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
搜索文档
海尔智家涨近3% 与三花智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以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智通财经· 2025-11-04 11:24
海尔智家(600690)(06690)涨近3%,截至发稿,涨2.39%,报25.66港元,成交额1.54亿港元。 近日,公司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华泰证券指出,公司第三季收入775.6亿元,按年增长9.5%;归母 净利润53.4亿元,按年增长12.7%。首三季公司实现收入2340.5亿元,按年增长10%;归母净利润173.7 亿元,按年增长14.7%。海尔智家首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展望未来,公司全球家电龙头地 位稳固,国内数码化改革深化,海外高端品牌战略坚定推进,看好后续盈利弹性继续释放。 消息面上,据观点网报道,11月4日,海尔智家与三花智控(002050)在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 将在协同研发并联、实验室共建及新兴领域布局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以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并加快创 新成果转化。此次合作将围绕制冷、热泵及新能源车热管理等方向共建联合实验室,共享测试资源与数 据,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同时,双方将在智能家居、储能温控等新兴领域联合布局,推动核心零部件国 产化率提升。 ...
中国银河证券:理性看家电国补退坡 清洁电器零售市场依然有望保持增长
智通财经· 2025-10-31 15:01
行业整体零售表现 - 9月以来大家电普遍同比下滑,10月以来清洁电器零售大幅下滑,但相比2023年同期仍大幅增长 [1][2]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3.0%,增速环比-0.34个百分点,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9月社零同比+3.3% [1] - 回顾2024年国补期间,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社零在9、10、11、12月分别同比+20.5%、+39.2%、+22.2%、+39.3%,清洁家电线上零售额在同期分别同比+23.7%、+129.6%、+38.3%、+103.3% [1] 行业生产与需求预期 - 产业在线数据显示,10月、11月、12月空调内销排产较去年同期内销实绩分别-11.5%、-8.4%、-9.9%,反映行业谨慎态度 [1][2] - 预计大家电以更新需求为主,补贴透支影响短期需求;清洁电器渗透率持续提升,2026年零售市场依然有望保持增长 [1][2] 市场竞争动态 - 小米空调将“6年免费包修”升级为“10年免费包修”,其零售额份额环比保持稳定,该政策对冲了小米汽车的负面舆情 [3] - 智能割草机市场被看好,竞争激烈,石头科技在2025年9月IFA发布产品,至此三大扫地机龙头均进入该市场 [3] - 运动相机市场中,大疆处于市场攻势,产品明显降价并持续推出新品,预计是对影石进入无人机市场的回应 [3] 公司具体表现 - 绿联科技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60.4%,受益于充电宝安全事件导致的更新潮 [4] 出口市场与产能布局 - 10月10日,美国宣布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额外100%关税,消费龙头公司普遍已有心理准备并加速产能全球布局,例如美的空调泰国工厂获评“供应链韧性灯塔工厂” [5] - 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起,欧美热泵逐步走出去库周期,2025年1-8月热泵出口同比+22.5% [5] - 预计随着欧美对俄罗斯天然气制裁加大、北半球冷冬概率升高及欧洲部分国家补贴重启,热泵出口有望延续改善 [5] 投资标的建议 - 推荐科技消费相关的石头科技、科沃斯、绿联科技;黑电龙头TCL电子、海信视像;推荐低估值、高分红率且完成线下渠道数字化转型的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推荐产业链跨界的三花智控、盾安环境、德业股份 [6]
德国近两成城市公用事业计划退出天然气:消费者面临成本不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10-25 00:05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DOLC) 随着德国能源转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公用事业公司(Stadtwerke)计划放弃天然气,转向区域供暖(Fernwärme)和热泵(Wärmepumpen)等替代 能源。根据德国城市公用事业协会(VKU)的最新调查,几乎每五家 Stadtwerk 中就有一家计划在未来关闭其天然气网络。 曼海姆(Mannheim)的能源企业 MVV 已宣布计划在2035年前关闭天然气网络。此举引发当地居民反对,因为并非所有家庭都能接入区域供暖系统,部 分居民被迫安装成本高昂的热泵。 政策与目标 德国政府的目标是在2045年前实现气候中和,逐步淘汰石油和天然气取暖方式,转而使用区域供热、热泵或绿色气体。VKU强调,目前缺乏明确的法律 规定,导致市政能源企业、家庭用户以及中小工业客户普遍处于不确定状态。 地方热能规划(Kommunale Wärmeplanung)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关键工具。按照计划: 1. 对于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相关规划须在2026年中期前完成; VKU 主席英格伯特·李宾(Ingbert Liebing)警告说,随着2045年德国全面停止天然气供应的目标临近,消费者可能会面 ...
