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触觉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的咖啡馆里,又开始聊创业了丨一线
吴晓波频道· 2025-11-18 08:30
硬件创业生态 - 硬件创业进入黄金时代,深圳南山科技园聚集上万个创业团队 [4] - 深圳是全国创业密度最高的城市,按1799万常住人口计算,每4个人中就有1个在创业 [8] - 创业团队规模小且灵活,不少仅1-2人即可完成可落地的成熟硬件 [6][20] 创业者类型 - 第一类为硬件领域顶尖技术人才,如侯宁喆拥有北大到牛津的机器人学术背景 [5][11] - 第二类为从互联网等行业转型的年轻人,具备产品能力和用户思维,如李怡璐从产品经理转型硬件创业 [5][15] - 第三类为传统代工厂老板转型自主品牌,如张海龙从代工转向研发智能戒指自有品牌Lonstech [5][16] 创业案例与融资 - 侯宁喆创立猿声先达,专注机器人触觉感知技术,半年内完成三轮融资 [12][15] - 李怡璐团队仅3人,开发便携净水器,以15万元成本完成从立项到海外众筹超百万人民币 [15][22] - 云望创新AI按摩仪由00后创始人研发,团队10人已完成第三轮融资,获小红书与真格基金注资 [23] 供应链与资源网络 - 华强北供应链效率极高,上午提需求下午即可交付加工好的零件 [28] - 深圳拥有高度发达的供应商网络,从工业设计到打样测试均可低成本外包 [31] - 社会化协作模式降低试错成本,使缺乏硬件经验者也能凭借好点子创业 [26][32] 孵化机构支持 - 深圳科创学院等孵化机构提供技术、供应链及融资支持,已孵化云鲸、海柔创新等企业 [34][35] - 南山区共有243家孵化载体,包括58家孵化器和185家众创空间,在孵企业与团队超8600个 [36] 行业成果与影响力 - 影石创新全球全景运动相机市占率达67%,拓竹科技2024年营收近60亿元 [41] - 正浩创新在便携储能市场全球市占率35%,Plaud Note全球销量突破100万台 [41] - 深圳2024年产出20个IPO,新增29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3万件连续21年全国第一 [50] 政策与资本环境 - 南山区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45] - 深圳拥有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平方公里密度12家居全国第一 [49] - 人工智能企业超260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超7.4万家,南山区形成10公里"机器人谷" [50]
广东智造进化论:“AIR”驱动千行百业变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7:16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在广东进入商业化落地关键阶段,资本关注度提升,产融对接升温 [1] - “AI+”正加速迈向可验证、可复制、可盈利的商业化临界点,广东凭借完备工业体系和多元应用场景成为“超级试验场” [1] - 产业发展核心逻辑从早期“秀肌肉”转向实打实的场景应用攻坚,关键在于以技术创新破解工业场景的效率与成本痛点 [6] 资本动态与市场环境 - 触觉传感器企业帕西尼感知科技过去半年累计完成近10亿元人民币融资,显示关键零部件成为资本布局重点 [1] - 产业资本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关注度提升,投资人来自财务投资机构及汽车、电子、物流等行业 [1] - “十四五”期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从1300亿元增至2200亿元,年均增速超15% [2]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广东省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跃升 [2] - 政策明确将“推动工业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作为重点,并发布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覆盖制造、医疗、教育、安全等领域 [2] 企业案例:里工实业 - 里工实业从生产橡胶密封圈起家,历经手工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工厂的转型,最终聚焦双臂协作工业级人形机器人 [4][5] - 公司产品专攻需用手完成的任务,以高载荷、高精度、高可靠性、低风险的“三高一低”为原则,确保人机共处安全 [5] - 基于对工业场景的深度理解进行产品研发,其机器人已进入航空航天和智慧实验室等新场景 [5][6] 企业案例:蓝海机器人 - 蓝海机器人选择智能移动机器人赛道,其智能调度中枢可实现500台以上机器人同时运行,替代超500名人工 [7] - 公司解决方案在光伏电池片“黑灯工厂”实现机器人从“单兵作战”到“集群协同”的跨越,标志着国产智能物流系统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突破 [7] 算力支撑与系统整合 - 图灵新智算专攻基于生成式AI的算力全栈能力,公司不追求高端芯片,而是聚焦“系统整合”,通过自研架构和软件实现“小马拉大车” [9][11] - 公司认为算力竞争本质是围绕真实场景的系统解决方案之争,关键在于高效将算力转化为生产力 [11] - 广东庞大的制造业场景池为AI训练提供海量工业数据“燃料”,为算力服务创造真实需求 [9] 产业发展模式与趋势 - 广东探索出从应用端出发、反哺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场景育产业、以产业聚生态 [2][6] - 实体机器人的“动手能力”与AI系统的“决策能力”加快融合,形成由“能干”与“会算”共同驱动的变革,重塑千行百业效率边界 [11] - 当前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干好活”,而非“能走能动”,考验企业破解工业场景效率与成本痛点的能力 [6]
