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火星移民
icon
搜索文档
火星移民希望渺小?马斯克“醒了”: 有生之年或难实现星际旅行
搜狐财经· 2025-07-30 11:28
星舰技术挑战 - 星舰作为全球最强大的火箭,全长120米,起飞质量5000吨,起飞推力7400吨,两级均可重复使用 [3] - 2023年已进行多次发射测试均失败,近期测试中发生爆炸导致测试台被摧毁 [5] - 星舰飞船测试是未来美国月球和火星任务的关键,其研发进度直接影响载人登月着陆器的开发 [7] 火星移民前景 - 马斯克在公开活动中表示星际旅行可能在其有生之年无法实现 [1] - 原计划4年内完成载人登陆火星的目标现阶段看来难以实现 [12] - 火星环境改造需要至少百年时间,短期内建立居住地不现实 [14][16] 美国航天计划影响 - 星舰研发问题可能影响美国2028年重返月球计划的可行性 [9] - 美国内部政策变数叠加技术挑战,使载人火星任务时间表存在不确定性 [20] 航天发展模式 - SpaceX采用"发射-失败-改进"的快速迭代模式,类似猎鹰九号的成功路径 [23] - 航天技术需要长期积累,复杂系统如星舰难以保证100%可靠性 [26] - 行业竞争对技术突破具有推动作用,但需平衡创新速度与系统稳定性 [21][24]
AI、机器人、比特币与移民火星,2020年代这些流行叙事你未必真的听懂了
36氪· 2025-07-22 10:21
技术进步与宏大叙事 - 技术乐观主义者陷入微观叙事争论,如AI是否达到AGI水平或135智商,但无法进入主流叙事争取大众认同[5] - 物理世界技术停滞明显:协和号退役、地铁老化、安检效率低下,与互联网/AI单边进步形成对比[7][8] - 当前技术进步叙事局限于比特级创新(AI/数字货币),原子级技术(交通/基建/能源)几乎无突破[6][12] AI发展现状与历史类比 - AI当前阶段类似1999年互联网:社会认知其潜力巨大,但商业模式未成熟,需15-20年才能形成规模[9] - 互联网虽创造数十万亿市值公司(占中国市值15%),但未完全改变生活本质,AI可能仅带来几个点GDP增长和万亿级公司[10][11] - 比特币和AI的定价困难反映当代缺乏应对宏大叙事经验,过去30年仅计算机领域有显著突破[11][12] 科技停滞的底层原因 - 社会风险偏好降低、教育系统退化、低垂果实被摘取导致创新乏力[14] - 管制与安全顾虑抑制突破性技术(如核能/超音速武器),科学家转向DEI等非技术领域[15] - 技术停滞虽避免文明毁灭风险,但导致马尔萨斯陷阱,需在安全与进步间平衡[16] 技术对经济政治的局限性 - 100亿人形机器人和AI若无法提升GDP增速10%,则无法解决美国4%利息的永续国债问题[6] - 科技巨头鼓吹的创新(火星移民/自动驾驶)可能无法根本改变政治极化或赤字问题[2][8] - 马斯克对技术解决赤字能力的怀疑反映创新实际影响力或被高估[4][17] 行业未来挑战 - 需重启更宏大的技术叙事(超越互联网/AI),覆盖交通、能源、基建等原子级领域[8][17] - 当前技术乐观主义陷入细节争论,忽视对政府效率、地缘政治等系统性问题的解决潜力[5][6] - 缺乏跨领域突破可能使经济持续受困于低增长和高负债结构[6][16]
地球和火星都容不下马斯克的“新和联胜”
虎嗅APP· 2025-07-08 08:34
马斯克的政治理想与商业帝国 - 马斯克及其硅谷技术右翼同僚(如彼得蒂尔)具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其政治形态与商业帝国前途深度绑定[5] - 马斯克的"一心为国"概念中的"国"与中国或多数美国人理解的美国存在本质差异,实质是技术精英主导的新型社会形态[6] - 其政治蓝图包含火星殖民计划,曾试图通过建立火星乌托邦来规避地球政治问题,后调整为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觉醒文化"问题[8][9] 美国党的政治定位与困境 - "美国党"宣称代表多数美国人民,但实际政策立场(如企业化国家管理、降本增效理念)与主流民意存在显著偏离[12] - 该党核心主张是用科技企业家管理国家的方式取代传统治理模式,但忽视国家治理与企业管理的本质差异[12][13] - 面临美国两党制下的结构性障碍,需解决地方选区组织建设问题,这远超资金能解决的范畴[16] 硅谷技术右翼的意识形态矛盾 - 技术治理主张存在根本矛盾:既鼓吹技术进步又支持削减基础科研预算,既利用民粹又鄙视民粹[19][20] - 其技术发展观将停滞归因于外部限制,忽视新自由主义政策本身导致的去工业化等结构性问题[19] - 对科研体系的认知存在致命缺陷:试图摧毁现有体系而非改革,可能危及社会对科学的信任基础[21] 行业技术发展观批判 - 硅谷技术精英将技术神化为独立于社会系统的存在,实则技术进步依赖社会多方协作[20] - 彼得蒂尔公司帕兰蒂尔存在严重估值泡沫(市盈率500多倍),业务模式涉及数据隐私争议[23] - 技术种族主义倾向明显:认为特定技术只能由特定群体实现,对中国技术进步持系统性敌视态度[23]