“十五五”与碳达峰之一:碳达峰行业梳理:“碳达峰”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低碳化和技术创新-20251023
湘财证券· 2025-10-23 19:20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中国"碳达峰"目标与三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紧密相关,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低碳化和技术创新,并在"十五五"规划期间成为重要投资主线 [2][6][9] -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目前仍处于上升状态,但同比增速已呈现收敛趋势,2024年总量为12533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071% [4][5][15][20] - 各行业碳达峰进展不一,电力、钢铁、水泥、铝等行业已实现或即将达峰,而交通、石油化工等行业实现2030年达峰难度较大 [6][24][25] - 投资重点将围绕非化石能源加码、高耗能产业深度脱碳和终端用能电气化三大领域展开,短期市场受中美贸易冲突和3900点压力位影响可能宽幅震荡,但碳达峰相关方向预计成为关注焦点 [6][7][9][30] 碳达峰政策演变 - 中国已公布三轮NDC:第一轮(2015年)目标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比20%左右 [11] - 第二轮(2020年)目标升级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25%左右,风电、太阳能装机达12亿千瓦以上 [12] - 第三轮(2025年)覆盖全经济环节,首次设定绝对减排量,目标为2035年温室气体净排放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占比30%以上,风电、太阳能装机力争达36亿千瓦 [3][13] 全球与中国碳排放现状 - 2024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量增长132%至408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创历史新高 [15] - 中国内地2024年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12533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071%,居世界首位,美国、印度、俄罗斯分别占1252%、799%、551% [15][20] - 2014-2024年间中国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呈现震荡上升态势,但同比增长呈现收敛趋势 [5][22] 重点行业碳排放与达峰进展 - 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最大,为564亿吨,占总量的4500% [23] - 钢铁行业碳排放180亿吨,占比1436%;水泥行业约120亿吨,占比957%;交通行业约130亿吨,占比1037% [23]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水泥、铝、电力、钢铁等行业已实现或即将实现碳达峰 [6][24] - 交通行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40%,但达峰难度仍大;石油化工行业因成品油消费问题达峰"极难" [6][25][26] 未来投资方向 - 能源系统清洁化:重点包括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光伏、农光互补、配套储能系统(新型锂电、液流电池)、智能电网升级及煤电灵活性改造 [6][26] - 高耗能产业深度脱碳:钢铁行业推广短流程与氢冶金、废钢回收;水泥行业推广非碳酸盐原料和生物质燃料替代、配套CCUS集群;石化行业推行绿氢炼化、生物基材料研发 [6][27] - 终端用能电气化: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重卡、充电桩/换电站网络、船舶岸电改造、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建筑领域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7][29] 短期市场观点与建议 - 2025年10月以来中美贸易冲突升温,上证指数处于3900点压力位附近,预计对A股市场造成影响,延长宽幅震荡时间 [9][30] - "十五五"规划落地在即,碳达峰相关投资方向大概率成为重要关注方向 [9][30] - 建议关注前期已充分调整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反内卷、大环保相关板块,以及实现碳达峰相关的新能源领域 [9][30]