纽交所公司高管和厦大教授带队,半年走完研发到量产!「模量科技」获德宁资本千万天使轮投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5 15:29
融资与公司概况 - 模量科技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由德宁资本投资 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及团队建设 [1] - 公司成立于2024年底 专注于多模态多维力触觉传感技术及触觉模型研发 提供从材料、硬件到系统的全链条触觉感知解决方案 [1] 核心团队 - 创始人官华曾任职纽交所智能穿戴上市公司 具备供应链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硬件领域战略合作与投资经验 [2] - 联合创始人周建林为工科硕士 熟悉高分子材料、消费电子等领域 曾主导3D打印企业业务拓展 创下数亿元销售业绩 [2] - 联合创始人高立波为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厦门大学博导 拥有十年以上柔性传感器研究经验 [2] - 团队近20人 研发人员占比超80% 覆盖算法、硬件、软件等关键领域 成员来自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及消费电子上市公司 [2] 技术突破 - 自研高灵敏度敏感材料和微结构工艺 采用耐高压弹性体设计 实现压力-温度双模一体化感知 环境稳定性显著提升 [4] - 基于功能材料掺杂微纳立体印刷技术 开发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柔性压力传感阵列 最大压力量程达20MPa 线性度99.9% 性能对标国际竞品且成本更低 [4] - 构建多维触觉感知链路 实现三维力、切向力精准解析 各向交叉干扰低于10% 配套传感器数据采集、标定校准等全套工具链 [5] 产品矩阵与应用 - 核心产品包括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工业压力分布检测设备、织物类柔性传感器等 形成S/T/M系列传感器布局 服务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等领域 [6] - 工业领域聚焦锂电、储能及3C行业 提供压力分布实时数字化解决方案 织物类传感器可应用于智能座舱、智能穿戴等场景 [6] - 已与机器人、灵巧手头部客户建立合作 产品进入批量交付阶段 在消费电子细分领域达成部分合作 [6]
【深圳特区报】创投资本沃土育出“科创森林” 深圳超9700亿元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创新创业
搜狐财经· 2025-07-14 07:31
深圳创投环境与具身智能行业发展 -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项目超过2万个 在投本金超过9700亿元 重点支持投小 投早 投硬科技 [1][7] - 深圳提出到2026年底形成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 备案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基金数量突破1万家 [7] - 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 5万家 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 2024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 总数达1025家 [7] 具身智能企业融资与商业化进展 - 数字华夏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同创伟业独家投资 正在启动第二轮融资 [1][4] - 数字华夏发布新一款人形机器人星行侠 应用场景扩展至商业零售 展览展厅 [4] - 帕西尼在两个月内获得两轮融资 包括比亚迪战略投资和基石资本等深圳机构加持 [4] 具身智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 帕西尼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具身智能数据工厂 占地12000平方米 年训练数据产出能力近2亿条 [4] - 数据工厂覆盖汽车制造 3C装配 家庭 办公 餐饮等全场景 部署150个标准化采集单元 [4] 科技创新债券与长期资本支持 - 东方富海发行10年期科技创新债 募集资金4亿元 票面利率1 85% [5][6] - 深圳累计发行17只交易所市场科创债 规模合计137 77亿元 其中创投机构发行10只 规模115亿元 [6] - 科技创新债券工具将撬动超万亿社会资本布局硬科技赛道 [6] 硬科技领域投资趋势 - 深圳创投基金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项目数量同比增长3 89% 在投本金增长3 93% [7] - 航空航天与国防 半导体 生物科技等硬科技企业项目更受青睐 [7]
自研多模态触觉传感技术,「模量科技」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7-08 09:32
