
看好保健品功效化大时代
2025-09-03 22:4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维生素及膳食补充剂(VDS)行业,涉及公司包括汤臣倍健、安利、Swisse(HH集团旗下)、WHC、金凯撒、Wonderlab、乌卡实验室、五个女博士、诺特兰德、陆雨辰等[1][9][20][25][2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VDS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4%,受2023年高基数影响但仍保持高个位数增长[1][3] - 人均保健品消费金额相比海外有较大提升空间[1][4] - 跨境电商渠道增长显著,如2024年抖音跨境电商渠道增长80%[3][18] - 传统滋补与植物提取类2024年市场规模约600多亿元,基础营养素类规模数百亿元,其他功能性成分类(如益生菌、鱼油)疫情后快速增长且多数细分类目实现双位数增长[1][6][7] 产品分类与监管 - 保健食品按监管分为蓝帽子产品(可宣传功效但成分用量受限)和非蓝帽子产品(依赖跨境电商创新)[1][6] - 按成分分为传统滋补与植物提取、基础营养素(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其他膳食及功能性成分(益生菌、鱼油等)[1][6] 竞争格局 - 市场分散,汤臣倍健为龙头但份额约9%且呈下降趋势,竞争激烈[1][8] - 安利通过直销销售传统产品,Swisse通过产品创新和线上销售提升份额[1][9] - 新锐品牌通过抖音迅速崛起(如鱼油品牌WHC与金凯撒2024年GMV接近5亿至10亿元,预计2025年达10亿元级别;益生菌品牌Wonderlab与乌卡实验室预计2025年达10亿元级别)[14][20] 渠道与消费者 - 抖音和跨境电商兴起显著影响销售,抖音激发可选性需求,跨境电商提供创新供给[2][11][18] - 中青年成为主要消费群体,需求集中在改善亚健康(胃部养护、眼睛保护、护肝、心脏保护)和提升个人形象(口服美容、体型管理)[2][16] - 全年龄段营养保健需求渗透率有提升空间,中老年人渗透率较高但中青年需求增长快[5][16] 技术创新与成分趋势 - 合成生物技术降低成本并扩大原料应用(如麦角硫因从高价植物提取转为平价应用)[19] - 口服抗衰趋势向细胞级抗衰发展,代表成分包括麦角硫因、PQQ、NR(NAD+前体)[3][24] - 鱼油类目年销售额数十亿元且快速增长,EPA抗炎降血脂,DHA促进大脑发育,覆盖中老年、中青年、孕妇及儿童群体[21] - 辅酶Q10市场规模约40多亿元,新冠后增速明显;益生菌市场规模超100亿元,从肠道健康扩展到减肥场景[22] - 口服美容类目受一二线城市25-40岁女性青睐,胶原蛋白为传统最大类别,细分类别不断涌现[23] 行业特性与类比 - 保健品与护肤品相似:功效检验度偏弱、需长期使用、高毛利率、高销售费用率、注重营销[10] - 线上渗透率提升,需求分散,供给端壁垒较低,难以构建强大竞争壁垒[11] - 多品牌策略在保健品领域仍较早期,但未来可能出现集团性公司通过多品牌覆盖分散需求[12] - 保健食品渗透率低且科学普及处于晚期阶段,行业仍处于成长初期,而功效型护肤已进入成分迭代阶段[13] 风险与机会 - 基础维生素矿物质类市场容量大但附加值低、同质化高,需优化渠道运营和性价比(如诺特兰德2024年抖音GMV约20亿元,靠高性价比和深度分销成功)[25][26] - 行业向功效化发展,投资机会聚焦于拥有运营和营销能力的企业(如陆雨辰公司因行业洞察和运营能力被推荐为投资标的)[27] - 跨境电商存在监管风险,但符合生产地规定后进入中国市场仍可行且安全[18]
华创证券:功能性食品加速渗透 掘金行业重塑中的新机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10:00