国际团队发布重磅报告称:世界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
科技日报· 2025-10-16 07:24
全球气候临界点现状 - 全球气温已上升约1.4℃,世界正迅速逼近一系列灾难性临界点,标志着进入新的"气候现实" [1] - 温水珊瑚礁大规模死亡已成为首个显著的气候临界点,其热临界点中心估计为1.2℃,范围在1℃至1.5℃之间,已实质性地跨越不可逆转的临界点 [1] - 即便将升温控制在1.5℃以内,温水珊瑚礁也几乎确定(超过99%概率)将大面积消失,该生态系统支撑着近10亿人的生计以及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1] 面临风险的生态系统 - 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不可逆融化将导致海平面长期上升 [2] - 亚马孙雨林可能在升温达1.5℃时开始大面积枯死,影响超过一亿依赖其资源的人群 [2] -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面临在升温低于2℃时崩溃的风险,将扰乱全球气候模式并威胁全球农业产量与粮食安全 [2] 应对措施与积极转型 - 避免最严重后果的关键在于立即采取前所未有的紧急行动,减排必须加速,同时扩大可持续的二氧化碳去除规模 [2] - 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电池储能和热泵等绿色技术的普及已显示出积极迹象,可推动社会技术系统的自我强化转型 [2] - 在农业、交通、城市和森林管理等相互关联的系统中实施协调政策,可引发连锁式的积极转变 [2] 社会态度与系统反馈 - 公众对气候危机的担忧持续上升,少数先行者的行动足以带动更广泛群体的行为改变 [3] - 生态系统恢复、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推广可触发自然与社会系统的正向反馈循环 [3]
每周股票复盘:奇精机械(603677)泰国新工厂建成投产
搜狐财经· 2025-09-21 05:3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价19.98元 较上周19.07元上涨4.77% [1] - 本周最高价21.44元(9月17日) 最低价18.98元(9月15日) [1] - 总市值38.48亿元 在家电零部件板块市值排名24/30 两市A股排名3949/5153 [1] 业务拓展进展 - 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钢轮产品处于小批交样阶段 未量产 量产节奏取决于客户需求 [1][4] - 无人机零部件共15款 其中2款获定点 1款已量产 13款处于打样阶段 合作方为外资客户 [2][4] - 无人机零部件生产将落地泰国工厂 业务规模较小 [2][4] - 控股子公司奇精诺通6月设立 热泵项目进入设备采购阶段 预计第四季度投产 [2][4] 产能布局 - 泰国新工厂2024年9月建设完成 以汽车零部件业务为主 [3][4] - 下半年实现离合器业务与汽车零部件双线运行 [3][4] - 2020年末设立泰国生产基地 2023年启动新工厂建设 [3] - 新增产能投入基于客户订单 优先利用现有产能和设备 [2] 生产工艺与模式 - 具备注塑/精密加工/冲压/热锻/冷镦/冷锻/装配/表面处理/热处理/压铸等完整工艺链 [2] - 采用订单式生产为主、备货式生产为辅的模式 淡季适当增加产量形成存货 [3] 外汇管理 - 外销业务收入约占营业收入三分之一 [3][4] - 外销订单以美元定价和结算 保有美元货币 [3] - 通过结汇和套期保值业务降低汇率波动不确定性 [3][4] 股权结构 - 宁波工投集团入股成为控股股东后 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已完成改组 [2] - 与控股股东保持定期沟通 寻找产业投资方向 目前未有实质性进展 [2]
美媒:中国正用绿色科技悄然拯救世界