融资与公司概况 - 公司完成由德宁资本投资的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北深资本担任长期顾问 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 市场推广以及团队建设 [1] - 公司成立于2024年底 专注于多模态多维力触觉传感技术及触觉模型研发与应用 产品包括机器人触觉 工业压力分布检测 织物类柔性传感器以及柔性薄膜传感器 [1] - 产品应用领域涵盖机器人触觉 工业检测(新能源 3C制造业) 消费电子以及医疗健康 [1] 行业背景与技术挑战 - 全球触觉传感器与柔性传感器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 驱动因素包括消费电子(智能穿戴 VR/AR) 医疗健康(假肢 手术机器人) 工业自动化(灵巧手 智能检测)及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 [3] - 行业痛点包括技术路线不统一 产品标准化低导致定制化需求高 传统工业检测方法依赖人工观察(如压敏纸) 存在误差大 无法实时监测等问题 [3] 核心技术突破 - 从材料端切入 自主研发高灵敏度敏感材料与微结构工艺 采用耐高压弹性体+微结构设计 最大压力量程达20 MPa 线性度99.9% [4] - 打通多维触觉感知链路 构建三维力 切向力 摩擦力算法及触觉模型 各向交叉干扰<10% 实现法向力和切向力的精准解析 [4] - 温度自补偿敏感材料技术实现压力-温度双模一体化感知 改善环境稳定性 通过微纳立体印刷技术实现低成本大批量制造柔性压力传感阵列 [5] 产品线与应用场景 - 核心产品包括机器人触觉(S系列 T系列 M系列)和工业压力分布检测 服务具身智能企业(人形机器人 灵巧手 机械臂)及锂电池 储能 3C制造业 [5] - 织物类柔性传感器应用于智能座舱 智能床垫 智能枕头 智能服装等领域 [5] 商业化进展与团队 - 供应链完成小批量到大批量验证 预计今年订单金额达千万元 已与机器人 灵巧手 工业客户等头部客户建立合作并批量交付 [6] - 团队近20人 研发人员占比超80% 创始人官华有纽交所智能穿戴上市公司背景 联合创始人周建林熟悉高分子材料与3D打印 高立波为柔性传感器领域专家 [6] 投资方观点 - 触觉传感器是机器人灵巧操作的核心部件 电子皮肤未来可覆盖机器人全身 行业尚无巨头但空间大 公司产品在人形机器人 灵巧手及3C 新能源制造业场景具发展潜力 [7] - 多模态传感器融合与AI模型驱动智能化是未来趋势 公司团队跨学科背景强(高分子材料 电子工程 算法等) 工程化量产能力已验证 [7]
特高压建设持续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华西证券· 2025-06-08 21: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看好产业链各环节及有边际变化的环节,AI大模型推动其进入具身智能新阶段,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13][15][16] - 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快,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看好新技术、自身具备α优势、新应用、量价利、二线电池厂、全球化、补能、两轮车、热泵等投资逻辑相关企业 [17][19][20] - 新能源方面,英国海上风电拍卖将启,规模有望创新高,光伏关注库存和产能去化拐点、新技术机遇、优质区域市场企业及欧洲户储工商储需求复苏,风电关注海风管桩海缆、风机、零部件环节,储能关注欧洲复苏机遇 [24][26][44][51] - 电力设备&AIDC领域,看好特高压建设、配网智能化建设、电力设备出海、AI电气设备投资主线,相关设备供应商和布局企业有望受益 [5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观点 人形机器人 - 触觉传感器是商业化关键,国内企业崭露头角,福莱新材发布新品,柯力投资猿声科技 [12][14] - 产业链上T链、国产链、Figure&英伟达链各有优势,切入T链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有望率先兑现 [13] - 看好灵巧手、轻量化、外骨骼环节,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15] - 受益标的包括浙江荣泰、杰克股份等多家公司 [16] 新能源汽车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推进,湖州卫蓝项目首套PACK包成功下线 [17] - 看好新技术、自身具备α优势、新应用、量价利、二线电池厂、全球化、补能、两轮车、热泵等投资逻辑相关企业,受益标的有宁德时代、天奈科技等 [19][20][23] 新能源 - 英国第七轮差价合约海上风电拍卖预计8月启动,规模有望创新高 [24][25] - 光伏关注库存和产能去化拐点,看好新技术下相关环节机遇、优质区域市场企业及欧洲户储工商储需求复苏,受益标的有派能科技、锦浪科技等 [26][33][34][36] - 风电方面,价格有企稳回升趋势,招标量增长,看好海风管桩海缆、风机、零部件环节,受益标的有大金重工、金风科技等 [37][42][44][49][51] - 储能关注欧洲复苏机遇,受益标的有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等 [51] 电力设备&AIDC - 特高压建设推进,蒙西至京津冀等输电通道将核准开工,核心特高压设备厂商将受益 [4][53] - 国家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虚拟电厂需求有望提升,相关企业将受益 [8][54] - 看好特高压建设、配网智能化建设、电力设备出海、AI电气设备投资主线,受益标的有思源电气、平高电气等 [54][56] 行业数据跟踪 新能源汽车 - 锂电池材料价格方面,钴、四氧化三钴等部分材料价格下跌,部分维持稳定 [57][59][60][62]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数据显示,4月产销、零售批发销量、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上升,1 - 4月充电桩新增数量同比增加 [65][68][71][73] 新能源 - 光伏产品价格方面,多晶硅持平,部分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下降 [78][79][80][81] - 4月电池组件出口金额同比下降,逆变器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光伏和风电新增装机量同比大幅增长 [83][8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