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配额
搜索文档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7.6亿吨 我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央视新闻· 2025-10-30 07:40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市场运行稳定有效,建设已迈入新阶段 [1] -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6亿吨,累计成交额为514.4亿元 [2] - 市场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成为全国碳定价主要方式 [4] 市场覆盖与管控范围 -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持续推进,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 [2] - 市场将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2]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2024年1月启动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减排量交易较为活跃 [6] - 市场机制激励更多行业低成本开展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作用初显,市场主体参与能力和低碳减排意识显著提升 [6] 国际气候治理立场 - 公司将与其他缔约方一道推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积极平衡的成果 [7] - 公司坚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体系规则,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9] - 公司希望发达国家承担落实气候变化应尽义务,并讨论实现3000亿美元目标的路线图及到2025年适应资金翻倍的实施进展 [9]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7.6亿吨!我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央视新闻· 2025-10-30 01:17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市场运行稳定有效,建设已迈入新阶段 [1]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6亿吨,累计成交额为514.4亿元 [1] -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工作持续推进,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将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1]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碳定价主要方式,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1][3]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去年1月启动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减排量交易较为活跃 [5] - 市场机制激励更多行业低成本开展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作用初显 [5] - 市场主体参与能力和低碳减排意识通过该市场得到显著提升 [5] 国际气候治理与合作 - 中国将与其他缔约方一道,推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积极平衡的成果 [6] - 中国坚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体系规则,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7][9] - 希望发达国家承担落实气候变化义务,并平衡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谈判成果 [9] - 在制定1.3万亿美元融资路线图时,应优先讨论发达国家实现3000亿美元目标的路线图,并关注到2025年适应资金翻倍的实施进展 [9]
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1 03:2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未经审计 [3] - 本期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上年同期存在碳排放权销售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0.62亿元,本期无该项收入;二是上年同期可享受以前年度抵免所得税额,因上年已抵免完本期不再涉及该部分抵免 [3] 公司重大决策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召开,应参与表决董事9人,实际参与表决董事9人 [7] - 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投票结果为同意9票,反对0票,弃权0票 [8][11] - 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出售公司碳排放配额的议案,同意出售碳排放配额约64万吨,投票结果为同意9票,反对0票,弃权0票 [12][13] 资产处置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协议转让、单项竞价及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出售碳排放配额约64万吨 [12][16] - 交易价格将根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价格走势择机处置 [12][16] - 本次出售碳排放配额事项不涉及关联交易,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 [16] - 出售碳排放配额相关收益将计入非经常性损益,所得资金将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经营,补充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 [17] - 公司未来将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在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过程中,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18]
天富能源:关于拟出售公司碳排放配额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10-20 22:10
公司行动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出售公司碳排放配额的议案 [2] - 公司拟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出售碳排放配额约64万吨 [2] - 交易方式包括协议转让、单项竞价及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 [2] - 交易价格将根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价格走势择机处置 [2] - 公司授权管理层具体开展碳排放配额处置相关工作并签署相关合同及文件 [2]
天富能源:拟出售碳排放配额约64万吨
新浪财经· 2025-10-20 18:10
公司行动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出售碳排放配额议案 [1] - 计划出售碳排放配额约64万吨 [1] - 交易将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协议转让、单项竞价等方式进行 [1] - 交易价格将根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价格走势择机确定 [1] - 公司管理层被授权具体开展配额处置工作并签署相关合同文件 [1]
让碳市场更好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人民日报· 2025-10-10 07:06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针对重点排放行业、企业,通过限制碳排放量来推动减排,并促进技术进步、产 业升级。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涉及范围更大,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 减排行动。两个碳市场各自独立运行,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 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 将多余的碳排放配额,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售,再将获取的收益投入新的节能项目,形成良性 循环。这几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良村热电有限公司通过这一方式完成烟气余热回收、燃烧器优化等技改 项目,煤电机组节能改造稳步推进,减排越多、收益越多。 碳市场一头牵着减碳目标,一头连着经济增长。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 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将减排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激励经营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 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之中。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 炼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同时,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 场,先后出台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方法学是指导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实施 ...
