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域直播虚假宣传
icon
搜索文档
从“养生课”到“收割局”,私域直播是时候告别野蛮生长了
新京报· 2025-10-19 19:49
监管行动概览 - 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其中涉及平台6件、商家24件 [1] - 已执行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 [1] - 此次行动是监管部门首次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专项打击 [1] 违规模式与目标群体 - 不法商家利用私域直播管理宽松、隐蔽性强等特点进行虚假营销,精准针对老年人群体 [1] - 通过线下推销、线上建群积累客群,在封闭直播中借助“伪科学养生课”等形式诱导消费,将普通商品包装成“神药” [1] - 私域直播普遍存在无回放、无订单查询、无评价机制、限时删除链接等特征,导致消费者维权和监管取证困难 [1][2] 全链条打击策略 - 监管实施全链条打击,覆盖私域直播间、平台、产品生产企业及销售企业 [3] - 重点查处通过“小恩小惠获客、建群、转发链接、组织听课、协助下单”模式形成销售闭环并直接获利的门店,将其认定为独立违法主体 [3] - 今年以来上海市已立案查处50余家此类门店 [3] - 平台因承担交易撮合并收取技术服务费,被要求主动承担治理责任,不再被视为“中立技术方” [3] 行业规模与监管升级 - 私域直播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商品交易总额(GMV)已达千亿规模,私域运营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级别 [3] - 河南监管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包括审查营销人员资质、设定直播数据最低保存期限等 [4] - 对未尽审查义务的平台依法查处并移送网信、通信、公安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4]
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 市场监管总局: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45
私域直播专项整治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其中平台6件、商家24件,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 [1][3] - 专项整治行动查办老年人药品、保健品相关违法案件4516件,罚没金额6876.91万元,责令3611家主体整改、涉及金额382.42万元 [2] - 专项行动征集群众及经营主体提供的问题线索7415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违规违纪线索95条 [2] 监管措施与法律更新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治理关口前移,约谈平台企业要求压实主体责任,通过技术措施限制涉嫌违法内容的外部链接访问 [3]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0月15日正式施行,增加对关键词搜索、侵害数据权益、虚假交易等行为的规制,并强化平台企业责任 [3][4] - 监管部门研究制定虚假宣传法律适用问题指引,为地方执法办案提供参考借鉴 [3] 行业合规要求 - 监管部门要求经营主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主动合规并公平参与竞争 [5] - 平台内经营者被提示避免利用技术挑战竞争秩序边界,不得借"私域"之名从事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 [5] - 平台经营者被要求严格落实反不正当竞争法,引导规范平台内经营者依法竞争,并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并报告 [5]
假专家、假神药精准“围猎”老年人,监管出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8:51
整治行动概况 - 市场监管总局于10月15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整治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的工作进展,专项整治期间共征集问题线索7415个,查办违法案件4516件,罚没金额6876.91万元,责令3611家主体整改、涉及金额382.42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违规违纪线索95条 [1] - 针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乱象,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30件,其中私域直播平台6件,直播商家24件,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 [2][5] - 截至9月底,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已立案516宗,结案344宗 [11] 违法行为特征 - 私域直播具有用户精准性,商家能够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精准营销,例如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健康产品营销 [5] - 私域直播具有购买意愿的高转化率,受众经过筛选,对品牌或产品有一定认知,因此购买意愿更强 [5] - 私域直播具有封闭性与隐蔽性,多聚集在封闭性强的第三方平台,平台管理规则相对宽松,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5] - 私域直播运营模式多元,包括门店型模式、云店型模式、社区店模式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态复杂 [5] 突出问题表现 - 虚假宣传与夸大功效,通过低价商品、免费体验活动引流,用虚构身份、虚假原料、虚构疗效等伪造信息进行虚假宣传,将普通商品包装成“神药”“神器”,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 [6] - “专家人设”造假,部分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诱导营销,而所谓“专家”往往没有真实的专业背景和资质 [7] - 产品资质造假,一些私域直播间销售的产品没有合法资质,却伪造或冒用批准文号、认证标志等,误导消费,例如将普通食品宣传为具有治疗功效的药品,或将普通保健品宣传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产品 [7] - 消费维权困难,不法商家往往通过“播完即关”、屏蔽信息、解散群组等方式销毁证据、逃避责任,并通过虚构售后服务、拖延退款等手段,进一步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7] 监管手段与法律支持 - 市场监管部门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强网络监测,持续完善关键词监测库,并积极运用AI大模型、电子数据取证等技术手段发现违法行为 [8][9] - 通过大数据分析、AI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微信群、小程序等进行风险监测,从历史经营地址、银行流水、人员关联关系等多渠道织密证据网,实现信息收集、智能分析、深度挖掘、风险预警、案源移送全覆盖 [9]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完善了对虚假宣传违法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条款,细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和认定标准,增加关键词搜索、侵害数据权益、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恶意退货、平台责任等方面的制度 [9]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私域直播虚假宣传相关平台企业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22:08
