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循环

搜索文档
中外青年团队获得2025年全球“青年发明家奖”——创新固碳方案 助力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30 05:48
奖项与创新技术 - 温柔嘉与阿利莎·弗雷德里克松团队凭借创新的船舶碳捕捉技术获得欧洲专利局2025年"青年发明家奖"全球十佳创新者称号 [1] - 该奖项面向全球30岁及以下创新者或团队,表彰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的优秀青年 [1] - 获奖项目涉及电子垃圾、稀有元素回收、航空、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碳捕获、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1] 船舶碳捕捉技术 - 团队开发的可改装碳捕捉系统能从大型船舶废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固态石灰石储存 [1] - 系统可将二氧化碳固化储存并用集装箱运输,无需复杂港口设施,大幅简化卸载和处理流程 [2] - 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在现有船只上,避免高昂换船成本,提供稳定、可规模化、现实可行的海上减排方案 [2] 技术性能与应用 - 系统已在一艘商用货船测试,成功捕获78%二氧化碳和90%硫排放 [2] - 转化后的固态石灰石可用于建材市场或运至专门处理工厂进行二氧化碳回收,用于合成燃料,实现碳循环 [2] - 技术吸引多家国际航运企业关注 [2] 行业背景与挑战 - 航运业是全球主要碳排放源之一 [1] - 大量现有船舶面临无法有效改造、运行效率不高、经济成本高昂等困境 [1] 中欧科技合作 - 中国具备世界领先制造能力、产业基础和创新活力 [2] - 欧洲拥有完善科技生态系统,双方优势互补 [2] - 中欧合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空间广阔,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实质性贡献 [2]
浙江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07 14:00
碳氮综合管理研究 - 人类活动显著扰乱了地球的碳循环和氮循环,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需通过有效管理来最小化这些影响以维护环境网络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 [2] - 浙江大学谷保静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表研究,开发了综合模型量化碳氮通量及其相互作用,通过协同管理可实现更低成本的碳氮减排并带来更大社会效益 [3][4] - 1980-2020年间中国氮素流失量增加2.3倍,碳排放量飙升6.5倍,预计到2060年综合管理可使氮流失减少74%,碳排放减少91% [6] - 与单独控制相比,综合管理到2060年可额外减少180万吨氮流失和2650万吨碳排放,单位减排成本降低37%,带来13840亿美元社会净效益 [6] 研究模型与成果 - 研究团队开发的综合模型可量化16个人类和自然子系统中碳氮的通量及相互作用 [6] - 该模型为制定中国具有成本效益的环境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