环球网资讯· 2025-09-17 06:51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主导地位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70%以上 [1] - 中国主导全球光伏生产 [1] - 在风力涡轮机、工业电气化技术、热泵等领域取得显著发展 [1] 绿色能源成本下降驱动因素 - 规模效应成为绿色能源成本下降主要因素 [1][2] - 整合供应链和丰富工程人才支撑制造业规模发展 [1] - 产业政策和制造实力使绿色能源价格显著降低 [2] 绿色技术应用与碳排放影响 - 绿色能源开始在中国电力生产和工业供暖领域取代煤炭 [1] - 中国碳排放量近期趋于平稳且略有降低 [1] - 绿色技术应用有效降低中国碳排放水平 [1] 全球市场拓展与产业输出 - 向巴基斯坦、非洲和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出口绿色科技 [1] - 贸易壁垒导致更多中国电动汽车流向发展中国家市场 [1] - 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同时避免大量碳排放 [1]
2025年多项战略布局,大金连续动作拓展全球空气事业版图
金投网· 2025-09-15 12:25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围绕空气领域进行技术积累与市场覆盖 深化全球布局并拓展事业边界 [1] - 公司通过收购与自建并举方式加速全球空气事业布局 涉及AI数据中心冷却 热泵 研发制造等板块 [2] - 公司战略行动包括进军AI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增强热泵服务网络 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加强东南亚市场布局 [4] 全球投资与收购 - 收购Dynamic Data Centers Solutions公司 获得服务器级冷却技术 解决AI数据中心电力消耗与发热问题 [2] - 收购瑞典住宅热泵服务商Kylslaget和苏格兰供暖服务公司Saltire 增强欧洲住宅热泵服务网络 [2] - 在中国启用苏州研发中心(全球首个空调核心零部件研发基地)并开设惠州工厂(第三大成品制造基地) [2] - 在印尼投产首个全规模住宅空调工厂 加速产品供应东南亚市场 [2] 全球化经营规模 - 业务覆盖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130家生产基地和351家分公司 [7] - 全球员工超10万名 其中中国区拥有近2万名员工 [5][7] - 在中国设立3家研发中心和22家生产基地 形成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四位一体本土化产业链 [5] 企业发展历程 - 公司1924年创立 为暖通行业最早开展全球化的企业之一 1966年通过马耳他公司开启海外扩张 [5] - 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 通过30年现地化发展形成完整本土化经营体系 [5] - 通过全球并购整合与技术研发成为世界知名空调品牌 业务涵盖空调 冷媒及压缩机全产业链 [5] 企业价值观与影响 - 秉持"用空气创造答案"价值观 致力于做空气文化引导者和空气价值提供者 [5] - 通过节能环保技术助力行业低碳转型 为全球用户创造节能舒适的生活环境 [2][7] - 以技术创新和全球视野推动可持续发展 创造健康室内空气环境 [7]
Lennox International (NYSE:LII)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12 05:52
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 公司为Lennox International (LII) 一家专注于住宅和轻型商用暖通空调(HVAC)系统的制造商和分销商[3] * 行业为美国住宅和轻型商用HVAC市场 公司面临来自多个参与者的竞争[3] 核心竞争优势与战略 * 公司采用直接面向承包商的直销分销模式 使其能够同时赚取制造和分销利润[3] * 公司致力于帮助承包商在其本地市场获胜 重点关注三个领域:履约率(从90%提升至99%)、技术支持与培训(如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以及提供全产品线(包括与三星合资的无管道产品和新的热水器合资项目)[4][5] * 公司在产品研发上集中投入 HVAC是其唯一研发方向 使其能够超越竞争对手进行创新[6] * 公司在高端产品(如熔炉、空调、热泵、屋顶机组效率)和入门级成本竞争产品上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覆盖了市场70%-80%的份额[7][8] * 公司拥有自己的控制系统、知识产权和算法 包括设计自己的功率电子设备(变频驱动)以降低成本并将技术有效下放到中端产品线[9] 市场动态与近期挑战 * 行业份额通常不会大幅变动 与承包商的关系具有长期粘性 主要和次要品牌并存[10] * 住宅HVAC市场面临短期压力 包括监管变化(制冷剂转换)、关税、天气寒冷、454B罐短缺、新房开工以及现房销售疲软等多种变量同时出现[11] * 