碳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
中国经济网· 2025-10-07 09:15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意义 -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发布,标志着全国碳市场进入全面深化、加速推进阶段,是推进"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 [1] -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启动,从电力行业开始,逐步向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扩容,目前已管控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 [1] - 截至今年8月2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6.96亿吨,累计成交额约478.26亿元,市场活跃度与规模稳步提升 [1] 碳市场构成与配额分配机制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强制性碳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构成,二者通过配额清缴和抵消机制互相衔接 [2] - 碳配额分配是影响碳定价的关键因素,目前总体采用免费分配方式,基于碳排放强度和产品实际产量的方法确定应发配额量 [2] - 未来碳配额分配将从免费分配向"免费+有偿"相结合方式转变,逐步提升配额拍卖比例,以更好发挥碳价效率和功能 [2] 碳市场监测与核查体系 - 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是碳市场交易机制有效发挥的根基,能确定排放单位的历史碳排放量、排放强度及其变化情况 [3]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和基于自动监测的碳排放核算是重要方向,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核查流程体系 [3] - 需要加快修订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加强第三方核查机构监管,提高碳排放核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碳市场对企业转型与产业发展的影响 - 企业可通过节能改造、清洁能源替代等低碳生产方式,促进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4] - 通过技术应用获得配额盈余,交易收益反哺研发,形成"减排—收益—再研发"良性循环 [4] - 碳市场将带动清洁能源、低碳装备制造、碳咨询等低碳产业集群发展,并通过碳质押、碳期货等碳金融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低碳领域 [4]
9月30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57.97元/吨
新华财经· 2025-09-30 17:34
单日市场交易概况 - 2025年9月30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收盘价为57.97元/吨,较前一日下跌1.06% [1][5] - 当日开盘价57.72元/吨,最高价58.52元/吨,最低价57.72元/吨 [1][5] -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49,302吨,成交额55,917,103.52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2,546,005吨,成交额148,972,997.44元 [1] - 全国碳排放配额单日总成交量3,595,307吨,总成交额204,890,100.96元 [1] 年度至今及累计市场数据 - 2025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98,098,802吨,累计成交额6,797,362,256.82元 [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总成交量728,367,466吨,累计总成交额49,830,089,360.33元 [1] 历史年度配额交易表现 - 碳排放配额23(2023年)开盘价52.01元/吨,最高价53.70元/吨,最低价52.01元/吨,收盘价52.48元/吨,跌幅2.11% [6] - 碳排放配额24(2024年)开盘价51.00元/吨,最高价55.00元/吨,最低价51.00元/吨,收盘价53.38元/吨,跌幅3.52% [6] - 碳排放配额22(2022年)开盘价60.00元/吨,收盘价60.00元/吨,价格无变化 [6]
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
人民日报· 2025-09-30 03:48
市场建设与政策支持 -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系统总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最新建设进展与成效[1] - 2024年发布首份中央层面碳市场文件《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2024年实现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市场定价机制持续健全[1] 市场交易表现 - 2024年全国碳市场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履约周期上涨43.55%[2] - 2024年全年累计成交量达1.89亿吨,其中第四季度成交量占全年79%,年度成交金额达181.14亿元,创市场启动以来新高[2] - 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2] 市场履约情况 - 2023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为99.98%,创历史新高,较第二个履约周期进一步提升[2] - 全国共有28个省级地区100%完成履约工作,数量较前两个履约周期明显增加[2] 未来发展方向 - 政府将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持续完善配套制度[3] - 计划分阶段、有步骤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自愿减排市场支持领域[3] - 将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以优化碳排放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3]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在沪发布 逾六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纳入
解放日报· 2025-09-25 09:53
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 - 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后新增重点排放单位1300多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30亿吨,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 [1] - 市场在发电行业基础上,于2025年3月首次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覆盖范围 [1] - 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将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1] 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 - 2024年全国碳市场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 [1] - 2024年全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其中第四季度成交量占全年成交量的79% [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 [1] 全国碳市场价格表现 - 2024年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在69元/吨至106元/吨之间,年底收盘价为97.49元/吨 [2] - 2024年底收盘价较2021年市场启动首日开盘价上涨103.1%,较2023年底收盘价上涨22.75% [2] - 截至2025年8月底,综合价格收盘价为69.3元/吨,在全球碳价普遍下跌背景下保持在合理区间 [2] 市场参与者行为 - 截至2025年8月底,重点排放单位交易意愿增强,挂牌协议交易的买入和卖出委托总量较去年同比上涨232% [2] - 新纳入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已开设交易账户1277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