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创业
搜索文档
锦秋小饭桌x地瓜精酿馆第二弹|“技术的胜负,不在实验室,而在用户手里”
锦秋集· 2025-10-21 21:13
活动概况 - 锦秋小饭桌与地瓜精酿馆在深圳联合举办机器人主题派对,集结了40余位硬件资深玩家[1] - 活动参与方包括地瓜机器人多位副总裁、锦秋基金合伙人及投资副总裁、深圳模力营AI生态社区运营负责人以及40余位硬件创业者和技术专家[3][6][8] - 活动形式包括开麦环节展示项目背景与需求,以及烧烤露营局下的实战经验交流[8][11] 关于场景与产品 - 通用机器人适用于泛化通用场景,用于高度专用工厂将面临逻辑冲突与性价比低的问题,硬件可专用但软件智能必须坚持通用与泛化[15] - 场景选择应务实切入当下可验证的刚性痛点,而非追逐热门但泛化复杂的场景[16] - 情感型产品可围绕人类被倾听、被理解、持续连接的社交需求展开,结合游戏化机制提升留存[16] - 产品胜负关键在于是谁先创造净价值,用户需要最合适的产品而非最强技术[16] - 陪伴是达成沟通与信息获取的手段,不能作为结果型目标[17] - 产品需有清晰价值锚点,即明确的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才是产生依赖与付费意愿的基础[18] - 交互设计分为弱交互强治愈(通过体感触感等物理互动)和强认知交互(通过聊天深度理解用户)两类价值[18] - 模型人设需稳定且有边界,保持角色一致性并设定最小可行的文化与伦理边界[19] - 产品粘性源于有效帮助与低成本,记忆功能、IP形象、低使用门槛和可见进步比单纯陪聊更能提升留存[20] 关于创业经验 - 硬件创业应先判定真实需求与约束,再选择技术与方案,避免自嗨式研发[21] - 需要在性能、成本、稳定性之间面向场景做恰到好处的取舍和平衡[22] - 应让用户先使用产品,基于真实数据持续优化,比闭门造车更有效[23] - 发展应分阶段推进:短期抓可落地与情绪价值,中期聚焦刚需子场景,长期走向通用[24] - 供应链应采用国产MCU/驱动/AI模组建立备份方案,防范地缘与短缺风险[25] 关于量产与出海 - 量产之路应拥抱复杂性,通过降低系统复杂度来减少风险[26] - 需从必须解决什么这一单一核心痛点与可量化收益出发,否则后续环节会失控[27] - 应用最小可卖版本验证场景与付费意愿,POC阶段就把样机推向用户,设数据闸门及时调整[28] - 团队搭建要软硬一体,组建跨界团队,明确创始人边界[29] - 避免过度定制导致不可规模化,用模块化/软配置降低SKU复杂度[29] - 坚持市场数据优先,用事实而非情绪决策,在工程化前彻底解决前端问题[29] - 采用阶梯式投资,越往后越要敢否决,每个阶段保留否决权,用小钱买真相[29] - 把合规、关键器件、核心KPI等致命风险前置暴露,设立严格放行条件[30] - 众筹是消费电子出海热启动的高杠杆入口,需在三个月内聚合投放、内容、社群、口碑与公关[31] - 出海要和用户玩在一起,通过KOL与核心爱好者深度共创内容,让真实使用场景反哺营销[31] - 众筹是信任决定转化的期货生意,需用透明沟通、工程师背书与可验证信息建立强信任[32] - 众筹后应通过全球社群活动与UGC挑战,将初期热度转化为长期品牌资产,实现持续销售[32] 参与机构背景 - 锦秋基金是一家12年期的AI Fund,以长期主义为核心投资理念,寻找具有突破性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35] - 锦秋小饭桌是锦秋基金为创业者打造的常态化闭门社交活动,每周五晚在多地举办,聚集优秀创业者、技术大牛和产品创新者进行干货分享[36] - 地瓜机器人是业界领先的机器人软硬件通用底座提供商,提供5~128 TOPs多层级的智能计算平台,覆盖多种机器人场景,拥有超过200家中小创客、200+头部高校、近100,000名个人开发者[37] - 地心引力计划是地瓜机器人为创业公司打造的全球生态创新项目,采用免费会员制,已联合近40家机构,赋能200余家机器人创业公司[38]
全球硬件大爆款,生于中国|深氪
36氪· 2025-09-17 12:21
