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技术

搜索文档
我国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正式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18 15:34
产品创新 - 中国石化自主研发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为国内首创 有效填补国内市场空白[1] - 60K大丝束碳纤维强度比48K提升23% 弹性模量提高5% 单股丝束可吊起1吨重物[5] - 公司形成24K/48K/60K近20种型号产品谱系 涵盖通用型与高性能、大丝束与小丝束全系列[1] 技术突破 - 成功突破60K以上大容量单喷头工业制备技术 实现从原丝到氧化炭化全流程工业化试生产[5] - 2018年试制48K大丝束碳纤维 2022年实现48K工业化生产 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大丝束技术企业[5][6] - 碳纤维领域累计申请专利842项(全国第一) 获授权408项 完成PCT申请4项[6] 应用领域 - 60K产品主要应用于深海风电领域 满足更大功率叶片对材料强度与抗变形能力需求[5] - 碳纤维比重不到钢四分之一 强度达钢7-9倍 耐腐蚀 用于风能/太阳能/高铁/飞机部件[3] - 大丝束碳纤维可提升下游复合材料生产效率 推动风电产业向深海进军[5]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6] - 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实现碳纤维产业链自主可控[6] - 未来将强化产业链协同 打造碳纤维核心集群 提供高端新材料解决方案[6]
7.7 亿市场遇冷?富豪追捧的“青春舱”陷倒闭潮,买家:刚下单厂没了
搜狐财经· 2025-09-05 15:03
富豪曾争相入局的"时间生意",如今也要撑不下去了? 历经5年快速发展,全球市场规模一度攀升至7.7亿元人民币的智能氧舱领域,正迎来行业大洗牌。某品牌供应链员工透露,过去3个月订单量大幅下滑,工 厂不得不实行"做一休一",薪资也随之大幅缩水,已有不少同事因难以维持生计选择离职。 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受影响的不只是产业链工人,还有众多消费者。在相关投诉和反馈平台上,不少用户分享了"刚下单门店就消失"的糟心经历。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上海的刘先生表示,他在某品牌门店花费5.8万元办理了不限次年卡,可仅仅使用3次,门店就宣告关闭;北京的王先生则反映,今年 年初他花40万元为母亲购置了一台1.3ATA 氧舱,到了下半年设备就出现运行故障,可他多次联系客服都无果,查询后才发现该企业早已注销跑路…… 为何这一"蓝海产业"能吸引众多高净值人群前仆后继?如今又为何陷入商家跑路、消费者怨声载道的局面?是行业风口已然过去,还是背后另有隐情? 民用智能氧舱行业的兴起始于2020年——当时特拉维夫大学在《Aging》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证实了高压氧干预在延缓衰老方面的潜力,这一发现直接推 动智能氧舱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衰 ...
2025年中国羽毛球拍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主要品牌及未来趋势研判:羽毛球拍市场持续增长,碳纤维技术驱动高端化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5 09:29
羽毛球拍行业概述 - 羽毛球拍由拍头、拍杆、拍柄及接头构成,长度不超过68厘米,技术发展使球拍趋向轻量化、高弹性和低空气阻力 [3] - 球拍分为短柄(40cm)、中柄(60cm)、长柄(675mm),国际羽联规定标准长度为665mm,中国主流为675mm [3][6] - 甜区是有效击球区域,能提升回击力度和精准度,方形拍头甜区更大,适合新手 [5][9]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羽毛球拍市场规模25.53亿元,预计2030年达3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1][17]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55.5亿元,2030年预计增至82.4亿元,亚洲和欧洲需求增长显著 [16] - 碳纤维材料市场规模从2018年47.6亿元增至2024年17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8%,推动球拍性能升级 [14]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为碳纤维、钛合金等材料,中游为制造加工,下游通过专卖店、电商等渠道销售 [12] - 国际品牌尤尼克斯占据87%专业运动员市场,国内李宁、胜利等通过研发和赛事赞助提升份额 [20][21] - 李宁2024年器材及配件收入23.25亿元(同比+29.24%),亚玛芬体育球类收入11.54亿美元(同比+4.15%) [22][24] 技术发展趋势 - 碳纤维仍是核心材料,高模量碳纤维(如T1100级)和石墨烯将提升强度与减震性能 [26] - 智能传感器和AI算法可能集成于球拍,提供击球数据分析和训练建议 [27] - 3D打印技术或用于定制化拍框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 [26] 消费市场细分 - 高端市场由Yonex等国际品牌主导,本土品牌聚焦中端性价比和国潮设计 [28] - 细分产品如儿童轻量化球拍、女性专属设计等涌现,电商与线下结合推动精准营销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