分销商需要在下半年清空旧的R410A制冷剂库存 因为监管变化将使其被淘汰 这造成了近期的行业暂时性拐点 但结构性并未改变[12] * 销售通过(sell-through)方面也面临挑战 约25%-30%的行业份额(新房建设和现房计划更换)出现下滑 宏观经济状况导致房主可能选择短期维修而非更换系统[14] * 需求破坏在HVAC行业是暂时的 因为维修最终仍需更换 没有其他替代品 且系统平均寿命缩短、旧制冷剂成本和电费上涨等因素将推动新的系统更换周期[16][17] * 轻型商用市场(HRI shipments)已连续11个月下滑 但公司通过紧急替换计划和国家账户方面转为攻势 看到了份额恢复的积极轨迹[18] * 公司预计轻型商用市场将出现多年的设备刷新周期和多年的份额增长[19] 增长计划与产品创新 * 公司通过新的墨西哥工厂增加了20%的产能输出 并有能力使输出翻倍以上 以赢回轻型商用市场份额[22] * 公司为紧急替换市场设计了名为“Radar”的产品 并收购了AES(屋顶基座制造商) 通过一个应用提供快速报价和交付 以速度取胜[23] * 产品创新管线丰富 包括将冷气候热泵技术优化并下放到中端产品线 更好地整合三星无管道产品 以及与Ariston合资的热水器产品 实现统一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仪表板[24][25] * 公司刚刚赢得了DOE 15吨及以上类别的冷气候热泵挑战赛 并正在开发新的商用产品 如热气体再热、除湿解决方案和专用室外空气解决方案[26] 技术与数字化应用 * 公司利用AI技术主要在两个方面:改善电子商务平台的客户体验(如超个性化、预填充购物车、匹配)以及提升内部生产力(如SIOP、分销规划、网络优化、价格优化)[27][28] * 推出了AI技术支持聊天机器人 已有7000家经销商使用该代理AI应用 用于故障排除、零件查找和维修程序[27] * 消费者也可以通过AI在网站上自助查询保修、故障排除和错误代码信息[28] 并购与售后市场扩张 * 公司收购了NSI Industries的HVAC部门 以加速其零部件和配件业务的发展[29] * 此次收购使公司的零部件销售额接近10亿美元 并具有良好的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潜力[30] * 传统HVAC分销商的零部件和配件销售占其销售额的40% 而公司目前仅占20% 这是一个服务不足的市场[29] * 公司希望将零部件和配件销售占比提升至40% 并通过此次收购继承了一种销售零部件的文化 为未来的并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33][34] 竞争格局与份额趋势 * 近期未看到重大的份额变动 所有原始设备制造商(OEM)都在以类似的方式应对短期短缺[36] * 来自亚洲的无管道产品进口在增长 但公司认为这是对整体安装基数的补充 而非对管道系统的替代 管道系统在美国住宅设计中仍是成本效益最高的选择[36] * 无管道系统约占行业的10% 但仅占公司销售额的2% 公司对通过与三星的合作来增长该业务感到兴奋[36][37] * 公司与三星的合作提供了品牌认可度和产品差异化 并通过统一的应用程序和经销商仪表板实现了无缝集成[37] 成本、定价与盈利能力 * 公司看到投入成本、关税压力和向新制冷剂产品转换的投资是行业共同的挑战[45] * 行业定价至今保持理性 公司预计价格和成本将继续上涨 明年初将宣布下一轮全面涨价[45] * 第二季度利润率强劲 得益于有利的价格-成本关系、新产品带来的组合效益、良好的工厂生产率以及通过供应商谈判抵消关税的努力[46] * 公司目标是在下半年继续保持价格-成本为正 尽管可能不及第二季度的程度[46] 运营与供应链 * 公司拥有多元化的制造基地 超过50%的业务在美国的五个工厂进行[43] * 232关税的增加带来了一些成本上升 但公司通过不同的商品采购、谈判、工厂间转移产品线等方式积极 mitigating(减轻)影响 总体关税敞口基本保持不变[41][42] * 对于2026年USMCA(美墨加协定)的审查 公司认为三国之间的投资联系紧密(数万亿美元) 重大中断会造成很多问题 但目前难以预测 将届时应对[43][44] 长期增长向量与市场教育 * 无管道业务(占行业10%)和热水器业务(从零开始)是未来的重要增长载体[47] * 随着电气化趋势 热泵技术将应用于热水器 未来可能看到HVAC和热水器系统的融合[48][49] * 公司通过其一步分销模式和对经销商的培训 来教育市场了解新技术的效率和投资回报率(ROI) 并帮助识别回扣和税收抵免以降低房主的系统成本[50][51] 经销商情绪与行业展望 * 经销商总体上是冷静和有纪律的 他们理解渠道中存在噪音 并认为当前的挑战是短期的[53] * 行业长期前景依然看好 修复与更换的动态变化是短期的 大家对进入明年普遍充满信心[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