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和碳中和

搜索文档
聚焦一刻系列电话会:节后和5月A股市场展望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A股市场、科技、消费、大金融、传媒、通讯、半导体、创新药、旅游酒店、社福餐饮、商贸零售、食品、农业、钢铁、电材、计算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节后市场走势** - 核心观点:节后大概率不会高开低走,更可能是震荡走势 [1][8] - 论据:基本面因素上,假期期间中美贸易摩擦未恶化、政策表态积极、海外经济数据对国内A股负面影响小、出行和消费数据符合预期;资金因素上,节前资金流出,节后大概率回流 [2][3][4][5][7] 2. **5月A股走势** - 核心观点:5月A股应是震荡偏强,是较好的操作时间窗口 [8] - 论据: - 政策和外部事件:政策方面,四月底政治局会议和五一期间财政部长文章表明要加紧实施积极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可能加速出台落地;外部事件方面,中美开启谈判可能性增大,科技创新相关产业会议密集举办,美联储预计维持利率不变 [13][14][15] - 基本面:4月出口数据可能回落,但消费和投资增速回升,经济数据总体平稳 [16] - 流动性:海外美国数据下行强化美联储降息预期,国内央行可能降价甚至降息,微观融资流出后可能回流,流动性偏宽松 [17][18] 3. **行业配置方向** - 核心观点:5月建议投资者主要关注科技,其次是消费里的一部分,传媒、通讯和半导体等也可关注 [22][23] - 论据: - 季节性效应:2016年以来,5月消费、大金融和政策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表现较强 [20] - 产业催化:5月科技产业大会密集,海外大厂资本开支、新品发布等催化不断 [21] - 一季报影响延续:一季报较好的行业5月表现可能较强,如农业、钢铁、电材、计算机等 [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历史上5月A股走势多数时候偏弱,2010 - 2024年15年里仅6年在5月上涨 [9] 2. 影响5月A股走势的核心因素是政策、外部事件和流动性,基本面也有一定影响 [9][12] 3. 4月美国经济数据下行,制造业PMI继续走低,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下降,平均时薪同比增速回落 [4] 4. 五一期间出行和消费数据同比有一定增长,旅游人数增长超10%,但人均消费可能下降 [5] 5. 节前融资资金流出明显,3月21日融资高点到4月30日低点融资共流出约1500亿 [7]
广东阳江乘风而动向绿而行
经济日报· 2025-07-08 06:18
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阳江海上风电累计投资1126亿元 建成投产14个项目 装机容量601 66万千瓦 居广东省首位 全国第二 [2] - 在建和前期工作项目共700万千瓦 规模居全国首位 [2] - 2023年前5个月上网电量31 76亿千瓦时 产值19 56亿元 [2] - 已引进明阳智能 金风科技等整机厂商及3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总投资近400亿元 [2] 产业链布局 - 建成全国最完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涵盖整机集成 齿轮箱 轴承 电气等关键环节 [2] - 形成"立足阳江 面向全国 辐射全球"的全产业链基地 [2] - 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挂牌 为省内首个高比例绿电直供示范园区 [3] 技术创新 -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投资3亿元 引入9支创新团队和6个科研平台 聚焦深远海关键技术 [3] - 广东电网在阳江建设世界首个远海风电海陆一体直流输电工程 含8项"世界首创"技术 [5] - 海上风电单位造价从2万元/千瓦降至1-1 3万元/千瓦 [4] 发展规划 - 目标2025年风电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2035年超2000亿元 [3] - 规划2030年总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 [6] - 打造"风光储氢"协同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 [6] 国际合作 - 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 累计发电超16亿千瓦时 [6] - 形成"全球风电看中国 海上风电看阳江"的行业共识 [7] - 计划建设海上风电母港和人才培训基地 输出设备和技术 [7] 政策支持 - 海上风电首次写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6] - 国家能源局支持聚焦深远海漂浮基础及柔直输电技术研发 [8]
“地沟油”正在成为飞机燃料,但数倍于航空煤油的成本困扰航司
第一财经· 2025-06-07 22:32
SAF产量与需求 - 2025年SAF产量预计增长至200万吨,较2024年的100万吨翻倍,但仅占航空燃料总使用量的0.7% [1] - 2050年实现航空业净零碳排放需SAF产量呈指数级增长 [1] - 欧盟要求2025年SAF混合比例为2%(约100万吨),2030年提升至6%,2050年达70% [2] - 中国目标2025年SAF消费量达2万吨以上,累计消费5万吨(占国内航空煤油消费量0.2%) [2] 政策与试点进展 - 欧盟及英国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SAF强制配额政策,推动欧洲成为SAF主要流向地区 [2] - 中国2024年9月启动SAF应用试点,12个航班加注SAF,2025年3月起北京大兴等机场国内航班常态化加注1% SAF混合燃料 [3] - 美国对SAF生产商实施税收抵免,新加坡计划2026年征收离境航班可持续燃料税 [6] 生产与技术发展 - 中国已建成35万吨SAF产能,包括镇海炼化10万吨/年装置、海新能科5万吨产能及君恒生物20万吨/年产能(计划2025年底扩建至60万吨/年) [4] - 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合作利用废弃油脂生产SAF,年产能23万吨 [4] - 当前SAF原料80%来自HEFA(氢化脂肪酸),未来需多元化开发农业/林业残留物及城市垃圾以扩大产能 [5] 成本与市场挑战 - 2024年SAF平均成本为传统航空燃料的3.1倍,2025年预计升至4.2倍,主因欧盟合规费推升成本 [6] - 2025年传统航空燃油价格预计同比下降13%至86美元/桶,加剧SAF成本压力 [6] - 2050年实现净零碳需累计支付4.7万亿美元成本,需政府政策刺激规模化生产以降本 [6] 行业动态与趋势 - 国内航司如国航、东航、南航已完成SAF验证飞行,中国商飞国产飞机首次使用"地沟油"原料SAF演示飞行 [5] - 民航业碳减排依赖SAF量产与成本优化,需类似风能太阳能的产业政策扶持 [7]
我国地热直接利用世界第一,仍需进一步提升利用效率与经济价值
新京报· 2025-05-23 22:37
地热能产业发展现状 - 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良好但开发利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提升利用效率与经济价值 [1] - 地热能作为新能源体系重要成员,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稳定可靠的特点,开发潜力巨大 [1] - 浅层供暖制冷规模稳步扩大,水热型供暖有序增长,地热发电技术持续创新 [1] - 地热能在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南方温暖过冬及工农业减碳中发挥重要作用 [1] 政策与行业支持 - 国家能源局强调需充分认识地热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意义,推广先进技术并完善政策保障 [1]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系统部署热泵推广应用与产业升级 [2] - 住建部提出城市更新需结合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创新,满足生态低碳与居住舒适要求 [2] 资源与技术潜力 - 我国地热资源量占全球1/6,直接利用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2] - 地热能在住宅、公共建筑、工业、交通、农业等多领域展现巨大潜力 [2] - 技术进步与规模化发展将降低供暖成本,提升地热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创新勘探与开发利用技术,提升地热能效率与经济价值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 - 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热泵产业政策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方向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