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稳定币脱锚
icon
搜索文档
6天前,全球又见证了一场“郁金香泡沫”的破裂
虎嗅APP· 2025-10-17 08:09
USDe脱锚事件概述 - 全球第三大稳定币USDe于10月11日凌晨在币安交易所价格从1美元暴跌至0.65美元,脱锚持续近两小时后恢复,事件发生时其市值一度达140亿美元[2] - 此次脱锚被市场审视,其理念是打造不依赖银行体系和美元储备的去中心化“合成美元”[2] - 脱锚根源在于其高收益诱惑与内在机制缺陷,事件被描述为一场“市场微观结构危机”而非系统性信任崩塌[4][5][15] USDe的运作机制与风险 - USDe属于去中心化稳定币,通过加密资产抵押和衍生品对冲维持锚定,与占市场份额超90%的中心化稳定币(如USDT、USDC)不同[9] - 具体运作逻辑分为两部分:用户抵押ETH或stETH等链上资产,系统同时在衍生品市场开设永续空单进行对冲,以维持净资产价值稳定在1美元附近[10] - 其盈利模型依赖正资金费率进行无风险套利,但在市场风向突变时,该顺周期设计会积累隐患并可能成为系统导火索[10] 脱锚事件的直接诱因与影响 - 脱锚直接诱因是特朗普关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的言论,引发全球风险资产抛售,比特币从12.2万美元暴跌至10.4万美元,跌幅超15%,加密市场短时间内蒸发市值近5000亿美元,并伴随约190亿美元杠杆强制平仓[11] - 市场恐慌和流动性骤减导致USDe稳定机制面临三重考验:抵押资产市值下滑、对冲空单在流动性恶化下易被爆仓、动态对冲机制遭受实质性冲击[12] - 价格跌破1美元引发投资者恐慌性抛售,形成“踩踏式挤兑”,使技术性风险演变为流动性危机和信任危机,而币安交易所因其杠杆密集、交易量大的特性使连锁反应被迅速放大[12][13] 稳定币的信任本质与历史对照 - 稳定币的概念并非新发明,其最早雏形是金本位,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他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全球“稳定”架构[17][18][19] -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稳定币脱锚”,揭示了当锚定资产无法支撑兑付承诺时,“稳定”便不复存在[19] - 当前的稳定币,无论是USDT、USDC等储备型还是USDe等算法型,其内核均是“信任杠杆”,真正的锚点是人是否相信它能兑现,历史案例包括2022年TerraUSD(UST)崩盘(从1美元跌至不足1美分,蒸发逾400亿美元市值)及2023年USDC因硅谷银行破产短暂脱锚[20] 稳定币行业面临的核心拷问 - 储备可否信任:稳定币根基在于“1:1储备”承诺,但储备的真实性、构成和流动性常被质疑,例如Tether曾被发现大量持有商票和债券而非完全现金支撑[21] - 监管是否接纳:稳定币挑战主权货币体系,处在监管真空的“灰色地带”,美国和欧盟正推动《稳定币监管法案》以收编风险[22] - 是否会引发系统性危机:恐慌下的赎回潮可能迫使发行方抛售储备资产(如短期美债),从而扰动整个短债市场并触发连锁反应,2022年UST崩盘造成的DeFi生态连锁清算即是例证[23]
多头血流成河,稳定币脱锚,10·11爆仓日发生了什么?
虎嗅· 2025-10-15 09:02
就是这么魔幻!10月11日币圈爆仓日,有人千金散尽,有人坟头蹦迪。币圈是人性的放大器,贪婪和踩 踏从未缺席。 ...
