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搜索文档
建信投资董事长张明合:以耐心资本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新华财经· 2025-08-20 22:20
耐心资本的战略转型与功能定位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的功能定位正从推动企业去杠杆、防风险转变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通过长期资金和专业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AIC已成为耐心资本的中坚力量,面对科技企业商业模式不成熟、研发门槛高等挑战,耐心资本的长期性、专业性和赋能性特征愈发凸显 [2] - 耐心资本的长期性体现在接纳企业发展早期的不确定性并陪伴成长,专业性要求关注资产内在价值和发展趋势,赋能性则通过资源对接和企业治理优化主动培育企业发展 [2] 建信投资的耐心资本实践 - 建信投资累计股权业务落地金额近5000亿元,近三年科技领域投资占比超过60%,聚焦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3] - 公司依托建行集团"商投行一体化"优势,为科技企业构建"股债贷保租"及并购重组、投行咨询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投资期限普遍达5-10年 [3] - 截至2025年6月末,自有资金投资科技型企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合作发起私募基金认缴规模亦超千亿元,有效放大了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资本效能 [3] 产融合作与政策支持 -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充分发挥AIC综合优势深化产融合作 [4] - 期望政府部门在聚焦国家战略、技术路线研判、产业集群孵化和重大项目对接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4] - 鼓励AIC优化母子联动协同机制,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质效,实现高质量助力企业科技创新的目标 [4] 行业活动与主题 - 启动仪式以"股权投资聚力·产融结合共赢"为主题,由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五大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共同主办 [4]
汇聚行业力量 共促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5私募高质量发展聚力计划启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06:03
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突破20万亿元 百亿级机构近90家 稳居全球第二大市场 [1] - 私募机构正从"市场参与者"转向"价值主导者" 在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兴动能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活动核心内容 - 活动以"新质引领·规范共赢"为主题 汇聚头部私募基金、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百余位行业人士 [1] - 聚力计划旨在通过科学评价体系发掘"治理完善、合规风控严、社会责任强"的标杆机构 引导资金向优质管理人聚集 [1] - 首创覆盖私募成长全周期的"研究+资本+技术+服务+品牌"支持体系 提供研究试用、梯度资金投融资、交易系统优惠等多种服务 [1] 私募优选活动 - 推出"8+3"特色服务包 提供研究支持、资方对接、科技赋能、衍生品服务等八大权益 联合媒体提供品牌宣传、资源链接、高端资讯三大赋能 [2] - 覆盖十一大策略类别 采用"定量+定性"科学评价体系 设立多层次荣誉体系包括"优秀管理人""私募基金领军人物"等 [2] - XTP新一代交易平台实现微秒级延时 "中泰量化30"品牌计划服务超万名高净值客户 销量突破170亿元 [2] 行业发展趋势 - 投资机会集中在AI科技革命催生的半导体领域、高股息资产以及新消费与创新药等板块 [2] - 需以"长期主义""合规筑基"等核心共识 凝聚公私募基金、券商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及期货机构力量 [3] - 私募基金的高质量发展对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具有战略意义 [3]
科创板民企指数为筛选硬科技民企提供“量化锚点”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00:38
科创板民营企业指数发布 - 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指数和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50策略指数同步落地,首次实现对科创板民企的全景刻画和优中选优 [1] - 科创板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量422只,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七成以上 [1] - 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指数选取所有科创板民营企业证券作为样本,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50策略指数选取50只研发投入高、盈利能力强的民营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民营企业市场地位 - 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3478只,接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 [1] - 优刻得科技作为中国第一家公有云科创板上市公司获选为两条指数样本股,公司表示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并构建全球服务网络 [2] 科创板制度创新成果 - 自2024年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累计新增16条指数总数达32条,新增57只科创板ETF上市总数达86只,总规模超2500亿元人民币 [2] - 科创板已形成覆盖宽基、行业主题及策略等类型的全方位多层次指数及ETF产品生态 [2] - 科创板制度创新重构资本市场生态,包括未盈利上市、差异化表决权等包容性规则,以及以专利强度、研发转化率为核心的技术资产定价范式 [3] 指数发布意义 - 两只指数填补科创板民企专项指数空白,凸显民企在科创板的支柱地位与增长活力 [1] - 为长期资本流向民营新质生产力领域提供金融工具,对修复民企预期、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具有长远意义 [3] - 资本市场通过精细化工具识别创新价值,市场化机制配置金融资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脉络逐渐成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