监管行动概述 - 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利用私域直播进行虚假宣传的问题约谈相关平台企业,要求平台压实主体责任,通过配合取证、限制涉嫌违法链接访问、加强消费者提示等方式协助治理 [1] -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其中涉及私域直播平台6件、直播商家24件,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 [4] 违法手段与特点 - 不法商家通过"免费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直播领福利"等形式精准围猎老年群体,将其引流至私域直播间实施虚假营销 [1] - 私域直播具有用户精准、购买意愿转化率高、封闭隐蔽、运营模式多元等特点,导致监管面临主动监控难、内容取证难、链条追溯难等挑战 [1] - 部分私域直播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开发了直播间访问人次和点赞数修改功能、访问人次倍增功能、机器人暖场功能,可操控虚拟账号发布预设评论进行虚假互动,例如将实际观看30人的直播修改为最高180余万人在线观看 [3] 地方监管举措与技术应用 -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依托网络监测平台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AI识别技术对微信群、小程序进行风险监测,并从经营地址、银行流水、人员关联等多渠道织密证据网,实现全流程覆盖 [2]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将明知直播内容虚假仍提供一条龙服务的线下门店认定为独立违法主体查处,破除宣传与销售分离的执法困境,今年以来已立案查处50余家门店 [2] -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要求平台新增消费者投诉处理和"先行赔付"机制,消费者投诉未及时处理时由平台先行垫付,自今年7月以来相关平台累计封禁违规视频5904条,处置违规直播1.1万场,封禁1877家店铺直播功能,将472家店铺纳入黑名单 [3] 执法成效与行业影响 - 上海市闵行区局、黄浦区局在全国率先查办某因、某睹两个私域直播平台帮助虚假宣传案件,涉及6千余场存在数据篡改行为的商业直播 [3] - 市场监管部门将向社会发布私域直播虚假宣传典型案例,以期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行业的效果 [4]
市场监管总局:私域直播围猎老年消费者,涉案主体均已被立案调查
中国能源网· 2025-10-15 21:45
监管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于10月15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部署整治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 [1] - 针对央视反映的“私域直播老年人消费陷阱”相关舆情,市场监管总局迅速采取行动 [1] - 部署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对“潇洒甄选”实际运营主体连云港潇洒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其线下门店“羊艿甄品”等相关违法线索进行核查 [1] 立案调查公司 - “潇洒甄选”实际运营主体连云港潇洒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其线下门店“羊艿甄品”等涉嫌违法经营主体均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1] - 部署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垦道”品牌个体经营门店立案调查 [1] - 指导陕西省市场监管部门对西安大鱼评测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青春策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立案调查 [1]
微信群直播精准“围猎”老年人,市场监管总局首次“亮剑”
新京报· 2025-10-15 20:11
私域直播虚假营销的监管行动与成效 - 市场监管总局首次针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采取专项整治行动,并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1] -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其中平台6件、商家24件,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1][6] - 对微赞、小鹅通、有赞、有因、目睹等5家私域直播平台的调查已终结[1][6] 私域直播的行业特征与风险 - 私域直播是基于自有流量池针对特定用户群体的互动营销模式,具有用户精准性、高转化率、封闭隐蔽性及运营模式多元四大特征[2] - 该模式常通过微信群、企业微信等封闭平台进行,平台管理规则宽松,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2] - 不法商家利用私域直播精准“围猎”老年群体,通过免费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引流至私域直播间实施虚假营销[1][3] 虚假营销的主要违法手段 - 将普通商品包装成“神药”“神器”,通过虚构身份、虚假原料、虚构疗效等进行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3] - 伪造“专家”人设,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一对一咨询等形式诱导营销,而专家并无真实专业背景[3] - 产品资质造假,伪造或冒用批准文号、认证标志,将普通食品宣传为药品或夸大保健品功能[3] - 采用“播完即关”、屏蔽信息、解散群组等方式销毁证据,并通过虚构售后服务、拖延退款等手段使消费维权困难[3] 监管执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监管执法面临主动监控监测难、私域内容取证难、上下游链条追溯难等挑战[4] - 监管部门通过强化电子取证固证、跨区域协同办案、全链条“穿透式”监管等手段提升监管能力[4]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0月15日实施,完善了虚假宣传规制条款并强化了平台企业责任[7] 专项整治工作的具体成果 - 专项整治工作已征集线索7415个,查办违法案件4516件,罚没金额6876.91万元,责令3611家主体整改、涉及金额382.42万元,移送违规违纪线索95条[5][6] - 针对“潇洒甄选”及“垦道”品牌等相关违法线索,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多家实际运营主体和门店立案调查[7]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相关平台企业,要求其压实主体责任,配合办案取证并对涉嫌违法链接限制访问[6]
私域直播围猎老年消费者 天津蓟州区对涉事门店立案调查
新浪财经· 2025-10-10 14:57
监管行动 - 天津市蓟州区市场监管局对涉事门店依法立案调查 [1] - 直播间经营主体潇洒甄选(连云港)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虚假宣传案件线索被移送至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场监管局 [1] - 在天津市蓟州区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等虚假宣传专项整治行动 [1] 事件背景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于9月28日播出《私域直播围猎老年消费者》节目 [1] - 节目内容涉及通过私域直播围猎老年消费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