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60K大丝束碳纤维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石化 向“新”而行
中国能源网· 2025-11-04 09:39
在新疆库车,太阳能正通过电解水装置,转化为洁净的氢能;在中原油田,一排排风机叶片随风转动,源源不断的绿电从这里发出; 在上海石化,60K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线繁忙运转⋯⋯ 这是中国石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个生动实践。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有效释放了经济发展动能。党 的二十大报告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重大部署,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驶入快车道。 作为一家传统能源化工企业,中国石化近年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化工向"传统化工+新兴 领域"转型升级,助力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新"目标开辟新航道 "相比以前自己烧煤取暖,地热供热不仅便宜了不少,还没有烟尘污染,省钱、省事又环保。现在雄县已经是'无烟城'了,天蓝、空气 也好。"河北雄县某小区居民崔女士告诉记者。 崔女士所在的小区是中国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公司在京津冀开发的地热能清洁供暖项目之一。中国石化新星公司与冰岛极地绿色能源 公司共同在雄县建成我国首座"无烟城",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 ...
碳纤维齐聚Carbontech2025:上海石化/顶立科技/美兰德/光大同创/德鸿碳纤维/飞纳激光......
DT新材料· 2025-10-17 00:05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碳纤维凭借轻质、高强、高模、耐腐蚀、抗疲劳等特性,成为支撑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用品、建筑工业等领域发展的关键材料[2] - 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折叠屏手机等新兴应用的快速崛起,持续释放轻量化与高强度需求,为碳纤维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机遇[2] -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步伐加快,具有成本优势的大丝束碳纤维技术加速突破,以拓宽更多民用场景[2] - 碳/碳(陶)制动材料在高端刹车盘领域的渗透开始提速,为碳纤维产业链注入新的增长动能[2] 技术挑战与产业升级 -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复杂、产业链长、技术壁垒高,从原丝制备到预氧化、碳化,再到复合与成型等环节均对制品质量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2] - 对于碳/碳复合材料,致密化和抗氧化处理成为材料性能表现的关键所在[2] - 国内企业正加快碳纤维生产线迭代升级,在关键热工装备性能提升、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优化、智能化制造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2] 产业链主要企业及产品 -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拥有24K、48K、60K等不同丝束规格近20种型号碳纤维产品生产能力,形成通用型+高性能、大丝束+小丝束产品全谱系,其60K大丝束碳纤维为国内首创[4] - 陕西美兰德新材料专注于炭/炭复合材料、碳陶复合材料、高温设备、碳素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生产销售[5][6] - 浙江德鸿碳纤维拥有完整碳碳复合材料生产工艺链,产品包括碳/碳保温毡、隔热板、异形件等,应用于光伏、高温冶金、半导体及新能源等领域[7][8] - 苏州神鹰碳纤维产品包括PA6、PA66等多种预浸带及热塑板材,广泛应用于汽车、无人机、航天航空、风电叶片等行业[9][10] - 深圳光大同创主要产品包含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正推动新材料在3C、新能源、家电、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创新应用[11][12] - 内蒙古京航特碳科技专注于等静压石墨、石墨电极、碳纤维高温热场材料等产品,涉及半导体、电子、医疗器械领域[13][14] - 浙江英洛华装备制造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碳纤维轮椅车架、自行车车架等制品,自2018年进入碳纤维医疗器械领域[15][16] - 