史上最大爆仓,币圈血洗之夜,160万人惨遭清算
36氪· 2025-10-15 08:33
市场反应与价格波动 - 特朗普于10月10日发文威胁对华加征100%关税,引发市场恐慌,加密货币市场出现严重下跌[1] - 比特币价格从12.2万美元急速下跌至10.39万美元,跌幅近15%;以太坊从4363美元下跌至3468美元,跌幅达20%;Meme币集体重挫,部分小币种市值归零[1] - 合成美元稳定币USDe出现大幅脱锚,价格从锚定的1美元在半小时内下跌至0.65美元[3] - 市场暴跌后出现反弹,USDe重新锚定回1美元,比特币大幅收复失地,价格回升至11.5万美元[27] 投资者损失与清算规模 - 24小时内接近19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做多仓位被交易平台强制清算,涉及超过160万个账户[5] - Hyperliquid平台上超过1000个钱包被彻底消灭,6300个钱包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5个亏损超过100万美元[9] - 币安平台“聪明钱”栏目显示,多个顶级交易员账户资产归零,亏损金额达数百万美元者大有人在[10] - 交易员榜单数据显示,排名前列的交易员24小时亏损额在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之间,部分账户资产归零,投资回报率为-100%[11] 杠杆与强制平仓机制 - 加密货币市场普遍使用高杠杆,例如10倍杠杆意味着币价下跌10%将导致本金全部损失,20倍杠杆则在下跌5%时触发爆仓[30] - 自动去杠杆化机制在抵押物价值低于借款金额时强制平仓,剥夺投资者“躺平装死”的选项,导致本金完全损失[30] - 永续合约允许更高杠杆,如50倍、100倍甚至125倍,方向预测错误且涨跌幅超过0.8%即可触发强制平仓[31] - 价格波动触发强制平仓后,平台自动卖出持仓会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形成恶性循环,本次事件即是典型例证[31] 稳定币USDe脱锚原因 - USDe通过持有以太坊资产和做空以太坊的永续合约来维持价值稳定,其收益主要来自资金费率,年化收益可达12%至15%[37] - 投资者通过循环贷模式放大收益,将USDe抵押后借出USDC等稳定币再购买USDe,循环4至5次可实现3.7倍杠杆,年化收益放大至24%[39] - 市场转向避险模式后,以太坊大幅下跌,做多者减少导致USDe无法获得资金费率收益,反而需向多头支付费用,引发持有者抛售[40] - USDe价格下跌触发抵押品价值缩水,ADL机制启动清算,抛售压力加大且流动性枯竭,加剧脱锚至0.6美元[41] 市场结构与监管缺失 -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多数位于境外,缺乏有效监管,允许用户高杠杆交易,放大了系统性风险[44] - 加密货币市场7×24小时交易,无休市时间,亚洲投资者在睡眠时段可能遭遇强制平仓,且交易平台常出现系统宕机或“拔网线”问题[45] - 平台计价系统在市场混乱中失灵,错误计算较低价格导致用户被错误清算,事后仅提供不痛不痒的道歉和有限补偿[49] - 部分账户疑似提前获知消息进行做空操作,Hyperliquid平台前100名交易者总计盈利16.9亿美元,最大赢家获利超7亿美元;币安一名交易员通过做空比特币盈利1.6亿美元[50]
比特币一夜闪崩13%!160万人爆仓193亿美元,稳定币直接“脱锚”变废纸?
搜狐财经· 2025-10-13 13:27
市场暴跌概况 - 比特币价格在24小时内暴跌13.5%,从12.6万美元历史高位跌至10.59万美元,导致193亿美元市值蒸发和160万投资者爆仓[3] - 此次暴跌被描述为堪比2008年次贷危机的"明斯基时刻",暴露了加密市场高杠杆生态的致命缺陷[3] - 暴跌发生在亚盘凌晨时段,欧美做市商集体休市,Jump等头部机构撤出山寨币流动性,加剧了市场动荡[3] 暴跌触发因素 - 政策黑天鹅成为导火索,特朗普威胁加征"100%关税"的言论引发全球风险资产抛售[3] - 宏观联动效应显著,纳斯达克指数同日暴跌3.56%,比特币与美股30天相关性飙升至0.78,形成"股币双杀"局面[3] - 市场在暴跌前已累积惊人杠杆率,达到38%的创2022年5月以来新高,散户平均杠杆达10倍[3][4] 杠杆清算机制 - 程序化交易在关键支撑位(如比特币11.5万美元、11万美元)自动触发止损,形成"下跌—清算—再下跌"的负反馈循环[4] - Coinglass数据显示,193亿美元爆仓中166亿美元来自多单,反映市场过度乐观的投机情绪和多单占比高达87%[3][4] - DeFi借贷协议清算量超2.1亿美元,wBTC、ETH等抵押资产被批量清算,形成跨市场传导的"多杀多"恶性循环[4] 山寨币流动性危机 - IOTX、ATOM等山寨币代币在5分钟内跌幅超90%,部分交易所出现"0美元"极端报价[4] - 流动性枯竭导致中小代币出现"自由落体式下跌",形成无承接抛售的流动性陷阱[3][4] 稳定币信任危机 - Ethena Labs发行的USDe稳定币出现38%脱锚,价格失守0.62美元,暴露其合成美元机制的脆弱性[3][4] - USDe依赖WBETH等流动性质押代币作为抵押品,当这些资产脱锚时,整个系统陷入死亡螺旋[4] - 用户利用12%补贴进行循环借贷,抵押品ETH贬值后触发连环清算,甚至1倍多单也被强平[4] 行业历史比较 - 此次暴跌与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引发的比特币两天腰斩和2021年5月中国监管禁令导致FTX暴雷前兆具有相似剧本,均验证"去杠杆即崩盘"规律[4] - 市场再次证明加密市场仍未摆脱"投机赌场"属性,存在繁荣与脆弱并存的结构性矛盾[4] 平台与监管应对 - Binance推出"价格阈值保护"机制,将USDe纳入指数计算以减少脱锚风险[4] - 美国CFTC拟出台《加密衍生品保证金新规》,限制10倍以上杠杆,香港拟建立"加密资产压力测试框架",强制交易所预留20%风险准备金[4] - Hyperliquid平台尝试透明度革命,公开清算数据,但用户质疑其利用ADL机制收割用户[4] 市场后续分化 - 多头残党在11万美元附近抄底,押注美联储降息预期,空头新贵利用期权市场做空山寨币收割恐慌性抛售[4] - 部分价值信徒转向比特币现货ETF,试图用"去杠杆化"方式重建信仰[4]