行业驱动因素 - 经济发展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 催化保健需求加速阶段[2] - 老龄化趋势推动日常主动保健需求提升 功能食品重度消费人群扩容[2] - Z世代"悦己型养生"消费习惯持续放大 驱动功能性食品全年龄段渗透[2] - 功能性食品行业近五年维持6.3%复合增长率 明显高于同期社零及其他基础消费品类[1][2] 消费需求变化 - 保健与悦己需求结合 消费场景向休闲化拓宽[3] - 消费群体从传统中老年扩展至女性/青少年/婴童/宠物等全年龄段[1][3] - 细分功效拓展至美丽健康(抗衰) 压力管理(助眠)等新领域[3] - 新产品形态包括功能软糖 口服液及饮料等休闲类新剂型[3] - 产品创新呈现果味 花香等新风味及定制化便携小包装[3] 渠道变革趋势 - 线上渠道占比过去十年翻数倍增长 当前占比已过半[4] - 抖音等内容电商与跨境电商发展迅猛[1][4] - 私域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强化消费者忠诚度 典型如Lemon Box 麦吉丽 营养工厂[4] - 线下新零售业态如山姆 盒马复用渠道流量推出自有品牌[4] - 行业从直销主导经连锁药店崛起转向线上化与多元化变革[4] 行业竞争格局 - 呈现龙头与长尾并存二元现象[1][5] - 传统C端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突出但增长潜力有限[5] - 需求垂类化细分趋势突出 细分功效扩容孕育新锐品牌发展机会[5] - 精准定位细分功效与细分客群成为C端品牌崛起关键[5] 供应链变革方向 - B端客户呈现两分化管理特征[5] - 传统大B客户要求强研发 高标准供应链及非标定制化服务(CDMO)[5] - 新锐小B客户需求聚焦小单快反 低成本及柔性生产能力[5] - 大型B端企业需建立需求洞察和反向选品能力占领行业制高点[5] 投资标的推荐 - C端推荐H&H国际(01112) 婴幼儿奶粉行业筑底 Swisse保健品驱动成长 宠物保健品前瞻布局突出[6] - 关注若羽臣(003010) 自有保健品品牌斐萃定位抗衰垂类细分[6] - 关注汤臣倍健(300146)经营调整[6] - B端推荐仙乐健康(300791) 全球化布局完善且经营反转 加码新锐渠道[7] - 关注百合股份(603102)[7]
东方甄选(1797.HK):经营回归正轨 关注GMV边际变化及会员体系培育进展
格隆汇· 2025-08-27 15:5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财年持续经营业务净营收总额44亿元 同比下降32.7% [1] - 持续经营业务净溢利619万元 同比下降97.5% 但实现从上半年亏损转正 [1] - 剔除与辉同行出售相关一次性影响后 持续经营业务净溢利为1.4亿元 同比增长30% [1] - 股东应占溢利573.5万元 [1] 业务规模与结构调整 - 全年GMV 87亿元 同比下降39% [2] - 抖音订单量由上年1.81亿单降至9160万单 主因与辉同行业务调整及主动降低平台依赖 [2] - 自营产品GMV 38.1亿元 占比43.8% 较上年40%提升 [2] - 自营产品营收约35亿元 占总营收80% [2] 自营产品发展 - 累计推出732款SPU自营产品 同比增加50% [2] - 产品涵盖生鲜 零食 营养保健 宠物食品和服饰等多元类别 [2] - 软糖 益生菌粉 鱼油 刺梨汁等新品表现突出 [2] - 鸡蛋 烤肠 吐司 牛奶等高频日用品成为家庭常用品 [2] 盈利能力改善 - 毛利率由24财年25.9%上升至32.0% 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 [2] - 毛利率提升主因自营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提高 [2] 自建渠道建设 - 自有APP渠道营收约11亿元 同比增长22% 占总营收25% [3] - APP渠道GMV占比达15.7% 较上年8.4%显著提升 [3] - 自营产品中APP渠道GMV占比由16.3%提高至28.8% [3] - APP付费会员人数26.4万人 同比增长33% [3] 用户运营质量 - 单个用户平均贡献稳步提升 [3] - 用户具备较高粘性和忠诚度 [3] - APP用户满意度达98.7% 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 [3] 战略发展方向 - 产品体系+直播及公共平台+APP与会员体系三角战略逐步成型 [3] - 持续引入知名品牌及爆款商品丰富产品品类 [3] - GMV有望通过口碑发酵 渠道拓展和会员培育实现增长 [3] - 高毛利自营品品类拓展及成本优化推动利润率走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