湖南常骏新材料科技从事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烯材料销售、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等[17][18] 关键装备与技术支持 - 湖南顶立科技专注于特种材料及特种热工装备研制,其超大型化学气相沉积装备、大型立式真空油淬炉等实现了关键装备自主可控[19][20] - 山东华信工业科技主营真空烧结炉、高温纯化炉、真空热压炉等,是国内热工装备头部企业[21][22] - 山西中电科电子装备致力于碳基材料纯化装备、化学气相沉积装备研发制造,装备应用于半导体、锂电、航空航天等领域[23] - 湖南烁科热工智能装备专注于CVD、PVD、PVT三大专有技术和热工、真空两大通用技术攻关[24][25] - 江苏盐能电热装备设计制造高温隧道炉、碳纤维生产线、台车炉等加热设备[26][27] - 湖南碳源科技具有超大型、高温、高纯、高精密、智能化热工装备定制开发能力[28][29] - 沈阳三特真空科技以各种真空应用设备为主导产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炉系列、真空感应熔炼炉系列等[30][31] - 山东鑫正达机械制造致力于真空(高压)浸渍类设备设计生产,产品包括浸渍炉、碳化炉、热压罐等[32][33] - 株洲众亿科技研发产品广泛应用于新材料高温处理、电池、石墨等行业,主营高温烧结炉、石墨化炉等[34][35] - 株洲红亚电热设备致力于高温电炉设计与生产,是行内生产3000℃高温炉的厂家之一[36][37] - 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面向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从事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研发[38][39] - 宁波飞纳激光科技专注于激光精密微加工领域,为各种复合材料提供激光加工解决方案[40][41] - 河南绿邦精细化工主营乙烯、乙烷等高纯碳氢气体,产品广泛应用于碳/碳复合材料、碳/陶复合材料等行业[44][45] - 无锡聚合高新材料致力于聚合物衍生陶瓷前驱体树脂开发,该树脂是国外对中国封锁的关键原材料之一[49][50] 环保与废气治理 - 苏州安速效环保科技主要产品包括蓄热式氧化炉、催化氧化炉等,在碳纤维新材料、医药、化工等行业有丰富经验[46][47] - 恩国环保科技提供碳纤维制造业工艺废气治理系统,如蓄热式焚烧炉和多段式直接燃烧焚烧炉[48]
填补空白!中石化,碳纤维再突破
DT新材料· 2025-09-22 07:07
产品技术突破 - 上海石化发布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 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产品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2] - 60K大丝束碳纤维单丝含量较48K提升25% 强度提高0.5GPa 模量增加20GPa 生产装置单线效率提升25%[4] - 产品拉伸强度突破4.9GPa 单股丝束可吊起1吨重物 弹性模量达260GPa以上[4] - 突破60K以上大容量单喷头工业制备技术难点 实现从原丝到氧化炭化全流程工业化试生产 属国内首创[6] 产品体系与产能 - 公司拥有3K/12K/24K/48K/60K等近20种型号碳纤维产品 构建覆盖通用型+高性能及大丝束+小丝束全谱系[6] - 依托上海和内蒙古两大碳纤维制造基地 强化产业链协同打造碳纤维核心产业集群[7] 应用领域与案例 - 60K产品适用于深海海上风电和建筑桥梁领域 满足大功率深远海风电叶片对长度和模量的高要求[2][4] - 48K大丝束碳纤维风电专用料已应用于131米长陆上风电叶片[7] -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外壳[9][10] - 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达领先水平 具备耐腐蚀/质量轻特性 可降低采油成本[12] - 大丝束碳纤维筋应用于青岛海口路跨风河大桥 成为国内首个大丝束碳纤维索锚体系桥梁工程[14][16] - 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头罩为广州高速地铁列车减重 属国内首列应用[17] -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全球最长131米陆上风电叶片 单个风电机组扫风面积相当于8个标准足球场[18][19] - 碳碳复合新材料风机叶轮使用寿命是现有材料10倍以上 解决烷基化装置叶轮腐蚀难题[21] 行业地位与成就 -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7] - 公司在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和碳纤维碳碳复合新材料多个应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7]
碳纤维领域又有重大突破,中国石化60K大丝束碳纤维正式亮相!