马斯克放弃火星移民?这问题大了:因为星舰还是美国重返月球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55
马斯克火星移民计划现状 - 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爆料称马斯克可能已放弃火星殖民政治愿景 但马斯克本人未明确回应 [2][5] - 此前马斯克与特朗普高调宣称4年内完成载人登陆火星 NASA也曾计划共同推进载人登月登火任务 [1][2] - 当前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紧张 可能影响其获取政府支持 此前马斯克为获得政治支持投入大量精力关注联邦预算 [4][5] 星舰技术进展与挑战 - 星舰由"超重"运载火箭和"星舰"飞船组成 全长120米 起飞质量5000吨 推力7400吨 含33台发动机 [11][15][16] - 运载能力达100吨 可运送100人至月球或火星 设计为可重复使用 但2025年测试连续失败 包括发射台爆炸事故 [9][11][13] - 关键技术难点包括多模块系统整合 太空加油及着陆器研发 需至少2-3次成功测试才可能执行火星任务 [15][17] 星舰对美国航天计划的影响 - 星舰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关键 承担月球着陆器研发任务 若失败将导致2027年载人登月目标延期 [20][22][24] - NASA预计月球着陆器研发或推迟至2028年 美国近年已取消多项航天计划如火星采样返回 航天战略不确定性增加 [24][26] - 星舰同时关联载人登月和火星移民两大目标 其成败将直接影响美国航天整体布局 [22][24] 星舰技术参数详情 - 第一级"超重"火箭高71米 推进剂容量3400吨 总推力7590吨 [16] - 第二级飞船高50米 推进剂容量1200吨 推力1500吨 有效载荷100-150吨 [16] - "猛禽"发动机单台推力230吨 直径1.3米 高3.1米 [16]
早报|小米高管回应「1999 元青年公寓」/高铁携带充电宝无需检查 3C 标识/曝马斯克放弃火星移民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7-02 10:11
高铁充电宝政策 - 铁路12306明确表示高铁携带充电宝无需检查3C标识,仅要求标志清晰且单块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 [2][3] 北京中小学AI教育 - 北京市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课程涵盖意识与思维、应用与创新、伦理与社会责任三方面 [4] - 小学阶段侧重体验式课程,初中强化认知与实践能力,高中培养综合创新能力,并建立学段衔接评价机制 [5][10] 马斯克火星计划与xAI融资 - 马斯克被曝放弃火星移民的政治愿景,转向科技意义探索 [6] - xAI完成100亿美元融资(50亿美元债务+50亿美元股权),资金将用于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及开发Grok大模型 [6][7][8] 华为AI技术进展 - 华为开源昇腾平台超大规模MoE模型推理加速技术Omni-Infer,支持高性能LLM/MLLM/MoE模型部署,优化注意力机制与负载均衡 [12][13] Meta AI战略升级 - Meta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MSL),整合FAIR与大模型团队,计划投入数千亿美元发展AI基础设施与下一代模型 [14] - 引入Scale AI前CEO等顶尖人才,目标一年内实现行业领先 [14][15] 特斯拉Model 3调价 - 国产Model 3长续航版售价上涨1万元至28.55万元,标准版价格不变,或与成本优化及市场策略相关 [18] 车企6月销量 - 比亚迪6月销售38.26万辆(同比+12%),上半年累计214.6万辆(同比+33%) [26] - 鸿蒙智行6月交付5.27万辆,39个月累计达80万台创新势力最快纪录 [26] - 小米汽车6月交付超2.5万台,连续9个月单月破2万 [26] AI基础设施市场 - 阿里云以23%份额领跑2024年中国AI IaaS市场,GenAI IaaS同比激增165%至87.4亿元 [21][22] - 模型训练算力消耗为推理的3.25倍,预计2025年进入"训推"拐点 [22] 消费电子新品 - Nothing Phone(3)发布:搭载骁龙8s Gen4+5150mAh电池,起售价799美元 [30][31] - Switch 2首月销量500万台(日本147万/美洲180万),较上代Switch翻倍 [42][43] 影视行业动态 - 《F1:狂飙飞车》续集筹备中,暂定2026年暑期上映,首部全球票房超3亿美元 [49][50] - 《穿普拉达的女王2》开拍,原班人马回归,讲述纸媒衰落背景下的时尚业故事 [54][55]
