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端午假期广东累计接待游客2321.0万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6-03 16:58
旅游行业表现 - 2025年端午假期三天广东省累计接待游客2321万人次,同比增长20 6% [1] - 广东省实现旅游收入114 4亿元,同比增长25 6% [1] - 游客人均花费493元,同比增长4 2%,其中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费329元,过夜游游客人均花费1028元 [1] - 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726 1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9% [1] 景区运营亮点 - 广东古龙峡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 9万人次,同比增长220%,通过融合原始丛林探险与沉浸式体验吸引家庭客群和年轻探险者 [1] - 清远森波拉景区结合科技与传统元素,推出机器人舞蹈表演和AI机器狗互动活动 [2] - 佛山顺德长鹿旅游休博园推出巨型粽子(高3米/长4米/重3 8吨),吸引游客参与民俗美食体验 [2] 文旅活动创新 - 广东各地举办龙舟赛事,融合传统民俗(起龙/采青/招景)与现代科技(无人机表演/线上直播) [1] - 商圈联动模式为传统节庆活动注入新活力 [1]
科技“流量”激活文旅“增量”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科技旅游行业发展 -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人造太阳"等科技成果激发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科技旅游成为群众新选择 [6] - 各地探索优化硬件、完善服务,将科技"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 [6] 海南文昌航天旅游 - 海南首个航天观礼综合平台瑶光火箭观礼平台5月20日正式投入运营,距离文昌航天发射场仅6公里,首日迎来800名游客观看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发射 [6] - 观礼平台设置"航天嘉年华"活动,包括"时空胶囊计划""元宇宙星空音乐会"等项目,并扩大科普范围向周边村庄提供赠票 [7] - 平台盘活村庄闲置资产,村集体一年可获得近20万元收入,未来将打造发射观礼、航天研学、工业游览、休闲度假等产品谱系 [7] 甘肃金昌火星旅游 - 火星1号基地由航天科研机构指导建设,地形地貌与火星高度相似,设有火星星际探索体验中心和火星模拟生存体验中心 [9] - 基地采用"角色扮演+任务驱动"模式,游客可体验60余项职业任务,主要客群为年轻群体,注重社交分享和深度体验 [10] - 未来计划利用矿业遗迹打造"科技+工业"特色旅游线路 [10] 安徽合肥科普旅游 - 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对外开放参观,公众可通过研学团队或"公众科学日"预约 [11] - 合肥物质院开展科普活动十余年,设计全年龄段科学教育课程,开发"科学家与你面对面"等品牌活动 [12] - 合肥市培育270家科创科普游基地,串联110余条研学线路,推动科创资源向研学资源转化 [12]
中国光谷迎来科技旅游热
新华社· 2025-05-25 15:50
中国光谷科技旅游发展 - "光谷光子号"空轨自2023年开通以来已吸引近2600万人次体验,全长10.5公里,途经高新技术园区和森林公园,采用全自动驾驶、永磁电机牵引、轻量化车身等低碳科技,车厢地板设有透明观景窗提供独特体验 [1] - 武汉东湖高新区推出2025年科技旅游樱花季系列活动,发布6条科技旅游线路,将尖端科技融入传统赏樱场景,涵盖自然艺术、未来交通、数字文明和科技建造 [2] - 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吸引近7万人次参观,展品包括人形机器人、红外望远镜、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吸引家长带孩子参与科技教育 [2] 科技旅游产品创新 - 武汉市政府行动方案提出做强科技文旅产品,推广"光谷光子号"空轨等创新成果,打造元宇宙街区等地标项目,叫响"赛博武汉"品牌 [2] - 光谷科技旅游生态整合"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3D灯光市集、街头乐队等元素,形成"可参观、可体验、可学习"的完整体验链 [1][2] - 高科技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科技、教育、文化结合满足游客求新求异心理,形成高质量旅游产品 [2] 行业影响与规划 - 中国光谷凭借深厚科技产业基础,有望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旅游引擎,其模式强调科技与自然融合的差异化吸引力 [1][2] - 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明确科技旅游定位,通过樱花季等IP活动强化"科技+文旅"特色,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