搜狐财经· 2025-09-20 15:17
产品技术突破 - 中国石化自主研发国内首创60K大丝束碳纤维 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填补市场空白 [1] - 60K大丝束单股可吊起一吨重 拉伸强度较48K提升23% 弹性模量提高5% [3] - 产品专门适配深海风电等高需求场景 解决叶片需更长更耐造的痛点 [5] 技术体系完善 - 公司完成24K/48K/60K近20种型号覆盖 实现通用型与高性能/大丝束与小丝束全谱系布局 [6] - 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技术的企业 [6] - 累计申请842项碳纤维专利 位列全国第一和全球第三 [6] 产业意义 -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实现碳纤维产业链自主可控 [8] - 从2022年48K工艺化突破到60K亮相 两年内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技术跨越 [8] - 产品应用于风电叶片、飞机部件、高铁动车等高端制造领域 [1][8] 材料特性优势 - 碳纤维比重不到钢的1/4 强度达钢的7-9倍 具备耐腐蚀耐高温特性 [1] - 60K大丝束使风电叶片强度更高、抗变形能力更强 可制造更大叶片提升发电效率 [5]
国内首创,填补市场空白,中国石化发布!
中国电力报· 2025-09-19 20:04
产品发布 -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正式亮相第28届中国国际复材展 为国内首创 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1] - 公司已拥有24K 48K 60K等不同丝束规格近20种型号碳纤维产品生产能力 形成通用型+高性能和大丝束+小丝束产品全谱系 [1] 技术突破 - 成功突破60K以上大容量单喷头工业制备技术难点 完成从原丝制备到氧化炭化全流程通关 实现工业化试生产 成为国内首家能生产60K大丝束碳纤维的企业 [3] - 与48K大丝束碳纤维相比 60K大丝束碳纤维强度更高 抗变形能力更强 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下游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 [3] 性能参数 - 60K碳纤维丝束拉伸强度比48K提高23% 单股丝束可吊起1吨重物 [5] - 弹性模量比48K提高5% 可应用于功率更大 叶片更大的深远海风电叶片等场景 [5] 应用领域 - 产品将主要运用于深海风电等领域 [3] - 碳纤维性能优越 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 强度是钢的7至9倍 具有耐腐蚀特性 广泛应用于风能 太阳能 高铁动车 飞机部件等领域 [3]
国内首创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19 15:20
公司技术突破 - 中国石化自主研发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为国内首创并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1] - 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能生产60K大丝束碳纤维的企业 [2] - 成功突破60K以上大容量单喷头工业制备技术难点并实现工业化试生产 [2] 产品组合与生产能力 - 公司已形成24K/48K/60K等近20种型号碳纤维产品全谱系生产能力 [1] - 产品谱系覆盖"通用型+高性能"与"大丝束+小丝束"组合 [1] - 2022年率先实现48K大丝束碳纤维工业化生产突破 [2] 产品性能与应用领域 - 60K大丝束碳纤维强度较48K更高且抗变形能力更强 [2] - 碳纤维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而强度达钢的7-9倍并具耐腐蚀特性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深海风电领域并有效提升下游复合材料生产效率 [2] - 碳纤维广泛应用于风能/太阳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领域 [1] 产业链意义 - 助力我国碳纤维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1] - 完成从原丝制备到氧化炭化全流程技术通关 [2]
我国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正式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18 15:34
产品创新 - 中国石化自主研发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为国内首创 有效填补国内市场空白[1] - 60K大丝束碳纤维强度比48K提升23% 弹性模量提高5% 单股丝束可吊起1吨重物[5] - 公司形成24K/48K/60K近20种型号产品谱系 涵盖通用型与高性能、大丝束与小丝束全系列[1] 技术突破 - 成功突破60K以上大容量单喷头工业制备技术 实现从原丝到氧化炭化全流程工业化试生产[5] - 2018年试制48K大丝束碳纤维 2022年实现48K工业化生产 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大丝束技术企业[5][6] - 碳纤维领域累计申请专利842项(全国第一) 获授权408项 完成PCT申请4项[6] 应用领域 - 60K产品主要应用于深海风电领域 满足更大功率叶片对材料强度与抗变形能力需求[5] - 碳纤维比重不到钢四分之一 强度达钢7-9倍 耐腐蚀 用于风能/太阳能/高铁/飞机部件[3] - 大丝束碳纤维可提升下游复合材料生产效率 推动风电产业向深海进军[5]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6] - 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实现碳纤维产业链自主可控[6] - 未来将强化产业链协同 打造碳纤维核心集群 提供高端新材料解决方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