文章核心观点 - 以深圳Plaud、大疆、影石创新、正浩创新、拓竹科技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硬件创业公司,正通过技术创新、全球视野和对供应链的深度整合,成功打造高溢价全球品牌,标志着中国硬件创业黄金时代的到来 [1][3][7][8][9][12][13][18][19][23][25][27][31][33][38][39][46][50][51][58][60][75][76][78] 新一代硬件创业公司的崛起与特征 - Plaud AI录音笔在2025年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广告,产品接入ChatGPT,售价159美元起,销量迅速突破百万台 [1] - 新一代创业者如Plaud创始人许高、影石创新CEO刘靖康等,具备全球化产品视野,目标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心智,厌倦山寨薄利模式 [3][12] - 创业者多出生于中产家庭,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和全球格局,伴随全球化浪潮成长 [33] - 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和供应链红利外溢,为创业提供丰富机会 [13] 大疆的标杆作用与方法论 - 大疆2014年营收超过10亿美元,长期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七成以上份额,业界认为其年营收已超500亿元人民币 [7][8] - 大疆代表的产品方法论是:在细分赛道做有技术门槛、高客单价产品,通过饱和投入在全球利基市场取得统治地位 [18][19] - 大疆对供应链全程把控,关键零部件即使便宜到几分钱也自行采购 [26] - 大疆系创业者(如正浩创新王雷、拓竹科技陶冶)成功验证此方法论,正浩创新在2023年便携储能电源市占率全球第一,估值达10亿美元 [21][23][27] - 拓竹科技Bambu Lab X1众筹达700万美元破平台记录,公司4年内营收从0做到50亿元人民币 [23][24][25] 全球化品牌战略与市场策略演变 - 大疆早期通过投资人关系将产品送给比尔·盖茨等硅谷科技大佬,进行顶级营销 [31] - 新一代公司出海策略演进:第一代靠B端大订单,第二代靠亚马逊等平台,第三代通过Kickstarter、Indiegogo等众筹平台验证产品并获取用户反馈 [38] - Kickstarter上来自大中华区的项目众筹总金额在2014年至2024年间翻了20多倍 [43] - 安克旗下子品牌eufyMake一款消费级UV打印机众筹超4000万美元 [42] - xTool激光雕刻机通过众筹验证,营收突破20亿元 [39][40][41] 中国供应链的基础与升级 - 2025年的华强北,1公里内可找到1350家公司做设计,3200家公司做研发,实现“上午设计、下午打样、次日量产、一周出海”的效率 [46] - 智能手机产业的巨大成功催生了成熟供应链,其能力外溢至其他智能硬件领域,大幅降低核心零部件成本 [49][50][51] - 例如,高速马达价格从2017年的几百元降至2025年的十分之一,良率超95% [52] - 供应链开始寻求与有质感的新公司合作,影石创新的供应商弘景光电因其大额订单,营收从2021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23年超7亿元,并于2025年上市 [57][58][59] - 中国在OLED屏幕等关键元器件市场份额从5年前的3%提升至45% [60] 投资环境的转变 - 早期硬件投资被视为高风险,成功率低,互联网项目更受青睐 [67][68] -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高秉强等人创立的松山湖XbotPark基地,为硬件初创公司(如大疆、云鲸)提供早期孵化投资 [63][69][70] - 云鲸智能在推出可自动洗拖布的扫拖机器人J1后,销售额当年破2000万,完成8轮融资,估值突破百亿 [72][73] - 随着安克创新(市值突破700亿元)、影石创新(市值超1200亿元)等公司上市成功,投资市场对硬件公司偏好发生根本转变 [75][76] - 2025年硬件投资市场活跃,头部机构每月上会15个早期硬件项目,项目融资竞争激烈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