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命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2025北京智能制造产业沙龙暨VENTURE50路演日
投资界· 2025-11-05 09:50
新增了 替 VENTIRESO YAS 9 2025年11月13日(星期四)13:30 9 ● 北京朝阳区霄云路40号国航世纪大厦21层多功能厅 2 0 2 5 北 京 智 能 制 造 产 业 沙 龙 暨 V E N T U R E 5 0 路 演 日 活 动,依托 中 国 高 成 长 企 业 投 资 风 向 标 "VENTURE50",汇聚多方资源,全面激活科技、创投 与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产业与资本高效对接,促进企业 梯度培育。 11月13日,智能制造产业沙龙活动,VENTURE50 联合北京怀柔"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战略,重点 打造以科技服务业、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传感器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1123" 现 代 化 产 业 体 系 , 为 区 域 高 质 量 发 展 注 入 新 动 能 。 活动议程 | | (最终议程安排以现场为准) 易飞智造eVOTL 撬动低空经济,打造大众化低空出行新生态 遮警科技 星箭协同的卫星组网解决方案商 盈科视控 芯片封装载板智能工厂 | 11月13日(星期四)·下午 | | | --- | --- | | 13:30-14:00 ◎ 来宾签 ...
“中国光谷”发布顶尖人才政策 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11-04 19:07
据介绍,光谷将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在第六代移动通信领域招引顶尖人才开展6G国际标准制定,助 力我国持续引领6G技术和产业发展。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招引具备材料设计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创新 能力的国际化顶尖人才,助力光谷打造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高地。 此次人才政策在支持落实力度上有了更大突破,对符合光谷发展导向的顶尖人才,按照2000万元至5000 万元、5000万元至1亿元两档给予项目资助,对重大紧缺的项目可真金白银给予1亿元顶格支持,且可在 项目落户当年预拨付不超过20%的启动资金。 本报讯 (记者李万晨曦)11月4日,武汉东湖高新(600133)区(又称"中国光谷")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东湖高新区顶尖人才(团队)专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光谷顶尖人才政策"),明确每年设立 专项资金,重点聚焦未来产业,面向全球引育支持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有重大行业影响力的顶尖人 才(团队)项目,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光谷顶尖人才政策支持对象聚焦"高精尖缺",面向三类顶尖人才群体。以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重大 科技奖励获得者,中外院士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面向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帮助拓宽科技视野。以国 家级人才、知名企 ...
锚定未来产业 中国光谷最高1亿元引育顶尖人才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17:41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东湖高新区供图 锚定未来产业 中国光谷最高1亿元引育顶尖人才 中新网武汉11月4日电 (卢琪 吴非)武汉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东湖高 新区顶尖人才(团队)专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光谷顶尖人才政策"),明确每年设立专项资金,重点聚 焦未来产业,面向全球引育支持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有重大行业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团队)项目,单 个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此外,光谷顶尖人才政策支持力度"顶格化":对符合光谷发展导向的顶尖人才,按照2000万元—5000万 元、5000万元—1亿元两档给予项目资助,对重大紧缺项目给予1亿元"顶格"支持,且可在项目落户当年 预拨付不超过20%的启动资金。除项目资助外,光谷还配套人才奖励、安居保障、股权投资、高端服务 等系列支持,构建"资金+服务+生态"的全方位支持体系。 现场,东湖高新区投资促进局、武汉未来科技城分别发布第六代移动通信、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 顶尖人才需求。据介绍,光谷将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在第六代移动通信领域招引顶尖人才,开展6G 国际标准制定,助力我国持续引领6G技术和产业发展。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招引具备材 ...
“中国光谷”发布顶尖人才政策,最高1亿全球揽才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14:13
此次人才政策在支持落实力度上有了更大突破,对符合光谷发展导向的顶尖人才,按照2000万元—5000 万元、5000万元—1亿元两档给予项目资助,对重大紧缺的项目可真金白银给予1亿元顶格支持,且可在 项目落户当年预拨付不超过20%的启动资金。 除项目资助外,对顶尖人才和团队不超过3名核心成员,授予"光谷3551人才"荣誉并给予相应人才资 助,并可免费入住人才安居住房,发放"光谷数字人才卡",提供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20余项人才服务 权益。 武汉东湖高新区有"中国光谷"之称。证券时报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光谷顶尖人才政策支持对象聚 焦"高精尖缺",面向三类顶尖人才群体: 以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重大科技奖励获得者,中外院士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面向基础研究与前沿 探索,帮助拓宽科技视野。以国家级人才、知名企业研发负责人为代表的产业领军人才,聚焦关键核心 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知名高校院所学术专家为代表的未 来技术带头人,主攻具有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技术方向,为培养未来产业奠定基石。 光谷顶尖人才政策紧密结合东湖高新区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主导产业未来化,重点支持 光电子 ...