马斯克新演讲:生命的意义是42!星舰必然有42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5-31 00:14
星舰生产计划 - 目前生产速度达到每2-3周一艘星舰 最终目标是每年生产1000艘(日均3艘)[10] - 德克萨斯州Starbase超级工厂正在扩建 将成为全球最大建筑之一 专为年产1000艘星舰设计[10][14] - 佛罗里达州将建设第二座超级工厂 形成双生产基地格局[14] 技术突破 - 猛禽3号引擎取消传统热防护罩 重量减轻且可靠性提升 被形容为"外星科技"[26] - 开发轨道燃料加注技术 计划2025年展示 通过多艘星舰对接实现火星任务燃料补给[28] - 下一代星舰高度增至72米 推进剂容量提升至3700吨 推力目标1万吨[33][36] - 42台引擎设计致敬《银河系漫游指南》 完全可重复使用时轨道运力达200吨[42] 火星殖民路线图 - 2026年11月计划发射首艘无人星舰至火星 当前成功概率评估为50%[43][45] - 每个火星窗口期(26个月)目标发送1000-2000艘飞船 累计运送100万吨物资[47][48] - 首批任务将部署擎天柱机器人 2027年实现人类登陆 建立永久基地[50][52] - 火星首座城市选址Arcadia地区 需配套建设数百个着陆台和太阳能设施[48][54] 基础设施与产能对比 - Starbase从荒地发展为航天城市 仅用5-6年建成发射台和火箭工厂[7] - 星舰运力超过波音747和空客A380 生产规模将媲美商用飞机制造业[14] - 星链V3卫星年产5000颗 未来或达1万颗 单颗体积相当于波音737[16] 多行星文明愿景 - 核心目标是建立火星自持续文明 确保人类文明在行星级灾难下的延续[19] - 火星地球化改造需数百年 初期居民将生活在穹顶建筑内[54] - 火星城市将重新设计社会制度 提供文明重构的实验机会[55]
马斯克接受采访,透露可怕预测: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将被太阳摧毁
搜狐财经· 2025-05-07 23:46
太阳毁灭预测与火星移民计划 - 太阳约50亿年后将膨胀为红巨星 直径可能达到现在的200倍 可能吞噬水星 金星甚至地球 [3] - 即使地球不被吞噬 表面温度将飙升至2470℃ 海洋蒸发 岩石熔化 [3] - 太阳亮度每10亿年增加10% 11亿年后地球温度上升6℃ 海平面上升60米 [3] - 35亿年后地球可能变成第二个金星 温度超过500℃ [3] SpaceX火星移民计划细节 - SpaceX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建立"星际基地" 集火箭制造和发射于一体 [4] - 计划2026年用星舰送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到火星测试基建 [4][5] - 2029年启动载人任务 2031年实现首批移民 [5] - Optimus机器人可在火星24小时工作 搬运物资 建造栖息地 [5] 火星移民计划面临的挑战 - 技术难度巨大 火星辐射强烈 氧气和食物匮乏 [7] - 单程票价预计50万美元 SpaceX目标降至10万美元 [7] - 移民需严格健康筛选 心理素质要求高 适应孤独封闭环境 [7] 对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 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 [9] - 需减少碳排放 推广可再生能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9] 人类探索精神的激励作用 - 火星移民计划展现人类探索未知的决心 [13] - 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 人类历史充满危机与突破 [14] - 未来取决于勇气和创新 需主动寻找出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