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停滞

搜索文档
“人造肉第一股”千亿市值毁灭了
投中网· 2025-08-22 15:04
Beyond Meat公司现状 - 公司从2011年种子轮融资至IPO合计融资16.9亿美元[6] - 市值从2021年最高200亿美元跌去99%,现仅剩不到2亿美元残值[6] - 上市6年后被传言濒临破产,反映生存难以为继的实况[6] 人造肉行业市场表现 - 过去十年人造肉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仅为10%,远低于预期[8] - 上市初期预测植物肉市场可达200-300亿美元,对应植物奶在牛奶市场占比,但未能实现[8][9] - 鸡鸭肉过去10年复合增速达19%,白羽鸡极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12] 人造肉成本结构问题 - 人造肉出厂成本价每公斤7美元以上,显著高于牛肉(6美元)、猪肉(2.5美元)和鸡肉(2美元)[11] - 高成本导致在资金硬约束下缺乏竞争力,无法扩大市场规模[11] - 成本迟迟无法下探,注定成为小众产品[12] 科技与成本关系分析 - 真正科技进步应带来成本下降,如电商、手机支付、天然气发电和光伏行业[14] - 人造肉未能兑现规模化后成本下降的承诺,违背技术进步规律[14] - 代表环保潮流和社会运动,主要吸引环保主义者和亿万富豪群体[14] 资源限制与技术停滞背景 - 美国页岩油成本达60美元平衡线,便宜原油难以满足所有国家需求[18] - 过去50年美国牛肉价格经通胀调整后保持在7美元左右,养殖业技术遭遇硬天花板[18] - 中国发展电动车和煤电厂是资源与技术双重天花板下的成本最优选择[18] - 全球技术停滞根本原因在于精英阶层为避免毁灭性风险主动阻碍技术进步[19][20][21] 替代蛋白发展方向 - 比尔·盖茨转向投资食用昆虫领域,蟋蟀蛋白成本约2美元,与鸡肉接近[23] - 通过基金会向All Things Bugs LLC提供350万美元资助,研发基因改造昆虫蛋白[23] - 支持AgriProtein等昆虫基饲料公司,但部分企业已因财务问题破产[23] 原子世界技术突破期待 - 与50年前相比,农业单产能力和畜牧育种未发生颠覆性变化[24] - 精英阶层期待原子世界出现"ChatGPT时刻",通过技术进步突破资源天花板[24] - Beyond Meat市值毁灭代表寻找技术突破之路的开始[25]
“人造肉第一股”千亿市值毁灭录
虎嗅· 2025-08-21 15:09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自2011年种子轮融资及IPO以来累计融资16.9亿美元 [1] - 市值从2021年峰值200亿美元下跌99%至不足2亿美元 [1] - 2019年上市后市场曾预测植物肉市场规模达200-300亿美元 [3] 行业成本与竞争格局 - 人造肉出厂成本为每公斤7美元以上 显著高于牛肉(6美元)、猪肉(2.5美元)和鸡肉(2美元) [6] - 传统禽肉市场过去10年复合增速达19% 主要受益于白羽鸡等低成本优势 [9] - 高成本导致人造肉在同质化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难以扩大市场份额 [6][7] 市场发展现状 - 过去十年人造肉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仅10% 低于市场预期 [2] - 成本未能实现规模化下降 导致产品始终定位于小众市场 [9][12] - 植物奶成功模式未能在人造肉领域复制 因未实现成本下降承诺 [12] 技术发展与投资动向 - 比尔·盖茨2019年第二季度突击投资Beyond Meat 当年度第四季度即退出 [24] - 当前投资重点转向昆虫蛋白 蟋蟀蛋白成本约2美元 与鸡肉接近 [25] - 盖茨基金会向All Things Bugs LLC提供350万美元资助 用于昆虫蛋白研发 [27] 宏观背景与产业逻辑 - 人造肉发展基于环保主张 其底层逻辑源于1972年《增长的极限》报告资源稀缺理论 [13][14] - 全球面临资源天花板约束 表现为美国页岩油成本平衡线达60美元 牛肉价格经通胀调整后始终维持在7美元 [16][17] - 过去50年技术停滞现象明显 核技术、农业单产和畜牧育种均未出现颠覆性突破 [22][29]
AI、机器人、比特币与移民火星,2020年代这些流行叙事你未必真的听懂了
36氪· 2025-07-22 10:21
技术进步与宏大叙事 - 技术乐观主义者陷入微观叙事争论,如AI是否达到AGI水平或135智商,但无法进入主流叙事争取大众认同[5] - 物理世界技术停滞明显:协和号退役、地铁老化、安检效率低下,与互联网/AI单边进步形成对比[7][8] - 当前技术进步叙事局限于比特级创新(AI/数字货币),原子级技术(交通/基建/能源)几乎无突破[6][12] AI发展现状与历史类比 - AI当前阶段类似1999年互联网:社会认知其潜力巨大,但商业模式未成熟,需15-20年才能形成规模[9] - 互联网虽创造数十万亿市值公司(占中国市值15%),但未完全改变生活本质,AI可能仅带来几个点GDP增长和万亿级公司[10][11] - 比特币和AI的定价困难反映当代缺乏应对宏大叙事经验,过去30年仅计算机领域有显著突破[11][12] 科技停滞的底层原因 - 社会风险偏好降低、教育系统退化、低垂果实被摘取导致创新乏力[14] - 管制与安全顾虑抑制突破性技术(如核能/超音速武器),科学家转向DEI等非技术领域[15] - 技术停滞虽避免文明毁灭风险,但导致马尔萨斯陷阱,需在安全与进步间平衡[16] 技术对经济政治的局限性 - 100亿人形机器人和AI若无法提升GDP增速10%,则无法解决美国4%利息的永续国债问题[6] - 科技巨头鼓吹的创新(火星移民/自动驾驶)可能无法根本改变政治极化或赤字问题[2][8] - 马斯克对技术解决赤字能力的怀疑反映创新实际影响力或被高估[4][17] 行业未来挑战 - 需重启更宏大的技术叙事(超越互联网/AI),覆盖交通、能源、基建等原子级领域[8][17] - 当前技术乐观主义陷入细节争论,忽视对政府效率、地缘政治等系统性问题的解决潜力[5][6] - 缺乏跨领域突破可能使经济持续受困于低增长和高负债结构[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