皖仪科技:新园区今日启用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9:57
公司事件 - 皖仪科技于10月28日上午在合肥隆重举行新园区启用仪式暨公司成立22周年感恩盛典 [1] - 新园区的启用标志着公司硬件设施全面升级 [1] 发展战略与愿景 -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将围绕社会根基、客户相伴、可靠的供应链协同、资本赋能和团队奋斗五种关系展开 [1] - 公司核心使命是铸就“更可靠共长远”的品牌 [1] - 新园区将成为公司发展的坚实底座,助力其成就行业领先地位 [1] - 公司将继续秉持“客户导向、奋斗为本、正直诚信、严谨开放”的核心价值观 [1] - 公司目标是成为“富有责任感、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典范” [1] 业务领域 - 公司业务聚焦于精密科学仪器和生命健康领域 [1] - 新园区象征着公司在这两个领域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1] - 公司将以新园区为创新基地,在相关领域不断寻求突破 [1]
杭州上城区第四届“金靴奔跑”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7:19
大赛概况与规模 - 第四届“金靴奔跑”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于10月24日在杭州落幕,历时4个月,最终有12个优质项目进入决赛 [1] - 大赛共吸引全球868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与数字服务、智能制造、智能物联、生命健康、数字能源六大重点产业领域 [1] 决赛项目技术特征 - 决赛项目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融合度高,例如采用机器人微喷涂技术的“电子皮肤+AI”项目和已实现量产的可降解蚕丝材料医疗器械产品 [2] - 项目技术亮点包括厘米级高精导航与AI决策融合的无人智能导航系统,以及定位焊缝精度≤0.5mm的无损检测工业方案 [2] - 大赛首席评委指出决赛项目具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产业转化为载体的“技术突破+在地适配”特质 [2] 项目评审与支持机制 - 决赛采用限时路演和现场答辩形式,由7位首席评委和25位大众评审从团队、技术水平、商业模式、市场前景、可行性及财务分析五大维度进行综合评分 [2] - 为入围30强项目配置“成长政策包”,获奖项目落地可获得最高一千万元创业资助,并提供银行贷款、股权激励、办公场地等配套支持 [3] - 进入复赛项目可享受上城科创空间三年最高200平方米免费办公用房,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可梯度享受更高类别研发补助 [3] 区域创新生态与人才基础 - 上城区拥有企业研发平台373家次,其中省级企业研发平台156家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8家、(准)独角兽企业17家,人才资源总量达40.7万人 [5] - 当地通过“赛事引才、政策留才、生态育才”的闭环体系深化“CID科创人才”发展模式,旨在加速中央创新区建设 [5]
常州财政以人才为钥 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破壁融合”
新华日报· 2025-10-22 07:15
常州人才工作成果与荣誉 - 常州市蝉联"2025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并同步获得"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最佳人才生态城市"、"最佳产业创新城市"三项殊荣 [1] 人才政策精准适配策略 - 财政部门围绕全市"102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将精准性与适配性作为政策核心,推动财政资源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十大产业集群,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布局人才链 [2] - 针对高层次人才,通过"拨投联动"模式支持,设立规模60亿元的天使投资母基金和3亿元的天使直投母基金,已累计对外投资3个项目,金额1300万元,对引进的海外及本土战略人才分别给予2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资助 [3] - 针对紧缺型技能人才,将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扩至228个,最高补贴4300元,市级财政已拨付培训补贴1300余万元,并统筹60万元支持培育技能大师工作室 [3] 产业人才引进与对接成效 - 2024年全年为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进各类人才34991人,占全市引才总量29.16%,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集群引进人才14324人,占比40.94% [4] - 支持开展"百场千企"产业融链强链对接行动,开展活动超110场,服务产业链企业超6600家,以增强人才与产业的黏性 [4] 科技创新攻关与转化机制 - 健全"揭榜挂帅"机制,自2022年实施以来,在十个领域累计有92个中榜项目,榜额超3亿元,支持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 [5][6] - 创新实施"双岗互聘"模式,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互选聘高层次人才,已为首期900余名考核合格人才发放补助近1800万元,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 [6] 金融支持人才与产业发展 - 依托龙城科创基金构建全周期金融支持体系,母子基金累计投资常州项目289个,投资总额达77.08亿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92家、瞪羚企业3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22家、独角兽企业5家 [7] - 联动"人才贷"等政府信保基金产品,截至8月底累计为196户人才企业发放贷款411笔,累计放款金额9.62亿元 [7] 人才生态与安居保障 - 累计建成374处、11.78万套人才公寓,满足35万人居住需求,平均入住率保持在85%以上,其中优质项目入住率达98% [8] - 针对高校毕业生量身打造"青春留常"政策,今年1-9月累计兑付生活、购房等补贴4.06亿元,惠及56.3万人次,1-8月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开户和缴存补贴2330.09万元,覆盖31所高校 [9]
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人民日报· 2025-10-21 13:34
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 -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1] - 其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1] - 理论强调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注重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和衔接,因地制宜发展 [2] 产业发展实践与成果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人工智能开源模型、创新药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 - 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达1/3,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成果百花齐放 [3] - 北京市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突破2600亿元,广东省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套),占全国总量44%,安徽省汽车出口量居全国前列,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为安徽制造 [3] - 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其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连续31个月超过30% [4]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4.7% [10] - 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35.3%,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 [10] 科技创新与要素配置 -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数量全球第一,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6万家 [7][8] -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行分类评价、揭榜挂帅等制度,释放科技队伍创新潜能 [7] - 工业互联网应用使沈鼓集团每年节约190余万张图纸,关键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数字孪生技术使疏勒河灌区用水量降低一半 [8] - 今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10.6% [9] 未来发展方向与政策部署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300多项改革举措,强调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5][9] - 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9] -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 [10] - “十五五”时期将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 [9][10][11]
温州大道:一条交通动脉如何撬动龙湾科创生态
新浪财经· 2025-10-21 13:00
交通基建与区域发展 - 温州大道东延线于2021年底通车,实现全线16.4公里贯通,终结“断头路”历史 [3] - 道路串联龙湾城市核心区、浙南科技城、状蒲产业片区三大板块,并设有6处立体交通节点 [3] - 晚高峰实测显示,行驶温州大道比瓯海大道节省近5分钟,通行效率提升约33% [3] - 道路与机场大道、瓯海大道形成三条东西向主干路并行态势,有效疏解交通压力,加速市区一体化 [3] 产业布局与科创集聚 - 围绕温州大道形成“一轴多核”产业格局,布局瓯江实验室、国科温州研究院、中国眼谷、北斗信息产业基地等高能级平台 [6] - 产业集聚以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为主导,构成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6] - 国科温州研究院自2019年成立,已集聚人才近千人,包括全职院士3人及国家级省级人才40余人,博士学历占比超50% [6] - 2025年上半年龙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28.65亿元,增量居温州第一,新增孵化面积34.28万平方米、入孵企业491家、创新创业人才4410人 [8] 创新生态与要素激活 - 温州国际云软件谷作为“一港五谷”战略关键一环,已落地温州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 [10] - 云软件谷推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大孵化集群助企福利包”,聚合政策、技术、金融、法律等多元服务资源 [10] - 交通网络构建“25分钟”出行圈,连接高铁线路与龙湾国际机场,成为生产要素流动的“黄金通道” [10] - 创新要素便捷流动,例如AI企业仅用2周时间完成在龙湾的落地,体现营商环境效率 [11]
合肥瑶海区年内拟推出15宗优质商业地块
搜狐财经· 2025-10-20 09:50
近年来,作为合肥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和重要主城区,瑶海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独特的投资价值。当前,该 区域坐拥长三角一体化、合肥东部新中心等发展战略机遇,依托首个跨城省级经济开发区——瑶海经济开发区, 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央广网合肥10月18日消息(记者 刘畅司晨)10月18日,合肥市瑶海区2025年区域价值发布会在瑶海区青年创意田 园音乐厅举行。会上,瑶海区2025年拟推出的15宗优质商业地块与7宗工业地块集中亮相,引发参会企业高度关 注。 记者从会上获悉,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瑶海城市能级正持续提升。合肥一中瑶海校区等优质教育资源汇聚,拥 有1、2、3、4号建成轨道交通,6号线年底开通,全市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与高架路网形成最优的交通条件。包 括合肥市博物馆、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瑶海天地等在内的文化、医疗、商业等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也日益完 善。 同时,瑶海区享有安徽省最大城区人口密度带来的消费市场与人口红利,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的政策叠 加优势。目前,该区域正通过产业基金矩阵和高效政务服务,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 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投资兴业的热门选择。 此次发布会上,瑶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